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建立了电磁喷油器动态响应时间的计算模型,通过数值求解得到了喷油器线圈中电流的变化曲线,根据该电流曲线的特点设计了一套喷油器针阀开启及落座滞后时间测量系统。结果表明,在不同电源电压下,滞后时间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表明所开发的测量系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李鑫  张振东  郭辉 《天津汽车》2009,(12):19-22
喷油器处于开启和落座过程的动态响应时间是衡量喷油器动态特性的主要参数.文章建立了电磁喷油器动态响应时间的计算模型,通过数值求解得到了喷油器线圈中电流的变化曲线,根据该电流曲线的特点设计了一套喷油器针阀开启及落座滞后时间测量系统.结果表明,在不同电源电压下,滞后时间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指出所开发的测量系统可以满足喷油器开发过程中对动态时间参数检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为了得到电控喷油器针阀开启滞后时间(td1)及针阀落座滞后时间(td2),从电控喷油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出发,分析了电控喷油器的喷射过程,详细推导了喷油器针阀开启及落座滞后时间的数学表达式,为电控喷油器的性能改进提供了理论指导;详细分析了电控喷油器通电后线圈电流的变化规律,利用在喷油器针阀完全开启或完全落座时刻,电流曲线上会出现拐点的特点,设计了测试拐点出现时刻的检测电路,并利用80C196单片机开发了电控喷油器开启及落座滞后时间测试系统。实际测试结果表明,该测试系统对td1的测试误差为0.87%,对td2的测试误差为1.14%,可以满足电控喷油器开发过程中动态性能检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进气道喷射式电控汽油喷油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利用钢球完全开启及完全关闭时刻线圈电流曲线出现拐点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线圈电流变化的电控汽油喷油器动态响应时间测量方法,并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开发了电控汽油喷油器动态响应及流量特性测试系统。试验结果表明,该检测系统能够对电控汽油喷油器的动态响应及流量特性进行高精度检测,开启延迟时间的相对测试误差小于1.67%,关闭滞后时间的相对测试误差小于1.56%,流量特性的测试误差小于0.01 mg。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电磁喷油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出发,分析了电磁喷油器的喷射过程,详细推导了喷油器针阀开启及落座滞后时间的数学表达式,并利用80C196单片机开发了电磁喷油器开启及落座滞后时间测试系统。  相似文献   

6.
驱动参数对GDI压电喷油器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油泵试验台上采用不同驱动方式对汽油机缸内直喷(GDI)压电喷油器的流量特性和响应特性进行了研究,测量了喷油器的喷油量、针阀开启时间等参数随驱动电压、电流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采用单峰值和恒定电流驱动方式,随着驱动电压的增大,喷油量近似呈线性增加,当电压大于155 V时,喷油量保持不变;采用多峰值电流驱动,随着驱动电压的增大,喷油量不断增大.采用恒定电流和多峰值电流驱动时,驱动电流对喷油量的变化影响不大.相同电流时,多峰值电流驱动的喷油量小于恒定电流驱动的喷油量.压电喷油器的响应时间随着驱动电压、驱动电流和电流变化率的增加逐渐减少,并最终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7.
为了使喷油起始点合适和喷油量精确,共轨喷油系统使用了带液压伺服系统和电磁阀的喷油器(图34)。喷油过程开始时,以较高的吸动电流控制电磁阀迅速打开。当针阀达到其最大升程使喷油器全开时,控制电流立即降低到较小的保持电流。喷油量由开启时间和共轨压力决定。当控制电流终止时。电磁阀即关闭,喷油过程也就结束。[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采用非接触式的方法检测了高压共轨高速电磁阀喷油器的电流和喷油器入口压力的信号,利用高速摄像系统同步记录了喷雾过程。试验结果表明:电磁喷油器的电磁阀开启、关闭延迟和线圈电流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结合喷油器入口压力变化,可进一步确定针阀的开启和关闭过程以及喷油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9.
肖琼  颜伏伍  邹华 《汽车工程》2006,28(3):235-237
介绍所设计的电控喷油器喷雾特性测试系统的组成及原理,该系统能够对喷油器的喷雾锥角和喷雾均匀性这两个评价喷油器性能的重要指标进行准确的测量。对某一型号喷油器的喷雾特性进行测试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针对高压共轨柴油机电控系统,以飞思卡尔32位芯片为微控制器,控制新型芯片mc33pt2000,开发驱动电路和驱动软件驱动喷油器和燃油计量单元电磁阀。相比于传统的控制芯片,mc33pt2000芯片通过编程控制可以灵活调节电磁阀驱动电流、驱动电压以及驱动电流各阶段的时间,控制精度高、调试周期短,提升了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开发的灵活性,便于后期对驱动电压和电流进行调试修改。通过设计的驱动电路测得不同升压电压下的喷油器电磁阀电流响应时间和能耗,并对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根据电控喷油器电磁阀驱动的技术要求及特点,设计了基于单片机XC2765的低功耗高低端控制的电控喷油器驱动电路模块。采用电路设计的高低端控制和DA输出高低电平控制技术对电磁阀线圈电流和喷油器的喷油效果进行了试验与研究,试验中该模块实现了驱动电流的提升(15A)和保持(6A)功能,缩短了电磁阀的开启时间(0.20ms)与关闭时间(0.35ms),满足了电磁阀驱动电路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不同间隙的电极测量定容燃烧弹中当量空燃比的天然气—空气混合气燃烧产生的离子电流,通过高速摄影仪拍摄火焰纹影照片,同时记录下燃烧室压力,对比燃烧室压力、火焰照片与离子电流发现,设计的测量电极可以检测离子电流,测量电极间隙的大小不影响离子电流曲线的形态,但随着电极间隙的增大,离子电流幅值减小,电流出现时间推后。  相似文献   

13.
采用这种方法的喷油器,取消了螺旋线圈电阻器,用一个低电阻喷油器与蓄电池直接连接,电流由接通和关断发动机ECU中的晶体管来控制。当拉入喷油器针阀肘,强电流流过,使电流强度迅速增大。这就便针阀迅速打开,从而改善喷射反应,减少无效的喷射持续时间。当针阀持在拉入状态时,电流减弱,防止喷油器线圈发热,也减少  相似文献   

14.
汽油发动机电控喷射模拟试验装置的建立及其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汽车电控喷射系统喷油器结焦积炭形成机理,建立了一套有效的集汽油清净分散剂的评定与喷油器结焦积炭研究为一体的试验装置——电控喷射模拟试验装置。该装置通过对喷油器加热,控制喷油器的喷油时间间隔,从而强化了喷油器结焦积炭的形成条件,缩短了试验时间。试验表明,该装置对各种添加剂分辨效果明显,并验证了热浸在喷油器积炭形成中起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一种高压共轨喷油器控制阀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流量、高转速高压共轨喷油器回油量大、响应慢的问题,设计一种带滑阀结构的共轨喷油器控制阀,通过仿真计算分析了高压共轨喷油器控制阀关键结构参数对喷油性能的影响规律,并以此为依据,开展喷油器控制阀滑阀结构设计研究。通过试验验证了共轨喷油器控制阀增加滑阀结构设计后对提高喷油响应速度、降低回油量有明显的作用,优化了喷油器的性能,提高了供油系统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我们剖开一只喷油器,就可以看清喷油器的内部结构,便可了解喷油器的工作原理。实际上,所谓的喷油器波形并不是什么特别高深的东西,它只不过是一组快照,记录了发生于一段时间内的电压或电流信号。  相似文献   

17.
利用混合燃料比例实时优化的燃料设计思想,提出了一种能够快速调节柴油-二甲醚混合比的在线混合方式,对该系统中的电控喷油器进行了PWM驱动方式试验和分析,试验表明,提高驱动电压可以提高该电控喷油器的响应速度,开启脉宽和PWM占空比决定了开启阶段和维持阶段电流的大小,并通过试验得到了适合该喷油器的理想驱动电流波形.应用该驱动...  相似文献   

18.
限流阀是高压共轨系统在喷油器卡滞或管路泄漏故障时的压力保护器件,在喷油量或泄漏速度较大时能切断燃油流动.针对限流阀与喷油器进行了匹配计算,通过对物理模型与计算过程的简化处理,导出了限流阀阀芯位移与运动周期计算式,并通过试验测试验证了计算式具有足够的精度.给出了限流阀工作时阀芯3种关闭情况的设计判断依据,绘制了与喷油器特性的匹配图.在应用此结果时,依据喷油器油量与持续期的测试数据,可对限流阀结构参数与喷油器的匹配进行精确的设计.  相似文献   

19.
电控喷油器仿真模块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典型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结构 ,提出了以模块式设计对柴油机燃油系统进行计算机仿真的方法 ,利用建立的 6个模块 ,编制了高压共轨喷油系统电控喷油器的仿真计算程序。应用该程序可对喷油器结构进行仿真优化。  相似文献   

20.
(3)电流控制法(用于有D型EFI的4A-GE发动机) 采用这种方法的喷油器,取消了螺旋线圈电阻器,用一个低电阻喷油器与蓄电池直接连接。电流由接通和关断发动机ECU中的晶体管来控制。当拉入喷油器针阀时,强电流流过,使电流强度迅速增大。这就使针阀迅速打开,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