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态     
<正>第14次中国-东盟交通运输部长会议通过《中国—东盟海事教育培训发展战略》11月5日,第14次中国-东盟交通运输部长会议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东盟海事教育培训发展战略》。该战略是我国在海事领域牵头制定的首个地区性发展战略,体现了中国与东盟在区域海事教育培训发展方面达成的共识,是中国海事局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具体举措。该战略将依托"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下的合作项目,进一步深化在海事教育培训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提高船员质量和竞争力,提高人力  相似文献   

2.
动态     
正东盟船员技能培训基地在威海挂牌成立6月30日,"东盟船员技能培训基地"在山东交通学院威海校区挂牌成立,并举办为期10天的第一期东盟船员技能培训班。威海海事局将跟踪和服务东盟船员技能培训基地建设和发展,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与缅甸联邦共和国交通通信部海员教育培训与发展合作谅解备忘录》《中国—东盟海事教育培训发展战略》等研究,积极争取"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等优  相似文献   

3.
崔连德 《中国船检》2007,(11):34-37
10月29日,“中国-东盟港口发展与合作论坛”在广西南宁举行,中国与东盟各国交通部长共同发表了《中国-东盟港口发展与合作联合声明》,又称“南宁共识”。11月2日,第六届东盟-中国交通部长会议在新加坡召开,《东盟-中国海上运输协议》正式签署。中国与东盟在港口、海运合作方面的突破。为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增添了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与东盟,山水相连,相互依存。港口合作,作为中国与东盟交通合作最主要的方式,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中国与东盟十国繁荣共进的基础。港口:中国—东盟交通合作的重头戏2006年,中国与东盟1608亿美元双边贸易中有1000多亿美元的货物是通过海洋运输和港口物流实现的;2007年中国对东盟双边贸易额达2026亿美元,增长26%,其中90%以上的货物是通过海洋运输的。港口和海运已经成为中国和东盟合作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5.
《中国船检》2014,(9):2-2
8月29日,在中国船级社(CCS)总裁孙立成、党组书记杨咏、江苏省文通运输盯厅长游庆仲等双方领导的共同见证下,CCS与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CCS副总裁孙峰、江苏肯交通运输厅副厅长梅正荣分别代表双方在协议书上签字。这标志着双方为携手推动水运转型发展、推进“四个交通”发展搭建起了合作新下台。  相似文献   

6.
《珠江水运》2009,(4):68-68
在4月10日召开的交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试点工程第一次联席会议上,交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门户网站(www.transst.cn)正式开通。当日,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交通运输服务站正式揭牌。这标志着交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部级平台正式投入公众服务。交通运输部于2008年启动交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平台试点工程。按照“边建边用、在服务中求发展”的战略,交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已整合交通科技项目、科技成果、科技人力资源、科技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7.
《中国水运》2005,(10):3
日前,张春贤部长主持召开部务会议.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公路水路交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张春贤强调,要从战略高度重视交通行业科技创新,把实施好《规划纲要》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不断提高交通科技贡献率,推动交通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 《集装箱化》2012,23(11):36-36
2012年(第二届)国际港口及航运信息化论坛于2012年10月19日在上海远洋宾馆成功举行。本届论坛由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和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主办,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航运信息技术研究所、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上海市北外滩航运服务集聚区建设发展办公室、上海海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和上海航蕴运输咨询有限公司承办,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上海市交通港航发展研究中心、《水运管理》杂志和《集装箱化》杂志等协办。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费维军主持开幕仪式。交通运输部、上海组合港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巡视员杨利华,上海海事大学校长黄有方,上海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钮晓鸣分别致辞祝贺论坛召开。  相似文献   

9.
交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门户网站(www.transst.cn)的正式开通,标志着交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部级平台正式投入公众服务。交通运输部于2008年启动交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平台试点工程。按照"边建边用、在服务中求发展"的战略,交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已整合交通科技项目、科技成果、科技人力资源、科技基础条件、科技文献、科学数据六大类资源,建成32个数据库,  相似文献   

10.
信息公告     
正交通运输部推进智慧交通发展1月22日,交通运输部印发《推进智慧交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简称《计划》)。交通运输部将选择重点物流园区、客运枢纽、港口开展智能化示范应用,完善道路运输行政许可"一站式"服务,推进许可证件(书)数字化,实现跨部门、跨区域政务信息共享。《计划》提出,将加快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创新与应用;鼓励有条件的交通运输企  相似文献   

11.
《中国航海》2005,(1):29-29
交通部在日前印发的《公路水路交通科技发展战略》(简称《战略》)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一个更安全、更便捷、更可靠、更经济、更智能的现代化公路水路交通系统,形成完善的综合运输体系。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公路水路交通发展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2.
《珠江水运》2013,(18):66-66
《中国一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论坛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日前在广西南宁发布,海上互联互通将成中国与东盟合作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13.
《中国船检》2005,(6):40-40
2005年东海联合搜救演习是我国政府加强与东盟各国合作,特别是履行2004年签订的《中国—东盟交通合作备忘录》中有关海事合作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我国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这次联合搜救演习的主要目的是展示我国政府履行国际公约的能力、海上遇险搜寻救助能力、  相似文献   

14.
近日,交通部部长李盛霖会见了应邀来访的柬埔寨公共工程与运输部部长孙占托一行。双方就加强交通领域的合作交换了意见。 李盛霖对孙占托一行的来访表示欢迎,他说,中柬两国在交通领域有着传统的友好合作关系,束埔寨近年来经济建设发展很快,在中柬两国政府和两国交通部门密切合作的带动下,中国一些企业在柬埔寨开展了业务,承担了一些大型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在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澜沧江——湄公河航运合作及东盟——中国“10+1”机制的推动下,两国应进一步加强领域的合作。李盛霖希望,两国交通部门全力支持两国企业在公平、平等的环境下展开友好合作。  相似文献   

15.
交通科技发展的新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舟 《中国水运》2005,(10):6-7
为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中充分发挥交通科技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公路水路交通科技发展战略》以及据此制定的《公路水路交通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已于近日发布,这是交通科技发展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十九大作出建设交通强国的重大决策,2019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全面开启了交通强国建设的新征程。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是服务人民的根本需要、服务国家的战略需要、抢抓机遇的时代需要、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航海保障作为水上交通运输安全的重要守护者,  相似文献   

17.
<正>新时期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的战略要求和方向是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构建便捷、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内河港口是水-陆、水-水运输换装的重要节点,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运输结构调整的  相似文献   

18.
正本刊从中国交通新闻网获悉,8月18日,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主持召开部务会,传达学习中央有关会议精神,研究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有关工作,促进交通运输新业态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人民群众,加强交通运输新业态从业人员权益保障工作,审议《交通领域科技创新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年)》等,听取关于2021年交通运输综合督查实地督查后续有关安排的汇报。  相似文献   

19.
<正>本刊从交通运输部获悉,2013年9月6日,在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运输合作分委会第17次会议期间,交通运输部与俄联邦运输部在北京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和俄罗斯联邦运输部关于海上航行安全和保护海洋环境合作谅解备忘录》,标志着中俄两国运输领域的合作,尤其是海上航行安全与海洋环境保护领域的合作进入全新的阶段。作为与周边邻国交通运输部门签署的第一份关于海上安全和防污染  相似文献   

20.
殷缶  梅深 《水道港口》2011,(3):201-201
<正>2011年5月26日,《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对外发布。《规划》全文由十章组成,大致分为4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第二部分是专业篇,分别提出了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以及公路、水路、民航和邮政发展的重点任务。第三部分是专题篇,包括交通科技与信息化、绿色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