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田茂杰  叶亚丽 《公路》2006,(10):107-110
在分析研究我国公路自然区划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疆公路三级自然区划应遵循公路自然条件的相对一致性原则、综合性和主导性相结合的原则、地方性原则和实用性原则,采用自上而下的顺序划分和自下而上的合并法、公路工程地理相关分析基础上的主导标志法、部门区划和类型图叠置法等3种区划方法,并简述了新疆公路三级区划的标志和划分体系。  相似文献   

2.
全国道路气候分区修正方案说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公路》1959,(15)
道路气候分区是总结筑路经验的重要方法。我国地域广大,自然条件复杂、气候差异悬殊,按着一定的区划系统来分析归纳筑路问题的规律是十分必要的。道路气候分区是为公路设、修、养、运服务的,但是由于公路主要的构造物是路基路而,而路基路面对于气候条件的反映又最敏感,因此道路气候分区在目前情况下也就必然先以路基路面为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3.
在综合分析广西公路建设生态影响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生态影响区划的原则和依据,建立了各级生态影响区单元划分的指标体系.本区划采用二级区划,即地貌侵蚀动力大区和生态敏感区.其中各级区划指标包括:海拔高度、年暴雨天数、年干旱天数、公路隔离效应指数、植被类型、土地石漠化程度和自然保护区分布等.本区划共分为4个一级区和11个二级区,便于在公路设计、建设和营运管理中采取目标明确的影响抑制措施.  相似文献   

4.
依据气候要素对道路工程建设的影响,根据全省气温、冻土以及潮湿系数的分布状况,结合青海省地形地貌特点,参照交通部部标准《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J003-86),对青海省公路自然气候作了一、二级区划。一级区划将全省分为多年冻土区和季节冻土区,二级区划全省可分为11类气候类型区域。  相似文献   

5.
经上海市政府同意,修订后的《上海市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划》将从今年6月1日起执行,修订后的《适用区划》相比原噪声适用区划,在功能区划覆盖范围方面从原先城市区域扩大到全市范围。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第四届国际生态城市建设论坛在承德市开幕,论坛围绕"城市生态文明:复兴与转型"这一主题,以生态城市、生态修复、生态产业和生态文明为中心议题,从指标与标准。技术与工程、科学与实践、传承与创新等4个方面开展学术交流和实地考察。有30位国际著名专家,百余位在中国生态城市建设、规划和研究领域做出突出成就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我国沥青路面规范中气候分区以气温为依据,没有和路面实际温度结合起来存在的弊端以及SHARP规范气候分区方法又不完全符合陕西省实际的现状,采用陕西省10个市区20 a的气候资料,采用回归的方法,研究陕西省公路沥青路面路用性能气候分区.研究结果表明:各市20 a平均极端地表最高温和20a平均连续7d日最高气温、地理纬度之间存在良好的关系;各市20a平均极端最低地表温和20 a平均最低气温存在良好线性关系;运用高温回归模型和低温回归模型将陕西省公路沥青路面PG分为PG64 - 10、PGG64 - 16、PG64.- 22、PG64 -22这4个级别;综合规范分区方法和PG分区,将陕西省公路沥青路面路用性能气候分区划分为3个区.  相似文献   

8.
绿道建设是应对我国城市化背景下的生态保护、慢行通勤、户外休闲三个主要问题的有效手段。文章通过总结我国城市绿道发展的基础与问题,梳理绿道发展进程与理论成果,提出了三种适合我国城市推广应用的绿道类别,即:生态绿道、慢行绿道和观光绿道,并结合现阶段城市发展现状,为城市化背景下绿道应用提供了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9.
平西高速公路生态恢复适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龙 《公路》2005,(2):139-144
公路路域生态恢复是一个技术难题,特别是对于西宁这样的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本研究从平 西高速公路的路域特点出发,通过对气候、土壤和高速公路特点的分析,参考本地区植物演化方向,从两个方面研 究生态恢复适用技术,一是从植物本身特性出发,通过多种植物的有效组合,以适应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第二 个是通过不同的建植方法,改善土壤和小气候条件,以促进植物群落的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10.
《公路》2017,(6)
针对我国现行公路区划划分标准的不足之处,开展了我国北方地区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高温多雨极端气候分区研究,构建了沥青路面极端气候区划研究的体系框架,明确了极端气候分区的基本原则与方法,确定了北方地区沥青路面高温多雨极端气候分区的总体目的和分区范围。结合北方地区高温多雨极端气候的特点,以各地区夏季多年平均日最高气温Tmean,max和雨量值K作为主导指标,最热7d多年平均气温T7d作为辅助指标,制定了我国北方地区沥青路面高温多雨极端气候分区方案,并采用地理位置+温度特征+降水特征的方法对划分区域命名。分区体现了北方地区夏季极端温度和水分耦合气候条件与气候过程的地域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逐年增加.机动车尾气排放已成为中国大、中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城市汽车排放污染已占市区大气污染的60%以上。为此,我国各大、中城市相继出台了控制汽车尾气排放的有关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大气污染的进一步恶化。但是,就汽车对环境的污染而言,主要表现在汽车噪声和汽车尾气排放的两个方面.污染程度取决于汽车的技术状况和汽车的使用与维护。  相似文献   

12.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国家战略。人们对美丽生活环境的需求,促进了绿色城市设计的快速发展。文章结合生态文明思想的影响和绿色城市设计的内涵,提出绿色城市设计的主要内容是构建绿色基础设施网络,并以具体实例展开设计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13.
高速公路建设区域生态功能区划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解决目前高速公路建设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恢复与重建等缺乏可靠的科学依据的问题,从高速公路建设区域生态环境特点出发,确定生态功能区划的依据和区划因子。对区域内生态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分别进行单因子评价和综合评价,并在ArcView和SPSS软件支持下绘制各专题图。在此基础上,利用ArcGIS软件校正并数字化单要素专题图,调用聚类分析模块,结合自上而下顺序划分与自下而上逐级合并的区划方法,得到高速公路建设区域生态功能区划结果。以穿越秦岭生态保护区的西安-汉中高速公路户洋段为实例分析,将高速公路建设区域分为2个高级生态区,10个生态功能小区,其中户洋段高速公路跨越5个生态功能小区。  相似文献   

14.
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已经成为各大中城市主要规划内容,制订合理的规划方案在于对海绵城市本底的科学分析,介绍了海绵城市本底分析中最重要的三个方面分析思路及方法:下垫面分析、生态敏感性分析、排水能力评估。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居环境与地下空间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景伟 《隧道建设》2008,28(2):154-157
面对我国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通过对城市化的思考,从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角度,分析了制约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因素,并进行了地下空间利用对改善城市交通,发展城市经济,节约城市用地,注重城市生态设计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区域内岩土条件的差异性影响着公路建设项目技术标准的确定和投资规模,现有的公路自然区划多以气候为指标划分,在实际公路建设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不强,因此研究省级公路岩土区划显得十分必要。在充分考虑山东省公路网规划目标及经济发展需要的基础上,确定了山东省公路岩土区划研究框架及指标体系,利用 ArcGIS 技术平台,将山东省按其岩土条件进行区划分区,完成了“山东省1∶200万 km岩土区划图”并对各个分区的岩土工程特性进行了说明。研究成果可为山东省公路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及运营养护等的趋利避害及材料的合理有效使用提供科学依据,为山东省公路综合自然区划图的编制提供基础资料,对我国其他省、区、市开展公路自然区划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道路对城市环境的不良影响,提出建设生态道路的必要性和建设理念,从规划、设计、建设过程等方面研究了怎样建设生态道路,生态道路对改善城市环境起到的作用。为本地区生态道路研究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公路》2018,(12)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为更好地落实水土保持措施中的植物措施,提高水土保持措施的防治效果,减少公路建设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借助GIS手段,结合影响植被生长的地貌、干燥度、土壤因素对新疆植被可恢复性进行区划,将新疆分为6个生态区和18个生态功能区,以期为植物措施的布设提供参考,便于按功能区的要求实施生态保护、建设与管理。  相似文献   

19.
论21世纪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我国城市发展状况的基础上,论述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对建设立体化生态城市,解决环境、资源、人口危机,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介绍了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形式并指出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杨学松  王永林 《公路》2008,(2):101-103
在分析总结云南省以往高速公路边坡绿化中存在的难点和问题的基础上介绍了新河高速公路C 4、C 5、C 6标段边坡原生态植被恢复工程的主要做法和效果。从设计理念、植物选择与配置及施工工艺等方面对高速公路边坡生态恢复技术进行探讨和研究,为云南省和我国其他相似气候类型地区的公路边坡原生态绿化工作提供了一条可供借鉴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