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在汽车回收中的实施研究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实施的核心问题是其实施手段的选取问题。生产者责任延伸制的实施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按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在汽车回收行业中,生产者责任延伸制的实施手段可分为直接手段和间接手段。其中,直接手段是直接从目的层面上规定汽车生产者的具体行为使之符合环保要求,如规定汽车生产中使用的原材料等;间接手段则是从手段的层面来规定生产者的责任,从而间接地引导汽车生产厂商做出对有利于环境的行为。国外使用较多的是通过规定汽车生产者对废旧汽车回收处理的责任,而促使其改善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过程。按所使用的具体手段来看,还可分为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教育手段等。按所使用手段的强制程度,上述的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教育手段还可以归为强制手段和非强制手段,其中法律手段属于强制手段,教育手段为非强制手段,而经济手段中有些属于强制手段,有些则是非强制手段。直接法律手段直接法律手段是指以法律形式直接规定生产者在产品设计和制造中应作出的环保行为。我国在《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规中零星规定了生产者的一些延伸责任,如规定生产者、销售者、使用者  相似文献   

2.
在生产者责任延伸制下,汽车生产商作为报废汽车回收处理主体,通常采取生产者自营回收、委托第三方回收、生产者责任组织负责回收3种常见模式。文章研究分析了各模式的特点,并选取典型的生产者责任组织的运作情况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在《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中,国家七部委强调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要求汽车生产企业承担动力蓄电池回收的主体责任,而相关企业在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各环节履行相应责任。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保有量与日俱增,而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的动力  相似文献   

4.
欧盟REACH法规实质上是技术含量较高的技术贸易壁垒,它对我国汽车产品出口欧盟将产生重要影响,汽车行业应审慎面对。本文在解读REACH法规的基础上,分析了REACH法规对汽车行业的影响,提出了汽车行业的应对指南,以期为提高我国汽车企业应对REACH法规的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在汽车回收中的实施手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者责任延伸(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简称EPR),最早是由瑞典环境经济学家Thomas Lindhqvist提出的,其定义为: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是一种环境保护战略,旨在降低产品对环境的总影响。它通过产品制造者对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负责,特别是对产品的消费后阶段承担回收、循环和最终处置责任来实现上述目标。该理论提出以后,  相似文献   

6.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迅速,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带来能源紧缺、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分析汽车发达国家产业发展经验,开展报废汽车回收再利用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对于汽车生产厂商而言,报废汽车回收再利用一方面是"生产者延伸责任制"在汽车行业贯彻实施的结果;另一方面来源于再利用环节中蕴藏的丰厚资源与利润诱导。开展报废汽车回收再利用是汽车企业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2021年6月9日,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汽车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试点实施方案》(2021年5月26日成文),目的是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的通知》要求,加快推行汽车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方案》提出的主要目标为:通过试点工作,树立一批汽车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标杆企业,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汽车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实施模式。到2023年,报废汽车规范回收水平显著提升,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汽车生产企业为责任主体的报废汽车回收利用模式;报废汽车再生资源利用水平稳步提升,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75%;汽车绿色供应链体系构建完备,汽车可回收利用率达到95%,重点部件的再生原料利用比例不低于5%。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过程中的生产者责任、回收拆解企业要求和零部件再制造进行了分析讨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过程中的无害化管理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5月28日,欧盟宣布了其有关新车销售的计划和相关修订.但无论是维持现行汽车行业享有的欧盟自由贸易法规的集体豁免权、或是修订法规,亦或索性取消法规,这些举措都无法影响整体趋势的继续.  相似文献   

10.
解读《汽车产品回收利用技术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家《汽车产品回收利用技术政策》的主要技术内容,分析了汽车生产企业实施该技术政策的责任与义务,指出了该技术政策与欧盟《关于报废汽车的技术指令》之间的差异,提出了需要跨汽车行业商讨的主要问题,为汽车生产企业理解和实施《汽车产品回收利用技术政策》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  相似文献   

11.
生物材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导报》2006,(4):114-115
汽车制造商纷纷开始对车辆在整个生命期内,即从生产到报废的全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而不仅是排气管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予以重视。 欧洲丽汽车回收法规迫使汽车行业的经营者对车辆的环境影响担负更大的责任日本汽车制造商日产和三菱最近开发出了一些新型的材料。  相似文献   

12.
以未来中国报废汽车的数量及其回收利用性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前国家对于M1类汽车的ELV公告要求,重点介绍了现阶段国内报废汽车的可再利用率和可回收利用率水平,以及报废汽车上的材料分类情况。同时围绕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结合国内针对非金属材料的可再利用技术能力,并参考国外报废汽车的回收利用实际操作模式进行了归纳与阐述,推动我国报废汽车回收利用在实际可操作层面的落地实施。  相似文献   

13.
《汽车与配件》2009,(22):13-13
欧盟委员会日前发表声明,再次呼吁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必须在遵守欧盟相关法规的基础上重组其欧洲业务。声明指出,通用汽车公司的重组计划必须符合欧盟的政府救助法规,并强调通用汽车应以协调一致的态度对待欧洲汽车行业。声明同时呼吁,设有通用汽车生产基地的欧盟成员国在汽车业救助方面应加强协调。  相似文献   

14.
欧盟(EU)自2006年开始颁布2003/97/EC法规,该法规要求卡车生产商生产的所有重型车都须装用改进版或升级版盲点后视镜总成,以延伸有效后视野区域。  相似文献   

15.
欧盟是当前国际上最大、发展最为完善的一体化市场,它现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为法律基础,对包括传统车辆和新能源车辆在内的汽车产品建立了统一的汽车产品市场准入管理制度和与之相配套的汽车技术法规体系。欧盟型式批准体系,作为全球两大认证体系之一,是我国汽车出口过程中最大的认证业务需求。为此,文章重点介绍近年欧盟最新法规的重要动态,为中国汽车行业在认证法规与研发规划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欧盟实施回收利用法规十年以来,在政府部门、汽车生产企业、回收拆解企业、材料再生企业等各方共同努力下,已构建了一套完善的汽车回收利用管理体系。十年间,欧盟市场上销售的汽车产品有害物质的使用量大幅降低,汽车的回收利用率和再利用率逐年提高,大部分成员国已达到法规的阶段性目标。我国已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汽车大国,开展汽车有害物质和回收利用管理势在必行。欧盟的管理经验和实施成效,为我国开展汽车回收利用相关工作提供了很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分析了欧盟M1类乘用车整车型式认证所涉及的新技术法规要求.分析结果表明:欧盟国家在尾气排放、行人保护、材料回收利用、电子稳定系统、CO2排放、化学物质管理、空调系统、绿色轮胎等方面的法规要求比中国严格.因此,出口汽车企业在进行产品设计验证的时候应特别注意上述法规要求,以减少后期产品改造的成本,降低企业运营风险,从而有效应对国际贸易技术壁垒.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重点梳理了汽车企业应对欧盟REACH的责任和义务,并结合所在企业产品出口需求,对如何有效应对欧盟REACH法规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正>《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以下简称"新三包法")终于在千呼万唤中出台了,该法规的出台是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的需要,能在一定程度上规范汽车行业的发展和汽车后市场,对于消费者、销售者、生产厂家和执法部门来说,都是利大于弊,因此任何一方都应该持积极对待的态度,并严格按照该法规的规定执行。对于近期媒体、行业和消费者热议的关于"新三包法"的应对问题,更多的充满了敌对和消极抵抗情绪。笔者认为,国家法规的出台不会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应该站在  相似文献   

20.
为切断交战方财路,解决刚果(金)地区的武装冲突问题,美国于2010年发布有关冲突矿物的法规,要求企业调查产品中是否使用冲突矿物及其来源,并提交相应的调查报告。本文介绍了冲突矿物法规的立法历程、法规要求以及对汽车行业的影响,并提出汽车行业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