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船艇》2006,(9):72-72
国内首艘液态硫磺专用运输船最近在浙江腾龙造船厂投入建造。这艘载重量为3000吨级的运输船总长89.80米,型宽15米,型深7.60米,本船为单甲板、单机单桨、球首和方尾由柴油机驱动的船舶,主船体设有六道水密横舱壁,从船首到船尾由带锚链舱的首尖舱、应急消防泵舱、三对独立液货舱及压载水舱、机舱及燃油舱等组成,入CCS船级,专门运输联合国编号为2448的熔融状态硫磺,由北京一家化工贸易企业订造。  相似文献   

2.
大型液压水密移门布置在海洋工程船内部水密分割舱壁上是一种尝试.根据实船设计案例,文章详细地阐述了在满足船级社海洋平台规范、其他相关规范和标准下大型液压水密移门在海洋工程船上的布置、水密移门的控制系统组成、水密移门结构强度的计算方法、水密移门的试验要求、水密舱壁板上液压水密移门安装处开口局部结构强度校核等等,为今后类似的大型液压水密移门的设计、制造以及其在海洋工程船上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于支线型集装箱船来说,最终的装载能力往往取决于破损稳性,合理的分舱是提高分舱指数的有效手段。以某2500TEU集装箱船为例,首先对该船的原始模型进行简化并做鲁棒性分析,之后根据SOLAS 2009,借助国际通用软件工具生成大量分舱方案,通过对大量计算结果进行变量的敏感度分析,得出了水密横舱壁的数量及位置、边舱的宽度、二甲板及双层底的高度、压载舱的型式对分舱指数的影响。为设计者进行同类船的前期研发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樊红元  杨博  向淼  赵耀中 《船舶》2016,27(5):17-21
在保证大开口货舱功能需求的前提下,研究12 500载重吨重吊多用途船的破损稳性,使其满足分舱指数要求。对货舱数量、边舱数量、边舱宽度、水密二甲板分隔高度、双层底高度、压载水舱型式等各因素进行定性分析,获得各因素对该船破损稳性的影响趋势,指导该船的破损稳性设计。同时也评估了机舱区域船底破损,使其满足公约的要求。最终得出同时兼顾船舶功能和破损安全的设计,对类似的万吨级重吊多用途船的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一圆弧形太阳能板双体无人船为例,研究该类双体船在规则波中随浪状态下的破舱稳性。建立带水密箱式连接桥结构的双体无人船模型,对不同影响因素变化下双体无人船的破舱稳性进行分析,得出破舱稳性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波陡增加,极限静倾角增大,无人船稳性恶化;波峰位于船舯附近时,无人船稳性较差;片体间距越大,破舱稳性越好,极限静倾角越小;艏部舱室破损后,无人船稳性恶化较严重。  相似文献   

6.
张宗科  徐圣杰 《船舶》2019,30(3):104-114
全垫升气垫船对质量要求严苛,使船体浮箱结构薄弱;可两栖登陆,使浮箱破舱风险大,水密分舱只能加密。通过CATIA二次开发,实现了密集水密分舱破损计算结果的可视化,便于驾驶员基于浮箱上破口尺寸与位置,快速评估对破损进水以及船姿态的影响。CATIA气垫兴波波形的三维可视化,可直观地观察波面与气垫围线的相互关系,利于求取及理解船带漂角斜航时兴波对阻力及姿态的影响。船在波浪上航行时,随波起伏引起气垫压力波动,将外界载荷传递至船体与柔性围裙,实现气垫压力动态测试结果可视化,便于对比分析压力波动空间分布变化。  相似文献   

7.
1船型简介 本船为单甲板、方尾、球鼻首、单桨、单舵、尾机型船.首部设有首侧推,功率为650 kW,中部设有4个封闭式货舱,货舱中部设货泵舱,货舱区域上甲板设有水泥装卸设备及软管吊,水泥机械设备室位于上甲板中部. 本船在货舱区设有非水密纵中舱壁,将每个货舱分为左右二个货舱,底部设有从机舱到首部的隧道. 水泥装卸装置的料斗布置在中部,水泥装卸通过螺旋输送机及压缩空气气力输送.货舱底部设置纵向8°、横向10°的斜坡内底板,上设帆布二相气流床,便于水泥向中间料口流动汇拢.  相似文献   

8.
针对深海采矿船存储转运系统设备在远海特殊环境下作业需面对的特殊问题,通过对输送系统设备现状的分析,结合深海采矿船存储转运系统的工作流程,对舱内矿物合理布矿、水密隔舱的安全性、舱型对设备选型的影响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为深海采矿船存储转运系统的研发提供设计基础,并提出了适合未来深海采矿的智能化存储转运系统成套技术的发展展望。  相似文献   

9.
36000吨级货船《东星》号由日本大阪造船厂和沪东造船厂设计,沪东造船厂建造。此船于1982年8月下水,同年年底交船。一、船型、船级及用途本船为单层连续甲板、首楼、尾楼、球鼻首、方尾、单桨、单舵的尾机型散货船。全船用七道水密舵壁分为5个货舱、机舱、首、尾  相似文献   

10.
为满足船东在装载超长货物等方面的需求,提升行业竞争力,对某17300t大开口多用途船进行改型设计。在原设计的基础上维持船宽、型深和双货舱不变,拉伸船长,合理调整水密舱壁,充分利用悬挂荷兰旗船舶对水密性开口的解释,满足破舱稳性的要求。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对结构进行合理设计,在总弯矩大幅增大的情况下,控制空船重量,保证载重量指标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监督73~*艇的船型研究要点,文中给出了该艇船模快速性、操纵性试验主要结果以及实船试航结果。  相似文献   

12.
安装在潜艇上的首部水平舵位置对于潜艇在垂直方向的稳定性以及操纵性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首先通过Fluent 14.0计算Suboff模型的阻力以及DTMB舵型的升、阻力,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然后计算带围壳舵Suboff潜艇和带首舵Suboff潜艇的阻力、升力特性,并比较了潜艇带首舵和围壳舵的升阻力特性差异,以及对艇体表面压力分布和尾部流场的影响.计算结果显示,相同舵角下,围壳舵和首舵阻力相差不大,围壳舵升力比首舵升力大.相同舵角下,潜艇总阻力相差不大,带首舵潜艇总升力、总力矩比带围壳舵潜艇总升力、总力矩大.围壳舵舵角的变化对艇体表面的压力变化影响相对首舵来说较小.围壳舵和首舵在较大舵角下,都会对尾水平舵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潜艇逆速时的垂直面机动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逆速是潜艇水下航行时的一种特殊状态下的速度,其垂直面操纵问题也是当前潜艇面临的一个难题。根据一种利用首舵操纵控制消除尾舵逆速影响的计算方法,得到了尾舵逆速时首尾升降舵同时操纵进行垂直面机动的方法,并通过潜艇水下垂直面操纵运动模型,对这种操纵形式进行了仿真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使潜艇在尾舵逆速时更快更有效的进行垂直面机动。  相似文献   

14.
潜艇深度终端滑模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夏极  胡大斌 《舰船科学技术》2012,34(2):55-58,62
潜艇垂直面运动因其强非线性、强耦合性,易干扰等因素的影响,对控制设计要求非常高.基于潜艇垂直面非线性模型,考虑舵的动态响应,用首舵控制深度,尾舵控制纵倾角,分别设计了终端滑模面,采用终端趋近律设计控制器并进行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和很强的鲁棒性.由于采用连续的控制器,解决了系统的抖振问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本船侧推器与船舵桨的匹配优化分析,寻求侧推器容量估算的基本方法,为相类似船的侧推器选型和计算积累经验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螺旋桨-舵-舵球推进组合体水动力性能的计算与仿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骋  钱正芳  张旭  杜度 《船舶力学》2005,9(5):38-45
建立了螺旋桨-舵-舵球推进组合体水动力性能的计算机仿真系统.系统研究了螺旋桨-舵-舵球推进组合体水动力性能的计算方法,建立了相关的仿真数学模型.模型中螺旋桨的水动力性能采用升力面理论涡格法计算,桨毂的影响采用Hess-Smith面元法计算.将舵及舵球的诱导速度作为对桨及桨毂进流的修正,以考查舵及舵球的影响.舵与舵球水动力的计算采用以速度势定义的面元法.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功能设计,编制了计算机仿真系统.应用此软件设计了四种舵球方案,并进行了相应方案螺旋桨的定常水动力性能的计算对比分析.仿真计算表明,设计的舵球方案可有效地提高螺旋桨的水动力性能.其中不对称型舵球方案在实船对比测试中获得了节能5.1%,提高主机功率储备5%以上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陈宏 《世界海运》2007,30(5):30-31
通过广大海船驾驶员多年航行避让实践,总结航行避让对策,如:早让、宽让、大舵角让,车让与舵让的关系,避免近距离右舷对右舷通过他船,避免近距离抢越他船的船首,以及通过VHF协助避让等,有助于年轻驾驶员保障航行安全。  相似文献   

18.
李超  郑建丽  张怡  杨高胜 《船舶》2015,(4):28-31
以49.5 m金枪鱼延绳钓渔船为研究对象,为了得到具有较好阻力性能的球鼻艏,首先设计撞角型球鼻艏,通过CFD方法得到撞角型球鼻艏渔船的阻力性能并与模型试验结果进行比较,两者吻合较好;然后通过改变球艏的伸出长度、形心浸深和体积为该船设计水滴型和S-V上翘型球鼻艏,对水滴型和S-V上翘型球鼻艏形式的船体阻力性能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比较三种不同球鼻艏形式下船体的阻力性能,结果显示:该型延绳钓渔船使用撞角型球鼻艏具有较好的减阻效果。  相似文献   

19.
船体表面海洋污损生物附着规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海洋污损生物的在船体表面的附着过程,分析了海水温度、盐度、水体流速、海水透明度以及附着基材料性质对污损生物附着情况的影响状况,基于实船调查,探讨了船舶水线区、船艏、船舯、船艉、船底、螺旋桨、舵等7大浸水部位污损情况的差异,获得船体表面海洋污损生物附着的初步规律,认为船体表面污损生物的附着种类和数量与船舶的类型、航线、营运性质等都有关系,船底是船舶污损最为严重的部位,船艏的附着量比船舯和船艉要小,螺旋桨和舵的污损不是很严重,附着的主要是粘附力极强的底栖生物,藻类是水带线附近的优势附着种。此结论可为研制高效、环保的防污手段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