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以连续箱梁采用移动贝雷支架现浇代替移动模架制梁施工技术为例,对移动贝雷支架结构体系的设计、施工、应用,以及贝雷支架拼装、现浇施工注意事项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介绍和分析。结果表明,贝雷支架现浇工艺施工速度快,安全简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利用有限元Algor计算贝雷片支架在现浇箱梁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横塘大桥现浇箱梁施工实践为例,文章利用有限元软件Algor建立模型,对321型贝雷片组成的支架进行结构局部应力应用验算,提出了现浇桥梁上部结构(现浇箱梁)中方案和计算的一般方法,尤其在软弱地基上使用贝雷片作为现浇支架,直接利用既有承台作为支架的支撑基础,不需处理地基,避免地基沉降带来的影响,节约了投资,提高了材料的回收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针对国内现浇箱梁通常采用的贝雷梁梁式支架最大跨度一般不超过21m的局限性,介绍一种新型桁架——大桥1号桁梁,以太原凯旋路河里头沟桥为例,阐述其在现浇箱梁支架中的应用。大桥1号桁梁由标准节段、连接节段、端支承节段、加强弦杆等构件组成,其力学性能相较于321贝雷梁结构有了较大的提高,跨度可达30m左右。河里头沟桥为(4×31+3×28+3×28+3×28+3×28+2×28)m混凝土箱梁桥,通过对大桥1号桁梁和贝雷梁支架方案进行比选,确定采用大桥1号桁梁支架,并设计采用跨度24m的大桥1号桁梁作为承重主梁,结构验算表明支架的内力、应力、变形均满足要求。在该桥箱梁现浇过程中,支架的变形和应力都在设计范围内,支架拆除后箱梁的线形也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软土地区现浇箱梁桥梁式支架的合理形式,在传统支架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软土地区的双层贝雷梁支架,并以长乐特大桥32m标准跨径的简支箱梁桥为例,与传统单层贝雷梁支架进行了技术性和经济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双层贝雷梁支架在满足施工规范的前提下,经济性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5.
莫桑比克马普托大桥北接线A匝道桥全桥长518m,分为五联,桥面宽11. 5m,上部结构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设计采用落地钢管贝雷支架进行施工。由于第四联结合了全桥变化最为复杂的箱梁断面形式、最小的转弯半径和最长的单跨跨径,故为全桥支架设计的控制要点。本文结合马普托大桥北接线A匝道桥现浇箱梁第四联支架的设计,阐述了城市高架弯桥变截面现浇箱梁支架的设计思路与计算分析过程。  相似文献   

6.
该文以福州市三环路二期工程福泉互通立交桥现浇箱梁钢管贝雷支架中支墩软土地基模拟荷载预压技术实践为例,介绍城市高架桥现浇箱梁的钢管贝雷支架中支墩软土地基模拟荷载预压新技术,希望能对类似工程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贝雷选型和布置是支架设计的关键。该文从标准布局(贝雷横距为0.45 m/0.9 m)加强型双层贝雷梁强度、刚度容许条件入手,以箱梁支点腹板厚为自变量,基于现浇箱梁高(腹板高)与跨径的近似关系,运用理论推导,编制单跨钢管立柱+加强型双层贝雷支架选型表格,并指出该类支架适应最大现浇箱梁跨径不宜大于35 m。结合工程案例,运用Midas有限元分析验证其准确性,可为水上单跨现浇箱梁加强型双层贝雷快速选型、标准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施工中常采用满堂支架、六四军用梁管支架和贝雷钢管支架施工技术,应用时需考虑桥址覆盖土层因素。本文结合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公路引线跨和平立交高架桥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的施工实例,结合桥址实际情况采用不同施工技术,并总结了相关施工技术,以供同类型施工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9.
连续梁桥跨河施工支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华  叶见曙  刘键  李延安 《桥梁建设》2006,(1):39-41,61
主要研究了采用装配式公路钢桥桁架(通常称为贝雷架)做为支架进行连续梁桥现浇箱梁混凝土的施工方法;研究了跨河施工支架的技术方案,特别是施工支架在桥墩上的刚性斜撑,同时结合现场试验研究了施工支架的分析计算方法及变形。研究表明,采用装配式公路钢桥桁架解决跨河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现浇混凝土施工支架问题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支架现浇制梁是桥梁建造的重要方法之一,但却未形成完整的设计及施工技术,质量事故常有发生.永川长江大桥主桥边跨采用PK断面形式,箱梁宽度大、自重量大.结合永川边跨PK箱梁支架现浇工程实例,对桥梁现浇支架设计和施工技术(支架形式、荷载及其组合、工况分析、模型建立、结构计算和施工要点等)进行综合分析和论述,能对其他现浇支架的设计和施工起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田国印  马亮  黎人亮  黄克起 《桥梁建设》2012,42(Z1):135-138
重庆中渡长江大桥北岸引桥上部结构采用现浇连续箱梁结构,现浇箱梁施工采用贝雷梁钢管支架.为保证支架的安全性、消除支架和地基的非弹性变形,施工前需对支架进行预压.通过对现浇箱梁各种预压方案的比较,最终选用蓄水预压法.蓄水预压前应先对钢管支架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进行模板铺设,并在模板内铺设防水篷布,确保防水篷布粘结牢固后进行逐级抽水加载预压,并对支架进行沉降观测.预压后支架沉降满足要求,浇筑的箱梁成品外观线形优美.  相似文献   

12.
现浇箱梁是桥梁施工中危险性较大的分项工程~([1]),现浇支架的合理设计是保证施工安全的关键。结合洪湾枢纽互通跨洪湾涌现浇箱梁跨径大、截面复杂的实际情况,采用了一种钢管贝雷与碗扣支架组合的满堂式支架进行施工,并对支架进行了分析验算,根据分析验算结果提出了几点施工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公路》2017,(3)
对马鞍石互通立交C匝道桥第二联上跨既有高速公路现浇箱梁支架应用技术进行了研究。阐述了小净空情况下现浇箱梁钢管和支架贝雷梁+型钢支撑体系的设计方案,并对其进行了稳定性验算。同时介绍了支架安装、预压、拆除等施工应用方面的关键技术。通过研究保证了现浇箱梁的安全施工,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针对某一现浇桥梁贝雷-扣件式钢管组合支架设计方案,分析一般工程简化计算中按321装配式公路钢桥桁架的允许内力值进行校核的不足,同时应用MIDAS/Civil 2006程序对其进行空间内力计算分析,并根据原组合支架计算结果,从设计荷载、结构构造措施和局部应力等方面分析两者结果差异的原因。同时有限元分析显示,纵向贝雷梁的结构形式对扣件钢管应力结果有较大的影响。根据原方案分析结果,给出了两种修改设计方案,并分别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计算分析与比较,其结果可为同类桥梁贝雷-扣件式钢管组合支架方案的设计与验算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苏州东南环立交D、M、G、H匝道相互平行且跨越既有南环桥,箱梁现浇采用大跨度贝雷梁作为支架,为提高工效,避免支架重复搭拆,采取拖拉法进行整体横移,介绍了有关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6.
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移动支架导梁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沪高速铁路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南引桥合建区32 m简支箱梁采用移动支架现浇施工,移动支架主要由钢管柱、分配梁、贝雷纵梁、模板系统、导梁系统、贝雷纵梁下放系统及地面纵横移系统等组成.采用导梁分组吊装贝雷纵梁方案,成功解决了移动支架贝雷纵梁外形尺寸大、重量重、安装高度高等难题.导梁由贝雷梁拼装而成,通过支腿支承于墩顶并实现纵横移,采用4台5 t卷扬机同步提升贝雷纵梁.该施工方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增强移动支架的机械化程度,最大程度上缩短施工周期,取得了可观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襄阳汉江五桥引桥、匝道桥上部结构均为支架现浇箱梁,大部分位于水上。在以往类似工程,一般采用大型钢管桩排架作为箱梁现浇支架。为提高材料周转率,便于支架拆除,汉江五桥水上引桥箱梁采用钢管桩平台与满堂支架组合的形式进行施工。  相似文献   

18.
桥梁现浇支架的正确计算和现场实时监测是桥梁施工安全的重要保障。杭埠河大桥主桥箱梁临时支架独有特点:以钻孔桩为基础、贝雷梁跨度较大,这在中国类似桥梁建设中算是一种新的支架施工技术。该文以此桥梁支架结构为背景,利用有限元软件Midas和Ansys对支架结构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进行了计算,验证了设计支架的安全和可行性。现场采用一种新的高精度的连通管技术建立了支架变形沉降自动化监测系统,并布置了钢弦式应变计对支架的应力进行测试,从而实现了主桥箱梁浇筑与张拉过程中支架变形和应力的实时监控。实测数据与理论计算值吻合较好,支架的变形与应力均在安全范围内,确保了桥梁结构的施工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19.
榆佳高速公路青云互通A2匝道桥上跨主线,上部构造为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梁为曲线桥并且与主线桥斜交,其所处的位置地形比较复杂,现浇支架采用了碗扣式支架与钢管桩支架相结合的方式;设计时对钢管桩进行分组布局,发挥贝雷桁架的优势,节约了大量连接钢材;根据施工进度情况,优化现浇支架设计方案,解决了斜交及与主线施工相互干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钢管贝雷梁柱式支架在高墩大跨现浇箱梁施工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昌洪  韦健江 《公路》2005,(10):10-16
在高墩大跨现浇箱梁施工中,采用钢管柱和贝雷片作为支架,可避免大面积处理地基,能够减少人员投入。结合支架施工实例,着重介绍采用钢管柱和贝雷片组成的贝雷梁柱式支架的构造和在施工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