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船舶等特殊动产的登记制度的质疑 第二十六条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对动产物权、权利质权进行登记的,参照不动产登记的有关规定办理.  相似文献   

2.
由《物权法(草案)》看船舶登记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权是指权利人直接支配特定的物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杈。所有权是物杈的基础,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杈均由所有权产生,本文讨论的主要是船舶物权中所有权的变动模式。从《物权法(草案)》框架来看,第一编总则的第二章“物杈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分为三节:第一节不动产登记、第二节动产交付、第三节其他规定。船舶被规定于第二节,可见被认定为动产。船舶作为特殊的动产,在我国《海商法》、《担保法》中均有体现。在《物杈法(草案)》中,船舶物杈变动模式的特殊性也体现了船舶作为动产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3.
预告登记制度是一项极其重要的物权制度.在海商法领域,船舶作为一种特殊的动产,世界各国大多规定其准用不动产的相关规定,故而船舶物权理应适用预告登记制度.  相似文献   

4.
梁志锋 《中国水运》2009,(5):100-102
我国《物权法》自2007年10月1日起实施,《物权法》确立了我国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但对于船舶、航空器、机动车等动产是否适用没有明确,本文就预告登记制度的原理进行分析,结合船舶物权特点,提出建立我国船舶预告登记制度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5.
姜光忠 《中国海事》2007,(12):29-31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确立了物权变动的一些基本原则,规定了物权变动的一些新的规则,对船舶登记工作必将产生重大影响。文章从船舶的物理定性、登记的审查形式、登记的对抗效力、登记行为的法律属性等方面,从物权法角度阐释了船舶登记行为,从而在对船舶登记工作再认识的基础上,不断规范船舶登记行为,逐步调整和完善船舶登记工作,以适应物权法对船舶登记工作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6.
1993年实施的<海商法>尚未引入物权的概念,但与船舶所有权、抵押权、留置权等有关的物权制度却得到清晰和明确的确立.随着<物权法>的实施,<物权法>中有关物权的法律制度与<海商法>中的船舶物权制度却有差异性规定,这无疑会对<海商法>下的船舶物权制度产生影响.其差异性规定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本文着重从船舶所有权、抵押权、留置权等方面涉及的船舶定义、船舶法律特性、船舶物权内容、船舶物权登记对抗、船舶物权实现方式等分析<物权法>与<海商法>的不同规定.  相似文献   

7.
《物权法》与《海商法》对船舶物权制度规定之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实施的《海商法》尚未引入物权的概念,但与船舶所有权、抵押权、留置权等有关的物权制度却得到清晰和明确的确立。随着《物权法》的实施,《物权法》中有关物权的法律制度与《海商法》中的船舶物权制度却有差异性规定,这无疑会对《海商法》下的船舶物权制度产生影响。其差异性规定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本文着重从船舶所有权、抵押权、留置权等方面涉及的船舶定义、船舶法律特性、船舶物权内容、船舶物权登记对抗、船舶物权实现方式等分析《物权法》与《海商法》的不同规定。  相似文献   

8.
第五章 光船租赁登记 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出租人、承租人应当办理光船租赁登记: (一)中国籍船舶以光船条件出租给本国企业的; (二)中国企业以光船条件租进外国籍船舶的; (三)中国籍船舶以光船条件出租境外的。 第二十六条 船舶在境内出租时,出租人和承租人应当在船舶起租前,持船舶所有权登记证书、船舶国籍证书和光船租赁合同正本、副本,到船籍港船舶登记机关申请办理光船租赁登记。 对经审查符合本条例规定的,船籍港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的出台,明确了动产所有权转移、共有物及担保物权制度,必将对我国船舶抵押登记制度的完善产生重要影响。文中通过对船舶抵押登记制度现存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完善意见,要求我们在船舶登记工作实践中应当适应《物权法》对船舶抵押登记工作的新要求,以保障船舶抵押登记有关各方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
我国《海商法》并未规定船舶物权预告登记制度,这是立法上的一个缺憾。建议将来在修改《海商法》时建立船舶物权预告登记制度,以维护当事人及第三人的合法权益,使我国的船舶物权登记制度与物权法的规定相适应。  相似文献   

11.
论船舶预告登记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限制房地产开发商等债务人处分其权利,保障债权人将来实现其债权,我国《物权法》第20条确立了预告登记制度,这一制度的适用对象限于房屋及其他不动产物权变动之请求权,然就船舶等价值较大之特殊动产物权变动的请求权是否适用,《物权法》中未设明文。结合我国造船业和航运业之实际,就设立船舶预告登记制度,本文提出了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贾云新 《水运管理》2008,30(2):25-27
为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实施对于船舶物权登记工作的指导作用,从船舶物权登记的性质、登记机关的审查义务和赔偿责任、共有船舶的处分原则、船舶价值评估和登记规费征收以及新船舶登记制度的创设等6个方面分析《物权法》有关条款在船舶物权登记实践中的应用,认为《物权法》的实施对船舶物权登记产生重要影响,船舶登记机关应及时转变观念。  相似文献   

13.
我国《海商法》第二章涉及船舶物权制度,与我国正在制定的《民法典》物权编密切相关,协调两部法律中的相关规定,需要海商法修改中学者谨慎思考的。本文针对我国《海商法》第二章修改中的重点问题船舶物权变动模式进行分析,提出采取合意生效加登记对抗是最合理的船舶物权变动模式,希望能为《海商法》的修改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沈华国 《中国水运》2010,(12):59-60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物权法》于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这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律,必然对我国船舶物权制度产生重大影响。文中针对《物权法》中的相关规定以及船舶物权制度的问题,通过对法条的理解和分析,联系实际,提出了将预告登记纳入船舶登记制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李光春 《中国水运》2008,8(1):242-243
船舶所有权登记是一项重要的物权公示制度,对船舶有关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有着重大的影响,然而,某些船舶登记机关在从事具体船舶登记工作中,以发布船舶所有权登记公告的方式办理船舶所有权登记.针对这一做法,本文试图根据我国有关船舶所有权登记的现行法律规定,对其合法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通过船舶登记的概念、分类及特点,分析船舶物权变动模式以及抵押登记的相关规定,阐述了船舶登记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不能仅凭船舶登记确定船舶所有人及抵押效力的观点,并就解决目前船舶登记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船舶登记,是指赋予船舶以国籍和权利与义务的行为,即对船舶享有某种权利的人,向国家授权的船舶登  相似文献   

17.
在结合《物权法》中与船舶物权相关的规定的基础上,分析了《物权法》的颁行对我国船舶物权及登记制度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李晓涛  魏方 《中国水运》2005,(10):38-39
船舶抵押对于船东不失为一种以船舶作为担保而取得贷款的有效融资手段,是动产担保机制在海商法领域的体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登记条例》有关规定,船舶抵押权的设定、转移和消灭,应当向船舶登记机关登记;未经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船舶抵押行为是否合法、船舶抵押权登记是否符合法定程序,将会直接影响抵押的效力,影响到抵押权双方权利的享受.笔者联系《海商法》、《担保法》、《合同法》、《民法通则》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登记条例》等有关法律,结合对海事局船舶登记的调查,谈一谈对船舶抵押权登记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9.
《海商法》作为调整海上货物运输关系和船舶关系的法律,对船舶所有权做了相应的规定。《物权法》作为我国调整财产关系的基本法律,该法生效之后,有必要结合该法的规定对《海商法》有关船舶物权的规定重新审视。本文结合《物权法》的规定,着重从船舶所有权的善意取得、船舶所有权登记的对抗效力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0.
建立船舶预告登记制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毅 《中国海事》2008,(2):29-31
SUN预告登记制度起源于早期普鲁士法所规定的异议登记,后来为德国、瑞士、日本等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民法所接受,成为民法中一项重要的物权制度。它将物权法理论和债权法理论结合起来,对保障当事人的权利、保护交易安全、维护市场信用具有重要作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对预告登记制度作了相关规定。文中结合物权法中预告登记制度的基本原理,针对目前船舶登记工作中尚未制定该制度的欠缺,对船舶登记工作中建立预告登记制度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