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BRT是一种经济、高效、新型的以"公交优先"为核心思想的城市公共交通模式.通过对南昌市公交现状和公交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国内外城市运用BRT的成功经验,对南昌市应尽快修建BRT的原因加以阐述,最后提出南昌市发展BRT的一些建议,对南昌市BRTg统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南昌市发展BRT系统构想城市快速公交包括7项核心内容,即现代化的公交车辆、独立路权、水平登车、车外售票、交叉口公交优先、乘客信息系统和车队智能化管理。它是界于普通巴士交通和轻轨交通之间的一种交通工具。  相似文献   

3.
快速公交(BRT)因其快速、便捷、高效等优良品质被许多城市采用,近年来,在世界各地发展迅猛。票制票价作为BRT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了关注。介绍国际国内城市的BRT票制票价情况,对票制票价的敏感性进行分析。从昆明市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公众意愿调查数据,分析居民公交费用支出对居民收入、出行时耗、舒适度以及拥挤收费的影响情况,为昆明市BRT系统的改造与提升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4.
自2004年北京开通了我国首条城市快速公交(BRT)运营线路以来,至2012年底,全国城市快速公交(BRT)运营线路长度达1383公里,运营车辆达3975辆。而由于我国对快速公交(BRT)系统仍缺乏全面系统地了解,导致实际运营中,尤其是交叉口信号优先方面不能实现快速公交(BRT)服务效能最大化,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研究了基于快速公交(BRT)交叉口资源整合的信号优先算法,提出了建立模型的思想并构建了模型,同时,对建立的模型进行了验证。本研究对提高城市快速公交(BRT)运行效率和服务效能,方便乘客出行,减少环境污染等具有重要意义,从而可引导快速公交(BRT)系统为乘客提供更安全、更便捷地换乘服务。  相似文献   

5.
2006年12月5日,25米超长大容量全承载低地板城市客车——都市航线A-380亮相于北京,再次成为城市公交的焦点。记注意到,与之前北京、杭州等城市投放的BRT快速公交客车相同的是,A-380同样采用ZF专用低地板前中后桥,整车的地板高度只有360毫米,乘客上下车更加方便。根据ZF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国内BRT快速公交客车超低地板车桥系统均由ZF独家配套,其中,包括已在北京和杭州两条BRT快速公交线上运行的138辆18米长超低地板快速公交客车(90辆来自北京、48辆来自于杭州),以及正在建设中的北京第二条BRT快速公交线和深圳、天津BRT快速公交专用线,三条路线即时将投入的120辆BRT公交客车(北京75辆,深圳市25辆,天津20辆12米长超低地板公交客车)。[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南京积极推进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优化交通结构,提高公交对市民出行的吸引力。本文介绍了BRT的组成与基本元素,从中国城市的实际出发,阐述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绿色交通”的理念,提出了公交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介绍了BRT在省内城市常州、连云港的应用,针对南京快速公交现状与需求,提出BRT建设和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快速公交(BRT)系统是利用现代化的大容量的专用公交车辆,在专用的道路空间上快速运行的公共交通方式,具有容量大、速度快、投资省、见效快等特点。世界银行、国际能源基金会等机构向各国城市重点推荐BRT。BRT在世界范围内正得到迅速推广,欧洲、美洲、亚洲等数十个城市已建成BRT,并取得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厦门大力推行快速公交(BRT)发展战略,快速公交建设运营取得了长足进步,高架BRT的建设运营模式更是开创国内先河,吸引国内诸多城市来厦观摩学习.在此背景下,在对厦门BRT与常规公交衔接原则和布局模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符合厦门实际情况的"短复线、多接驳"的BRT与常规公交衔接模式,并以BRT一号线及其联络线为例,探讨了这种衔接模式的应用.实践证明,这种衔接模式是符合厦门公交发展要求的,也值得全国借鉴.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厦门大力推行快速公交(BRT)发展战略,快速公交建设运营取得了长足进步,高架BRT的建设运营模式更是开创国内先河,吸引国内诸多城市来厦观摩学习。在此背景下,在对厦门BRT与常规公交衔接原则和布局模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符合厦门实际情况的"短复线、多接驳"的BRT与常规公交衔接模式,并以BRT一号线及其联络线为例,探讨了这种衔接模式的应用。实践证明,这种衔接模式是符合厦门公交发展要求的,也值得全国借鉴。  相似文献   

10.
对快速公交系统引导郑州城市发展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速公交(BRT)作为一种可持续交通方式,体现着“公交优先”和“以人为本”的理念,BRT以其大容量、低耗能、快速、环保和乘坐舒适安全等特点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以郑州市为例,鉴于常规公交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了发展BRT系统的必要性,并对郑州BRT系统的构成和运营情况进行了介绍,预示着BRT系统在郑州得到成功实施;最后分析了BRT系统对郑州城市旅游业、房地产行业和商业的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本刊讯5月28日至30日,中国道路运输协会城市客运分会(以下简称城市客运分会)理事长,北京公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春杰带队;城市客运分会秘书长季朗超、常务副秘书长曹承、副秘书长杨坤一行赴宜昌、重庆两地公交企业进行考察交流。期间,考察组一行现场参观了宜昌公交BRT走廊、BRT智能调度中心以及大树湾公交停保场等,详细询问了宜昌BRT运行情况、营运模式和运行  相似文献   

12.
自2005年国内第一条BRT(Bus Rapid Transit)快速公交线路在北京开通以来,BRT项目逐渐在国内各大城市遍地开花,目前已经建设运营的有北京、济南、昆明、厦门、郑州等九个城市,其他城市也正在陆续筹建中。因其大容量、高配置、高效率和低能耗、低污染等特点,BRT快速公交俨然已成为公交中的“动车组”.不仅全面改善了各城市的交通路况.也让中国进一步发展绿色城市、绿色交通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3.
从库里蒂巴的经验思考北京BRT系统建设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刘迁 《城市交通》2005,3(1):4-8
以库里蒂巴为例,对建设BRT的城市条件和工程特征、BRT规划的前提条件、系统优势和不足进行了分析。明确了BRT属于常规公交范畴的功能定位,提出了BRT在北京成为客运交通骨干方式的特定条件和BRT的关键工程条件,对北京的BRT系统提出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14.
BRT系统作为一种城市中运量公共交通系统,通常被定位为中、小城市公交骨干或大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延伸,使得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可以构建成轨交一中运量一常规公交的多层次、级配合理的系统。自2004年底首条BRT线路北京南中轴线开通以来,在我国各大、中城市已陆续建成数十条BRT线路。  相似文献   

15.
在总结城市快速公交(Bus Rapid Transit,BRT)客运走廊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归纳了BRT客运走廊的判定方法,分析了BRT客运走廊的影响范围,并从城市发展、城市道路功能分类两方面对BRT客运走廊规划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为我国BRT客运走廊系统的规划提供参考.分析表明,BRT客运走廊规划中需要更加注重与沿线周边土地开发的关系,理清各种公交专用道类型对BRT客运走廊规划的影响,同时还应加强走廊内部各种交通方式与BRT系统的有机衔接,只有对走廊内所有的交通要素进行系统规划,才能发挥其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莱芜市城市规划和公交现状的分析,参考其他城市的成功经验,对莱芜市实施快速公交BRT系统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提出莱芜市快速公交应主要以莱城城区为中心向外通向钢城区、高铁新区、瓦日铁路莱芜火车站、北部新城以及农高区等路况较好且距离适中的核心城区周边地区,部分路段采用路中型公交专用道,设置位于路中的中央岛式双开门车站。运营新能源公交车,为下一阶段的快速公交BRT系统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BRT信号优先是解决城市BRT车辆在交叉口延误的有效方式。探讨从BRT信号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公交信号优先的控制方案及BRT信号优先的控制方式入手实现BRT信号优先。设计BRT信号优先模块的构架及BRT信号优先的逻辑架构,最终实现BRT信号优先。  相似文献   

18.
公交优先理念与昆明BRT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卫 《城市交通》2005,3(4):19-23
提出公交优先需要由口号上升为理念,由理念转变为科学的城市交通发展政策,并应付诸实施。在确立“公交优先”政策的基础上,对中国大城市而言,公交专用道和BRT技术是经济高效、切实可行的“公交优先”解决方案。通过昆明公交优先的实践,探索了符合中国城市特点的公交专用道技术。同时,从系统能力和服务水平的角度,论述了昆明公交专用道系统与BRT的差距。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内很多城市都在致力于发展快速公交系统(BRT),而正确认识BRT实施的综合效果是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建立了一个通用的公共交通系统综合效果分析模型,采用综合赋权法标定参数,并以大连市华北路公交走廊为案例,对四种公共交通系统(普通公交、BRT、地铁、轻轨)进行数值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BRT系统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交通服务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轨道交通。本文建立的分析模型可以全面有效地评价BRT系统的综合效果,为城市公共交通管理者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BRT换乘站点规模与站形选择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快速公交的运营需要设置合适的常规公交换乘系统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依据城市特点,在BRT与常规公交换乘站点布局上进行耦合,对方便市民出行、发挥公交系统的作用、促进公交系统的协调发展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明确饱和度定义的基础上,阐述快速公交车站饱和度与运能、营运速度之间的关系,然后以排队论为基础,结合快速公交与常规公交的特点,提出合理的换乘站台数与车站形式选择方法。为BRT车站的实际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