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浅埋软岩铁路隧道洞口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堡上隧道进口位于山谷冲沟的中心,系超浅埋地段,围岩结构软弱松散,进洞困难,在施工中采取边仰坡加固、地表回填、地表锚杆及超前小导管注浆固结等综合技术措施,顺利穿过浅埋、软弱围岩段,实现安全进洞。  相似文献   

2.
陈巨滔 《中国铁路》2011,(10):32-34
根据厦深铁路广东段蛇山隧道浅埋富水地段地质情况,分析在浅埋富水地段采用洞外处理、地表井点降水、洞内管棚及小导管超前支护等技术处理方案。施工中采用注浆加固、超前支护、临时仰拱、监控量测等技术措施,确保隧道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3.
顺层软弱围岩隧道洞口段施工技术初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介绍软弱围岩超浅埋大跨度隧道洞口段综合施工技术 ,重点论述洞口段地表加固 ,超前管棚及顺层软岩中自进式注浆锚杆加固措施及洞口超浅埋段开挖方法  相似文献   

4.
兰渝铁路首阳山隧道浅埋富水Ⅵ级围岩段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阳山隧道通过浅埋、富水Ⅵ级围岩地段时,经施工方案比选,确定采用超前小管棚法和三台阶预留核心土分步开挖法,辅以地表注浆加固,通过施工监测,地表最大沉降量为86mm,拱顶最大沉降为52 mm,有效控制了围岩沉降变形,保证了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5.
六潜高速公路LY-06标工程康皮畈2号隧道施工YK54+845~YK54+886段时,其右线岳西端隧道出口段约73m的位置位于两山体之间的山洼冲积地段,为长年冲积形成的松散地表,含有浮土、碎碴、杂草,该隧道穿越该段地表较浅,为典型的浅埋松散地段。介绍在保证隧道施工的安全、顺利穿越松散地段的情况下对明挖、半明半暗、暗挖等方案取舍的情况,并最终采用地表回填注浆加固、抗滑钢管桩、坡面钢管注浆加固、超前长管棚、自进式锚杆等综合处理措施成功穿越的暗挖方案。对隧道内的结构处理、施工掘进方案的选择及主要施工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6.
长安坝隧道出口特浅埋、偏压、软弱围岩段施工技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介绍了在长安坝隧道出口特浅埋、偏压、软弱围岩段施工中采用地表锚杆、反压混凝土、小导管预注浆超前支护、三台阶分步开挖法、围岩监控量测等施工技术,较好地解决了施工中的难题,其成功经验对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洞口、浅埋、偏压或软岩等不能形成“拱效应”的地段,在隧道开挖前往往需采用岩预加固或预措施,使围岩具有足够的自承能力,以维持隧道开挖后至锚喷发挥支护作用的时间内围岩的稳定,确保工程顺利与施工安全。目前地表预加固地层广泛地应用于隧道洞口段及洞身浅埋地段,本文结合实际工点,从地面砂浆锚杆预加固的作用机理、设计与施工实例等方面阐述地表喷锚予加固在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软土浅埋暗挖隧道开挖面扰动特性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浅埋暗挖地铁软土隧道开挖后围岩扰动带应力、变形特性、表征方法。利用特征曲线法分析了地层预加固机理。以国内常用的管棚预加固技术为例,提出了利用混合物理论中体积分数概念来分析加固效果的方法,并给出了应用实例。实例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管棚预加固技术加固隧道拱部可降低地表沉降,但对降低开挖面挤出效应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9.
浅埋暗挖隧道施工中采用超前深孔围幕注浆施工方法。该方法是在结构物周围注浆,以形成较大范围的筒状加固区。深孔预注浆可以在地表(或辅助坑道)进行,不占用隧道开挖面及其它施工作业面,可超前开挖面10~30m ,使加固注浆与隧道开挖施工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10.
厦门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城市广场站—塘边站浅埋暗挖区间采用矿山法施工,由于隧道穿越地质条件复杂的填石区地表沉降难以控制。仅采取喷射混凝土封闭掌子面、注浆加固、加强超前支护措施累计地表沉降接近70 mm;而采取地表高压旋喷桩超前加固,洞内全断面帷幕注浆、双层小导管超前支护等多种措施,能将地表沉降控制在5 mm以内。据此提出了地表高压旋喷桩超前加固、全断面帷幕注浆、双层小导管超前支护、长管棚初期支护和拱脚加固施工方法。经实施效果良好。研究成果能为城市浅埋暗挖隧道穿越填石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围岩变形量过大、地表沉降开裂甚至塌方是浅埋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工程病害。为解决大断面黄土隧道在浅埋地段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地表与围岩变形难以控制、施工效率低下等问题,以在建银西高铁上阁村隧道浅埋段为试验工点,通过现场地表注浆与室内试验,从注浆前后地表沉降与围岩变形量及围岩物理力学参数变化等方面对地表注浆在浅埋大断面黄土隧道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研究结论:(1)地表注浆可以有效控制围岩变形和地表沉降,变形降幅可达27%~50%,注浆后可将地表与围岩变形量控制在规范允许值内,防止隧道开挖过程中出现地表裂缝、坍塌、拱顶沉降量过大等灾害;(2)采用地表注浆后围岩物理力学参数明显得到改善,平均增幅可达10%~35%,提升围岩强度与整体稳定性,确保隧道开挖安全;(3)地表注浆能够提前二衬施作时机,加快施工进度;(4)地表注浆形成的浆-土结合体具有明显的"挤密效应"和支撑作用,可以改善原状黄土的结构性;(5)该研究成果可为大断面黄土隧道的浅埋地段快速安全施工和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灵岩寺隧道软弱围岩浅埋偏压段地表注浆加固技术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结合工程实例 ,介绍隧道软弱围岩浅埋偏压地表注浆加固技术。  相似文献   

13.
瀹怀线杉树陀隧道进口,系超浅埋及岩溶地质段,洞身开挖跨度大,在施工过程中,采用洞顶天沟截流,边仰坡加固,地表锚杆及超前小导管双液注浆,上半断面台阶法留核心土开挖,下半断面分部开挖,20号工字钢架主动支护等技术。顺利穿过洞口浅埋及不良地质地段,实现了安全进洞。  相似文献   

14.
1、隧道浅埋段的施工一直是隧道施工较困难的一个环节,特别是在多年冻土地段,技术要求更高,困难更大.本文介绍了昆仑山隧道浅埋段的施工方法及采用的技术措施.2、本文介绍了一种较为特殊的工艺热棒技术.从原理、作用、施工方法等方面作了较详细的介绍.3、实践表明地表注浆加固、遮阳防冻融、拱部超前小导管预注浆、弱爆破、喷混凝土、监控量测等施工工艺在多年冻土区的隧道施工中同样可起巨大的作用.特别是喷锚支护和快速施工在冻土区隧道施工中是非常重要的两个关键.  相似文献   

15.
结合工程地质概况,通过对地质雷达和超前水平钻探结果的分析,提出采用超前预注浆的加固方案,并从止浆墙的施作、超前预注浆的加固范围、注浆工艺过程等方面阐述了其施工技术,最后对注浆效果进行了检查评估,达到堵水和加强围岩稳定的目的,为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小导管预注浆加固软弱围岩的隧道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建云 《铁道建筑》2001,(10):34-36
软岩隧道洞口浅埋段原设计采用地表深孔注浆加固岩层后开挖,但在实施中即遇到困难,后改用小导管注浆预先加固岩层,得以顺利通过该地段。  相似文献   

17.
隧道工程超前灌浆加固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隧道工程在通过断层破碎带及含水地层等不良地质地段时,采用超前灌浆可有效维护工作面与洞壁围岩的稳定,阻断渗水通道,保证隧道安全施工。通过分析超前灌浆的加固机理,对隧道工程超前灌浆工艺中的浆液选择、预灌浆岩体力学和抗渗性能以及灌浆设计参数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水是浅埋暗挖法施工最大的障碍,能否处理好地层中含有各种地下水、水囊以及带水管线的渗漏水等,成为浅埋暗挖法施工过程需要注意和认真对待的问题。结合长沙地铁2号线2标望城坡站2#出入口穿越西二环人行通道工程,介绍浅埋暗挖法施工地下通道安全通过大口径的压力污水管所需要加强的安全技术措施。采取加强洞门地表注浆加固,加密大管棚,加密超前小导管,施作超前注浆,选择超前探测,加强、加厚、加密初支,保留中隔壁工钢施作二衬等施工措施,有效减小了施工对土体的扰动,安全地通过1 800 mm压力污水管,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9.
介绍软弱超浅埋大跨度隧道洞口段综合施工技术,重点论述了洞口段地表加固,超前管棚及顺层软岩中自进式注浆锚杆加固措施及洞口超浅埋段开挖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地表深孔预注浆加固断层破碎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九景一级公路雁列山第一隧道施工中,采用地表深孔预注浆加固断层破碎带,文章介绍钻孔注浆施工方案设计,施工工艺等,通过注浆有效地加固了断层破碎带,使隧道得以顺利通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