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7 毫秒
1.
弗吉尼亚.伍尔夫生活的时代恰好是英帝国主义由殖民扩张的鼎盛走向衰竭。伍尔夫作为这一历史阶段的现代作家,虽然她的小说以唯美的意识流而著称,但小说也显示了隐藏在文本之下的帝国优越感和潜在的殖民意识。不同的是,伍尔夫虽然拥护大英帝国的现存秩序,但她又不满帝国统治阶级的腐朽、傲慢。更为重要的是,她不相信帝国的永恒性,客观地呈现了大英帝国走向衰落时期的风貌。本文试图从后殖民主义视角对其小说《海浪》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2.
<喧嚣与骚动>是美国20世纪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威廉·福克纳的代表作.该作品不仅代表了美国意识流小说的最高成就,而且较为全面地运用了现代主义的各种写作手法和技巧.文章通过分析福克纳所运用的对位式结构、多视角的叙事角度以及絮语不止的内心对白等意识流表现手法,来揭示并欣赏作者独特的艺术才华.  相似文献   

3.
意识流小说《达洛卫夫人》的批评话语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简称CDA)是通过分析语篇的语言特点和它们生成的社会历史背景来考察语篇所蕴涵的价值体系或意识形态,并进而揭示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文章以CDA理论为指导,结合福柯有关"规训权力"和"精神医疗权力"的论述,采用韩礼德的功能语言学分析方法来阐释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著名意识流小说《达洛卫夫人》的文学意义及作者对社会制度的批评。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俄国形式主义提出的陌生化理论和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提出的陌生化效果,选取分析美国意识流小说大师福克纳的名作《喧哗与骚动》译本中的具体实例进行分析,旨在唤起对译本中陌生化手法再现的重视,推动文学翻译的研究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马丁的评价理论为指导,结合叙述学原理,以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著名小说《达洛卫夫人》为例,探讨意识流小说叙事的态度系统及其体现以及它们如何推动小说爱情主题的构建.研究结果表明:该小说的叙事是关于人的,因而人物的判断被前景化;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被鉴赏;人物的情感也被评价.小说通过人物的自由间接思想表达从不同人物的视角对态度...  相似文献   

6.
《洛丽塔》又名《一位白人鳏夫的自白》,是美国作家纳博科夫的代表作品。小说的叙事技巧新颖独到、颇有精妙之处。作者巧妙运用了第一人称的内视角叙事技巧和第一人称叙事者的双重叙事视角,这样,既使作者成功地保持了微妙的叙事平衡又让主人公亨伯特巧妙地实现了其自我辩护的叙事动机。小说的叙事技巧增强了小说的艺术价值。本文对作者所运用的第一人称内视角叙事技巧与第一人称叙事者的双重叙事视角进行了赏析。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老舍小说文本的研究,发现老舍先生通过比较或陈述的方法在自己的作品中或多或少地表现了他对社会意识的关注。老舍的小说所关注的社会意识主要体现在全社会整一的"官本位"思想、愚民教育下的"顺民"意识、国民精神和国民人格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伍尔夫在《到灯塔去》中,通过对分别代表"房间里的天使"和"独立的自由女性"的拉姆齐夫人和莉丽·布里斯科两位女性形象的塑造,反映了与她同时代的女性莉丽在寻求自我和个性解放历程中的艰难与困惑:她不仅受到来自异性的压迫和歧视,而且也受到来自"房间里的天使"们的阻力.伍尔夫所追寻的理想的女性是独立的、不依附于男性而又与男性和谐相处的新女性.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主义小说不但在形式层面抵制"自然叙事"的陈旧技巧,形成独特的"不自然叙事"的文本特征,而且在内蕴层面以"不自然叙事"的形式技巧深入理解和思考人类多元文化。《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多元建构:法国中尉的女人的形式研究与文化批评》以形式研究和文化批评为切入角度,揭示《法国中尉的女人》在客观上对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多元建构。  相似文献   

10.
随着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CAID)技术的发展,一些平面设计软件如CorelDRAW,由于便捷与高效被大量运用到产品二维效果图的表现当中,并逐渐成为工业设计流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主要从设计思维与绘画艺术的角度,重点介绍了CorelDRAW软件在产品效果图表现中的轮廓绘制、立体效果塑造、材质表达等三个方面的绘制技巧。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像她身上所穿的奇装异服一样是那个时代的传奇,但这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女子,其内心是凄凉的、孤独的.本文主要从张爱玲作品的故事情节、意象特征与她所处的客观环境、自身的文艺观的密切结合,剖析她的悲剧意识,解构小说中的悲剧文化.  相似文献   

12.
拉姆齐夫人是女性主义作品中具有代表意义的人物形象,她身上体现出女性生存的一般状态,从女性主义叙事学的视角,以话语分析为依据解读这一人物形象,可以避免主观主义的唯心倾向和形式主义的僵化教条。女性话语和自由间接引语是现代主义女性作家最突出的文体风格和修辞手段,是解读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的重要媒介,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可以展示一个立体多维的人物形象,是对吴尔夫研究的一个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3.
二阶积分微分差分方程的Robin边值问题的存在性与唯一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微分不等式技巧研究了某一类二阶积分微分差分方程的Rob in边值问题,在上下解存在的条件下,得到了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定理.结果表明:这种技巧为其它边值问题的研究提出了崭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作为女性主义作家的林白在其近年来的作品中有了明显的风格转变,从长篇《万物花开》到新作《致一九七五》,不仅在题材方面有所超越,更重要的是作家的创作视角和观念发生了转变,尤其在《致一九七五》中明确地展示了注重底层社会和人们的情感世界的民间立场,由此显示了一种作家走向更为成熟和宽广的创作道路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的小说《心经》讲述的是许小寒爱上父亲的故事,小说的故事模式一方面来自弗洛伊德的"恋父情结"理论,另一方面也是与张爱玲的童年生活经验直接相关.透过这个"恋父"故事,张爱玲揭示了女性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处境问题.  相似文献   

16.
长篇小说《带灯》是贾平凹新作,这是一个复杂矛盾而又浑然一体的文本。带灯是作品中寓意丰厚的一位女性,她充满诗性却又面对现实,用自己的生命发出向上的微明。《带灯》是贾平凹的转身之作,直录现实却又处处隐喻,裹挟看尖锐之声,在暗夜里发出微明,在困境中寻找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东北作家迟子建老练、流畅的笔下表现着人生世相的复杂,对世界和世道人心的把握举重若轻,她的小说更多地带有人间烟火的气息,凝重、开阔、浑厚。纵观她的小说创作,无论她前期还是后期容量较大、意蕴深厚的小说都充满了爱意的温情书写。通过对迟子建小说整体与细节的把握,去探究她在对庸常"生之挣扎"的琐碎描写中所透出的抹抹温情,及这抹抹温情背后所蕴藏的对人性与世道人的心批判。  相似文献   

18.
从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适应性的基本概念出发,将木桶理论和SWOT分析理论应用于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适应性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与理论相适应的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应的综合评价方法,并介绍了其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