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调查分析了国内外典型城市东京、香港、高雄、巴黎等基于轨道交通的TOD(交通引导发展)模式的基本经验,初步归纳了世界典型城市基于轨道交通的TOD模式的基本规律.指出了城市轨道交通是TOD模式的重要支撑,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围的土地利用性质应以商业和住宅为主,其土地开发强度应较高.根据目前我国轨道交通建设和城市规划发展的趋势和特点,针对轨道交通车站周围土地利用性质、土地开发强度、开发时机等关键问题提出了我国进行基于轨道交通的TOD模式的建议.认为可以通过基于城市轨道交通的TOD模式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应合理调整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区域的土地利用性质;应对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进行统筹安排,同步实施.  相似文献   

2.
"交通引导发展"模式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交通引导发展(TOD)理论源于美国,是一种倡导"公共交通与土地利用整合"的土地发展模式。目前,国内外多数TOD研究和实践都基于相对微观的社区层面。而将TOD理论应用于全市域层面,以此优化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和空间结构,引导沿线土地开发将更具意义。对TOD的内涵及实现TOD理论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实践中出现的一些概念误区,引用国外成功TOD的实践经历,探讨适合我国发展的TOD模式,并设计出基于TOD模式的车站及周边土地规划策略,在实施TOD过程中,应制定灵活变通的策略及行动方案,集合政府部门、交通运营机构、开发商及科研部门共同完成。尽快制定沿线土地供应计划是实施空间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推行TOD理念必将改变现有土地政策及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3.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与城市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商业区的无缝换乘和空间一体化设计要求很高。基于对乌鲁木齐行人行为特征的调查分析,以乌鲁木齐轨道交通2号线、4号线的换乘站及乌鲁木齐高铁站为案例,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与高铁进出站层的衔接,对地面、站厅、站台层的空间布局和渠化、换乘模式、商业区布局、应急疏散等功能环节进行了针对性的仿真优化,并提出了一体化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功能布局的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4.
发展公共交通是缓解道路拥堵、环境污染等城乡问题的有效措施,也是建设“交通强国”的必然要求。文章以TOD模式及其相关理论为基础,重点研究在此模式下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用地性质、空间尺度、功能布局、交通接驳等特点,并根据研究结论对未来TOD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城市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TOD)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交通站点与 空间形态发展耦合不足、步行环境欠佳、功能适配性存疑等问题,以广州珠江新城、公园前和长寿路 3 个地铁站 点为例,借助空间句法比较分析站域空间网络的组构特性及其与站点布置、步行人流分布、建设强度及功能布局 等的关联,考察 TOD 模式下站域空间形态发展的特征及规律,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厘定。结果显示:珠江新城 站域街区网格化程度不足,站点与空间组构耦合互动不足;公园前站域街道网络可达性强,集聚人群活动效应明 显,但当前功能布局与空间组构存在不匹配现象;长寿路站域背景网络结构连续均匀,对步行交通出行有利,但 商业功能布局对小尺度组构所牵引的人流利用不足。因此,我国未来轨道交通站域建设应关注空间组构对人车流 的基础决定力量,提高交通站点、功能布局与空间网络形态之间的协同。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运行安全可靠性科学评估的问题,从概率论的视角,以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乘客、交通服务设施、列车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安全可靠性进行了定义。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客流流线特征,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节点安全可靠性评价模型和基于权联模型下的车站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以重庆轨道交通3号线两路口站为例,应用评价模型与方法,计算两路口站进出站节点安全可靠性和车站整体系统的安全靠性。结果表明:重庆轨道交通3号线两路口站进出站节点的安全可靠性为92.2%,整个车站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为90.4%。  相似文献   

7.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的建设是推动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立、改善环境、促进地上地下空间立体开发的一个有力手段。分析了当今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在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漕宝路站的建筑设计及其特点,提出了城市轨道地下换乘站的建筑设计要点、需要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同一个城市的轨道交通线网中,轨道交通线路沿线或相邻线路的交通站点之间会产生交通廊道效应, 这将如何影响城市轨道交通 TOD 区域的土地混合开发利用优化是需要探讨的问题。城市轨道交通站点 TOD 区域 土地混合利用规划,应考虑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站点间的相互联动影响,并将有联动效应的轨道交通站点 TOD 区 域视为整体,对其进行土地利用功能规划。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分析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利用的 TOD 程度。 可在城市轨道交通 TOD 区域范围内,使用 CAD 工具识别土地利用现状,并用离散粒子群算法确定未开发土地的 利用方式和容积率,使轨道交通 TOD 区域内的土地利用既考虑符合 TOD 理念内涵的高密度开发原则,又兼顾 “公园城市”舒适环境的人性化设计原则。选取成都市的 4 个商业核心型轨道交通 TOD 区域,实证土地混合利用 规划程度评价,发现可达性较高的轨道交通 TOD 区域更倾向于规划大量的居住用地和商业用地,而可达性较低 的轨道交通 TOD 区域的规划类似于一般独立规划的轨道交通 TOD 区域,各类用地较为均衡。  相似文献   

9.
正"城轨交通+物业"为核心的TOD开发推动着城轨交通与城市深度融合,逐渐成为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热点。7月10日,由太原市人民政府支持,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指导,太原市轨道交通发展有限公司主办的"2021城市轨道交通TOD综合开发-太原论坛"拉开帷幕。来自全国城轨交通企业、TOD共建者、行业高层、主流媒体等超200名专业人士齐聚一堂,聚焦TOD开发理念与实践分享、TOD开发体系化研究、TOD营城新模式等主题,激发城轨交通TOD综合开发高阶思维碰撞。  相似文献   

10.
公共交通导向下的土地开发模式(TOD)是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关键举措之一。以成都市首个轨道交通 TOD 示范项目陆肖站及其周边用地为研究对象,借助 Arcmap10.2、Depthmap10 等相关软件,通过资料收集及数据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其原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以及 TOD 一体化城市设计方案的土地利用程度与用地构成规律、道路网结构与可达性、经济效益影响程度 3 方面进行定量对比研究,剖析差异与规划意图。在此基础上,总结 TOD 开发模式下的土地集约利用特征,同时探讨其在成都市土地集约利用规划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介绍我国在城市密集区既有铁路车站采用TOD模式进行综合开发的第一个大体量项目——重庆铁路沙坪坝站区改造项目,分析既有铁路土地采用TOD模式综合开发的设计方案、运作模式和过程、工程内容以及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总结提出对既有铁路车站土地进行综合开发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孙翔雨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1,24(10):后插39-后插40
轨道交通已经成为我国大中型城市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也已经被城市居民视为重要的生活设施.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公共空间设计已经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问题和热议的话题.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新兴科学技术的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公共空间艺术设计的风格也发生了很多变化,车站环境风格日趋多样化.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公共空间艺术设计的现实需求,本文以北京地铁环球影城站(环球度假区站)为重点研究和分析对象,探讨该站公共空间艺术设计特点,分析其设计过程中的创意与创新因素.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开发过程中,出现了诸多“开而不发”的现象。本文以产业为切入点,在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开发模式及其对产业集聚影响等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站点周边开发的典型案例,提出了将产业导入与开发建设统筹考虑、以服务业或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产业、合理配置产业结构并紧凑布局、采用政府与企业协作的发展模式、以TOD理念进行规划设计、优化开发时序与合理分区分期等开发策略,为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开发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以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大兴线工程韩园子站为例,研究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与周边用地规划、公共交通衔接、商业设施开发等因素相结合的一体化设计。  相似文献   

15.
构建城市轨道交通盈利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城市轨道交通资源丰富且独具特色,为多种经营创造了可操作空间。对城市轨道交通资源类型和目标进行分析,提出综合开发的基本策略;指出确立经营目标,围绕站域与沿线资源开发,以城市轨道交通资源投入为策略、辅业多种经营为途径,以衍生的辅业经营的收益弥补建设资金不足,减少政府运营补贴,实现城市轨道交通投资、建设、运营的良性循环和盈利目标。  相似文献   

16.
站台宽度是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规模的关键因素.通过对日本和中国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宽度计算公式的对比分析,总结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宽度的影响因素,研究中日轨道交通车站站台宽度设计计算方面存在的差异.并针对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宽度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对地理位置、功能性质不同的车站,站台宽度计算也应不同;站...  相似文献   

17.
在研判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市场前景的基础上,分析城市轨道交通传统投融资模式利弊,研究TOD模式和PPP模式的内涵,并结合建筑企业经营结构和盈利模式的特点,提出建筑企业采用"PPP+TOD"模式投资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可行性解决方案,尤其是采用先协议出让轨道交通周边综合用地、再作价入股方案解决土地难题,从而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提高项目运营效率,促进建筑企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8.
正2021年3月20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资源经营专委会和成都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城市轨道交通TOD综合开发高层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在成都召开。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会长王峙、常务副会长周晓勤,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王胜,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副会长、成都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胡庆汉,协会副秘书长、资源经营专委会秘书长李成新,以及来自全国各地关注城轨交通TOD发展的同行伙伴,共商城轨交通TOD综合开发的现状与未来。论坛由成都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卫平主持。  相似文献   

19.
江琴 《都市快轨交通》2021,34(3):119-124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迅猛发展,国内城轨相继出现了车辆段TOD开发、综合交通枢纽、深埋车站等多种新的建设模式。在缺乏相应设计规范的情况下,通过对实际工程案例的分析研究,在保证消防安全的前提条件下,重新构建新建设模式下具备轨道交通特色的消防给水系统是必要的。解决方案:在深埋车站,采用常高压和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组合方案;有地下车站消防给水系统利用市政自来水进行稳压,采用高位水箱和消防水池合建的新设计理念;研究综合交通枢纽地铁消火栓及喷淋系统设置方案;研究带盖开发车辆段咽喉区的消防设计方案,讨论不同形式车辆段单体消防设计参数取值,提出盖下单体喷淋设计方案等,为轨道交通消防给水设计提供新的设计思路,为规范编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城市轨道交通开发利益作用机理与影响范围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会给轨道交通线路沿线区域内的土地和不动产带来巨大的开发利益。本文从城市轨道交通引起轨道交通线路沿线区域内的土地和不动产增值的基本原理入手,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利益发生、扩散和转移的作用过程,借鉴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阐明了城市轨道交通利益最终归属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重点对城市轨道交通开发利益的影响范围进行研究,根据出行可达性一致的原则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开发利益影响范围的初步计算模型,针对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各车站的开发利益影响范围进行了试算;同时,根据实际调查数据对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莘庄站的开发利益影响范围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模型计算结果;此外还提出了有待进一步深化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