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船舶数量以及船舶吨位的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船舶舱底含油废水排放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传统的含油废水处理方法很难实现对乳化油和溶解油的处理,因而难以达到排放要求。本文在研究超滤膜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PVDF材料的超滤膜制备方法,使用SEM电镜扫描获取超滤膜的微观结构,使用制备的PVDF超滤膜进行船舶舱底含油废水处理的实验,对含油废水中含油量及浊度的降低均有较好的效果。对不同流速下超滤膜膜通量进行测量,发现流速越大膜通量越大,针对超滤膜容易堵塞的问题,提出了超滤膜需要清洗的判定条件以及清洗方法。  相似文献   

2.
环境友好舰船及其废物处理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轻和消除对海洋环境的污染,20世纪90年代,美国海军作战部长提出了环境友好舰船的概念,其含义是从海军舰船排放的有害废液必须符合各国和地方制订的环境保护法规的要求,以使海军舰船可以在世界各海域不受限制的航行。本文综述了美国、德国和北约国家海军对舰船产生的废物处理技术的开发和研究现状,包括膜生物反应器处理、超滤膜处理、油水分离器、固体废物焚烧系统处理等技术。处理的废物包括灰水(非含油废水)、舱底污水(含油废水)、固体废物和废气。  相似文献   

3.
采用不同材料的中空纤维超滤膜组件,对经过机械分离的船舶舱底含油乳化污水进行了试验研究,包括料液流量、操作压力、操作温度对膜组件渗透通量的影响,并分析了不同情况下分离水水质与各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同时,研究了经过反清洗后膜组件渗透通量的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4.
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船舶含油废水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研究膜生物反应器运行参数对处理船舶含油餐饮废水的影响,通过生产油脂产生的废水模拟船舶含油废水的水质特性,搭建小型膜生物反应器陆上试验系统,用光谱仪等仪器测量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及氨氮等参数。研究膜生物反应器的水力停留时间(HRT)、COD和BOD及氨氮、膜压力、污泥浓度等指标之间的关系。系统稳定运行了70天。研究结果表明:膜生物反应器对油脂废水中COD、油、总碳(TOC)和BOD的去除率达80%以上,对氨氮的去除率达50%以上;油对膜的污染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李莹  周晓君  叶熙 《船舶工程》2008,30(2):31-33
文章介绍了船舶舱底含油污水的特性,讨论了船舶油水分离器的现状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使用旋流器对船舶舱底含油污水进行预处理,以改善进入船舶油水分离器的水质及减轻管理人员负担.  相似文献   

6.
<正>船舶在日常营运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生活污水、含油污水以及压载水等水污染物,这些废水如果未经处理就直接排进大海,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危害。随着航运业环保可持续发展意识越来越强,国际海事组织(IMO)以及各国政府都针对船舶污染物排放制定和实施了日趋严格的法规和标准。无论是温室气体减排还是水处理,最终的目的都是降低船舶污染,塑造清洁健康的海洋生态。为降低环境影响,满足合规要求,船舶有必要采用可靠有效的水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7.
正船舶在营运时,为保障动力装置正常运转,需用水作冷却介质,由于系统不可能做到绝对完美,一些水会渗漏或泄漏至舱底。机舱中的机械设备、燃油、滑油系统等在运转或保养时,或多或少也会产生渗漏。油和水混合后,形成舱底含油污水。为保护海洋环境,船舶只能在允许排放的水域,按要求排放经处理且合格的舱底水。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积聚在船舶舱底的污水是一种含油污水。这种污水如果不加处理,任意排放,势必会导致对海洋、江河及港口等的污染。水域和海洋的油污染不但污秽环境,而且会破坏生态平衡,危及水生物的繁殖、生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渔业船舶在航行作业时,其动力装置运转和维修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润滑油和燃料油的泄漏而产生舱底油污,渔民往往使用混合了清洁剂的淡水对机舱底油污进行清洗,从而产生舱底油污水。油污水处理设备是重要的渔船防污染设备,其性能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经处理的舱底水是否能符合要求后才能排入水体。本文根据近年来  相似文献   

10.
船舶舱底水系统是船舶的主要系统之一,能够:在应急破舱情况时排水抗沉[1],被称为主舱底系统;在船舶平时营运工况下收集船舶机械处所各种机器泄漏或管路破损产生的含油污水,并经油水分离器处理达标后排放至舷外,防止海洋污染,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被称为常规日用舱底水系统(以下简称"日常舱底系统")。  相似文献   

11.
正很多人都觉得轮船很大,甚至有些神秘,但你可知道,有些地方即便对船舶有所了解的人而言仍然是陌生的,比如我们今天要讲的船舶舱底。船舶舱底是一个相对笼统的概念,主要指机舱舱底和货舱舱底。货舱舱底一眼望去全部可见无需赘述,今天主要是讲机舱舱底。  相似文献   

12.
王保红 《珠江水运》2011,(14):42-45
机舱含油舱底污水是机舱中机器(主机和辅机)和设备及管路在船舶营运中泄漏的燃料油、润滑油、淡水、海水等混合在一起的油污水。据统计,一艘船舶每年排放的机舱舱底污水量约是其总吨位的10%,全世界每年随机舱舱底水排入海洋的油类,多达几十万吨。更为严峻的是部分船公司和船员素质不高,海洋环境保护意识差,在船舶营运期间将机舱舱底水通过各种非法途径直接排放入海。在2010年南京海事局开展的船舶防污染专项检查当中,一共立案查处了16艘船舶,尤其是国内沿海航行船舶航行途中非法排污的情况比较严重,其中主要集中在维护保养较差的船舶和老龄船舶。本文对船舶机舱一些常见的非法排污形式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有针对性的监督检查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3.
控制含油舱底水排放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国,限制军用船含油舱底水排放浓度15ppm,与国家排放浓度一致。而国际工业排放标准似乎是稳定在5ppm。为了达到制定标准的预期效果,必须强制执行,以不断提高和改善处理技术,减少含油污水排放。本文综合介绍含油舱底水处理技术的发展,着重讨论应用正交流动膜片技术的过滤器和灌注亲脂聚合表面活化剂过滤器,以及应用综合控径雷达(SAR)包括追踪技术探测船舶含油污水排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船艇》1998,(12)
镇江市环保设备厂 该厂是生产环保产品的专业厂。 1976年我国第一台油污水分离装置在该厂试制成功。 该厂生产的油污水分离装置曾获得交通部重大科技成果奖和1985年江苏省优质产品称号。 CYF和CYF—B系列油污水分离装置匀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检验局的型式认可。本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类船舶舱底含油污水和工矿企业非乳化型含油污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15.
船舶碰撞事故发生前、后的船长行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船舶碰撞在船舶海事中占很大比例,造成经济损失巨大,对船舶和船员的人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航海人员正确执行、应用和理解海上避碰规则是降低海上碰撞事故最重要的途径。在碰撞已不可避免时,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经济损失和海上污染。本文重点研讨船舶碰撞不可避免时船长和高级船员应采取的减轻损失行动,做好证据采集,为以后商务处理争取主动。  相似文献   

16.
船舶舱底污水案中举证责任的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海事主管机关查处了多起船舶在航行途中故意排放机舱舱底含油污水的违法行为.随着海事主管机关对上述违法行为查处经验的不断积累,我们也意识到在现行的法律体系框架下取证责任完全由海事主管机关承担,造成了取证难的被动局面.本文将归纳故意排放机舱舱底含油污水违法行为的排污途径和特点,分析取证难的被动局面,借鉴民事审判实践中的"举证责任倒置"原则讨论此类案件中的举证责任分配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船舶防污染专业领域中船舶废弃物焚烧处理技术、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舱底水处理技术的现状,对现有船舶防污染设备技术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船舶防污染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船舶在航行途中违法排放舱底含油污水的行为时有发生,而此类行为一般在远离海岸水域和夜间,隐蔽性较强,在我国监控水平较低的现状下,加强对抵港船舶的防污染检查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就日照海事局查处的一起典型的船舶违法排污案例进行分析,总结调查航行中违法排污的经验,同时针对性地提出整改建议。  相似文献   

19.
IM0及许多国家的专家围绕船舶造成水域污染的途径进行分析,按照排放的途径和方式可以将船舶对海洋的排放分为操作性排放和事故性排放。从定义上来看,操作性排放是指船舶营运(航行、停泊、装卸)过程中,船员有意或无意地将船舶污染物排放入海的行为。大量污染行为是对机舱含油舱底水、油轮的含油压载水和洗舱水的不正当处理排放等。  相似文献   

20.
李春乐 《中国船检》2001,(12):45-45
在近来的港口国检查中因为机舱含油废弃物储存、处理及记录造成的缺陷或滞留问题日益突出,较严重的情况是国际防止油污检验记录(格式A或B)中残油舱标识登记有遗漏;记录的含油废弃物处理方式与船上轮机长记录的油类记录簿有矛盾;船上轮机长记录的油类记录簿中机舱含油废弃物储存、处理有遗漏等等.这里所讲的含油废弃物是指油类残余物(油泥)和含油舱底水.对它的处理、储存及记录在73/78防污公约附则I中有较为明确的规定和解释.国际海事组织环保会MEPC/Circ.235通函对于1992年1月1日或以后安放龙骨的船舶;如可行,对于营运中的船舶又提出了进一步的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