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对服役期内船舶时变可靠性的分析,主要考虑疲劳和腐蚀这两类损伤随时间累积对剖面模数的影响,但很少考虑检测维修因素对损伤的修复作用。本文以某疏浚船为例,通过Matlab软件编程,以船体梁总纵强度为分析对象,建立极限状态方程,定量计算疲劳和腐蚀随时间对剖面模数造成的折减,并定量分析了疲劳裂纹和腐蚀板件检测维修的影响,对船舶的时变可靠性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疲劳裂纹和腐蚀损伤随时间累积均会引起船体梁时变可靠度降低,且腐蚀是时变可靠度降低的主要因素;对裂纹和腐蚀板件的检测维修能恢复船舶的可靠度,时变可靠度恢复的效果与裂纹检测精度和腐蚀板件最小允许折减量比率有关。建议在后续研究中将对损伤的检测维修因素纳入分析。  相似文献   

2.
船体结构中疲劳裂纹的分析与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些船舶在不同的船龄阶段 ,在船体结构上出现疲劳裂纹 ,特别是在船底、舷侧纵骨中较为突出。文章从实践出发 ,对发生在船体结构中的疲劳裂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找出了疲劳裂纹产生的主要原因 ,可供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前对服役期内船舶时变可靠性的分析,主要考虑疲劳和腐蚀这两类损伤随时间累积对剖面模数的影响,但很少考虑检测维修因素对损伤的修复作用.本文以某疏浚船为例,通过Matlab软件编程,以船体梁总纵强度为分析对象,建立极限状态方程,定量计算疲劳和腐蚀随时间对剖面模数造成的折减,并定量分析了疲劳裂纹和腐蚀板件检测维修的影响,对船舶的时变可靠性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疲劳裂纹和腐蚀损伤随时间累积均会引起船体梁时变可靠度降低,且腐蚀是时变可靠度降低的主要因素;对裂纹和腐蚀板件的检测维修能恢复船舶的可靠度,时变可靠度恢复的效果与裂纹检测精度和腐蚀板件最小允许折减量比率有关.建议在后续研究中将对损伤的检测维修因素纳入分析.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对老旧油田工作船的安全管理,通过对船体结构和设备进行数据搜集、档案调查、现场勘验检测、分析计算及功能试验等对比分析,得到船体及机电设备现有技术状况,结合船舶具体作业类型进行HAZOP风险分析,全面掌握船舶技术状况。  相似文献   

5.
王志斌  徐强  奚英奇  王果  姜圣俊  韩灿 《船舶》2020,(2):116-126
通过理论设计、仿真计算及模型试验的方法,开展设有岛式上建和外飘舷台的大型特殊船舶的系泊模式设计过程及优化研究,基于对缆绳张力、船体运动等试验结果分析,最终形成风浪流环境下某特殊船型的码头系泊模式方案,大幅度降低了因依靠传统舾装数设计无法考虑波浪影响。而在实际系泊作业中带来的风险,为船舶码头系泊作业提供科学可靠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董琴  杨平  邓军林  汪丹 《船舶力学》2015,(6):690-699
船体板的总体断裂破坏往往是低周疲劳破坏与累积塑性破坏两种破坏模式耦合作用的结果,故在船体板低周疲劳裂纹扩展寿命评估中,其基于累积塑性应变的船体板低周疲劳裂纹扩展寿命分析能够更为符合实际地评估船体板的总体断裂承载能力。船体板低周疲劳裂纹扩展寿命由宏观可检测裂纹扩展到临界裂纹而发生破坏这段区间的寿命。船体在实际航行中受到多次波浪外载作用而使其进入塑性变形不断累积或不断反复的破坏过程,并最终导致低周疲劳裂纹的萌生及扩展而使结构破坏,其破坏形式分别对应于增量塑性变形破坏(或棘轮效应)或交变塑性变形破坏(或低周疲劳)。局部塑性变形的累积会加剧低周疲劳裂纹不断扩展,因而基于累积塑性破坏研究船体板低周疲劳扩展寿命更为合理。文中以船体板单次循环载荷后塑性应变大小为基础,依据累积递增塑性破坏过程及弹塑性理论,计算经过N次变幅循环载荷后船体板累积塑性应变值,结合循环应力—应变曲线获得相应的稳定的迟滞回线,确定裂纹尖端应力应变曲线及确定相关塑性参量并依据选取的断裂判据判定裂纹扩展。建立循环载荷下基于累积递增塑性破坏的船体板低周疲劳裂纹扩展寿命的计算模型考虑应力比对此裂纹扩展寿命计算模型的影响。由该方法计算出的疲劳裂纹扩展寿命将对正确预估船舶结构的低周疲劳强度从而提高船舶安全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大型船舶的服役寿命在20年以上,为了确保船舶营运过程的结构安全性,必须要对船体结构的疲劳特性和强度特性进行加强。本文针对船体结构的疲劳、强度特性问题,设计了一种在线式的船舶监测系统,该系统采用光纤光栅传感器采集船体结构的应力、应变,并结合数据分析和处理系统进行船体结构的疲劳评估,及时发现船体结构中的裂纹等缺陷,提升船体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船体板的总体断裂破坏往往是低周疲劳破坏与累积塑性破坏两种破坏模式耦合作用的结果,故在船体板低周疲劳裂纹扩展寿命评估中,其基于累积塑性应变的船体板低周疲劳裂纹扩展寿命分析能够更为符合实际地评估船体板的总体断裂承载能力。船体板低周疲劳裂纹扩展寿命由宏观可检测裂纹扩展到临界裂纹而发生破坏这段区间的寿命。船体在实际航行中受到多次波浪外载作用而使其进入塑性变形不断累积或不断反复的破坏过程,并最终导致低周疲劳裂纹的萌生及扩展而使结构破坏,其破坏形式分别对应于增量塑性变形破坏(或棘轮效应)或交变塑性变形破坏(或低周疲劳)。局部塑性变形的累积会加剧低周疲劳裂纹不断扩展,因而基于累积塑性破坏研究船体板低周疲劳扩展寿命更为合理。文中以船体板单次循环载荷后塑性应变大小为基础,依据累积递增塑性破坏过程及弹塑性理论,计算经过N次变幅循环载荷后船体板累积塑性应变值,结合循环应力—应变曲线获得相应的稳定的迟滞回线,确定裂纹尖端应力应变曲线及确定相关塑性参量并依据选取的断裂判据判定裂纹扩展。建立循环载荷下基于累积递增塑性破坏的船体板低周疲劳裂纹扩展寿命的计算模型考虑应力比对此裂纹扩展寿命计算模型的影响。由该方法计算出的疲劳裂纹扩展寿命将对正确预估船舶结构的低周疲劳强度从而提高船舶安全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船舶服役过程中船体结构经常会受到外部载荷因素产生裂纹,而降低船舶结构的承载能力。一直以来船舶研究者对含裂纹结构的强度研究都很重视。随着船舶设计理念的不断更新和船舶建造材料的突破,有关船舶上裂纹损伤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使用有限元分析方法以舱段结构为研究对象,考虑结构尺寸和裂纹特征的影响,开展含裂纹损伤的舱段剩余极限强度研究,获得了相关结论。根据得到的有限元结果,基于准牛顿法(BFGS)和通用全局优化法,提出了在弯曲、扭转荷载分别作用下考虑厚度影响的含裂纹损伤下的舱段结构剩余极限强度评估公式,为具有缺陷情况下的舰船用舱段结构剩余极限强度提供评估依据。  相似文献   

10.
渔业船舶通常具有两种工况,作业工况和自航工况。相比于其他运输船舶,渔船同时具有储藏功能,以及由此带来的制冷、保鲜、供氧诸多辅助功能,渔业船舶是一种高耗能作业船舶,因此,渔业船舶的节能问题日益突出。对新型推进装置应用、船体型线优化、节约能耗以及新能源在渔船上的应用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船舶在中垂中拱等危险时刻,船体板遭受较大的弯曲塑性时,船体板三维表面裂纹的深度方向裂尖CTOD与船体板的最外层纤维等效塑性应变的关系进行研究。并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探讨了在纯弯曲状态下裂纹形状因子、裂纹深度和板厚等不同影响因素对裂尖处CTOD的影响,并基于有限元模拟的数据,提出了船体板表面裂纹在弯曲状态下基于应变关系的CTOD估算公式。  相似文献   

12.
把握好船舶船体建造检验的重要节点,是提升检验质量及效率的关键,同时也是船舶建造质量的前提保障。本文将对船舶船体建造检验节点控制方法进行详细研究,首先分析船舶船体建造前的检验检查工作要点,进而探讨建造过程中的检验节点控制策略,包括CM节点精度检验、船体结构骨架检验、船舶外板刨缝检验、焊接质量检验、船体密性试验检测、下水前检验和航行检验等,以期为工程实践提供全面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从项目建设的背景、主尺度和线型的优选、船体结构形式、总纵强度和横向强度校核、船体总布置、下潜压载系统以及作业和拖航工况稳性计算等6个方面对25000t半潜驳进行了综合分析和研究,为将来同类型船舶的开发设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深潜号"工作母船是用于支持饱和潜水作业的多用途特种工作船舶,船上配备了众多的大型特种设备,使我国首次具备了人工潜入300 m深海进行救助打捞作业的能力。结合"深潜号"工作母船的船舶功能特点和大型特种设备对船体结构设计的影响,介绍了船舶结构特点,并针对所申请的船舶入级符号和附加标志,阐述了船体结构设计过程中的难点以及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5.
某外海开敞式大型散货减载平台靠泊船型较大,船舶靠泊作业时受风、浪、水流影响较大。而大型船舶的船用系泊设施数量相对固定,在较为恶劣的作业条件下,设施较难满足船舶的系泊要求,需要通过拖轮顶推协助才能满足船体约束。在平台上设置船用系泊绞车可增加船舶带缆的缆绳数量,重新分配各缆绳的受力状态,有效提高船舶靠泊作业的安全性,对类似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门座起重机在船舶清舱作业时,驾驶员视线容易被船体和舱口遮挡,不能看清船舱内的细节情况,舱底是门机驾驶员的视线盲区,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为实现在装卸作业过程中对船舶舱内的安全监控,研发了一种便携式的船舶舱口监控系统。该系统在作业时安装在船舶舱口,利用摄像头代替人眼,司机可以全方位的查看舱内货物、机械情况,减少盲区,提高装卸效率和作业现场的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船舶在航行过程中船底板等船体结构除了受到纵向弯曲应力以及舷侧外板传递的横向水压力载荷影响外,还因焊接及应力集中容易产生裂纹,使船体结构的承载能力降低。为此,[方法]通过数值计算,研究双向受压载荷作用下含中心裂纹船体板的剩余极限强度。首先,提出计算含裂纹船体板剩余极限强度的参数化函数模型;然后,计算和分析影响其强度的因素,如裂纹长度、倾角和船体板细长比、长宽比以及横纵载荷比,并提出倾斜裂纹的有效投影长度参数;最后,基于计算结果,拟合得到双向受压载荷作用下含中心裂纹船体板的剩余极限强度计算公式。[结果]结果表明,运用计算公式得到的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结论]可用于对实船上含中心裂纹船底板纵向极限承载能力的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18.
在新时期背景下,我国船舶事业发展取得了理想的发展成绩。其中,船体变形量检测技术在其中的重要性也逐渐突显出来。因部分船舶的结构相对特殊,所以为确保其安全稳定地运行并完成任务,必须要高度重视船体变形量检测技术的作用。本文以光学图像识别为基础的船体变形量检测技术,不仅可以通过图像准确判断出船舶的形体变化,也能通过三维建模的方式,在设计阶段提高船体的结构强度,从而大大提升了船舶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升船舶质量,保证船舶的航行安全,提出可视化图像处理下船体表面微裂痕高效检测算法。利用摄像机、图像采集卡等硬件设备,获取船体表面微裂痕可视化图像。经过滤波去噪和图像增强2个步骤,实现对初始可视化图像的处理。在此基础上,分别从纹理轮廓和几何2个方面,提取船体表面的微裂痕特征,并通过与完好船体表面图像的比对,得出最终的检测结果。将设计的检测算法应用到实际的检测工作中,计算得出设计算法的检测精度高于99%,满足检测精度的要求,且消耗的检测时间更少。  相似文献   

20.
邵天骏 《造船技术》1989,(7):8-11,33
船体生产设计阶段改图是详细设计阶段改图的延续和发展,图纸质量的好坏、设计周期的长短,直接对船体施工带来影响。本文以沪东造船厂为联邦德国建造的2700箱集装箱船为例,列出了一种简便、快速的改图步骤,为一些制造难度大,质量要求高,规范要求严的大型船舶、复杂型船舶、未来型船舶的设计改图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