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新建高速铁路施工开挖使紧临既有线路基边坡一侧临空,列车动载作用下动态变形或累积变形过量将影响路基的正常服役,甚至导致路基失稳。本文依托紧临京沪既有线的沪宁城际高铁建设工程,开展确保既有线安全运营的路基动力响应测试,试验获取既有路基施工三阶段(路基开挖、成桩、路基填筑)振动位移、频率、加速度等参量。测试表明:路基开挖阶段振动响应峰值最大,为既有线路基最危险阶段;各动力响应参量中振动加速度、振动位移在反映路基动力性能、指标控制标准建立具有优势,可作为路基动力稳定性监控的控制指标;路基状态动力测试为开挖边坡防护与施工天窗合理开设时机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
某站场帮填路基在完成基床底层和表层填筑后,坡脚反压护道及路基顶面多处出现贯通裂缝,严重影响帮填路基上方邻近的既有线安全运营。通过补充勘察和现场调查,结合边坡稳定性计算,厘清帮填路基致灾机理,并针对现场情况提出应急加固措施及治理方案。结果表明:新建邻线并行路基大坡度无支护基坑开挖造成帮填路基坡脚卸载临空,进而导致帮填路基边坡沿软弱结构面产生牵引式变形;邻线基坑无支护开挖导致边坡稳定系数由1.28降至0.93,不满足路基边坡稳定性要求;在既有线和帮填路基间设置钢板桩和帮填路基清方减载可作为临时应急加固措施;钢管桩联合注浆加固既有线边坡,帮填路基清方并与新建邻线同步开挖、同步回填可作为永久工程处理措施。经现场验证,整治措施安全有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3.
紧邻既有线新建铁路施工组织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十一五"新建铁路路网规划的建设要求,一些铁路新线建设项目将不可避免紧邻既有运营线开展施工.在建设过程中,除了架梁等关键控制工程,要抓好路基等重点控制工程的施工,新线施工紧邻既有线,要突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控制,施工与运输相互影响和制约,增加了工程施工组织和管理的难度.本文从这几个方面探讨了紧邻既有线新建铁路施工组织相关问题,以确保施工项目的工期和质量.  相似文献   

4.
潘成杰 《铁道建筑》2002,(3):32-35,42
铁路既有线采用深基坑明挖施工改建或增设桥涵时,必须考虑基坑开挖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文章结合淮南城市污水干管越淮田铁路的实例,探讨深基坑桥涵明挖施工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申家滩特大桥2#、25#-27#桥墩跨高速运营既有线,采用门式墩结构,基础侵占既有路基边坡,施工稍有不慎会破坏既有路基结构。为确保安全施工,以高度较高的2#墩作为计算模型,采用plaxis v8.4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对大桥承台基坑开挖稳定性及其对邻近高速铁路路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相关经验。  相似文献   

6.
新线施工对既有线车站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新线近接既有线路的结构施工。为保护环境,许多构思仔细的工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将针对具体工程分析明挖新线对既有车站结构的影响。 研究方法:鉴于问题的复杂性,采用三维增量有限元弹性分析的方法,全程模拟了在既有结构存在的条件下,新线三个不同区域的不同施工方法,对既有线结构的变形进行了分析,并对新线的施工方法进行了优化。 研究结果:新线分三段区域(中间及两侧)施工,其中中间区域分块开挖。在中间区域施工过程中,既有结构的隆起控制在2.67mm以下。在整个新线施工过程中,既有结构最大隆起不是在施工完成后,而是出现在靠近中间区域先挖一侧基坑开挖完成后,为7.82mm;改变两侧区域的施工顺序后,既有线结构的最终隆起量基本不变,但过程最大隆起量减为7.43mm。 研究结论:近距离上穿既有结构施工时,采用合适的工法可以有效地控制既有结构的隆起。在施工中,既有结构的隆起可能出现在施工过程的某一阶段。合理的施工顺序有助于控制施工过程中既有结构的最大隆起量。  相似文献   

7.
沪宁城际铁路具有工期紧张、大区段紧邻既有线、路基工程比例高等建设安全特点,对施工安全管理和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确保既有线运营安全和新线顺利施工,有效控制风险,必须采取科学的安全管理和技术对策作为支撑。针对复杂环境条件下的城际铁路建设安全难题,在全面分析项目建设安全特点的基础上,从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对策两方面展开系统研究,力求推动我国高速铁路建设施工的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框构桥作为后建铁路与公路穿越既有线时平改立的主要形式之一,在顶进施工过程中,各施工参数及工程条件会导致既有线轨道及路基的几何形位变化,对既有线上列车的安全运营产生不利影响。本文以既有津山铁路线下框构桥顶进工程为研究对象,采用MIDAS/GTS有限元软件,建立框构桥顶进施工模型,分析影响框构桥顶进效果的影响参数,并与现场监测结果进行对比,探讨施工参数和工程条件对既有线路基沉降、轨道水平及路基水平位移的影响规律。研究结论:(1)开挖进尺对既有路基沉降的影响显著,开挖进尺越大,路基沉降越大;(2)提高注浆强度能有效控制路基沉降,注浆强度每增加10 MPa,路基最大沉降量平均降低约10%;(3)顶进力是引起既有路基水平位移的主要原因,顶进力每增长50 kPa,水平位移增长约30%;(4)框构桥跨径、埋深及填料弹性模量对路基沉降、轨道水平及路基水平位移均有较大影响,且均随跨径的增大及埋深和填料弹性模量的减小而增大;(5)该研究成果可为同类框构桥工程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重庆铁路枢纽东环线位于重庆市主城区。本项目为东环线起点,接渝黔铁路的珞璜南站,与在建渝黔铁路并行正线长度约3.48 km,临近既有线施工主要安全隐患有路基土石方开挖造成的危岩落石和设备侵限、桥梁基坑开挖造成既有线桥梁承台外露悬空及路基附属桩板墙施工造成吊装设备侵限、倾覆等。本文结合工程实际,详细论述临近既有线施工的安全防护措施及施工控制要点,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紧邻既有线增建二线施工必须严格保证既有线行车安全,爆破开挖石方因受行车干扰,施工工效显著降低,行车干扰费大大增加。该文从不同的爆破施工方法、不同的线路情况对增建二线爆破开挖石方受行车干扰的范围作细致的分析,提出一种既符合现场施工实际,又具有可操作性的范围划分方法。  相似文献   

11.
铁路客运专线技术新,标准高,工程庞大,系统复杂。经研究和论证,提出客运专线建设总体技术路线,分析了铁路客运专线在速度目标值、线路平纵段面、路基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轨道工程、站场等方面的主要技术特点,并围绕无砟轨道和高速道岔设计理论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开展研究。通过采用CFG桩、预应力管桩等设计和工程措施,控制路基沉降,建立路基沉降变形精测系统网,定期观测与评估。对桥梁基础沉降与梁的徐变,采取基础沉降控制、预应力混凝土梁徐变变形控制和区域沉降地区的桥梁沉降控制等措施。隧道施工采用台阶法、交叉中隔壁法和双侧壁导坑法,衬砌采用复合式衬砌或整体式衬砌。  相似文献   

12.
随着轨道交通建设的不断发展,地铁隧道修建对既有线的影响已成为当前地铁施工的重点问题。当新建线上跨既有线时,上部土体的开挖容易造成既有线上浮,受限于设计、环境、施工等因素,如何控制既有线的上浮,成为了施工的技术难点。本文以成都地铁17号线阳公桥站~龙爪堰站区间上跨7号线为工程依托,详细介绍了"箱涵顶推法"和增设型钢反力撑框架的"明挖法"两种工法。采用Midas/GTS NX建立三维数值模型,计算得到不同工法下既有线的横纵向变形规律,综合考虑两种工法的优缺点,最后推荐选择箱涵顶推法为本区间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3.
浅埋暗挖地铁车站地表沉降及既有线变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埋暗挖地铁车站穿越既有地铁隧道施工地表沉降及既有线的变形的控制对施工及运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北京地铁4号线西单站下穿长安街,上跨地铁既有1号线开挖过程为例,在详细研究该区工程地质条件和地铁设计参数的基础上,采用FLAC^3D工程分析软件对地铁开挖过程及其引发的地表、拱顶及既有隧道的变形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优化开挖施工方案,模拟动态施工过程,合理设计隧道开挖步序,并对施工中的监控量测提出建议.指导地铁安全施工。  相似文献   

14.
介绍地基系数数据处理软件的设计思路及各部分功能的实现方法.该软件实现了试验数据的传输、试验数据和试验信息的保存与打开、试验结果的计算、曲线的绘制、文档输出等功能.该软件已取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并在路基现场检测中应用.  相似文献   

15.
李杰 《铁道建筑技术》2009,(6):81-85,108
以北京地铁十号线国双区间暗挖下穿既有地铁一号线为实例,对开挖引起的新建隧道垂直下穿既有线不同厚度间隔土层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在计算中将对新建隧道对既有隧道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出了地铁振动荷栽引起的压缩变形规律,从而在施工中对开挖进行了有效的知道,确保了施工安全和既有地铁的正常运营,对城市地下隧道修建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成都地铁2号线二期工程(西延伸线)土建2标盾构机掘进下穿西环线铁路土桥立交桥桥墩,通过详细调查和设计论证,根据原桥墩结构设计特点、地下水位、地质条件、既有线施工要求等,综合考虑施工安全、进度、成本等因素,提出了设计方案、施工方案和工序控制。着重介绍了设计方案、钻孔桩施工、盾构掘进控制、监控量测等内容,可为以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7.
复杂环境下大跨地铁风道结构建造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PBA工法建造的大跨地铁风道结构施工顺序主要有逆作法和顺作法两种方法。为克服传统PBA工法存在的问题,以北京地铁8号线三期工程大红门桥站-和义站区间附属大跨风道为背景,提出一种风道负1层和负2层分别顺作的施工方案,并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对风道结构不同施工方案进行研究。针对风道拱部的中导洞开挖跨度大、地层沉降控制难度大的特点,提出一种联合支护结构。工程实践表明:负1层和负2层分别顺作的结构施工方案更有利于地层沉降控制及结构安全,联合支护结构有效控制了大跨中导洞开挖引发的地层沉降,确保周边环境安全和结构自身安全。  相似文献   

18.
重庆枢纽北左、北右联络线隧道与既有蔡东联络线双碑隧道水平最小净距只有7 m,设计采用控制爆破施工,要求既有隧道爆破振速不大于5 cm/s,施工难度极大。为减少施工对既有隧道的影响,通过试爆获得振动衰减规律,验证开挖方式的可行性,利用试爆结果,完善了最终的爆破方案,并在正式施工中得到了成功应用,保证了重庆枢纽联络线隧道开挖工程的安全高效完成。  相似文献   

19.
既有郁山隧道进口平导为有轨运输小断面,考虑增建二线后用于防灾救援及排水,需扩挖以增大断面。通过理论分析、现场验证和最优化等方法,并结合工程地质特征进行测试和分析,提出新郁山隧道平导扩挖控制爆破方案。运用已有爆破临空面优势条件,利用高段位毫秒雷管点火延时分散性、减少单响爆破炸药用量,以充分发挥精确延时错峰减振技术。实践表明,按所制定的隧道扩挖控制爆破方案进行施工,在净距仅5.69 m的条件下Ⅲ级围岩实现了全断面扩挖,爆破振动对围岩和隧道结构产生的影响可控,既有铁路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20.
为保证既有北京地铁13号线东直门车站的正常运营和既有地下结构的安全,需严格控制机场线东直门站明挖基坑施工引起的水平及竖向地层位移.预测机场线东直门站明挖基坑施工引起的既有车站结构的沉降曲线、评估明挖基坑施工引起的既有车站沉降变形对其现状结构的影响,同时根据行车安全的要求,综合各种影响因素,提出明挖基坑施工时对既有车站结构的沉降控制指标.为采取合理的施工辅助措施,建立有限元模型,计算和分析明挖基坑在紧邻既有车站情况下既有车站结构的受力特征,并评价结构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