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早在1890年,澳大利亚人称此症为Pinkdisease。1903年Selter氐著文描述称滋养皮病。1914年Swift氐命名为红肿病(Erythedema)。1920年Wood氏在澳大利亚报告91例,Bilderback氏在美国亦有报告,Weston氏命名为“肢痛症”(Acrodynia)。此后报告者增多、1923年Feer氏曾  相似文献   

2.
<正> 该种肾炎既有遗传性,又有家族性。根据临床特点又命名为:遗传性进行性肾炎,先天性出血性肾炎或眼耳肾综合征(Alports综合征)等。其为小儿时期少见的慢性肾脏疾病。1902年Guthric氏首先报告某个家族中的复发性血尿,称Guthric氏病。1927年Alport氏描述:除复发性血尿外,还伴有进行性肾功不全及耳聋,后称Alport氏综合征,并报告了一家三代中16个患者的情况。1979年解放军202医院报告了两个家系的调查。甘肃省医院也报告三例。  相似文献   

3.
横纹肌结核为一少见的疾病,尤其是原发性横纹肌结核更属罕见。Culatta氏(1929年)于2224例结核病患者的屍体解剖中,仅发现4例,E.Griffiths氏等(1956年)收集文献共计96例。国内文献尚未查见有本病的报告,本文报告二例,并对此病略作介绍。  相似文献   

4.
前言: 皮肤利什曼病在我国是一种少见的疾病,解放以前祖国医学文献上虽有记载,但例数不多,解放以后由于对黑热病防治工作的大力开展,皮肤利什曼病在各地区相继发现,截止目前为止,我们就现有的文献中首先由姚永政氏1936年报告在苏北发现三例,以后1948年Osnes氏在潘阳发现一例,1950年及1951年陈子达、陈邦模、顧仁、黎磊石、  相似文献   

5.
<正> 高雪氏病是一种较少見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代谢性疾病,由于缺乏葡萄糖脑甙酶,致葡萄糖脑甙在单核—巨细胞系统内沉积而致病。我国从1948年迄今已报导约30例,本文报告我院所见6例,均经骨髓、脾、淋巴结穿刺,涂片瑞氏—吉姆沙染色,Mallory氏染色,PAS染色而确诊。  相似文献   

6.
<正> 本病命名历史和演变Hutchinson氏1896年首次报告一对双生女孩口唇有特殊的色素沉着。1919年Weber氏报告该双生女孩中一个因肠息肉引起肠套叠死亡,但两位作者都未意识到皮肤色素与肠息肉之间的联合关系。直到1921年Peutz氏方才发现一家族三代人中7例证实,3例怀疑此综合征,并著文报告,全部病例均见口腔内及其周围粘膜和/或皮肤有异常的色素斑,同时胃、小肠和结肠有多发性息肉,有些息肉有恶性变,确定了该病的家族性,命名为Peutz氏综合症。自Peutz氏报告后,文献上有类似的病例报告。1949年Jeghers等三氏收集证实的病例12例,未证实的9例,并报告自己病例10例,认为本病有下列特点:①色素沉着主要表现在口唇及颊粘膜,少数例亦见于别处皮肤;②除均有小肠的多发性息肉,胃及结肠亦可能有同样病变;③患者易发生肠息肉合并症,如肠梗阻,肠套叠及肠出血等。少数病例有恶性变;④本病原因未明,可能有遗传性。  相似文献   

7.
黄莲在祖国医学方面有着广泛应用,我们祖先以黄连治疗外科疾患如痈疮等病已有悠久历史,治好了先辈千百万劳动人民,复习本草纲要综述其功用”……治肠辟泻痢,痞满腹疼,心疼伏梁,目疼皆防,痈疽疮疥,滴毒贻毒,明目定惊……”,王氏简易云:“黄连治痈疽肿毒,已溃未溃皆可用黄连”,近年来国内广泛采用黄连治疗各种疾患,皆收到显著效果,赵松桥氏应用治疗百日咳,骆龙江对细菌性痢疾治疗,阎伯令对湿疹治疗,张士信对急性结合膜炎治疗,在外科方面报告有1953年刘国声氏的“黄连素硫酸盐之抗菌作用及其10%软膏在外科治疗十例报告,1957年郭维德试用于外科初步报告,1958年燕龙驹,李继唐等应用在外科化脓性疾病方面皆收到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8.
倍拉格病在1735年西班牙医生凯塞尔(GasparCasae)氏首先记述本病,1914年戈尔贝氏(Gaedberg)和他的同事首创本症为营养缺乏的学说。1937年爱维杰氏(Elochjln)发现菸草酸对于倍拉格病,有特殊疗效。国内在1923年上海,芜湖,1924年Koreu,Cosreo 1927年北京、河南,1934年  相似文献   

9.
Mc Quiston氏,(1)于1950年提出麻醉期内,进行降温可以减低组织的需氧量。Lewis和Taufic二氏于1953年首次报告在低温麻醉下施行心脏无血手术成功。Swan氏敍述了16个病人在低温麻醉下,中断心血循环进行心内手术。  相似文献   

10.
生物反馈技术是一门新兴科学,在治疗高血压、雷纳氏病、失眠症和恐惧症等方面均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多发性神经纤维瘤亦称神经纤维瘤病,是由Von Recklinghausen氏于1882年发表与描述之,其特征为全身多发性之肿瘤,色素沉着斑及肿瘤多沿神经干或神经末梢而分布,亦称之为 VonReckling hausen氏病,在临床上较为罕见。国内有  相似文献   

12.
<正> 以往谈及急型克山病时常说这型地方性心肌病“发病急,死亡快,患病人数多,病死率高”。但是,确切的病死率究竟是多少?文献报导极不一致,因此,如拟作好临床研究和疗效评价,首需弄清这个问题。早在1936年,阿部俊男在《克山病病因调查报告》中提到,据七个发病县的调查,在总发病的130人中死亡128人,病死率为99%,但阿部认为由于当时对疾病的真像缺乏全面地了解,故确切的病死率不详。在洪宝源氏著的《克山病》、(1957)一书中记载:“根据克山病调查总绪:(急型)重症患者病死率为36.3%,而康氏(康子耕1953)的报告则在  相似文献   

13.
<正> 鳄鱼泪又名Bogorab氐病、亦名声欲流泪综合症。1928年Bogorab氏从鳄鱼吞吃食物时发生流泪现象而选用此名,本病颇罕见、近遇一例报告于后。李小莉、女、6岁,陕西省高陵县人,其母诉;于患儿1岁时发现其啼哭无泪,于3—4岁时发现在进食时两眼含泪,夺眶而出,顺面颊流下,吃得越快流泪越多,每餐可滴下3—4滴泪。  相似文献   

14.
前言百日咳为幼儿期内四种重要传染病之一,罹病率仅次于麻疹。一般家庭接触发病率为75—90%,据Camet 氏资料流行区内一岁以上小儿发病率在70—93%,生后六月内之乳儿对一般急性传染病不易感染,惟对本病生后即可感染,本组病例中年龄最幼一例为52天,盖由母体移行于胎儿之百日咳特原性抗体极易消失之故。百日咳本身虽为非严重致命之病,但因其常并发肺炎等严重合并症,故乳幼儿患者病死率极高,据 Davis 等之报告,在1948年以前一岁内百日咳患儿病死率高于麻疹、猩红热、白喉  相似文献   

15.
<正> 在克山病的防治及病因研究中,业已查明我国克山病病区人群的头发、血液及主要食粮中含硒量均低于非病区。这种低硒状态可能与食物中硒的摄入量较低有关。用硒制剂予防克山病的临床试验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家畜白肌病的调查也初步揭示出在克山病病区内发生着因缺乏硒所致的一些动物缺硒病。Wright等人证明喂饲低硒饲料的绵羊,其血液在体外用Na_2Se~(75)O_3培养时,红血球对Se~(75)的摄取率增高,而且此摄取率反比于食物硒的摄入。此后,Burk等人将此法用于Kwashiorkor病的研究中,证明K氏病的儿童红血球Se~(75)。摄取的升高反映了他们体内硒含量的降低,暗示出利用体外红血球对Se~(75)的摄取可作为观察硒状态的一个指标。为了更为直接地证明克山病病区人群的低硒状态,我们建立了人血红血球与放射性Se~(75)的体外培养方法,观察了红血球对Se~(75)的摄取。本文报告此试验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6.
产后心脏病远在1870年为Virchow氏所发现,后由Hull氏所命名。发病率约占全部心血管疾患的5%,屍检病例报告极少故援引本院一例如后: 患者系—27岁之女性,1958年5月14日8个月死产一胎后10日发现两下肢发凉,经15日后两足  相似文献   

17.
<正> 肥胖——嗜睡——肺心综合征系一少见疾病,1956年Burwell氏首先报道而命名为P:ckwickian综合征,国内仅见张诚笃氏、张慧漪氏共两例报告,我院亦收治一例,现报道如下: 患者王×,男,57岁,工人,住院号217468,以肥胖20多年,嗜睡心慌气短一年,加重二月之主诉入院。一年前常于劳动时自觉心慌气短,近两月来加重,平静时亦  相似文献   

18.
紫斑性色素性苔癣样皮炎为一罕见病症,国内文献尚未见有报告。在国外最初由Gougerot及Blum二氏报告四例(1925),以后Lymon(1915)、Combes,F.C.及G-eopman(1951)相继报告。最近我科遇见一例,特报告以供参考。患者王××,门诊号北字第98531号,年25岁,籍贯河北,未婚,系人民解放军军官。  相似文献   

19.
<正> 相控阵超声显象是七十年代新发展起来的实时两维超声显象技术。1976年美国杜克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及医学系分别报告相控阵超声显象系统装置及临床使用评价。1977年美国Anderson氏报告上述装置并在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和旧金山加利福尼亚大学医学院分别进行  相似文献   

20.
布-加氏综合征外科治疗1例报告许锁春,秦志端,张勤奕,耿希刚(西安第一附属医院外科教研室西安710061)1993年2月我院收治1例布-加氏综合征患者。患者男,31岁。其临床表现:上腹胀满、纳差10余年。胸腹壁浅静脉怒张,蛙形腹,双下肢水肿等。血管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