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山岭地区的高速公路建设,产生大量的人工边坡。在地质环境条件不良地段,部分人工边坡在雨水、外荷等因素作用下开始活动,对高速公路安全运营产生威胁。丽龙高速公路K92滑坡存在整体稳定性问题,威胁到高速公路的运营,因此对该滑坡进行了一系列的治理,并进行系统的监测。通过对监测结果的分析可知,滑坡体的滑移面并未发展,滑坡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2.
随着山区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高边坡的出现越来越多。公路沿线大部分高边坡地理位置较为复杂,地形条件极其恶劣,因此,边坡工程的稳定性及其有效的防护措施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除了对公路边坡釆取现场监测外,还可以利用监测数据作出科学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本文以某高速公路高边变形监测作为依托,制定了监测方法并设置了监测点,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来确定高速公路边坡监测的标准管戒值和频率。釆用了全站仪对边坡变形实施了定期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3.
在山区建设高速公路, 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的路堑高边坡。 为了确保后期高速公路在运营期处于安全稳定的状态, 避免侧向高边坡由于滑坡而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 就需要对边坡进行交工稳定性验收, 确保其处于安全稳定的状态。 文章重点监测了边坡地表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 通过对监测数据的科学比对分析, 判定边坡的稳定性状态, 为高边坡交工验收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以某在建高速公路路堑边坡侵占现有国道路基为依托,在现有国道不改线的情况下,采用预应力锚索桩板墙对高速公路路堑边坡进行加固处治,通过计算分析和后期监测得出加固后路堑边坡处于稳定状态,保证高速公路及国道的运营,以期对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黄土路堑边坡在施工及运营过程长期演化规律,选取吉河高速公路某典型黄土路堑边坡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分析和现场监测相结合的研究手段。布设监测断面,以路基沉降和坡脚侧向位移为主要监测参数,对边坡变形规律进行长期跟踪监测,并对边坡开挖前后的稳定性进行对比分析。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很好地指导了黄土边坡施工,揭示了黄土边坡变形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监测技术在边坡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监测手段作为信息化施工的主要内容,在边坡的防护和稳定性评价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赣粤高速公路k211段防护后高边坡进行监测,深孔位移监测及地下水位监测,进而根据监测数据对边坡防护后动态进行分析.从而采用地表位移监测,对该边坡目前的稳定性状况做出了评价,同时对边坡的防护和排水结构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高速公路边坡的安全问题入手,结合物联网的核心技术,探讨以光纤光栅传感器为基础,建立完整高速公路边坡安全监测方法的技术可行性。通过这项技术在高速公路边坡防护中的应用,能够达到及早预警高速公路边坡安全事故,保障高速公路运行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为及时反映滑坡变形动向,需对滑坡变形情况实施动态监控。运用大地测量法对高速公路边坡进行监测,根据监测的高速公路滑坡的实时地表变形数据,较准确地掌握了滑坡的变形情况。结果表明,边坡在封闭边坡裂缝及边坡反压的方式处理一段时间后,边坡还有明显的蠕动变形,边坡向下滑动的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9.
在高速公路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做好边坡监测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是保证边坡稳定、公路运行安全的基础。主要结合晴隆滑坡,分析了基于TDR技术的边坡自动化监测系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边坡传统检测方式面临着长期投入大、检测数据少且难以全面评估边坡安全状态等困扰,然而随着科技发展,借助智能传感设备以及信息技术,对所处环境恶劣、检测频率受限的边坡安全检测来说,带来了新的可能。监测通过在福建省宁武高速公路边坡进行在线安全监测系统的设计和实践,以及基于云平台的预警体系建设和智能评分系统的搭建,实现了宁武高速公路边坡的安全在线监测、实时预警、智能评分。  相似文献   

11.
车辆安全运行区域的确定对于提高行车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以高速公路为背景,作者通过综合考虑车辆的行驶状态、驾驶员疲劳程度以及天气状况等因素对车辆的安全运行区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目的是根据车辆当前状态,结合运行参数对危险行驶区域做出警示,减少驾驶员的负担和判断错误。算法部分分别针对跟车模式和超车模式搭建模型,对安全运行距离和区域进行了求取,最后设计了虚拟现实仿真场景对车辆的行驶过程进行了模拟。多次实验表明,本文安全运行区域模型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深基坑锚拉护壁桩的受力特性和土压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都海外交流中心深基坑工程采用带拉锚和桩顶设置圈梁的桩排式支护结构,根据该工程护壁桩钢筋应力的实测值及用以求得的桩身弯矩,分析了护壁 桩的变化形状态2和坑底以上桩侧的土压力,结果表明,圈梁对桩顶有明显的约束作用,使桩的变形状态2不同于上端自由的直立杆件,在支护结构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坑底以上桩侧土压力的分布和大小都与经典土压力理论有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3.
高速公路零征地加筋拓宽路堤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高速公路零征地加筋拓宽路堤施工和运营过程中特性,对其进行了系统的监测和分析。监测为期2年,监测项目包括路基侧向水平位移、土压力、孔隙水压力等。监测表明,各监测指标的变化主要发生在拓宽路堤施工期与完工后3个月内,其后各监测指标变化较小;采用粉喷桩处理软土地基时,粉喷桩为刚性桩,桩与桩间土不是协调变形,以粉喷桩为主承受上部荷载。分析结果表明: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较好,能保证拓宽工程的变形和稳定性要求;零征地加筋拓宽路堤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避免拓宽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导致路面开裂,对于拓宽路基宜采用先进行一段时间的堆载预压,然后再修筑路面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某越冬深基坑工程的现场监测,分析了基坑工程水平变形情况,研究了冬季基坑水平变形的原因.监测结果表明:桩锚支护超深基坑水平位移已超过现行地方规定,但支护体系的安全性仍可满足要求,应进一步结合该地区其他超深基坑的监测结果分析,提出该地区桩锚支护体系安全预警指标;冻融循环会引起锚索预应力损失,使桩锚支护超深基坑产生较为明显的水平位移,影响基坑安全.因此,在越冬基坑设计和施工组织等方面,应综合考虑坑壁保温、地表排水和桩后土体排水等问题,降低冻融循环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温(州)福(州)铁路瑭头岭隧道在DK280+950-DK281+100下穿同三高速公路王官头岭隧道,铁路隧道开挖轮廓线拱项距公路隧道基础底面仅约2.9m,平面夹角仅为36°,施工工况在国内外尚属首例。施工方案以数值模拟计算为重要参考,根据监控量测结果动态组织施工,确保铁路隧道快速、安全地通过公路隧道。  相似文献   

16.
陈晖  翟磊 《交通科技与经济》2013,15(4):38-40,44
在进行地铁明挖风道的施工过程中,为保证施工过程安全顺利地进行,对地铁明挖风道进行地表位移监测。文中引用边坡稳定性分析的经验公式和雨水入渗对边坡影响的计算方法,利用有限元软件进行模拟,并结合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从而确定雨水入渗引起的风道边坡地表位移变化,对于指导后续工程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前期研究和工程实践证明,围岩、抗减震层和隧道衬砌等材料关于刚度、阻尼和密度之间的匹配关系,对隧道在地震过程中的动态响应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为更深入了解隧道动态响应与相关材料匹配关系之间的内在联系,利用动力学振动理论给出了关于地下结构位移传递系数的一个解析解,并首次提出关于地下结构综合位移传递系数的概念。对计算公式进行验证后表明:在隧道的抗减震设计中,当不考虑抗减震层的材料阻尼时,抗减震措施的材料刚度对地震波中的低频部分具有较好的减震效果,而对于地震波中的高频部分,抗减震层的减震效果不明显;无论是抗震层刚度的增加,还是减震层刚度的减小,均存在一个合理的刚度增大或减小的范围,当刚度位于该范围内时,才能使隧道的综合位移传递系数较小,并且在经济上不会产生浪费。  相似文献   

18.
在含水地层中开挖隧道,地下水的存在一方面会影响隧道周边地层的力学参数,另一方面也会在围岩中产生渗流体积力,进而影响地层的应力和位移.对于埋深较浅而水压力较高的海底隧道而言,支护结构除承受围岩压力外,还要承受很高的水压力.支护结构的受力特征受隧道围岩和支护结构间接触面剪应力、隧道项板厚度、水深、围岩侧压力系数以及支护结构的厚度和刚度等因素的影响,而经典隧道支护结构内力弹塑性解假设的边界条件与实际情况相差很大.文中阐述了弹性力学应力函数法推导支护结构内力的解析解,并采用数值分析方法研究了海底隧道支护结构的受力特征.通过FLAC3D程序验算了厦门翔安海底隧道V级围岩海域段支护结构的内力,比较分析了断面形状对支护结构受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车轮外倾角和前束的检测非常重要,一旦车轮外倾角和前束匹配不当,就会造成轮胎磨损加剧,严重影响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甚至安全性。该文使用ADAMS软件中的ADAMS/View模块,建立双横臂式前独立悬架模型,改变模型的前束和外倾角,在不同的前束和外倾角条件下对模型进行仿真,测量车轮底部的侧向滑移量,以分析二者对车轮侧滑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