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摩托车发动机冷起动排放控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摩托车发动机冷起动控制需要内外结合,只有缸内燃烧优化和控制、缸外预处理和后处理手段相辅佐,才能达到最佳控制效果;采用电控系统、紧凑型耦合催化器和HC捕集器相结合,才是实现摩托车欧Ⅲ排放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2.
利用发动机台架模拟汽车冷起动工况,研究了不同结构和尺度的沸石分子筛对汽油机冷起动HC捕集过程的影响,并提出了评价HC捕集器性能的指标。根据捕集器与三效催化转化器的串联应用效果,指出了两者之间匹配的重要性。研究结果表明,颗粒型沸石分子筛的大小对HC捕集过程影响不大;而整体蜂窝型捕集器的HC捕集效果明显优于颗粒型捕集器,具有很大的研究潜力。  相似文献   

3.
配有三效催化器的汽油机,排气中的HC排放物70%-80%是在冷起动阶段产生的。从冷起动阶段HC产生的主要原因入手,分析了空燃比、点火提前角对HC的影响,提出了现今国内外为满足欧Ⅱ及欧Ⅲ排放法规、减少冷起动阶段HC排放所采取的机内措施和排气后处理技术,并对不同排气后处理技术装置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4.
在提出高发动机经济性的同时,满足日益严格的排放要求的关键是降低冷起动过程HC的排放和减少排气富氧条件下NOx的排放。催化转换器快速起活技术与吸收技术相结合可以有效降低冷起动暖机过程的HC排放。富氧条件下还原NOx的技术主要有催化还原、电化还原、选择性NOx再循环以及低温等离子体等技术。低温等离子体技术与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相结合是降低稀燃发动机排放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发动机冷起动污染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发动机在冷起动阶段由于空气温度低、燃油雾化不好、催化剂未能达到起燃温度,因而HC和CO污染严重。研究冷起动污染控制技术对发动机适应越来越严格的排放法规和改善环境污染具有重大意义。对目前国内外冷起动排放控制方面的最新技术和方案进行了阐述和研究,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测量了某车用电喷汽油机在冷起动、冷加/减速、空载热突减速及热加速等工况下排气中CO,HC,NOx,CO2和O2的体积分数,并分析了原因。结果表明,发动机冷起动时排出大量的HC和CO,而此时催化转化器尚未起燃,需从混合气制备和燃烧过程优化等方面对该阶段着重控制;冷加/减速工况下,CO,HC和NOx排放均出现了峰值,实际运行时应尽量减少此类操作;空载热突减速工况下,HC排放出现了较大的峰值,表明减速断油策略仍需进一步研究;而热加速工况的控制重点则是NOx排放。  相似文献   

7.
电控燃油喷射汽油机冷起动过程的排放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选取中国和日本的4种采用电控燃油喷射的汽油机轿车进行了冷起动过程HC和CO排放参数测试。试验结果表明,空燃比的有效控制仍是优化冷起动过程的重点和难点。提出控制冷起动过程排放的关键时段在起动后的30s,在此期间应设法对空燃比实施有效控制以及优化冷起动过程。  相似文献   

8.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燃油蒸发污染物排放标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摩托车污染物排放中,大约有25%的HC是以燃油蒸发的方式直接排放到大气中的,因此控制燃油蒸发是降低HC污染的有效措施之一.目前,强制性国家标准《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燃油蒸发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正在制定,有望与我国摩托车第Ⅲ阶段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同步实施.  相似文献   

9.
汽油车低温冷起动和常温冷起动排放特性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针对国Ⅲ标准中新规定的-7°的低温冷起动测试,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比较了低温冷起动(Ⅵ型试验)和常温冷起动(Ⅰ型试验)整个排放过程中CO、HC和CO2的排放差异。对两种温度条件下的催化器入口温度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对排放特性的比较,简述了汽油车低温冷起动排放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0.
车用加热器降低汽油机冷起动排放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液体燃油加热器对车用电喷汽油发动机冷却液进行预热,进行了机动车低温冷起动过程的排放试验研究。台架试验证明:加热器可大幅度降低发动机低温冷起动阶段的排放。经燃油加热器预热后,按欧Ⅲ标准,前两个15工况循环下的累积排放量在不经催化转化器时,HC降低了31.4%,CO下降2.8%,NOx下降59.5%。燃油加热器自身的累积排放量HC为原机的3.1%,CO为4.6%,而NOx仅为原机的1.8%。试验中还对同时利用燃油加热器排温预热起燃催化转化器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1.
3摩托车尾气催化净化系统匹配中,影响催化剂用 量的因素有哪些? 答:为达到我国摩托车第2阶段排放标准(相当 于欧Ⅱ),我国摩托车生产厂普遍采用了排气催化净 化技术。该技术被证明是目前治理摩托车尾气排放 行之有效的技术之一。 摩托车排气催化净化技术是一项以催化剂为核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空气污染控制压力不断增大,北京市提前实施了轻型车排放法规。对北京市在用轻型汽油车按法规进行常温冷起动试验结果表明:实施第Ⅳ阶段排放标准后,单辆轻型车的HC排放比国Ⅲ车辆降低20.7%;NO x7.1%;CO 31.4%。另外,北京市轻型车的CO和NO x高排放情况比较严重,而HC高排放车相对较少。因此,应重点加强对轻型车CO和NO x排放控制,同时促进相关汽车企业降低车辆的初始排放因子,加强车辆OBD系统对CO和NO x排放控制的监控。  相似文献   

13.
从今年7月中旬开始的摩托车排放第2阶段生产一致性检查,标志着我国摩托车排放控制进入了实际运用催化净化技术及产品的阶段。各催化剂生产厂家抓住这次机遇,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催化净化器产品,市场竞争加剧,金属载体和陶瓷载体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  相似文献   

14.
为了达到降低发动机排放及油耗的目的,在发动机冷起动阶段使用一种向排气歧管内喷射二次空气的方法,并研究二次空气喷射系统对冷态发动机排放及油耗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二次空气喷射系统的应用能有效降低发动机冷起动阶段HC及CO的排放,同时不使油耗增加。  相似文献   

15.
采用HC形成模型和三效催化转化器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汽油机起动过程HC排放进行研究.建立了燃油分布模型,研究了缸内油膜的湿壁效应、狭隙效应、吸附和解吸以及不完全燃烧对HC排放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起动过程HC排放形成模型.考虑了氧气的存储和释放对有效空燃比的影响,以温度和有效空燃比为输入量,利用集总参数法建立了三效催...  相似文献   

16.
针对日益严格的摩托车排放标准和法规,本方案进行了电喷摩托车方案设计及软件控制研究,并对电喷发动机进行了标定。通过测试表明,摩托车采用闭环电喷系统 三元催化转化器技术能够有效降低摩托车有害污染物的排放量,满足我国将要实施的摩托车第3阶段排放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对一款可变进气正时的发动机进行冷起动性能测试,研究了进气门开启时刻对冷起动过程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推迟进气门的开启时刻(负进气提前角)有利于冷起动阶段HC、CO排放量的降低,且进气相位为362.5°和372.5°的HC和CO排放量较其他角度略低.简述了推迟进气门开启时刻可以降低排放物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通过改变活塞环岸高间隙的方法研究了活塞环间隙对发动机冷起动HC排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冷起动首循环情况下混合气浓度处于稀燃区时,增加50%的活塞环岸高间隙,HC排放平均升高了25%;当混合气浓度处于稳定燃烧区域时,增加50%的活塞环岸高间隙,HC排放平均降低了32%;当冷起动首循环混合气浓度处于浓燃区时,活塞环岸高间隙增加50%,HC排放平均提高了18%.  相似文献   

19.
信息专递     
摩托车排放控制技术研讨会10月召开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摩托车技术》杂志社和中国环保产业协会机动车污染防治技术委员会共同主办的’2005中国摩托车排放控制技术研讨会,将于10月13-15日在江苏无锡市召开。本届研讨会主题为“国家第3阶段摩托车排放法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实际环境下柴油轿车低温冷起动时的气态排放和经济性,并与其热起动的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实际环境下柴油轿车冷起动时有害气体排放量大部分高于热起动,且发动机的供油量较高.这是由于在整个冷起动过程中存在较多的不完全燃烧循环,导致排气中的CO和HC明显较高,而氧化催化转换器(DOC)在较低温度下工作性能欠佳,使有害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