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梓 《中国船检》2002,(10):28-31
凭借通江达海和水网密布的地缘优势,江苏的造船航运比较发达.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东部经济的飞速发展拉动了航运经济,从而为造船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江苏造船更呈现出一枝独秀的态势.  相似文献   

2.
在世界经济,特别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推动下,全球航运、造船业在新世纪初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兴旺,世界造船业,尤其是东北亚的造船业实现了较大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中日韩造船竞争力出现了新变化,三个国家的造船业呈现了不同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3.
自2002年起,大量民营资本涌入造船业,短时间内造就了江苏新世纪、熔盛重工等一批有实力的民营船企,打破了南北集团雄霸天下的中国造船业格局。伴随民营造船新势力的崛起,江苏作为第一造船大省也开始进入人们视野。2010年,江苏省造船完工量达624艘,2300万载重吨,首次突破2000万载重吨,占全球的份额也从12%提高至15.3%,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古代和近代史上,福建造船和航运业曾盛极一时,在中国造船和航运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近年来,福建省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导致有着悠久造船历史的造船基地渐渐淡出业界视线,而此时,上海、辽宁、广东、江苏、山东以及浙江等省市趁势而上,这让具有得天独厚自然优势和区位优势的福建大梦初醒。那么,福建造船能否浴火重生?未来之路该如何走?这不仅关系福建的造船航运,也将影响着其未来的经济走向。最近,记者前往福建,进行了实地走访。  相似文献   

5.
杨培举 《中国船检》2010,(12):34-38
12月1日,中国船级社(CCS)总裁李科浚在CCS苏皖地区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委员会会议上强调,近年来,国际海事风云变幻,造船业和航运业所面临的挑战犹如怒海狂潮,一浪高过一浪。一方面,造船业面临层出不穷的海事新规的剧烈冲击;另一方面,各港口国组织不断出台各种政策法令,让航运公司战战兢兢,唯恐船舶被滞留。这给中国在由造船大国、航运大国向造船强国、航运强国迈进的征程中,带来了巨大挑战。作为中国造船业、航运业及相关产业的技术支持机构,CCS近年来得益于中国经济的突飞猛进,得益于中国造船业和航运业及相关产业的突飞猛进,加之船检人自身的不懈努力,得到了跨越式发展,技术支撑能力大大增强。面对新形势、新挑战,CCS愿与中国造船界、航运界及相关机构携手应对,化解冲击。  相似文献   

6.
造船     
《中国船检》2004,(7):49-51
发展造船业首先要满足国内市场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陈小津日前表示,中国造船业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在旺盛的中国航运市场需求面前,现有国内造船能力严重不足,为此,中国发展造船业,首先是要满足国内市场。陈小津介绍,因长期以来严重缺少大型造船设施,中国的造船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世界经济,特别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推动下,全球航运、造船业在新世纪初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兴旺,世界造船业,尤其是东北亚的造船业实现了较大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中日韩造船竞争力出现了新变化,三个国家的造船业呈现了不同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8.
张凯 《机电设备》2006,23(3):16-17
目前进入国家统计的8家船厂2005年建造198万载重吨,占全国造船约25%,其它船厂建造国内航行船舶约350万载重吨;目前各大船厂都在扩建,生产能力都将超过一倍;另又有十几家船厂正在建设中。估计2008年后进入国家统计万吨以上船厂的江苏造船能力在600万吨以上,国内航行船舶也能保持目前水平。江苏造船业的快速发展给了船用配套业一个重要的机遇,而江苏船用配套业是否抓住这个机遇则影响到江苏造船业的兴衰。江苏要成为造船大省、强省,加强船舶配套工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与造船业一起形成江苏船舶工业走廊。  相似文献   

9.
2022年,受新冠疫情、地缘政治等影响,世界经济遭受冲击复苏乏力,航运造船市场受到波及,世界造船业三大指标总体呈现“一升两降”态势。在排放标准日趋严格、传统动力船舶燃料替代的大背景下,大型船舶企业需要更为合理的经营策略来应对新形势下的激烈竞争。从短期发展看,造船业正在迎来上行周期,随着全球疫情态势的好转和航运市场的逐步复苏,船舶运输的需求越来越大,清洁能源替代和船舶智能化发展依然是值得关注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杨培举 《中国船检》2008,(10):46-47
目前,中国正倾力打造国际航运中心和造船强国。从现在的航运造船业发展态势来看,中国在硬件上已可称得上是世界的佼佼者。但在代表“软实力”的保险领域,发展还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航运造船业的发展。如何尽快使中国船险业发展壮大,已是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