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通过对舰—机协同搜潜必要性的分析,分别提出基于吊放声纳与舰壳声纳、吊放声纳与拖曳线列阵声纳相融合的舰机协同对潜搜索方法,并对舰—机协同声纳的配置方式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水面舰艇舰机协同训练,提高舰—机协同反潜作战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舰壳安装的猎雷声纳需要通过稳定系统隔离舰船的摇摆,以保持姿态的稳定,为发射和接收声纳信号提供稳定的平台.文章介绍了一种用三轴支撑基阵的运动补偿式无平台稳定机构,由导航系统测得的舰船摇摆角经计算,分解到基阵的转动轴上,再分别由伺服系统控制三轴转动,从而消除舰船摇摆的影响,达到稳定基阵姿态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声纳作为探测潜艇的有效装备,从其诞生之日起就伴随着潜艇技术的发展而发展。鉴于低频大功率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特性以及与基阵的关系,开发大孔径低频被动声纳技术是解决远程探潜问题、进行有效反潜的必要前提。二十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的拖曳线列阵声纳是在这种低频大孔径水声技术的  相似文献   

4.
驱护舰编队使用拖曳声纳反潜的队形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在分析驱护舰编队反潜队形配置原则的基础上,提出将拖曳声纳哨舰部署在编队前方的三种队形组成样式。通过计算优质因素FOM估算拖曳声纳作用距离,进而确定驱护舰编队使用拖曳声纳反潜的舰距配置。论文研究成果对驱护舰编队反潜队形配置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海军寻求在新的系统构架上进行技术和算法上的改进,使之能在较弱的、模糊的信号里最大限度地提取有用信息。对主动探测和被动探测领域,如舰壳声呐、可变深声呐、拖曳声呐、吊放式声呐以及浮标式、固定或移动基阵展开了研究。目前在进行提高鱼雷和其他反潜武器在浅水域内作战性能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美俄潜艇声纳装备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声纳设备出现以来,随着微电子技术、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声传播规律的认识,声呐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出现了多种低频、大功率,大尺寸基阵声呐和新体制声呐.论文分析了美、俄潜艇声纳装备的发展趋势,以及现役声纳装备的配置、主要性能、声基阵布置等.分析总结了世界主要综合声纳系统的三个技术发展方向,可供潜艇声纳装备的研制及艇总体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航母中程反潜区声纳舰最小前出距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构建航渡过程中航母编队反潜防御体系的基础上,结合航母中程反潜区声纳舰的战术行动方法及其配置要求,建立了航母中程反潜区声纳舰所需最小前出距离计算模型,并通过仿真计算,得出了航母受敌典型潜艇威胁情况下航母中程反潜区声纳舰所需前出的最小距离,可为航母中程反潜区声纳舰的配置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8.
单机吊放声纳巡逻搜索线长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使用吊放声纳建立巡逻搜索线作战机理的详细分析,建立了单架反潜直升机使用吊放声纳搜索时的巡逻线长度模型,并应用该模型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得出了当探测点间距为吊放声纳有效探测距离的1.3倍时单机巡逻线长度达到最大值的重要结论,为反潜直升机使用吊放声纳进行巡逻反潜时的作战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一凡 《航海》2006,(3):35-35
据《世界的舰船》报道,日本正在研发新一代声纳鱼雷,旨在用以专门对付日益活跃的“周边国家”的潜艇。据称,日本已认识到,其现役的97型鱼雷,在浅海难以通过声纳探测到目标。因此,将花155亿日元来研发新型的反潜短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复合控制的声纳基阵姿态稳定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声纳基阵姿态稳定系统的性能指标和动态要求,分析了声纳基阵的控制稳定回路,建立声纳基阵姿态稳定系统的数学模型,并用经典复合控制算法实现声纳基阵姿态稳定系统的控制.该伺服系统包括速度环和位置环以及前馈控制,因此该系统是一个复合控制系统。用MATLAB语言进行系统仿真,仿真结果说明系统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11.
文章建立了水面舰艇编队使用舰壳声纳对潜搜索模型,分析了舰艇间距及敌我舰艇航速大小等因素对搜索效能的影响,提出编队使用舰壳声纳对潜搜索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2.
声纳是目前各国海军主要的搜潜手段,其在搜潜方面的地位是其它水中探测手段所不能替代的.但是声纳效能受到海洋环境的影响显著,随着海洋环境的差异,在不同的声速梯度条件下,对搜潜效果也产生不同的影响,了解声速的分布和变化规律,并研究其对声纳探测的影响,对反潜作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布置在潜艇艇壳上,顺应艇的线型的多点阵测向系统的数学模型;对3点阵、4点阵直到10点阵进行了不同方向目标的测向验算,并对误差进行了统计估计。其特点是不要求各点阵之间共线和等距,给基阵布置带来方便。最大限度地利用潜艇壳布置基阵,提高潜艇地目标的探测能力。  相似文献   

14.
据外刊报道 ,随着法国海军“奥列龙岛”号导弹试验舰将于 2 0 0 1年年底退役 ,意大利海军的“龙骑兵”号改型护卫舰将承担主防空导弹系统 (拟装备法、意联合建造的“地平线”防空护卫舰 )和舰空点防御反导导弹系统的海试任务。意大利海军的“龙骑兵”号舰原是一艘反潜护卫舰 ,于 196 8年下水服役。 1999年 6月 ,该舰进行了一次全面修整 ,加装了8单元“席尔瓦”A4 3型导弹垂直发射系统 (位于单管舰首 76mm火炮之后 ) ;舰载通讯系统进行了升级改进 ;用装甲钢板对舰桥部位进行了加固 ,以承受导弹发射的冲击 ;改进了舰尾的变深度声纳绞盘 ;推…  相似文献   

15.
为满足欧洲某型舰壳声纳对水环境的要求,分析了该型声纳水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并结合传统设计经验对方案进行差异比较,最终形成了优化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6.
舰壳声纳声场特性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某舰壳声纳和导流罩,运用有限元分析计算软件和声学分析软件,对缩比1:4模型罩建立了在内部声源定向发射时辐射声场的计算模型,计算了某频率下声源定向发射时的声场指向性。与在消声水池中所做1:4模型罩的相关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说明所建立的计算模型是合理的。计算结果表明了舰壳声纳的远场声特性良好。  相似文献   

17.
针对某舰壳声纳和导流罩,运用有限元分析计算软件和声学分析软件,对缩比1∶4模型罩建立了在内部声源定向发射时辐射声场的计算模型,计算了某频率下声源定向发射时的声场指向性.与在消声水池中所做1∶4模型罩的相关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说明所建立的计算模型是合理的.计算结果表明了舰壳声纳的远场声特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吕海平  郑援  杨真勇 《舰船电子工程》2010,30(11):119-120,147
声纳浮标是航空反潜主要的搜潜装备之一,对主动声纳浮标回波信号的研究是航空反潜作战的重要方面。从信号级对目标回波、混响和海洋噪声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主动全向声纳浮标回波信号模型,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仿真结果参照主动声纳浮标系统将仿真的声纳浮标回波信号进行了频率历程图像显示。  相似文献   

19.
水下声纳被动拖曳缓冲系统—液压蓄能器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前言 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潜艇出现以来,海战就由水面的二维平面战争,演变成水面及水下的三维立体战争了。潜艇成为水面战舰——巡洋舰,驱逐舰,运输舰,登陆舰甚至航空母舰等最危险的敌人。声纳是探测潜艇的水下“雷达”,是战舰的水下眼睛,现已成为必不可少的装备。 为了适应现代战争,声纳的探测半径至少要达到200海里以上。这样强大的声纳自重约达1000kg。声纳一般是安装在一个无动力小潜艇——拖鱼中,由母船拖曳的声纳的总重量达到5000kg左右。根据海水温度及其它因素,拖鱼被置于水中最利于声纳工作的深度。母船通过拖缆拖曳拖鱼,同时通过拖缆供给声纳电力,下达对声纳的指令并获得声纳的探测数据——敌潜艇的位置、深度、速度等。拖缆身兼三职:拖曳动力缆,供电缆和通讯电缆。声纳工作时,母船可以是停泊在水面,但更多的情况是母船在巡航中,其允许的最大航速为20节以上。  相似文献   

20.
在各种反潜作战方式中,航空反潜以其反应时间短、机动能力强、作战效率高以及在反潜作战中的主动地位和安全性等众多方面的突出优势而被视为最重要的作战手段。从现代反潜作战来看,水面舰艇和潜艇等其它反潜作战平台不仅机动能力缺乏优势,还往往因自身发动机或螺旋桨产生噪声而导致声纳的探测能力受到很大干扰,即使是由数量可观的舰艇编队形成的反潜区域也是有限的。而反潜飞机不仅速度快,灵活机动,能够以绝对优势的速度搜索、跟踪和攻击各种潜艇,而且机载搜潜设备多种多样。如反潜直升机即使采用声纳探测,也能利用其低空悬停性能将声纳换能器吊置于水中而避免自身机械噪声的干扰,通常少量反潜飞机在较短时间即可执行对很大面积海区的监视和搜索任务。此外,由于迄今为止多数潜艇在水下并不具有理想的对空探测设备和作战武器,因而反潜机在执行任务期间并不象水面舰艇那样须时刻提防敌方潜艇的反击。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周边国家及地区竞相建立和发展潜艇部队,从而使中国海洋安全面临的潜艇威胁日益加剧。而长期以来,由于多方面原因,中国海军对近海海域水下目标的搜索、监视能力一直相对薄弱,尤其是能够进行大区域、大面积水域快速巡逻和快速反应的空中反潜装备相对欠缺,已经严重滞后于中国海洋安全形势的发展变化,因而,在短期内迅速提高中国海军的反潜装备水平和作战能力,尤其是尽快发展和提高中国海军的航空反潜能力已经是当前海洋安全形势十分迫切的需求,对于这一点应当有充分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