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投标施工组织设计在投标中的重要性 承包商总体的技术优势以及创新的载体 对于投标的施工组织设计可以说是承包商的总体实力以及对于工程的整体管理能力的反映,同时也表现出了对于项目的关注度以及对于招标文件的理解程度的主要体现. 承包商总体管理能力、施工组织以及技术水平的总体体现 招标施工组织设计的整体表现对于承包商来说是重要的部分,这是承包商根据所进行投标的工程的主要特点、环境特点以及对自然等条件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分析之后,再结合自身的情况,包括自身的技术水平、管理层次、施工经验水平、工程装备以及开发的理念甚至是工程投标的决策理念等的实际情况,然后经过所要投标的工程的具体的施行方案的一些列制定、对比以及各种施工技术的确保措施等的认真制定,在对所投标工程的技术可行性按照施工条件的符合性等进行全面的系统的高度评价之后做出的深刻决定;同时实际的投标施工组织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承包商以中标为最终目的进行的依据招标主要文件要求以及对工程的规定进行的施工组织的科学合理系统安排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在知识和人才已成为新科学的兴起、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繁荣、文化的昌盛和社会的进步的决定性因素的今天,我国的高等教育能否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能否适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能否适应我国对外实行开放政策所面临的伟大变革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3.
农村公路的建设关系到新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新农村的建设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是农村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之一,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对保障和改善社会民生具有重大意义,为新农村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广大辛苦工作的农民来说,农村公路的建设不仅仅意味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出行的便捷,更意味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意味着逐年增长的收入。对于新农村建设来讲,农村公路的建设是农村发展的基础设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农村公路的建设是发展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4.
高速公路作为我国交通运输的重要方式,对于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推动下,我国的高速公路知道不断扩大,为了有效的保证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行,不仅要注重高速公路施工质量和高速公路施工进程的把控,同时还应该做好对我国高速公路的养护工作。做好高速公路的养护工作,不仅能够提升高速公路的使用年限,还能有效的补充我国高速公路的不足之处,有效地减少我国高速公路的交通故障的发生,有效的保证车辆在高速公路的正常行驶。  相似文献   

5.
普通意义上的桥梁控制是指在施工的设计阶段对于桥梁的预拱度的计算和控制。但是对于斜拉桥的施工和控制,单单最好预拱度的控制是不够的,因为理论上的各种数值和数据的计算是不可逆的,而实践中桥体的各种主梁的位置和索力是在不断的变化,所以只要掌握好了斜拉桥的位置和索力,就可以实现良好的的成桥施工,这就是所谓的斜拉桥施工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6.
高温下的车辙病害是沥青混合料路面的一个主要的、常见的病害现象,通过对不同沥青原材料的技术指标的对比,来分析不同性质的改性沥青与所应的沥青混合料的主要路用性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公路的建设作为城市建设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在新时代城市化建设推进的过程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公路的养护施工工作是公路建设的整体当中的关键部分,直接决定着公路工程的质量。对公路进行科学的养护施工,对于保证工程的整体安全,以及保障整个工程的质量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现实的公路的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多种因素的干扰,因此公路养护工作是一项涉及到各项方面的一项工作,只有保证各方面的工作做到位,才能够充分做好公路的养护工作,进一步保证公路工程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道路交通的需求越来越大,为满足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除新建公路之外,对原有的旧的道路的改建和扩建也已经迫在眉睫。通过改扩建旧的道路,可以利用较少的资金投入,发挥出较大的效果,使原来旧的道路通过改扩建,改善交通状况,减少交通拥堵,满足日益发展的道路交通的需要。因此,针对改扩建道路的设计问题,进行充分的研究,从而设计出适合需求的改扩建道路路线设计方案,对于道路交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交通运输已经进入到高速公路时代,行车速度的提高对公路的行车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行车舒适,不产生颠簸,这主要是通过路面的平整度反映出来的,平整度能直接影响高速公路行车的整体效果,它关系到路面受到行车荷载的冲击力的大小,直接影响路面的使用寿命。因此,公路施工中,提高路面的平整度,是施工控制的主要指标。在此,对施工平整度的控制有营养的因素进行浅显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的交通事业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进步也变得越来越发达,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要。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很多的公路修建的新技术和新材料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这其中沥青混凝土道路的修建应用的尤其广泛。那么,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的质量高低就显得更加重要,可以直接的影响到整个道路的行车速度和行车的安全。就是对这方面的技术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采用Kane方法建立了救助艇释放运动模型,考虑了救助艇、柔性吊臂、吊索及船舶之间耦合运动;采用集中质量法建立了吊臂模型,根据弹性应变能函数及耗散函数计算了吊臂的内力;将救助艇和船舶之间的碰撞分为压缩和恢复2个阶段,分别根据赫兹接触理论和永久凹坑的接触力模型计算碰撞力;将吊臂模型与基于伯努利-欧拉梁理论的模型对比,稳定状态的吊臂形状基本一致;将救助艇释放运动模型与现有方法对比,进行了横浪条件下救助艇释放仿真试验与救助艇轨迹在水平和竖直方向的误差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波高为3 m,波长为245 m时,本文方法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11和0.12 m,现有方法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54和0.34 m;在波高为2 m,波长为60 m时,本文方法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09和0.14 m,现有方法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1.72和0.31 m;本文方法平均绝对误差均低于现有方法,可见本文方法提高了横浪条件下救助艇释放运动的计算精度;与碰撞试验对比,水平和竖直方向加速度峰值的相对误差分别约为0.5%和60.0%,水平方向加速度的峰值具有较高精确度,可见救助艇释放运动模型可用于辅助分析碰撞试验;根据救助艇释放运动模型,横浪条件下,为避免发生碰撞,4级海况时,救助艇与船舷初始距离最小为2.0倍艇宽,5级海况时,救助艇与船舷初始距离最小为2.5倍艇宽。   相似文献   

12.
高等院校的知识生产和人才培养是以专业和学科为单位来进行组织的。学科发展和人材培养成为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当前我国人文学科普遍面临着学科制度和学科范式创新、西方化与本土化的矛盾、学术性与思想性的张力以及建立人文学科独立评价体系几方面问题和难点。在人材培养和教学领域,积极有效地开展启发式教学、研究式教学,加强通才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是推进人文学科专业人材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针对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应用,提出了一种凹凸型磁耦合机构,在减小磁芯体积的情况下实现了更好的耦合特性,提高了系统功率传输能力. 基于有限元理论,利用COMSOL电磁场仿真软件,建立了凹凸型耦合机构的有限元仿真模型,针对线圈两端凸起磁芯高度、线圈两端凸起磁芯长度配比、磁芯长度、磁芯长度与宽度之间的约束关系以及磁芯厚度等主要结构参数从互感及耦合系数等角度分别进行了分析和优化设计,并讨论了磁芯变薄后的磁饱和特性. 通过仿真和实验测试结果验证了所设计耦合机构的可行性及在磁场分布及耦合特性方面的优势,使得系统的输出功率和效率相对原条状磁芯结构分别提高了37%和10%.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组合载荷作用下动车组用牵引电机转子弯扭振动机理和识别典型故障特征, 依据动车牵引电机结构特点, 将其转子结构离散化为集总质量盘轴系统, 得到了电机转子系统的10自由度弯扭力学模型; 考虑定转子静动气隙偏心引起的不平衡磁拉力、转子质量偏心引起的机械不平衡力、转子重力以及电机驱动转矩和负载转矩等径向和扭转载荷作用, 利用拉格朗日方程法建立了牵引电机转子系统弯扭耦合运动微分方程; 基于Runge-Kutta法求解和分析了不同组合载荷工况作用下的转子系统弯扭振动特性。分析结果表明: 由转子质量偏心造成的系统弯扭自由度耦合关系, 使得牵引电机转子系统的弯扭振动特性受到转子径向和扭转载荷的共同影响, 且影响规律符合转子质量偏心耦合规律; 在全部径向和扭转载荷作用下, 牵引电机转子的径向振动包含零频、转频、二倍转频、弯振固有频率、二倍供电频、二倍供电频与转频组合、脉动转矩频率与转频组合等频率成分, 其中转频成分对应的弯振幅值最大, 而脉动转矩频率与转频的组合频率的振幅非常小, 说明脉动转矩对牵引电机转子径向振动的贡献并不明显; 在全部载荷作用下牵引电机转子的扭转振动包含转频、二倍转频、弯振固有频率与转频组合、二倍供电频与转频组合、脉动转矩频率等频率成分, 其中脉动转矩频率成分对应的扭振幅值最大, 其次由重力和不平衡磁拉力引起的转频成分对应的扭振幅值也较大, 且基本具有同一数量级, 表明它们对扭振的贡献均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15.
以悬吊双层闭口箱梁桥面为研究对象,通过风洞试验,针对结构静力耦合与气动干扰对悬吊双层闭口箱梁桥面风振性能影响进行了研究;采用变分模态分解方法对试验监测信号进行模态分解,识别颤振模态;通过振动形态矢量图与相位图对颤振弯扭耦合程度及弯扭相位差进行分析;根据最小二乘法识别颤振导数,基于激励-反馈原理,由颤振导数识别颤振气动阻尼。研究结果表明:在结构静力耦合与气动干扰共同作用下,下层断面发生软颤振,其竖向、扭转振动参与度系数分别为0.85、0.53,其颤振形态倾向于竖向振动;下层断面在自激气动力作用下发生颤振,自激气动力相位差减小导致颤振弯扭相位差减小为81.29°,而上层断面在结构耦合力作用下发生强迫振动,结构耦合力相位差决定上层断面弯扭相位差为100.81°;下层断面竖向振动气动阻尼主要来源于竖向速度自激升力负阻尼以及弯扭速度通过激励反馈所产生的耦合升力负阻尼,分别为60%和40%;下层断面转振动气动阻尼主要来源于扭转速度自激升力矩正阻尼以及弯扭速度通过激励反馈所产生的耦合升力矩正阻尼,分别为45%和50%。可见,对于悬吊双层闭口箱梁桥面,下层断面在竖向振动气动负阻尼驱动下发生偏于竖向振动形态软颤振,下层断面软颤振诱发悬吊双层桥面振动系统整体发生弯扭耦合软颤振。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建设项目的费用与效益的识别原则以及有无对比法的思路,分析社会经济效益的构成。以石家庄市地铁1、3号线一期工程为蓝本,从受益者的角度将社会经济效益从轨道交通的建设者、轨道交通的使用者以及社会生态环境等方面系统地阐述城轨交通的建设给城市带来的外部效益。基于以往社会效益量化模型,对石家庄地铁的社会效益进行量化分析,并对其中可量化的效益给出计量模型,最后对石家庄轨道交通一期运营的社会经济效益进行估算。  相似文献   

17.
利用FLUENT软件研究了不同条件下氢气在燃料电池船舶舱内的泄漏扩散规律和分布情况; 基于瞬态气体泄漏扩散模型,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船舶舱内氢气泄漏扩散的数值模型,结合影响氢气泄漏扩散的不同因素,对比分析了泄漏位置、泄漏孔径和通风条件等因素对船舶舱内氢气泄漏扩散的影响,得到了不同条件下氢气在船舶舱内的扩散规律和分布情况。分析结果表明:船舶舱内氢气泄漏扩散过程包括初始喷射、浮力上升和湍流扩散; 燃料电池舱的顶部角落和每排燃料电池发电系统之间的上部是氢气探测报警器的最佳安装位置,不同泄漏条件下氢气均在舱室顶部出现较多积聚; 不同位置和不同孔径泄漏孔的危险性在泄漏初期存在差异,但随着泄漏的持续进行,风险演变规律相近,约60 s后泄漏点附近氢气浓度均接近100%;在燃料电池舱设置防爆型排风机,采用强制抽风措施加快氢气的外排,可以显著减少氢气向其他舱室的扩散,当抽风速度为1 m·s-1时,氢气从燃料电池舱室排放到船舶舷外区域,没有氢气进入控制舱和乘客舱,可有效保障控制舱和乘客舱的安全; 强制送风会加速氢气向船艉舱、控制舱和乘客舱的扩散,增大氢气的扩散范围,加剧了氢气泄漏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局域网的助航灯光综合监控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消除人工监控的各种弊端 ,提高工作效率、可靠性和快速性 ,实现机场助航灯光监控系统的国产化和现代化 ,完成了一种基于专用局域网络的机场助航灯光综合监控系统的设计 ,其中应用了多种先进的软、硬件和网络技术 ,开发了友好的监控界面 ,实现了信息实时广播和收发 ,达到了网络实时监控、故障实时触发报警的目的。另外还使用了 SQL Server7.0备存现场和操作数据 ,使用了多种冗余设计和自检技术以满足该类系统对可靠性和维护性的特殊要求。在软件设计中 ,对组成系统的灯光、电力和油机三个主要部分使用了分立设计的方案以确保各自运行的独立性 ,既实现了集散控制 ,又达到实时和可靠的要求。结合实际开发、调试和改进过程 ,阐述了该系统的组成 ,给出了软、硬件和界面的设计方案 ,对相关的重要技术和一些实际问题进行扼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是对产业和职业教育关系的深度优化调整,尽管产教融合战略在我国早已开始实施,也有不少人专门研究了产教融合的内涵及实施路径等,但是目前仍然没有形成一种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模式,两者之间并没有形成实质性的融合。主要原因在于产教融合多元主体的协同关系没有处理好。随着《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的颁布,产教融合已经上升为国家教育改革的基本制度和重要的战略部署,在新时期构建高职产教融合协同体系更加必要和迫切,将有助于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改革,有助于实现高职院校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板边离缝对高速铁路基础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利用CRTS III型板式轨道-路基全尺寸试验模型开展了落轴试验,实测了轨道板与自密实充填层一侧界面处离缝的几何分布,并利用ANSYS/LS-DYNA有限元软件建立了相应的动力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了板边离缝对轨道和路基结构冲击动力特性的影响规律,并利用相应的试验结果对数值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 研究结果表明:轨道板和自密实层界面处单侧离缝的平均宽度和平均高度分别为28.18 cm和2.15 mm;板边离缝宽度对基础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要大于离缝高度;在0~800 mm的范围内,随着离缝宽度的增加,轨道和路基位移以及钢轨加速度、轨道板加速度和基床底层加速度都持续增加,其中轨道板的位移和加速度的增幅均为最大,分别为56.8%和143.3%,充填层、支承层和基床表层的垂向加速度随离缝宽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当离缝尖端扩展至钢轨正下方附近时达到最大值;在0~3 mm的范围内,轨道和路基垂向位移与加速度均随离缝高度的增大而略微增加,最大增幅分别为8%和12%;越靠近离缝界面层面,离缝高度对其冲击动力特性的影响也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