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张力  张哲 《水运工程》2019,(S2):133-137
在滨州港直排式真空预压施工过程中,对地表沉降、地下水位、孔隙水压力进行监测,并通过深层真空预压前后的土工试验,分析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及十字板强度变化,对地基处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水位下降情况与地表沉降情况在真空预压期间相关性极高;不同土质在排水板打设后短时间内,孔压消散值会出现增加和减小两种情况;对于渗透性较弱的淤泥质黏土、黏土层等,短时间内膜下真空度的变化对其孔压基本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越南南部某滨海发电厂坐落于23~27m深的软黏土上,项目占地面积约49公顷。软土层自然含水量约58%,初始孔隙比约1.523,压缩指数0.581。真空预压工法排水板平均深度约25m,维持真空压力80kPa以上。场地布置的监测内容有:地表沉降、分层沉降、孔隙水压力、膜下真空度、侧向水平位移、场地外的地下水位。真空预压时间约为4个月,平均沉降为1.15m,固结度超过90%,工后十字板检测土体抗剪强度超过50kPa。  相似文献   

3.
袁保军  方伟 《水运工程》2015,(5):202-206
随着围海造地的发展,吹填淤泥越来越厚。对中厚层吹填淤泥超软地基提出一次真空预压法进行加固处理方式。现场试验采用有砂垫层和无砂垫层2种真空预压法对6~10 m中厚层吹填淤泥超软地基进行一次加固。通过现场监测对真空度、地表沉降、孔隙水压力、分层沉降等规律进行分析。通过加固前后土体抗剪强度和物理指标的对比,得知一次真空预压法对中厚层吹填淤泥超软地基加固效果明显。另外,试验结果显示,有砂垫层和无砂垫层2种真空预压法加固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浅析真空预压法加固软基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分析了真空预压法的作用机理,通过对试验区工程的现场监测数据分析和整理,从而对设计真空预压法加固软基的相关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包括真空预压过程中加固土体变形特征,孔隙水压变化特征,地下水位变化特征等,并对加固前后土体进行现场试验,从而比较分析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5.
针对常规真空预压技术存在的问题,通过在广州龙穴岛地区进行现场试验,采用水气分离式真空预压新型技术对场地软土层进行地基加固处理。根据地基加固前后的监测及检测数据,从膜下真空度、地表沉降、孔隙水压力、十字板剪切试验、静力触探试验、耗电量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地基处理效果,进一步验证了水气分离式真空预压新技术在软基处理中具有良好的地基加固效果及经济价值,应用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6.
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对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加固软基过程的地表沉降、孔隙水压力、水平位移和地下水水位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分析表明:真空联合堆载预压能加快地基沉降的速率,缩短施工工期;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对浅层土孔压变化影响明显,而对深土层孔压变化较为缓慢;抽真空开始后土体水平位移方向是指向加固区内的,而堆载预压阶段是指向加固区外的;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减少地基的水平变形,提高了地基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普通真空预压法的真空度传递不足、孔隙水压力消散过慢、工期较长和深层土体加固效果欠佳等缺点,提出了分层插板真空预压法。采用无孔密封管通过密封接头直接与下层排水板连接而插入深层土体,与普通真空预压法模型桶试验的累积沉降量、真空度、孔隙水压力、抗剪强度、含水率和出水量等指标比较表明,上层土体的各项参数大致相等,但其下层土体的各项指标具有明显优势。分层插板真空预压法能够较好地将真空度传递到深层土体,加快孔隙水压力消散,缩短工期,并取得良好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真空预压法在吹填土加固中的变化过程开展试验研究,对真空度、排水量、孔隙水压力等随时间变化特征进行连续监测。在本次试验过程中,真空度基本保持在90以上,经过500个小时的抽真空作用,土样试品的含水率由最初的187.1%逐渐降低至47.5%左右。试验结果表明,在处理高含水率吹填土时,土中孔隙水压力发展规律呈现出三个明显的阶段特征。  相似文献   

9.
林志强 《水运工程》2015,(7):161-166
针对竖向排水板中有效真空压力分布模式存在的争议,基于流体力学相关理论对真空度和负压概念加以分析,指出排水板中孔隙水压力的变化量便是有效真空压力大小。通过计算排水板中孔隙水的总势能,并利用水具有趋向于更低能量状态的趋势原理,分析了孔隙水的运动机制及流动全过程,进而得到有效真空压力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排水板中有效真空压力变化规律与初始地下水位、膜下真空度及排水板变形量紧密相关;有效真空压力的简化分布模式为折线形,转折点在与初始地下水位线交汇处;在地下水位线以上时,有效真空压力变化大,衰减梯度达10 k Pam;在地下水位线以下时,有效真空压力基本保持不变;排水板变形量越大,排水阻力越大,如果出现折管现象,可能导致膜下真空压力无法向下传递。  相似文献   

10.
针对沿海吹填超软土特性,通过广东惠州荃湾港区现场试验,采用真空预压新技术加固吹填超软土,包括新型超软土浅层预处理技术、新型高效节能抽真空技术、新型防淤堵塑料排水板技术等。试验区分别通过浅层预处理和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深层处理试验评价真空预压新技术加固吹填超软土的效果。根据加固前后现场监测与检测结果,从真空度、沉降量、孔隙水压力、十字板剪切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和室内土工试验成果等指标分析吹填超软土加固效果,证实真空预压新技术在沿海吹填超软土地基处理中具有良好的加固效果及经济性。  相似文献   

11.
真空负压在地下水位线以上及以下的传递规律、真空预压过程中地下水位线以上及以下部分有效应力增加的机理等问题,目前学界各方的认识并不统一。通过对真空预压全过程孔隙总水头的变化引起有效应力变化规律的分析,从另一角度探讨了真空负压在软土中的传递规律。结果表明:真空负压在软土水位线以上及以下均会传递,并随渗透阻力而衰减;真空负压及地下水位下降均会引起软土水上、水下任一点有效应力的增加,水上、水下有效应力增量的表达形式是统一的;地下水位埋深与真空预压的加固效果相关,埋深越大,加固效果越差;加固过程中,地下水位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  相似文献   

12.
介绍长江河漫滩地区软土工程特性及真空预压在南京河漫滩软基处理的应用。从土体的变形、孔隙水压的消散、水位的变化、水平位移、加固前后土层土工参数的变化、十字板试验等各方面评价了真空预压加固河漫滩软基的效果,监测结果说明真空预压加固后,固结度达到90%以上,工后沉降减少,土体强度得到明显提高,真空预压在河漫滩软基处理取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3.
真空-电渗联合作用下的软基固结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剑  张仪萍  严露 《水运工程》2012,(3):133-138
考虑了电渗水流与压力水流的叠加作用及井阻对真空度衰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Hansbo砂井地基固结理论和真空-电渗边界条件,建立了轴对称真空-电渗联合作用软基固结方程,给出了地基中平均孔压和径向固结度的解析解,并进行了退化验证。最后通过算例分析,研究了不同荷载组合情况对平均孔压消散和径向固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电渗联合作用下平均孔压是真空预压与电渗分别作用下孔压的叠加;在真空度不足情况下,可通过调节电渗电压大小,保证土体加固效果;在真空度一定的情况下,电源电压越大加固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4.
陈富  许强  张健 《水运工程》2019,(1):185-190
真空预压是一种在大面积深厚软黏土地基处理中有着广泛应用的排水固结方法。为获得地基加固过程中土体的固结度增长和变形情况,需要对真空预压过程进行监测。孔隙水压力是其中一项重要的观测项目,能够直接反映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情况。孔隙水压力计主要分为开放式和密闭式两大类,对两种类型孔隙水压力计的测量原理进行分析,并通过现场试验对真空预压中常用的振弦式孔隙水压力计测头工作性能进行分析,提出提高长期稳定性及准确性的措施,包括采用饱和的致密的透水石和Ridley-type可冲刷的振弦式孔隙水压力计。  相似文献   

15.
采用理论分析与现场实测相结合的办法,研究真空预压时使用传统真空度测头测量软基土体中真空度的不足之处,并指出使用孔隙水压力测头测量真空度的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16.
王天祥  励彦德  郭松 《水运工程》2019,(S2):119-123
以天津临港经济区真空预压工程实测地表沉降数据为基础,使用双曲线法、三点法、Asaoka法及孔压固结度法对地基的固结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使用双曲线法预测结果较小且人为影响大,影响工程经济性;三点法预测结果较大,不能保证工程质量;从欠固结土沉降计算理论出发,认为孔压固结度法计算结果可以作为预测结果下限值,而Asaoka法与实测结果较吻合。建议在类似工程中改变单一的双曲线评价方法,采用3种预测方法对比分析为主、孔压固结度法为辅的方法综合评判。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直排真空预压联合堆载传统堆载料能耗高、生态环境被破坏及污染隐患、成本较高、堆载料运输受限、施工工期较长等问题,采用直排真空预压联合水袋堆载法进行监测检测试验,使得实测总沉降量、残余沉降量、固结度、沉降速率、孔隙水压力等指标均满足设计技术要求。结果表明:真空预压联合水袋堆载施工工艺简单便捷、绿色环保、性能安全可靠、施工工期较短、成本较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对于促进软基处理领域发展进步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