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裕民 《交通与运输》2021,34(z1):157-162
为提高现状公交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契合城市交通一体化、智能化发展趋势,研究产业园区公交发展趋势及迎合未来发展的策略.通过对公交供需与客流方面数据的整合分析,深入探究全国公交客运的整体趋势,以东莞松山湖高新区现状公交发展为切入点,分析产业园区的交通出行特征以及发展趋势,提出产业园区内公交发展的策略方向和功能定位,并指出未来产业园区内常规公交与智慧交通的结合策略方向,通过构建园区智慧公交体系,提高公交自身的吸引力,进一步推动产业园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薛美根  顾煜 《城市交通》2012,10(5):18-23,35
上海在以往30年的城市交通建设实践中,针对不同阶段城市发展特点和面临的交通问题,采取了不同的交通供给和需求管理策略,在长期坚持公交优先的基础上,分别采取了加强道路供给建设、有序控制小汽车发展,再到大力建设轨道交通的发展策略,以适应不同阶段的发展要求。首先,总结了以往30年上海城市交通不同时期的供需特征。其次,从公交优先政策和路车协调政策两方面解析了上海城市交通供需策略的具体内容及实施效果。最后提出,在未来城市化和机动化持续发展的趋势下,更加注重差别化供给、管建并举、公交引导和交通体系内外协调的供需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3.
提出基于出租车轨迹数据挖掘的城市区域公交可达性评估优化方法. 利用核密度分析和热点探测,识别出租车用户出行敏感区并用出行热度表征区域用户需求,研究敏感区域公交可达性. 从影响阻抗大小的指标出发定义公交可达性,选取影响可达性的关键指标描述阻抗,以各指标与热点值之间的相关性为权重获取公交可达性计算公式. 引入区域公交供需变异系数指标,供需莫兰散点图及区域公交供需差分布图,评价整个城市及热点区域的公交可达性供需情况,识别区域不平衡程度协助公交系统优化供给. 以西安市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区域公交供需的变异系数为1.89,存在一定的不平衡性;根据供需差及散点图的分布规律,识别出优先处理敏感区,采取措施提高其可达性对优化整个城市匹配度最为有效.  相似文献   

4.
公交服务争执,往往是由一句不贴切的话而引发。公交服务争执,是公交员工与乘客在服务过程中发生的语言冲突,比较普遍地发生于公交服务过程中。本文就服务乘客中公交员工与乘客的争执矛盾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5.
换道模型是多车道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的核心子模块之一,在分析现实中驾驶员执行换道时处理车辆冲突过程的基础上,依据其蕴含的不同换道驾驶行为特征把驾驶员采取的换道冲突策略划分为保守型、机敏型与激进型3 类,并通过进一步优化车辆状态更新算法,提出了换道冲突处理多策略,车辆状态更新次序随机的多车道换道模型.运行模型获得不同空间占有率条件下,驾驶员分别采取保守、机敏或激进策略时所产生的换道动机次数和换道成功次数.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在特定空间占有率区间,不同换道冲突处理策略将引起较显著换道动机概率差异与换道成功概率差异.  相似文献   

6.
不同城市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形态不尽相同,因此其公交分担率指标也不应是统一不变的,而应结合该城市自身特点,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公交分担率指标。鉴于此,基于城市整体的交通供需条件,考虑地面公共交通与私家车的竞争关系,以系统出行效率最优为目标,建立公交分担率指标优化模型。通过对模型分析可得出,城市公交分担率发展目标与该城市的交通供需系数密切相关,当供需系数较低时(算例取G≤1),建议公交分担率为0;当供需系数较高时(算例取G≥3.5),建议公交分担率为100%;当1<G<3.5时,适宜的公交分担率在0~100%之间取得;适宜的公交分担率随着交通供需系数的增大呈上升趋势,且上升幅度逐渐减小;随着私家车-公交速度比增大,适宜的公交分担率呈下降趋势,两者关系曲线呈倒S形;公交平均载客率对适宜的公交分担率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公交路权优先,可以采取不同形式的公交优先策略,目前深圳已经着手进行了公交信号优先策略方面的研究,并且同步进行了适应公交信号优先的设备和设施的研制工作,力求得出符合深圳市道路交通特点的公交优先策略,研制出实用、可靠的设备,从而缓解因机动车快速增长带来的交通压力。  相似文献   

8.
换道模型是多车道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的核心子模块之一,在分析现实中驾驶员执行换道时处理车辆冲突过程的基础上,依据其蕴含的不同换道驾驶行为特征把驾驶员采取的换道冲突策略划分为保守型、机敏型与激进型3 类,并通过进一步优化车辆状态更新算法,提出了换道冲突处理多策略,车辆状态更新次序随机的多车道换道模型.运行模型获得不同空间占有率条件下,驾驶员分别采取保守、机敏或激进策略时所产生的换道动机次数和换道成功次数.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在特定空间占有率区间,不同换道冲突处理策略将引起较显著换道动机概率差异与换道成功概率差异.  相似文献   

9.
城市公交价格系统是由公交出行者、运营者、管理者三个主体构成的多变量、多反馈、非线性的复杂系统,不同价格组合策略对利益主体的影响不同. 由公交主体在系统中的作用将公交价格系统分为公交供给子系统、公交企业收益子系统、公交需求子系统三个子系统. 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了城市公交价格系统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图和流图,以及公交价格系统动力学模型. 通过提高或降低公交补贴标准、公交车辆供给、公交服务价格三个指标值,形成不同公交价格组合策略方案. 在高、低两种经济发展水平背景下,以哈尔滨市公交企业为对象分五种情境对公交价格组合策略方案进行仿真,得出政府补贴、公交企业利润,以及乘车等待时间的变化趋势. 选择社会福利和资金利用比指标,评价不同公交价格组合策略实施的效果. 公交价格组合策略分析,为城市公交价格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物流外包决策方法忽略了物流服务交易市场中供需双方之间的消费偏好不相同,决策目标不一致,彼此信息不对称等客观因素.文中将多属性第一评分逆向拍卖模型引入物流服务交易机制设计中,扩展了物流服务投标者的成本函数类型,分析了其均衡策略,并给出了物流服务需求方的期望效用.  相似文献   

11.
城市公交价格系统是由公交出行者、运营者、管理者三个主体构成的多变量、多反馈、非线性的复杂系统,不同价格组合策略对利益主体的影响不同. 由公交主体在系统中的作用将公交价格系统分为公交供给子系统、公交企业收益子系统、公交需求子系统三个子系统. 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了城市公交价格系统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图和流图,以及公交价格系统动力学模型. 通过提高或降低公交补贴标准、公交车辆供给、公交服务价格三个指标值,形成不同公交价格组合策略方案. 在高、低两种经济发展水平背景下,以哈尔滨市公交企业为对象分五种情境对公交价格组合策略方案进行仿真,得出政府补贴、公交企业利润,以及乘车等待时间的变化趋势. 选择社会福利和资金利用比指标,评价不同公交价格组合策略实施的效果. 公交价格组合策略分析,为城市公交价格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城市交通系统供需失衡是城市交通拥挤的症结所在。本文通过分析指出城市交通管理中存在的舍本逐末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对城市交通供需失衡根本原因的深刻认识及其对管理策略有效性的评估。为了准确把握交通供需失衡的机理,本文运用系统层次分析框架,将城市交通系统供需失衡划分为结构性失衡和耦合性失衡两类,并指出交通供需双方是一种有利益冲突和动态反应特性的博弈关系,通过这种博弈关系对城市交通供需平衡的影响分析,分别给出了调节城市交通供需平衡关系的两个层次的策略框架。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公交换乘协同排班,减少乘客出行换乘时间,本文对公交信息系统的IC卡数据及车辆GPS数据进行数据挖掘,提取换乘信息并对现有的发车排班进行优化.首先,构建了公交运行状态信息提取模型,提取现有的公交运行状态信息.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邻域搜索的公交时刻排班优化算法,得到最佳发车排班时刻表.为验证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选取了成都市的56路和3路公交线路的实际数据进行案例验证.结果表明:通过优化排班的方法,在不改变现有的公交供需条件的前提下,可以有效实现协同换乘;与原有的公交服务相比,优化之后的公交服务能够更加贴近出行需求,提升线路之间的换乘衔接效率,从而提高公交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4.
在“公交优先”战略背景下,公共交通的建设发展有必要清楚了解居民的公交选择需求和偏好.研究基于上海市居民公交出行选择偏好问卷调查结果,首先分析了上海市公共交通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从费用、便捷性等方面对公共交通出行者选择及放弃公交的敏感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上海市公共交通发展战略做了分析.研究成果对于上海市公共交通发展和建设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同时,对于公共交通出行者选择偏好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论据和支撑.  相似文献   

15.
根据公交车停靠过程对公交停靠站延误进行了定义,以公交车辆的运行状态和延误产生的原因为基础对公交停靠站延误进行了分类,按照分类分析了延误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公交负荷到达率的概念,并以此概念从公交停靠站的供需两方面描述其运营情况.以北京市典型的港湾式和非港湾式公交停靠站为研究对象,确定了公交停靠站延误与公交负荷到达率的关系,对两类公交停靠站分别给出了延误估算的经验模型.  相似文献   

16.
以当前城市智慧公交发展为背景,本文从我国城市智慧公交当前发展现状出发,围绕智慧公交客流特征分析、智慧公交运营研究、智慧公交网络设计与优化、智慧公交服务评估等4个方面对智慧公交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指出现有研究的重点。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研究进一步从智慧公交客流特征分析、智慧公交运营、智慧公交网络设计与优化,以及智慧公共交通服务评估 等4个方面进行了评述,并指出每个方面存在的不足。进一步,本文从乘客特征智能识别与预测、 复杂场景下的智慧公交运营、智慧公交网络设计与优化,以及智慧公交服务评估等4个方面对智慧公交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展望,并分别提出了代表性的研究问题。通过总结当前智慧公交的研究不足以及研究展望,本文进一步指出智慧公交的创新性研究和发展,亟需从如下4个方面展开:挖掘乘客全出行链信息,提供一站式智慧公交出行服务;土地利用与交通整合视角下集 成智慧公交基础设施布局优化和公交运营效率提升;基于智慧公交多层级发展需求,构建面向政府、企业、社会用户的立体化公交运营系统评估体系;构建智慧公交一站式出行服务平台。结合当前智慧公交出行的日渐兴起,本文总结了智慧公交当前的研究现状,指出了当前智慧公交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展望了智慧公交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认为:随着大数据、云计算、自动驾驶、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等新兴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在城市交通领域的集成应用,对提供多模式智慧公交服务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机遇。但是,单凭新技术无法提升智慧公交服务水平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还需交通系统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当前亟需围绕关键问题开展研究。本文同时强调当前研究需进一步加强多学科交叉,突出产学研相结合,为我国智慧公交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7.
以公交站点作为动态网络的节点,融合车辆分布与站点乘客需求对公交网络服务均衡性的影响,构建以站点乘客总等车时间为边权的公交动态网络模型,确立公交网络服务与公交动态网络结构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以动态网络的时空均衡性为目标,构建网络的状态识别机制,并分析了客流高峰、平峰条件下,公交动态网络在时空上的变化规律。最后,以优化动态网络的时空均衡性为目标,建立普通线路发车频率优化模型。通过实例计算发现,该模型可以获取稳态网络目标下普通线路的最优发车频率,为公交车辆调度的相关问题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考虑城市交通干线高峰时段小汽车与地面公交方式分担通勤客流的协同竞争关系,引入了出行者主观出行选择偏好以及出行方式客观效用。提出了基于出行者总收益最大化的出行服务方决策模型。通过对成都市天府大道出城向机动车通勤状态的算例分析,得到了在不同需求下具有最大出行者收益的道路分担结构,证实了模型的可行性。表明能够运用此模型通过对出行者方式选择行为的影响,来促进两方式各自占用城市交通干线机动车道路资源的均衡性,实现城市交通干线出行者的效用最大化,为道路管理者对交通干线的流量管理决策与公交运营者的定价供给决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低票价客运服务给公交企业发展造成了极大困扰,这是由于城市公交服务的价格政策仍然是计划经济的,没有体现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没有发挥价格对供需矛盾的调节作用,以致城市公交的发展长期处在供小于求、供需失衡的矛盾之中,“乘车难”问题长期存在。当下正值市场经济进一步替代计划经济的新一轮改革,是理顺公交服务价格,建立公交市场化价格机制,让城市公交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机遇。  相似文献   

20.
通过有效的精准控制策略提升公交车辆的到站间隔匀整度和运行服务可靠性是改善公交服务质量,提升公交乘客出行满意度的重要途径。首先,本文考虑站点乘客上车需求波动构建公交运行模型;其次,提出基于时间偏差反馈机制的公交区间行驶速度调控策略和基于乘车选择行为模型的公交站点乘客信息引导策略;最后,以最小化乘客出行成本和车头时距偏差为目标,构建融合车速调控和乘车引导的公交运行组合优化控制策略,并设计了求解方法。以北京公交57路为例,设计4种情形的数值仿真对比实验。仿真结果表明,组合控制策略的优化效果最佳,相比于无控制策略,公交运行稳定性提升了47.70%,避免了线路的串车发生,考虑出行时间与拥挤程度的综合成本减少了18.71%。本文还比较了不同乘客收入水平和乘客引导信息服从率下策略的优化效果。结果表明,随着收入水平的提升,信息引导策略对总出行成本降低效果减弱,当乘客引导信息服从率为0.7时,组合控制策略对公交运行和乘客出行的改善效果最显著。本文可以为提升公交运行可靠性和服务质量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