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集装箱运输     
《海运情报》2005,(10):37-38
中远集运将中日航线营运全面移管上海泛亚航运;中远集运将青岛/大阪、神户航线加强为每周2班;新海丰航运将上海/大阪、神户航线增加为每周4班;新海丰航运在青岛/关西航线增挂日照港;鲁丰航运在大连/关西(大阪、神户)间开展穿梭运输;威兰德船务开设新的华北/阪神、九州航线;太平洋航线西行稳定化协定从10月起收取内陆燃油附加费;大西洋航线公会协定10月起提高东、西行集装箱运价;亚洲区域内航线上半年集装箱运输量增长3%;美国总统轮船上半年集装箱运输量增长13%;北美6家铁路公司上半年业绩增长;AP摩勒马士基收购铁行渣华后的新名称将统一为“马士基航运公司”;铁行渣华明年2月12日退出伟大联盟;铁行渣华开设日韩穿梭航线;韩进海运上半年纯利润减3成;宏海箱运上半年纯利润增长1.5倍。  相似文献   

2.
随着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趋势的加速发展,一场企业兼并和收购浪潮正在席卷全球,对于班轮航运业来说也不例外,加入了兼并、重组的大潮。1996年11月19日.荷兰渣华班轮运输公司与英国铁行班轮运输公司两家航运公司签署了对等合并的协议.并于1997年1月得到两公司有关方面的批准。  相似文献   

3.
大兼并、大震撼--航运业巨无霸马士基兼并铁行渣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斌  洪林 《世界海运》2005,28(5):27-29
近些年,世界顶级航运企业的合并兼并已是屡见不鲜:1997年4月新加坡东方海皇收购美国总统轮船;1998年6月日本邮船兼并昭和海运;1999年4月日本商船三井兼并NAVIX;1999年7月挪威威廉臣与瓦伦尼斯合营;就连马士基海陆与被收购前的铁行渣华,也是经历了一系列的并购重组,才形成了今天的规模.但是当2005年5月11日,丹麦马士基宣布将通过支付23亿欧元(约30亿美元)收购铁行渣华-劳埃德,还是让世界航运人士大跌眼镜.英国著名海运日报《劳埃德日报》(Lloyd's List)称:“这是在集装箱运输领域迄今为止最大和最富有挑战性的一次交易,将会造就一家世界最大的航运巨头,其规模将是排名第二的竞争对手两倍多.”对于这次突如其来的收购,人们相当震惊,虽然此前曾有消息称马士基有意收购铁行渣华,但直到5月10日,铁行渣华还对外宣称“不能保证两者合并是洽谈的必然结果”,第二天却突然与马士基双双发表声明称协议已经达成.8月1日,马士基宣称已经全部履行了并购合同中的约定,股份的认购也进行完毕,至此,令整个航运界震惊的丹麦马士基收购铁行渣华-劳埃德成功运作了.  相似文献   

4.
费思 《集装箱化》2008,19(3):11-14
集装箱班轮运输业上一轮收购热潮集中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较大规模的兼并活动有数十起,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英国铁行箱运与荷兰渣华箱运合并,韩进海运购买胜利海运大部分股权,东方海皇收购总统轮船,马士基收购南非箱运、兼并海陆,CP轮船并购一系列区域船公司等。21世纪初期,全球班轮运输市场相对平静。  相似文献   

5.
《水运文献信息》2005,(7):25-25
A.P.穆勒一马上基集团将铁行渣华公司股票每股作价57欧元,以现金收购铁行渣华,该收购计划已于2005年5月宣布,并预计在7、8月完成。此次收购计划对国内的货主带来了一定的震动,但从全球集装箱班轮业竞争格局的角度观察,为什么A.P.穆勒一马士基集团在班轮运费市场高涨、收购成本高的情况下,选择收购铁行渣华呢?带着这个问题去分析马士基在当前环境下的战略意图,对于其他同业竞争公司调整竞争策略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胡树威 《集装箱化》2006,(11):25-27
兼并联合之势愈演愈烈2005年8月,马士基以23亿欧元(28亿美元)收购当时名列全球第3的铁行渣华(PONL),使其箱位数陡增50万TEU,并从而掀起了现在这一轮兼并联合的热潮。2005年10月,赫伯罗特(Hapag-Llovd)母公司TU- IAG以23亿美元收购加拿大太平洋轮船公司,运能陡增20万TEU,并于2006年9月起统一以“赫伯罗特”品牌运营,从而使其进入全球第5位。2005年9月,法国达飞轮船公司以6亿美元收购本  相似文献   

7.
集装箱运输     
《海运情报》2005,(8):36-38
中远集运开设连接斯里兰卡、印度和巴基斯坦的集装箱航线;东方海外开设越南支线;远东班轮公会7月提高亚洲发运集装箱运价;太平洋航线稳定化协定为回避旺季港口压船作准备;2005年4月中日航线集装箱运输量;伟大联盟在欧洲航线开设F线;伟大联盟在铁行渣华可能退出后将坚持提供高质量服务;新世界联盟调整北美西岸两条线  相似文献   

8.
《集装箱化》1995,(7):34-36
我国港口去年吞吐集装箱507万TEU;1994年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994年我国国际集装箱海运量;中远集团在美成功发行1亿美元的商业票据;中外运1994年集装箱运输实绩;《国内集装箱运输规则》年内正式颁发;中日航线集装箱运量去年增长23.1%;1994年我国主要港口与日本间集装箱运量;上海港今年国际集装箱吞吐量确保115万TEU。  相似文献   

9.
坤杉 《集装箱化》2003,(5):9-11
创始于1970年,公司总部设立在瑞士日内瓦的地中海集装箱航运公司是一家民营企业,经过30余年的努力,这家民营航运公司既没有收购兼并其它航运公司,也没得到所谓母公司的财政资助,当然也没有在全球媒体上恣意抛头露面,大吹大擂,而是单枪匹马,独创天下。时至今日,地中海航运已经成为全球为数不多的大型国际集装箱运输公司之一,该公司在全球经营81条直达航线和55条联合经营的周班航线,其国际集装箱运输航线通达全球5大洲185个港口,而所有的国际航线上都使用地中海航运公司制订的格式提单。  相似文献   

10.
《集装箱化》2007,18(8):39-39
据外电2007年8月1日报道:去年马士基对铁行渣华(P&ONedlloyd)收购对全球主要集装箱港口的影响不可低估。英国CargoSystems杂志公布2006年世界百大集装箱港口的排名,某些港口的升跌变化也体现出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1.
马士基兼并铁行渣华、赫伯罗特兼并加拿大太平洋、达飞兼并达贸,随着2005年三宗大并购案的尘埃落定,业界人士不禁要问:下一宗兼并该轮到谁?航运公司在竞争激烈、压力加大的市场上怎样才能生存下去?  相似文献   

12.
王修平 《集装箱化》2008,19(7):11-13
1 并购规模逐步扩大,行业集中度日益提高 20世纪末,全球班轮业掀起兼并的浪潮,如英国的铁行集装箱公司和荷兰渣华集装箱班轮公司的合并,新加坡的海皇东方班轮公司并购美国总统轮船公司,丹麦马士基海运集团并购由CSX集团控股的海陆集装箱班轮服务公司等。  相似文献   

13.
罗滨逊公司是北美大陆规模最大的无船承运物流供应商之一,2004年的远洋集装箱运输量达到15万标准箱,航空货运量达到4000万磅,2004年公司总收入是43亿美元,经营利润2.22亿美元,纯利1.37亿美元。预计今年的收益将更加辉煌。  相似文献   

14.
2004年7月16日,被国际金融专家称为以“涡轮发动机推力”高速攀升的中国海运集团集装箱运输公司在在香港股票交易市场挂牌上市,将其40%股权出售,共筹资10亿美元:在香港初次发行股票之际,中海集团高层特别强调,中海集团拥有巨大的中国市场作为后盾,其发展前途是可靠的;再说中海集团麾下的集装箱运输公司是全球十大集装箱承运大户之一,迄今经营大约20条国际集装箱贸易主航线和18条亚洲地区性班轮航线,拥有分布在全球81个国家超过1000家代理机构网点。  相似文献   

15.
郑金岩 《天津航海》2006,(2):60-60,F0003
我国拟增建华南两大港口群;合肥参与“长三角”区域通关改革;世界船务联盟成员九成业务移师亚洲;日三大公司集装箱运输业务可能合并;澳行政干预铁矿石谈判;环球航运收购LPG船队;我国首艘低噪音环保型油轮面世;洋山港保险课题启动。  相似文献   

16.
2005年,又是全球航运业收购、兼并、重组的大年。在已过去的9个月里,集装箱班轮业“大鳄”以巨资并购同业案一个接一个:马士基并购铁行渣华、赫伯罗特收购加拿大太平洋航运、达飞轮船收购DELMAS,三起大并购行动着实让沉浸在箱量火爆、运价攀升的一片盛世景象中的人们睁大眼睛,神情忽然变得清醒、镇静。面对风起波动,是否值得定睛看一看,再理一理头绪,从而以沉静之心、审慎之策应对新的市场格局变化?  相似文献   

17.
世界码头业界迄今仍由称作四巨头的四大公司垄断着,然而,2005年5月12日后这一垄断状态可能发生更大的变化,其原因是AP摩勒(马士基海陆的母公司)收购铁行渣华。集装箱航运业界由于这一大型收购将进入格列弗式的垄断时代(一家公司的占有率高得悬殊),世界港口业界也许将不可避免地进入大变动时期。下面以今后四巨头的世界战略动向为中心,预测海外码头公司的动向。  相似文献   

18.
渣华公司96年第二季度业绩 总部设在鹿特丹的渣华公司在远洋运费继续下降的情况下,96年第二季度税后利润已有所增加。今年4—6月份该公司税后利润从去年同期的1800万荷兰盾增加到2100万荷兰盾(1300万美元)。渣华公司1995年第四季度、1996年第一季度的利润都是负值。渣华远洋运输部今年第一季度亏损1400万荷兰盾,而今年第二季度转亏为盈,获营运利润2200万荷兰盾。 韩国决定放宽海运业限制 韩国政府决定以海洋水产部成立为契机,大幅简化或取消对海运公司的限制措施。这些措施包括:韩国的现行法律规定,国内  相似文献   

19.
钟秋 《海运情报》2005,(2):11-14,21
日本海事产业研究所根据JOC—PIERS数据对从1993年到2003年的11年间的亚洲/美国间集装箱货流动向进行了调查,并于2004年6月25日发表了题为“亚洲/美国间集装箱运输量调查”的报告。据该报告,东行(亚洲→美国)在1993年以后亚洲船公司和欧洲船公司的集装箱运输量都增长,  相似文献   

20.
我国航运市场近年来增长最快的是集装箱运输,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2年保持25%的增长速度,1997年首次突破了1000万TEU大关.达到1077万TEU的水平。1997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仍居全国第一,达到252万TEU.比1996年增长了28.2%.与香港、新加坡同期相比差距在缩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