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汽车点火系统电路故障的查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汽车点火系统的分类汽车点火系统按其组成和产生高压电的方式不同可分为传统点火系统、电子点火系统和发动机微机控制点火系统(也称计算机控制点火系统或ECU控制系统)3种类型。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分电器式的点火系统曾经广泛被应用。不过随着技术的发展,分电器式的点火系统也逐渐显露出其本身的一些局限性。在其不断完善的同时,近年来一种名为COP式(点火线圈-火花塞一体式)的点火系统正在中高档车型中被采用并普及。由于这类点火系统的特殊性,给原来针对带分电器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汽油机点火系统发展的回顾,介绍了几种点火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并对其工作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以东风EQ6100发动机的点火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和总结了分电器点火系统存在的问题,并介绍了一种用于该发动机的由微机控制的点火系统的功能、工作原理、点火特性的建模方法、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等。试验表明,该点火系统可以提高发动机的经济性和动力性,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安全气囊点火算法的理论依据,计论了点火条件和最佳点火时刻与实际点火时刻的确定方法;分析了碰撞感应系统的研究进展,指出了正面碰撞和侧面碰撞感应系统传感器布置的基本原则;论述了点火判断指标的实质意义,分析了常见点火算法的特性,并提出了验证点火算法的几种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6.
根据稀燃快燃对点燃式发动机点火系统的要求,研发了一种新的多电容放电能量叠加点火系统。该系统既保留了传统电容放电点火系统的优点,又克服了其放电时间短、单次点火能量小的缺点。这里对其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工作过程及其充、放电特性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运用了工程计算软件进行了分析和测试,探讨了电路参数对其充、放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稀燃快燃能量叠加点火系能够大幅度提高火花塞单次放电点火能量.有效延长放电火花在高电压区的维持时间,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稀燃快燃点火方式。  相似文献   

7.
电控无分电器点火系统最主要的特点是完全取消了传统的分电器,由ECU中附加的点火控制电路和分电电路控制点火控制模块,实现对点火的控制。电控无分电器点火系统按点火方式可以分为点火线圈分配式同时点火系统和点火线圈分配式独立点火系统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8.
宝来1.8T轿车独立点火线圈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汽-大众宝来1.8T轿车点火系统采用独立式点火线圈,其故障是该款轿车点火系统常见的主要故障。详细介绍了独立点火线圈故障的诊断方法,即一般首先进行自诊断故障信息的检测以提取故障码,初步确定故障范围,然后检测点火系统主要的功能部件以最终确定故障。给出了应用所介绍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的具体实例。  相似文献   

9.
一、汽车点火系统的分类 目前,汽车点火系统一般分为有分电器和无分电器两大类。有分电器一般都是由一个点火线圈管理全部汽缸的点火。无分电器点火系统又分两种,一种是两个缸共用一个点火线圈,同时点火,其中一个缸为有效点火,另一个缸为无效点火;还有一种是一个缸一个点火线圈,无高压线顺序独立点火。  相似文献   

10.
刘景连 《摩托车》2012,(16):44-52
摩托车点火系统从早期的有触点火系统发展到目前普遍使用的无触点点火系统,主要是因为无触点与有触点点火装置相比,具有很多的优越性,因此现在大部分摩托车都采用无触点点火系统,无触点点火系统按触发方式可分为自触发和它触发两种,自触发点火系统因使用不多,在此就不说了。无触点它触发点火系统主要由点火充电线圈、脉冲发生器、电子点火器、点火开关、点火线圈  相似文献   

11.
依据连镇铁路五峰山长江特大桥工程项目“五峰山长江大桥主缆系统检修设备研究课题”(课题号2017167),针对悬索桥主缆检修功能要求的特点,运用模块化设计方法,研发了一种自牵引式检修车。该检修车具备大角度爬升、行走自动纠偏、自动跨越主缆索夹等特点。研究分析了检修车的总体功能要求及不同实现方式的优缺点,并对检修车车轮对主缆表面的作用与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对检修车主体结构进行了强度与安全性分析。  相似文献   

12.
传统公路隧道结构病害检查大多采用各类升降平台,由人工对到达部位开展检测工作,存在效率相对较低、影响道路正常通行的问题。以结构外观检查为主的隧道快速检测设备可高效采集隧道表面影像资料,经后处理软件处理后,统计分析出结构病害缺陷特征。结合调研及隧道快速检测设备演示过程中收集的成果资料,比较和分析5个厂家的隧道快速检测设备成像及病害识别现状,得出如下结论:不同厂家设备的成果影像差异较大,关键成果图中的单张照片或展布图病害的清晰度及可识别度仍有待技术突破;当前隧道快速检测设备的应用还不能完全代替人工检查,需要2种方法有效结合,才能更加真实、准确地评定出隧道结构的病害缺陷,确定隧道的养护措施;公路隧道的管理、建设、设计及施工等单位应共同思考如何为后续可能开展的快速检测评定工作创造有利的实施条件。  相似文献   

13.
针对重庆东水门长江大桥和千厮门嘉陵江大桥管养工作的海量数据管理,基于云平台技术,开发了一套大型桥梁综合管养系统,其涵盖经常检查、定期检查和特殊检查在内的检查数据管理、加固维修数据管理和健康监测系统监测数据管理。除基本的数据录入、查询功能外,该管养系统还具有结构损伤识别、结构安全评估等功能,可适用于不同类型桥梁的管养工作。  相似文献   

14.
塑料预制检查井在排水管道工程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塑料排水管道在市政排水管道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不同材质产生的不均匀沉降,使得塑料排水管道与砖砌检查井连接处经常会产生渗水现象。为配合塑料管应用研究的科研开发项目,在“平凉路排水管道工程”中试验性应用了多座塑料预制检查井。结合该工程实践,简要介绍塑料预制检查井的工艺、施工安装及优缺点,以利于促进塑料预制检查井在排水管道中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胡浪  乔俊叁 《时代汽车》2021,(7):105-106
随着我国现代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各地区的私家车汽车数量逐渐增多,且汽车整体结构愈发复杂,工艺水平不断提升,传统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其实际需求。基于此种背景,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课程内容不断增多,教师需要积极引进不同的教学方法,针对班级中学生情况开展分层教学,以此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培养更加优秀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为我国社会提供优质汽车服务。文章简要分析了分层教学法及其在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中的应用价值,对如何充分发挥分层教学法在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6.
现场检测是水闸安全鉴定的重要组成部分,混凝土结构检测又是其中关键。目前,混凝土构件内部和水下部分缺陷的检测越来越引起各方的重视。该文通过太浦闸工程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情况实例的介绍,对检测方法,特别是混凝土内部及水下部分的检测手段进行了讨论,为今后类似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桥梁养护检测规范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将桥梁现场检测所得的资料准确地应用于桥梁技术状况评价,提高检测水平、采用准确的评价方法是当务之急。通过收集美国、中国台湾、德国、英国、日本、中国等几个国家和地区关于桥梁养护规范中对既有桥梁的检测与评价方法,并将各个规范评价方法从检测体系、检测技术和评估体系3方面进行比较,得出养护规范中桥梁评价的异同点,提出桥梁检测评价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8.
桁架式桥梁检测车仿真设计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ADAMS虚拟样机软件对桁架式桥梁检测车进行仿真设计与分析。在SolidWorks中建立桥梁检测车的三维实体模型,并以Parasolid格式将三维模型导入到ADAMS中,在ADAMS中对桥梁检测车展开作业的两种不同方式进行了运动学仿真分析,并进行了综合比较,运用ADAMS软件对侧翻液压缸的布置进行了优化设计,减少了侧翻液压缸的工作压力。为桥梁检测车的设计和分析一体化提供了最优方案,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刘道春 《天津汽车》2009,(9):33-35,53
汽车的涂装质量直接影响汽车的防锈蚀性能、外观性能及价格,汽车的涂装质量是汽车检验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介绍了汽车涂装质量的检测方法以及新车和在用车车身涂装后的检验方法,指出车身涂装后,要确保漆膜光泽和漆硬度符合标准,面漆异色边界分明、整齐,无各种缺陷。表明随着汽车涂装技术的不断进步,检测手段已得到很大提高,这些都对稳定和提高汽车的涂装质量起到了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规范公路隧道经常检查行为,统一行业内经常检查方法,首先,采用资料调研、统计分析等方法,通过梳理98处单洞隧道的定期检查,按定期检查子项统计病害分布特点,总结隧道病害频发部位,为养护部门开展经常检查工作指明检查重点。其次,依托近几年对隧道经常检查工作的现场调研,提出一整套规范化的隧道经常检查方法,从隧道经常检查的检查计划、检查工具、现场开展要求、检查结果、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规范化阐述,系统详细地梳理公路隧道经常检查环节,总结出经常检查的规范化做法,为养护单位开展经常检查工作提供参考。最后,基于笔者多年养护工作经验,指出隧道经常检查工作中存在的其他非技术问题,为后续隧道日常养护工作的提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