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段管内宝鸡-中卫、西安-宝鸡为交流电化区段,站内轨道电路采用25Hz相敏轨道电路,站内机车信号采用微电子交流计数接近发码形式。近几年来,由于列车不断提速、电化干扰及外界施工妨害干扰,使部分区段闪红光带,由于原发码电路设计存在问题,当排好正线接车进路时,正线接车进路某一区段人为短路出现红光带后,即使短路条件  相似文献   

2.
我国铁路的电气化、高速化和重载化使得电力机车的牵引电流越来越大,并且由于牵引电流和轨道电路的信号电流共用钢轨作为传输路径,导致牵引电流对铁路信号系统中的轨道电路产生的干扰越来越严重。根据传输线四端网理论,建立机车运动过程中无绝缘轨道电路受牵引电流干扰的动态仿真模型,通过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有效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调整表优化的抗干扰方案。该方案已应用于朔黄铁路沧州西站"红光带"故障区段,成功解决了该区段的"闪红"故障。  相似文献   

3.
1 故障概况 京广线谢庄车站站内轨道电路,系电化区段不对称脉冲轨道电路,其中4DG轨道区段长563 m,为长钢轨、混凝土轨枕,区段内设有空扼流变压器.原来设备运用一直很稳定,但自1998年7月提速以后,4DG轨道区段的曲线半径及超高等参数,因提速需要而做了相应改变(曲线半径为1200 m,东股钢轨超高50 mm),从此4DG开始出现闪红光带,车停止红光带便消失,开放信号后,车启动,红光带又出现,只能再次停车.有时,这种情况反复发生,随时可能冒进信号,给行车安全带来很大隐患.  相似文献   

4.
阐述站内一体化轨道电路的由来以及我国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将采用的站内ZPW-2000一体化轨道电路的技术方案;从轨道电路和CTCS-2级列控系统安全性的角度,对站内一体化轨道电路列控信号电流减弱、道岔跳线断线、绝缘节破损、短轨道区段对列控车载设备工作的影响、站内轨道电路电气连接和电缆使用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或思路。  相似文献   

5.
计轴可以代替轨道电路检测区段空闲/占用;解决站内白光带/红光带,区间红光带;站内、区间分路不良等功能,计轴监测系统是实时监测,随时掌握轨道空闲/占用状态,提高运输效率.本文遵循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的思想和方法,基于可视化软件平台MFC编写,开发出软件,通过模拟监测并记录计轴设备的主要运行状态,能够模拟实现对计轴设备的实时监控.  相似文献   

6.
本对在地铁和城市轻轨的直流牵引区段站内采用单轨条回流方式的50Hz相敏轨道电路现场测试和调整进行了介绍,为其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ZPW-2000A电码化已经成为站内轨道电路区段电码化的主要制式。一般情况下,站内正线采用预叠加发码方式,即列车占用本区段后,本区段及前方区段均进入发码状态,这种方式有效解决了列车运行过程中因发码电路应变时间延迟造成的瞬间掉码问题。  相似文献   

8.
出站信号正常开放后,因站内GJ瞬间落下导致逻辑检查电路中CZJ (出站继电器)落下,进而导致JLJ (记录继电器)落下,造成了离去区段红光带。本文阐明了区间逻辑检查与站内25Hz轨道结合电路中,在出站最后一个区段新增LJ (逻辑继电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相邻25 H z相敏轨道电路区段采用绝缘节隔离,但由于牵引回流需要,所有区段从物理结构上来说是相通的,造成特殊位置相邻区段相互影响.通过对现场发生的25 H z轨道电路交叉渡线岔心绝缘导致的红光带问题以及横向连接和吸上线位置设置不合理造成轨道继电器不落下的问题进行测试和分析,并找出解决办法,给电务维修以及施工人员在处理...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全国数万公里的电气化铁路上,站内基本采用了25Hz相敏轨道电路,其稳定可靠的表现,已经成为电气化区段站内轨道电路的主要制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在地铁和城市轻轨的直流牵引区段站内采用单轨条回流方式的50Hz相敏轨道电路现场测试和调整进行了介绍,为其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站内轨道电路叠加ZPW-2000电码化设备,适用于电化、非电化区段的25 Hz相敏轨道电路及交流连续式轨道电路。其良好的轨道电路电源和机车信号信息隔离传输特性,保证了站内轨道电路预叠加ZPW-2000电码化的可靠应用。站内电码化预发码技术主要应用在铁路运输领域,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联锁系统电化区段车站中经常有40m左右的短轨道区段,如果出现在正线,就会造成单机通过时联锁进路遗留白光带,影响行车效率。原因是:①单机车体短、重量轻,正线通过时速度快,容易造成轨道电路压不实,轨道电压波动,②轨道复示继电器JWXC-H310的缓动时间为0.3~0.5s,缓动时间不够长,造成了轨道继电器跳动。正线短区段遗留白光带区段示意图如图1所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通过介绍交流电力牵引区段轨道电路的特点,分析轨道电路对电力牵引干扰防护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利用计轴设备检查站内轨道区段的占用和空闲状态,解决站内轨道电路分路不良问题。  相似文献   

16.
轨道电路防雷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建 《铁道通信信号》2004,40(10):21-22
广铁集团湘黔线18信息有绝缘轨道电路自动闭塞666km,京广线18信息无绝缘轨道电路自动闭塞577km,均在电气化区段。投入使用以来,系统基本稳定。但系统的防雷方案存在一些问题,防雷单元被烧坏故障发生较多,有时还造成轨道电路红光带。  相似文献   

17.
《中国铁路》2007,(12):71-71
电气化铁路开通前,反映列车占用线路状态采用480型轨道电路,钢轨中传输的电流是工频50HZ,而开通后,因电力机车牵引电源频率也是50HZ,为防止其干扰,站内轨道电路采用25HzSN敏轨道电路。当25Hz相敏轨道电路出现故障,用50Hz轨道电路诊查器不能查出故障点,因为钢轨中有50Hz牵引电流和25HZ信号电流,原有的仪表是50HZ,测出的电流主要是牵引电流,难以判断25Hz轨道电路故障点。  相似文献   

18.
电力牵引是最优越的牵引方式,为此,我国铁路加快了电气化的进程。为了充分发挥电气化铁路的通过能力,必须配套先进的信号设备,如电气集中、自动闭塞等。然而,电化区段的钢轨中已流有50Hz的牵引电流,如果轨道电路仍采用50Hz的电源就无法工作。为了抑制工频交流电的干扰,轨道电路就不能采用交流连续式轨道电路,而心须采用50Hz以外的电源,并且要有一定的技术措施。除了早期曾用过的直流单轨条轨道电路外,目前在电化区段采用的轨道电路有:75Hz或25Hz交流计数电码轨道电路、移频轨道电路、25Hz相敏轨道电路、  相似文献   

19.
残压是交流连续式轨道电路分路状态下的一项重要参数,它直接反映了轨道电路保证行车安全的程度。由于其测试繁琐,特别是站内移频电码化轨道区段在分路状态下,随着传输继电器CJ的脉动,交流连续式轨道电路与移频轨道电路交替转换,给残压测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若不及时测试发现残压高的轨道区段并加以处理,将给设备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25Hz电子相敏轨道电路(站内叠加移频电码化)日常调整存在的问题,针对一送一受、一送多受、接近轨及站内到发线3种轨道电路区段,采取简化接线方式、统一使用受电端子、降低电压波动幅度及移频干扰的对应措旋,降低了轨道电路调整难度,提高了调整工作速度,保证了轨道电路的正常使用,减少了对行车的干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