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为有效提高班轮公司的经济效益,对不同市场环境下的班轮航线配船与航速优化方案进行研究。针对低迷市场环境下的单航线,建立以船队日均总成本最小为目标的单航线配船模型;针对景气市场环境下的多航线,考虑船队规模、船舶载货能力和航线运价差异,建立以所有航线日均总利润最大为目标的航线配船与航速优化模型,设计遗传算法求解模型。对某班轮公司的亚洲航线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市场低迷时,随着油价升高,需通过增加营运船舶、减少闲置船舶及相应地降低航速来降低成本;市场景气时,该算例验证了多航线配船与航速优化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现代“海洋气象导航”中使用电子计算机对横渡大洋的航船进行航线优选,提供导航决策咨询的有关技术问题作扼要的介绍。主要内容是:船舶失速回归方程的计算和任设节点动态规划优选航线。海洋水文气象因素对船舶航行的影响,主要是反映在船舶航速的变化上。为了能定量地分析这些因素对航速的影响,并能进行预测估算,可以采用数理统计的原理,收集各型船舶的失速实测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求得船舶失速回归方程,以便在优选航线时,预测估算全程各点的航速。把水文气象因素的影响,体现在航速的变化上,同时把船舶要求的各种约束条件,作为一种信息,同样也使船舶航速自动改变。由于航速因条件而变化,故航程最短的航线并不一定是最佳航线,最佳航线应该是全程航时最短的航线。为了求得全程航时最短的航线,可以采用任设节点动态规划的方法。这种方法,在主航线的两侧任意设定适当密度的节点组成航路网络,根据“最优化原理”,对各条支路及节点进行递推计算,求得一组最优决策的集合,联结最优决策的各节点,即得最优航线。计算结果可以提供航线分析人员作最后的分析判断。由上述原理和方法编制的计算机程序,可以完成海洋气象导航工作中航线推荐、跟踪导航和总结分析的计算工作,计算机程序还可以自动绘制航线图,提供形化的显示和记录。  相似文献   

3.
在目前航运业市场低迷、运力过剩的境况下,航运企业愈发重视对燃油成本的控制,对航速节油也有了更多的要求.为此,提出基于能效管理的船舶航速系统优化设计,计算船舶营运的经济航速.并结合航次的航线、航向、航速及每段航线的天气、水文等信息,对船舶营运航速的模型进行不断优化调整,指导船舶航行,为船舶及船岸操作提供决策支持,以达到优化节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针对燃油价格剧烈波动条件下的远洋干线集装箱班轮航速和航线配船优化问题,通过分析远洋干线各航段货运量与港口对需求量、班轮航速与航线配船数量及燃油消耗量之间的关系,构建班轮航速与航线配船优化非线性规划模型,并设计逐步逼近求解算法,通过实例分析验证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及适用性。结果表明:基于航速优化策略,通过在不同航线上合理地配置船舶类型和数量,可明显降低班轮运输成本;依据燃油价格变化,适时采取"加船减速"或"减船加速"策略,可有效提高船公司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航线设计 1.黑潮的影响 自东海至吕宋岛沿海,常年受黑潮影响,洋流在1.5~2节,在台湾东部最大,6~8月最甚达到3节。北上返航国内港口当然是增加了航速,受益匪浅,而南下航行却又受其影响造成航速的大幅度下降,增加了航时。  相似文献   

6.
有效的航速优化算法能够使船舶处于最佳航行状态,从而减少燃油开支,节约运营成本。本文以船舶航速作为研究对象,给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不定期船舶运输经济航速优化方法,实现了航线不变情况下,不定期船舶运输的航速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7.
为合理利用南海及其沿岸港口资源,在考虑邮船航线的吸引力和可靠性的基础上,研究南海邮船航线的设计方案。对停靠港口选定及其排序、各航段船舶航速的设定和船舶在港时间(开始时间和服务时间)进行决策,以总成本最小化和航线吸引力最大化为目标,建立邮船航线混合线性规划模型,并提出求解该模型的算法。对南海邮船航线的设计进行实际数据分析,并选取航线数量和停靠港口数量的限制对该模型进行灵敏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航线方案能有效平衡邮船航线的吸引力和总成本,为南海邮船航线的开发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不定期船的航次日均盈利额主要受航速及燃油价格波动的影响,对于多艘不定期船,固定成本的不同也会 造成航次日均盈利额的差异.首先,采用控制变量法分别研究燃油价格及不同船舶固定成本的变化对不定期船航 次日均盈利额的影响,然后以航次日均盈利额最大化为目标构建不定期船最佳航速优化模型.最后,以中巴铁矿石航线上ATHENIAN PHOENIX号不定期船为例对该优化模型进行了实例分析,得出最佳航速优化计算公式及曲线图.  相似文献   

9.
分析论证适用于大陆和台湾通航的客船船型。首先预测未来几年台湾与大陆之间往来的客流量及其流向 ,提出拟开辟台—闽间的海峡航线和基隆—上海航线。针对台闽间的海峡航线 ,在列举台湾海峡历年风浪情况的基础上 ,在作技术性能和经济效益综合评估后 ,建议采用 6种复合型高速船型。接着就 6种船型作营运经济估算及其排序 ,作变客位、车位的比较 ,变航速的比较 ,以及与常规客船船型的比较。结论是 :从技术和经济性角度考虑 ,双体气垫船和双体穿浪船较好 ;从客流量和货载量考虑 ,高速客船和常规客船按 5 0 0客位、4 5 - 10 0辆车位设计已能满足要求。从航速考虑 ,宜采用 4 0kn的客船。最后还就适用于基隆—上海航线的船型作简略探讨 ,提出宜采用集装箱—客船和客—滚装船  相似文献   

10.
在舰船航线设计、舰船机动等领域,舰船在不同海况下沿不同航向航行的实际航速计算都是一个关键性问题。在近岸、近海区域,舰船实际航速的计算涉及到海流计算、舰船在风浪中的失速计算、浅水失速计算等多个方面。本文通过分析影响航速计算的主要因素,给出了适用于舰船实际航速计算的具体模式。  相似文献   

11.
根据最大推力原理计算各条航线的最大船速,计算出从起点到航段终点航行时间最短所对应的三角形的两个风向角,对最大船速和风向角进行回归,以求得最佳航线。  相似文献   

12.
郑彤  郭薇 《舰船电子工程》2012,32(5):131-132,134
海水声速是多波束测深系统进行水深测量的重要参数之一。声速剖面的是否正确直接影响测量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文章从声速在海水中的传播出发,阐述海水中声速的测量,并通过对海区实验数据的分析,对声速的较正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刘政  贺铸  张宁  蔡辉  卫芳洲 《船舶工程》2015,37(11):26-30
为了分析复合材料螺旋桨的变形对桨后尾流场分布的影响,利用商业软件FLUENT和ANSYS有限元建立了一种流固耦合方法,基于此方法分析了桨叶变形对螺旋桨压力分布以及尾流场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变形后桨叶两侧压差增大;在螺旋桨尾流场中,变形对各速度分量周向分布的影响随半径增大而增大;在0.9R(R为螺旋桨半径)处,切向速度在变形后减小约30%,轴向诱导速度减小约20%,径向速度增值在0.1m/s内。变形后轴向速度低速度区域增大,径向速度正速度区域增大,叶根处切向速度增大,叶稍处切向速度减小。  相似文献   

14.
李冬  胡旭跃  刘斌 《水道港口》2007,28(3):178-182
通过水槽试验,研究了植被层以下和植被层以上垂向流速的分布规律。建立了植被层以下垂线流速的三次函数公式和植被层以上垂线流速的对数公式,同时提出了相关系数的确定方法,并通过试验数据和其它水槽流速资料进行验证,表明提出的明渠流速分布律与实际分布是比较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基于测速雷达的舰炮初速测量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弹丸初速是舰炮解命中时的关键参数,测速雷达由于具有结构简单、精度高等优点,已成为测量舰炮初速的主要手段,显著提高了舰炮海上射击精度;分析了影响舰炮初速的因素,研究了雷达测速的原理、工作过程,论证了提高测速雷达测量精度的必要性,对舰炮测速雷达的作战运用、性能提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了量化港口煤炭粉尘起动过程中水分产生的影响,采用风洞实验测定含水率变化对粉尘颗粒起动风速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含量的变化对粉尘颗粒起动风速有影响,且对不同粒径颗粒的影响程度不同;当含水率达到一定数值时,较小颗粒的起动风速明显增大。根据实验数据建立了水分作用下粉尘颗粒起动风速的数学模型,经验证相关性优于传统模型,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基本一致,可以定量评价不同水分条件下粉尘颗粒的起动风速。  相似文献   

17.
测速雷达有效提高了火炮系统射击精度,而对于初速的预测模型各型火炮还不尽相同。针对火炮连续效力射下的初速随机散布,采用当前射击滑动平均初速作为预测值以及当前射击前的全部初速平均值作为预测值,求得预测值与当前实际测量值的一次差,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观察各种统计样本下的初速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8.
采用数值方法研究船用集气罩空气幕送风速度对污染物溢出、厨师热舒适性和最小设计排风量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空气幕送风速度过低时存在污染物外逸的现象,随着空气幕送风速度的提高,超过某一风速临界值时将不会出现污染物外溢;空气幕送风风速进一步提高将会降低厨师的热舒适性,数值计算结果据此给出了空气幕送风速度的上限值。  相似文献   

19.
变态河工模型垂线流速分布不相似问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旺生 《水道港口》2001,22(3):113-117
变态河工模型垂线流速分布不完全相似的问题早为人所知 ,但其偏差有多大至今未有定量研究 ,对此进行了初步分析 ,指出变态模型表层流速偏大而底层流速偏小 ,即流速垂向分布梯度增大  相似文献   

20.
胡龙胜  覃继 《水运工程》2013,(7):114-117
介绍跨孔波速测试方法和沉积地层的特点,并将跨孔方法应用于沉积地层中的测试研究。针对沉积地层分层多、有软弱夹层等特点,对跨孔的钻探、测斜以及孔间距、测点位置等一系列参数进行合理设计,并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跨孔波速测试适用于测试沉积地层中的夹层和较薄地层,并能获得可靠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