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轮对独立回转新型转向架曲线通过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轮对独立回转新型无摇枕转向架的曲线导向性能主要取决于其前轴的一系纵向定位刚度,而后轴的一系纵向定位刚度对导向性影响较小。因此,为了同时保证其曲线导向性和直线稳定性,对转向架一系纵向刚度可采取前后轴非对称布置。建立具有14个自由度的非线性车辆模型和车辆通过曲线轨道时的运动方程,采用MATLAB语言编写计算程序,对4种非对称布置方案的转向架曲线导向性能进行仿真对比分析。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当刚度以车辆中心对称布置时,若外侧轮对纵向刚度小,内侧轮对纵向刚度大,则前转向架性能基本保持不变,而后转向架曲线通过性能变差,但其摇头角比前后刚度较大的方案要好;当第一、第三轮对的纵向刚度较小和第二、第四轮对的刚度较大时,转向架曲线通过性能好,且又改善了其在直线上的横向稳定性,是较适合高速运行的转向架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2.
段华东  陶功安 《铁道车辆》2011,49(11):6-9,47
一系悬挂主要提供一系横向、垂向及纵向刚度。文章分析了转臂定位方式采用一系螺旋弹簧偏置的转向架一系结构特征,并建立了一系横向、垂向和纵向动力学模型。同时根据受力关系、几何关系以及能量守恒定律推导了一系横向、垂向和纵向总刚度的计算公式,并试验验证了各向刚度计算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表明:一系横向、垂向和纵向总刚度的计算结果满足设计要求,一系垂向和纵向总刚度的试验结果与计算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3.
双源制电力调车机车转向架悬挂系统可采用一系软二系硬方案或一系硬二系软方案。通过对这2种方案的动力学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调车机车的运营工况,确定双源制调车机车转向架宜采用一系软二系硬的方案;同时就二系弹簧横向和纵向2种布置方式对转向架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由于二系簧横向布置对转向架性能有利,因此,确定双源制调车机车二系弹簧采用横向布置的方式;最后对各牵引装置在双源制调车机车转向架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确定采用端部斜牵引杆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为研发我国8轴机车作准备,本文建立了均衡梁式2Bo--2Bo轴式机车轴重转移分析模型,研究了牵引高度、轴距和一、二系刚度及二系圆簧纵向布置对黏着利用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牵引高度对黏着利用率的影响很大,如何降低牵引高度是8轴机车提高黏着利用率的重要任务。转向架中心距与轴距对黏着利用率的影响很小,轴距的确定主要应考虑机车的动力学性能。二系圆簧的纵向布置对黏着利用率有重要的影响,并且随刚度增减的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5.
本文的基本目的是为普遍用于美国铁路的自导向转向架(即EMD的径向转向架和GE的可导向转向架)增加曲线粘着的效果提供一种定性分析,机车转向架的曲线高粘着性能实质上表现于两个方面,首先,允许车轴相对于转向架构架可充分偏转,由此,轮对相对于轨道保持小的冲角,其次,在车轴和力向架构架间提供足够大的纵向刚度,以适应高粘着。一种当量刚度分析用于证明本论文考虑的两种可导向转向架在为高粘着性能提供小冲角和大纵向刚度两方面远优于传统的三轴直向转要,本文的定性分析符合美国铁路自导向转向架粘着性能的实际经验。  相似文献   

6.
一系悬挂刚度对车辆非线性稳定性、曲线通过动力学性能影响较大,优化一系悬挂刚度可以提高车辆的运行稳定性。通过根轨迹法对某转向架的一系纵向、横向刚度进行了优化,并以最优一系刚度方案对车辆的非线性临界速度、运行平稳性以及曲线通过性能进行了动力学评价。车辆采用优化后的一系刚度参数后,具有良好的舒适度,运行高速度与曲线通过性能也满足实际运行要求。  相似文献   

7.
货车转向架的抗菱,抗剪与抗弯刚度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张辉  任珠芳 《铁道车辆》1999,37(12):8-12
从简化的二轴转向架轮对间抗弯、抗剪刚度的概念出发,阐述了它们对车辆直线蛇行稳定性与曲线通过性能的影响,讨论了构架式,准构架式和三大件式转向架的抗弯、抗剪刚度与一系悬挂和抗菱刚度的关系,澄清了货车转向架抗菱刚度的定义,并给出了三大件式转向架抗菱刚度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米彩盈 《铁道学报》1994,(A06):61-67
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国高速动力车转向架二系悬挂高圆簧的配置选择,在保证二系悬挂性能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了每台转向架布置六组高圆簧的方案,并将该方案与德国ICE高速列车驱动转向架二系悬挂高圆簧布置方案进行了分析比较,证实了ICE驱动转向架二系悬挂高圆簧的布置方案和结构设计是从合理的。六组与四组高圆簧方案各有优缺点,在我国高速动力车转向架二系悬挂设计中,仍采用每台转向架布置四组高圆簧方案为宜。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升我国重载牵引机车转向架的设计水平,采用多刚体动力学软件SIMPACK建立了2B0轴式HXDl型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动力学模型.通过比较二系悬挂纵向和横向布置方式、二系横向减振器布置位置、车体质心垂向距离和转动惯量的机车动力学性能以及牵引点高度对粘着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说明HXDI型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转向架设计采用二系悬挂横向布置的方式,可以减小二系簧最大横向变形量;二系横向减振器布置在端梁处,可以降低轮轴横向力;牵引杆倾斜布置可以获得较高的粘着利用率;降低车体质心高度对机车曲线通过性能略有利;增加车体长度和转动惯量,可以显著改善机车平稳性指标.  相似文献   

10.
交叉杆式自导向转向架动力学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交叉杆式自导向转向架在日本通勤车上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自导向转向架一系悬挂水平定位刚度降为普通转向架对应刚度一半的情况下,仍能保证同样水平的车辆运行稳定性.通过小半径曲线时,其轮对冲角和轮轨横向力均比普通转向架小得多.当轮轨摩擦系数增大时,其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