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各交通运输方式的货运量分担率可用于判断地区运输结构与运输资源配置的合理性。首先,建立运输方式选择中考虑的影响因素指标,并运用层次分析法求出各指标的权重。其次,基于经济学中效用值与效用函数理论,确定影响因素指标的相对效用值,进而根据指标权重和相对效用值确定不同运输方式的效用函数值。再次,采用Influ-Logit模型对地区理想状态下的货运量分担率进行预测,同时根据实际数据确定实际货运量分担率,进而求出货运需求满足率。最后,结合《四川统计年鉴—2015》中交通运输行业相关数据,运用上述方法计算该省铁路、公路、水路、民航运输的货运量分担率,结果依次为21.75%,33.56%,23.39%,23.81%,对应的货运需求满足率分别为20.87%,268.56%,22.66%,0.13%,可知四川省运输结构与运输资源分配不合理,仍有较大的改善与优化空间。  相似文献   

2.
基于NL模型的昌九客运交通方式选择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客运通道内的交通方式合理规划问题,对南昌至九江运输通道内的客运交通方式分担率进行研究。首先,根据德尔菲法确定影响出行方式的主要因素并依此建立效用函数和巢式logit模型;其次,运用TransCAD对模型的参数进行标定,并用SPSS软件对调查问卷的内容和统计结果进行分析;最后,结合调查结果和分担率模型,计算昌九客运通道内4种交通方式的分担率。计算结果与调查结果基本一致,证明模型的适用性,并通过分析未来客运通道内旅客出行选择的偏好,给交通行业发展提出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3.
城际交通对城市经济发展有显著作用,同样也是交通规划领域一个重要课题.随着高铁的快速发展,城际交通分担率也随之有相应变化.计算分担率的方法很多,其中Rank Logit模型能够充分利用SP调查中乘客对交通工具选择的排序数据,可以获得比其他非集计模型更高精度的特点.本文采集891份有效SP数据并建立Rank Logit模型,对广州—武汉的城际交通分担率展开研究以验证该模型的优点.模型结果从评价指标、参数实际意义和乘客时间价值等方面对比Rank Logit模型和Multinomial Logit模型,证明RL模型拥有更高的模型精度和可靠性.在此基础上 本文进一步对武广通道上政策性调整进行了6组敏感性分析,为政府进行交通规划、交通运输政策的制订及修改等提供决策依据,也为铁道部、航空公司等运营部门制定策略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各交通运输方式的货运量分担率可用于判断地区运输结构与运输资源配置的合理性。首先,建立运输方式选择中考虑的影响因素指标,并运用层次分析法求出各指标的权重。其次,基 于经济学中效用值与效用函数理论,确定影响因素指标的相对效用值,进而根据指标权重和相对效用值确定不同运输方式的效用函数值。再次,采用Influ-Logit 模型对地区理想状态下的货运量分担率进行预测,同时根据实际数据确定实际货运量分担率,进而求出货运需求满足率。最后,结合《四川统计年鉴—2015》中交通运输行业相关数据,运用上述方法计算该省铁路、公路、水路、民航运输的货运量分担率,结果依次为21.75%, 33.56%, 23.39%, 23.81%,对应的货运需求满足率分别为20.87%, 268.56%, 22.66%, 0.13%,可知四川省运输结构与运输资源分配不合理,仍有 较大的改善与优化空间。  相似文献   

5.
为更科学计算运输通道各种交通方式供给能力的配置量,运用随机效用理论和离散选择模型,建立基于动态广义费用的交通方式选择Logit模型,以郑州-西安客运通道为实例,运用Matlab软件编写程序,进行求解验证.研究表明,交通方式建设成本分摊随分担量变化而变化,并与随机感知系数和出行时间价值一起影响各方式分担率.与现有模型的对比表明,各方式分担率变化幅度与建设成本大小差异并非同向;交通方式选择的广义费用是动态变化的,不能仅仅依据静态的在途时间和票价进行方式分担率计算.该模型既能保证出行者的个体要求又能保障各种交通方式的持续运营,所计算的通道各交通方式分担率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6.
将出行者的城际间短途出行分为两个阶段:市内出行阶段和城际出行阶段,并结合交通网络首先对城际出行全过程进行了分析。根据效用最大化理论对居民城际出行两阶段出行方式选择行为建立巢式Logit模型,水平1为市内出行方式选择阶段,水平2为城际出行方式选择行为阶段。最后根据RP调查数据运用Trans CAD对所建模型进行标定与检验。通过对模型的标定结果进行分析可得:反映水平1对水平2影响作用大小的包容系数λ的最终标定值为0.654,且通过了T检验,这表明市内出行阶段所产生的效用对城际出行阶段的方式选择行为具有显著影响;考虑市内出行时所建的NL模型较不考虑市内出行时所用的ML模型的优度比提高了0.07,说明NL模型的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7.
�Ǽ���·�͹�·��;���˵Ķ��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际铁路的规划建设,加剧了经济发达地区城际客运交通市场的竞争,而竞争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营者是否能够采用吸引乘客的策略.本研究基于离散选择理论,使用Nested Logit模型分析出行者的城际交通方式选择行为,确定不同交通方式客运量与运输价格的关系,建立各交通方式的运营利润模型.并以运营票价为竞争策略变量,建立城际铁路和公路长途巴士运输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给出了纯策略和混合策略Nash均衡解的存在性和计算方法.案例计算表明,传统的Logit模型与本研究的Nested Logit模型给出不同的均衡价格,且Logit模型会过高估计公共运输企业的利润.本研究对于合理配置城际综合交通方式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提高Logit模型效用函数的准确性、适时性和适用性,增加了Logit模型的衡量指标,充分考虑新指标对总效用的影响,重新定义了效用函数.运用改进后的Logit模型,以成渝城际铁路全长352 km的东线方案实施并通车为背景,在成渝城际铁路实施公交化运营、公路运输进一步缩短旅行时间的新一轮公铁竞争中,估算出铁路、公路和民航的分担率.预测结果显示,铁路客流分担率仍能上升11%,从而达到87.8%,在未来成渝客运市场中占有绝对优势,而公路的份额将减少至10.7%.通过分析构建的效用函数中各个因素变化的灵敏度,作者提出建议:为了提高成渝城际铁路客流分担率,最关键的因素是提高购票成功率和增加旅行舒适度.  相似文献   

9.
城市群轨道交通方式划分非集计logit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城市群轨道交通方式划分为研究对象,根据城市群轨道交通特点,提出将城市群客流分为城区客流和城际客流,分别预测其轨道交通分担率.利用非集计模型的基础理论,选取时间、费用与个人收入的比值作为效用函数的特性变量,以交通行为调查的RP和SP联合数据为基础,建立了应用于城市群交通方式划分的非集计模型.并以长株潭城际轨道交通方式划分为例,进行了参数估计和轨道交通分担率的预测.  相似文献   

10.
为给共享单车停放点布设规划提供依据,通过对北京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进行调研,分析北京市居民出行方式影响因素,确定影响居民出行交通方式选择的特性变量。分析比较现有交通需求预测方法的优缺点,应用随机效用理论,建立基于交通方式选择的共享单车需求预测模型(Logit模型),利用TransCAD交通规划软件对模型参数进行标定,确定分担方式效用函数。根据未来年交通出行量进行停车需求预测,实验结果表明符合规划区域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制定合理的城市轨道交通票价,充分发挥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的整体效益,从各交通方式均衡的角度出发,提出基于Logit模型来制定城市轨道交通票价的方法。不同的轨道交通票价下,通过随机效用理论计算各种交通方式间分担率的变化,结合对照各种交通方式服务水平标准,得到综合交通系统最优的轨道交通合理票价。通过实例表明,站在城市综合交通角度考虑轨道交通票价,有利于发挥城市各种交通方式的效率,可以较为有效的调节交通需求,均匀路网交通流,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世界各国能源政策向可持续化方向发展,低碳问题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特别是在交通运输领域,因为低碳因素对于未来城市内部各种交通方式势必会造成影响,即各种方式分担率的变化.Logit模型是预测城市客运交通分担率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方法,文中选择经济性、快速性、方便性、舒适度、安全度、低碳因素6个服务特性建立广义费用函数,结合Logit模型建立各交通方式分担率模型,采用相关调研数据和极大似然估计法,确定模型参数,计算因低碳因素的变化前后的分担率差异,并根据碳交易价格机制计算低碳因素的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解决铁路车站开通初期客流预测缺乏数据支撑,以及估计不同交通方式成本来计算客流转移量结果与实际偏差较大的问题。【方法】以新开通南沿江城际铁路江阴站为例,考虑该线与既有高速及城际铁路的线位关系,基于城际出行链,依托旅客出行行为调查对区域内可选择的不同交通方式的城际出行效用进行定量计算,采用Multinominal Logit(MNL)模型,区分工作日与非工作日,结合客流分配现状对效用变量系数进行标定,据此预测南沿江城际铁路江阴站开通后发往南京、上海枢纽的客流量,同时结合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推演计算发往沿线其他站点的客流。【结果】结果表明,南沿江城际铁路江阴站的开通可以有效吸引江阴地区原本选择既有铁路、公路去往南京、上海的客流以及选择公路去往南沿江城际铁路沿线其他城市的客流。【结论】因此,南沿江城际铁路的开通能有效缓解辐射范围内既有铁路、公路的运输压力,客流预测结果还将支撑站点运力资源配置优化研究。  相似文献   

14.
考虑客户对高铁快运产品的选择行为与高铁快运产品供给的相互关系,设计了基于供需匹配的两阶段高铁快运产品货流分担率计算方法.第1阶段考虑客户对高铁快运产品的选择意愿,构建高铁快运产品效用函数,建立考虑货流类型的高铁快运产品货流分担率计算模型,以刻画客户选择行为的差异和货流结构的差异对货流分担率的影响;第2阶段考虑高铁快运产品的供给特征,设计与客户选择效用值相关的货流转移概率的计算方法,并修正第1阶段的货流分担率计算结果.最后,以哈大高铁通道为例,对本文提出的方法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考虑供需关系的高铁快运产品分担率计算方法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出行者的感知差异对组合交通方式客流分担的影响,将出行效用无差异阈值引入出行者的决策过程中,建立了Nested Logit客流分配模型。模型将出行决策过程划分为三个层级,出行逻辑为出行者先选择出行方式,其次考虑换乘位置,最后考虑路径选择。模型确定各层级出行效用的影响因素,并假设当两种出行方案的效用差小于出行者感知的无差异阈值时,出行者无法在两种选择方案中做出确定的选择,而是基于个人偏好或随机进行选择;反之,出行者会选择效用最大的出行方案。通过连续平均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并采用数值算例分析无差异阈值对出行决策过程中三个选择环节的影响,从而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模型结果表明:考虑出行效用无差异阈值的客流分配模型会影响组合交通方式的选择分担,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出行选择过程中的随机性。此外,模型下级的无差异阈值会影响上级的选择概率,对换乘点与路径信息采取措施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优化各交通方式的分担比率,从而引导出行者选择更为绿色的出行方式。  相似文献   

16.
客运专线网的逐步建成加剧了运输方式间的竞争,影响着不同方式客流分担率的变化。为充分发挥铁路通道的整体运输能力,论文基于出行效用最大化行为假说,确定了影响乘客出行方式选择的特性变量及相应的取值方法,选择客运专线和既有线作为铁路通道内居民的出行方式,建立了交通方式选择二肢Logit模型。作者用非集计模型将乘客的出行时间、出行目的、出行距离和票价等个人特性引入模型,提高了模型的实用性。通过交通规划软件-TransCAD标定模型参数,得到了不同出行距离下铁路通道内客运专线和既有线的客流分担率,证明在一定距离范围内客运专线的客流分担率与开行距离呈正相关,从而给出了铁路通道内客运专线开行的优势距离范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和定制公交分担率,以定制公交、常规公交、出租车和地铁4种出行方式为对象,考虑乘坐时间、出行费用、便捷性和舒适性4个出行影响因素,基于多项Logit模型构建前景理论和灰色关联相结合的出行选择模型,并以董屿·福建师大地铁站到福州南火车站为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定制公交、常规公交、出租车和地铁4种出行方式的分担率分别为28.35%、14.63%、23.14%、33.88%,与实际问卷调查的最大误差在5%以内,与运用效用理论计算所得的分担率相比更符合现实情形;定制公交分担率在票价为1元或2元增减时,并没有产生较大变化,而乘坐时间的缩短却使分担率有较大提升。  相似文献   

18.
合理确定停车收费费率是控制私家车出行分担率、优化城市交通结构的重要途径,从私家车出行者效用角度,将私家车出行者理解期望效用与交通方式选择相结合,运用交通方式分担离散Logit模型和私家车出行者满意度函数,建立私家车出行者可接受且能最大限度发挥停车费对私家车出行抑制作用的私家车停车收费定价模型,为停车费合理定价提供决策依据.为验证模型的可靠性,以西安市停车收费定价为实证测算.研究发现,基于私家车出行者理解期望效用的停车收费定价模型确定的停车收费费率阈值是调控私家车出行分担率的最佳停车费费率,当西安市停车收费费率为15元时,私家车出行者的最大期望效用几乎恒定,此时停车收费对私家车出行的调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城市地铁运营前后,各主要交通方式的客流分担情况,进而准确预测地铁运营后的客流需求,针对其客流吸引特性开展研究.以大连地铁2号线所在黄河路路段为调查对象,分别开展地铁运营前后,各主要交通方式的客流调查.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比分析地铁运营前后,小汽车、常规公交与地铁三种交通方式的客流分担情况.基于随机效用理论,分别构建地铁运营前后的交通方式选择Logit模型,并提出模型参数标定方法.依据实际调查客流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标定并验证其计算结果.研究表明,本例中地铁运营后,分别从小汽车与常规公交中吸引客流5.4%与6.4%;交通方式选择Logit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际调查数据的差异在±5%以内.  相似文献   

20.
为改进效用理论在个体风险偏好、非完全理性决策、方式整体效用等方面的表述局限,联立出行方式与出发时段构建双因素出行方案,并建立基于巢式 Logit(NL)-累计前景理论的出行方式选择预测优化模型.通过累计前景理论将 NL模型所获方案客观效用及选择概率主观化,构建累计权重函数、价值函数并以前景值的形式描述出行方式对出行者的实际感知价值,最后通过调查数据进行建模与验证.结果表明,与仅基于 NL模型进行的方式预测相比,所建模型综合命中率从74.8%上升至85.2%,各方式预测命中率更为均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