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MBR工艺是将膜分离技术与生物处理单元相结合的水处理新技术,其容积负荷高、占地面积小,实现了反应器水力停留时间和污泥龄的完全分离。以某园区污水处理厂为例,介绍了MBR工艺与平板膜的特点、生化设计参数和膜污染控制等方面的内容。对人员配置不足或对膜使用寿命有较高要求的MBR工艺污水处理厂选择平板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MBR工艺是近几年才开始广泛应用的新型污水处理工艺,它将膜过滤和生物反应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较小停留时间的情况下保证很高的污泥龄。与传统工艺相比,在达到同样出水水质的情况下,MBR工艺容积负荷高,可节省生化池占地,占地面积可减少到传统活性污泥法的1/3到1/5。以青岛市某污水处理厂为例,介绍了MBR膜生物反应器的设计参数、膜污染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采用MBR(膜生物反应器)及MBR-PAC(PAC,粉末活性炭)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湖水.试验考察了各工艺条件下的膜污染状况,发现投加PAC降低了膜阻力,利于减缓膜污染.为了进一步研究相应的机理,采用空间排阻液相色谱(SELC)法对粉末炭投加前后膜污染物的分子量分布(MWD)进行了直接和间接的测定.结果表明,在MBR应用于微污染湖水处理时,小分子物质是一类重要的膜污染物质.PAC对大量小分子污染物(Mw<3 000)的有效吸附去除是投加PAC后膜污染状况改善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膜-生物反应器(MBR)的核心分离部分是膜。该文着重对MBR中膜的优选方法开展研究。针对两种不同性质的膜,在测定其膜孔径、清水通量、孔隙率、本身阻力等基本特性基础上,对不同污泥性质下两种膜的临界通量及短期膜运行情况进行测定,综合比较两种膜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B膜具有较大的孔径及清水通量,其本身阻力更低,在两种污泥条件下B膜均表现出较高的临界通量。另外,短期膜运行结果表明,B膜运行中的跨膜压差更低,运行能耗较小,并且B膜的污染速率更低,最终得到B膜更适用于MBR污水处理。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膜生物反应器在国内市政领域的应用研究现状,初步分析了MBR工艺应用的主要原因,并从生物处理段应用技术、膜材料的应用特点、膜组件应用特点和膜通量的选择等4个方面对MBR在我国市政领域应用的技术特点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期为今后国内MBR工艺的规模化设计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简称MBR),是由膜分离技术和生物反应器相结合而形成的生物化学反应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水处理技术,由于其具有抗污染性能强、出水质量高等诸多优点而受到广泛重视,并成为我国中水回用的首选方案。结合宁淮高速公路老山服务区工程实例,以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为分析对象,全面阐述MBR在高速公路领域污水再生回用工程中的实现与优化。  相似文献   

7.
赵洪亮 《交通科技》2012,(2):131-133
介绍了基于Yusuf Chisti-Murray Moo Young模型的含油废水MBR反应池的设计,研究了曝气量及反应器结构对膜间平均错流流速的影响,并据此选定MBR曝气量及反应器下降流过水断面积分别为200 m3/h和3.9 m2,获得的膜间平均错流流速为1.25m/s.工程实践表明,膜组件的操作负压稳定在0.02MPa以下,远低于化学清洗时的操作负压控制标准0.05 MPa,解决了中空纤维膜应用于含油污水处理中膜污染严重的技术瓶颈.  相似文献   

8.
合理的污水处理工艺对高速公路服务区的运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介绍了膜生物反应器工艺(MBR)处理湖南省大围山至浏阳高速公路服务区生活污水的应用。研究表明:MBR工艺的建设成本和日常运行成本较高(分别为3067元/m3和0.74元/m3),但MBR工艺占地面积少(0.46m2/m3),出水水质好,可满足城市杂用水回用水质标准,回用水量为38325m3/a,回用水经济效益(114975元/a)是MBR13常运营费用(40515元/a)的2.8倍,COD、SS、BOD和氨氮每年减排量分别为16.43、13.14、7.67,2.19t。因此,尽管MBR工艺的投资费用较高,但是还能够获得更高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回报。这些揭示出采用MBR工艺处理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是经济有效和技术合理可靠的,同时也为该行业的废水处理和再生水回用提供了工艺选择方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日前,中国最大规模的采用膜技术处理城市污水项目——广州京溪污水处理厂膜生物反应器(MBR)项目,经过考察及反复论证破土动工。该项目作为广州市亚运会配套城市河涌改造项目处理量达10万t/d,采用世界先进的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该项目的系统集成商是新加坡联合环境公司。该项目为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同等规模占地最小的项目,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家污水排放标准严格的趋势进一步加强,各类污水深度处理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与曝气生物滤池、活性滤池、反硝化深床滤池等比较,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具有更高的出水水质、更高的智能化管理水平、更低的土地要求,投资及运行成本可控,在深度生物脱氮处理中,具有更强的低成本处理潜力。MBR工艺在推进市政污水“高能耗、高药耗、低标准”的传统处理模式向“碳源利用、资源回收、再生水回用”新型环保处理模式的转变过程中,将发挥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高分子催化膜及膜反应器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具备催化和分离双功能的高分子催化膜的制备方法与技术、催化膜反应器的类型及其在各种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应用研究状况,总结了高分子催化膜及膜反应器的优点及面临的难题,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出水水质,降低MBR能耗,开发具有相同体积的双层膜支架A/A/O-MBR及单层膜支架A/A/O-MBR处理实际生活污水。在相同曝气量工况下长期运行结果表明:双层MBR的污染速率远低于单层MBR,其运行周期可延长一倍,运行费用降低。主要原因为双层MBR系统内具有更高的上升流速及传氧系数。另外,双层MBR系统对COD、NH_3-N、TN的去除能力高于单层MBR系统,但其对TP的去除能力较低。微生物分析表明两套反应器内的微生物优势种群类似,主要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为主,但群落分布比例不同,Proteobacteria细菌在单层MBR内微生物中所占比例更大,Bacteroidetes细菌在双层MBR内微生物中所占比例更大。  相似文献   

13.
开发和运用一种适宜的无损在线监测膜污染技术对于有效量化膜污染的防治和膜清洗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超声时域反射法在实际操作条件下在线监测膜污染显示出独特的作用.本文介绍超声监测的基本原理,综述近几年该技术在各种膜过程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中各种膜污染(如无机、有机、生物、蛋白质)、膜清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该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科学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日前在青岛宣布,我国污水处理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技术水平和创新性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此次污水处理技术主要在三方面获得突破:新型低能耗一体化MBR(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工程结构技术实现了传统污水处理中厌氧、缺氧、好氧三池合一,生化过程在一个池内完成;新型无机-有机复合膜制备技术;以高度智能化为特点的远程控制系统技术。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浸没式中空纤维膜反应器在组件设计和优化方面研究进展,包括优化函数和传质模型的建立,纤维尺寸、松弛度、填充密度、排布方式的选择、膜组件外形和曝气管路的优化设计等方面理论和试验的最新成果.在此基础上,对建立完善的膜组件优化设计体系提出今后的研究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6.
低氧下膜生物反应器强化脱氮除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城市污水对一体化膜生物反应器脱氮除磷的特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控制反应器内溶解氧浓度为0.5 mg/L左右时,系统在有效地去除有机污染物的同时,可达到较高的氮、磷去除率.CODcr进水为342~1 500 mg/L,出水均在40 mg/L以下,去除率在90%以上;总磷(TP)进水为4.08~31.45 mg/L,出水均在0.5 mg/L以下,去除率平均为96%;进水总氮(TN)为30.55~91.34 mg/L,去除率平均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17.
以水吸收空气中的氧为例,从膜的微孔性、疏水性、传质效率、膜污染和价格等五个方面对市售国产聚丙烯和聚偏氟乙烯两种微孔中空纤维膜在膜吸收过程中的性能进行了评估,并分析了造成这两种膜性能差异的原因.评价结果表明,聚丙烯微孔膜具有疏水性好、氧传质系数大、抗污染能力强和价格便宜等优良性能,更适宜应用于膜吸收过程.  相似文献   

18.
利用阶梯式通量递增法测定了一体式平板膜-生物反应器中的临界通量,对不同操作条件下测定值的差异进行了考察.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曝气强度、污泥浓度(MLSS)和滤液COD(SCOD)三个因素分别在0.8,1.2,1.5 m3/h;10,20,30 g/L和50,100和150 mg/L水平下对临界通量测得值的影响.研究发现,污泥浓度和SCOD均对临界通量测得值呈负影响作用,而曝气强度则起正作用.随着污泥浓度和SCOD的增大,临界通量测得值是逐步减小的;而曝气强度的增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临界通量值.其中,临界通量测定值受SCOD的影响最大,MLSS次之,曝气强度最小.  相似文献   

19.
采用双向入流的圆形短管膜组件,并将超声激励技术用于膜蒸馏系统,以提高空气隙膜蒸馏通量.以自来水和稀盐溶液为料液,研究冷热溶液温差、空气隙厚度、超声激励和溶液浓度对蒸馏通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合理设计膜组件、有效布置溶液的流动和控制实验参数,及超声激励技术,能降低温度极化、浓度极化和膜污染,从而有效提高空气隙膜蒸馏通量.  相似文献   

20.
主要针对几种典型的膜工艺,包括混凝/絮凝+超滤技术、膜生物反应器(M BR)技术以及反渗透(RO)技术在我国水和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状况进行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