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基于PIC单片机开发了电控多点顺序喷射两用燃料点火提前角调节系统。燃气ECU通过对原车曲轴转角信号的捕捉,采用软件中断结合定时器跟踪的方法调节曲轴传感器G信号的时刻位置,配合汽油ECU点火控制。可根据当前工况实时改变点火提前角,从而使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均能够达到最佳性能。实现了点火提前的数字化控制。该系统应用在CNG/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上,通过转鼓工况试验,验证该点火系统改进了发动机的动力性和排放性,并达到了欧Ⅲ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
CNG发动机和汽油机燃烧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CNG发动机与汽油机的燃烧同为预混湍流燃烧,但火焰传播速度、着火延迟期及混合气热值均不同。为在汽油机上改燃CNG或CNG/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发挥CNG燃烧的优点,针对CNG燃烧特点设计发动机,才能达到较高的输出功率和较低的排放。  相似文献   

3.
CNG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开发及匹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开发了一种燃气汽车发动机控制系统,利用该系统将某电控汽油喷射式轿车改装成CNG/汽油两用燃料轿车,并进行了控制方案研究和优化匹配试验。该车燃用CNG时的排放指标达到欧Ⅱ法规的要求,整车动力性满足企业标准,在燃用汽油时仍保持了原车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4.
针对采用电控多点顺序喷射系统的CNG/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采用改变原汽油机点火基准信号的方法,实现发动机使用CNG时点火提前角的增大,通过台架试验,定量研究点火提前角对其排放性能和动力性能的影响,确定点火提前角的调整方案,依据此方案设计了基于PIC单片机技术的点火提前控制器,有效提升了两用燃料发动机燃用天然气时的动力性能.  相似文献   

5.
郭宗华 《汽车驾驶员》2003,(6):17-17,20
目前已在我国开始使用的燃气汽车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在原汽油发动机的基础上增加一套燃气(压缩天然气CNG或液化石油气LPG)供给系统的两用燃料汽车。两用燃料发动机工作时,要么使用汽油,要么使用燃气,燃油和燃气不可同时使用。另一类是在原柴油机的基础上增加一套燃气(CNG或LPG)供给系统的双燃料汽车。  相似文献   

6.
正目前已在我国开始使用的燃气汽车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在原汽油发动机的基础上增加一套燃气(压缩天然气CNG或液化石油气LPG)供给系统,称之为"两用燃料汽车"。两用燃料发动机工作时,要么使用汽油,要么使用燃气,燃油和燃气小可同时使用。另一类足在原柴油机的基础上增加一套燃气(CNG或LPG)供给系统,称之为"双燃料汽车"。双燃料发动机同时燃烧柴油和燃气两种燃料,以燃气为主。当燃  相似文献   

7.
压缩天然气汽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58辆CNG/汽油两用燃料汽车的试验研究,比较CNG/汽油两用燃料汽车在燃用汽油和燃用天然气时的动力性、燃料经济性以及怠速排放等性能指标,反应出四川省CNG汽车的改装调试水平和CNG汽车改装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前已在我国开始使用的燃气汽车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在原汽油发动机的基础上增加一套燃气(压缩天然气CNG或液化石油气LPG)供给系统,称之为“两用燃料汽车”。两用燃料发动机工作时,要么使用汽油,要么使用燃气,燃油和燃气不可同时使用。另一类是在原柴油机的基础上增加一套燃气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目前大量的公交汽车压缩天然气/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的用油现状,压缩天然气/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用汽油机油产生的许多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研制出了公交汽车压缩天然气/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润滑油的优化配方。通过实车试验表明:该油品具有良好的高温清净性、低温分散性,良好的抗氧化以及抗磨性能,可以满足公交车压缩天然气/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油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0.
天然气/汽油两用燃料汽车点火提前角适应性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使天然气/汽油两用燃料汽车燃用不同的燃料时,能自动改变点火提前角,从而保证发动机在不同的转速时都在最佳点火提前角下工作,研究了两用燃料汽车点火提前角的优化调整方法,通过试验得到了发动机燃用天然气和汽油时,最佳点火提前角相差的相关角度,研制了一种利用89C2051单片机定时器/计数器T0、外部中断INT0以及相关硬件电路组成的自适应燃料点火器。这种点火器能根据燃料转化开关的位置,通过单片机控制实现对两用燃料汽车不同点火提前角的精确控制。试验结果表明:安装这种自适应燃料点火器的发动机功率、扭矩增大,能耗下降,这种自适应燃料点火器能够一定程度地提高两用燃料汽车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天然气发动机电控系统结构和功能,开发了天然气发动机ECU的驱动软件。设计了天然气发动机ECU硬件抽象层,其中可配置的输入输出硬件抽象可以实现ECU匹配不同的传感器。可配置的发动机运行时序对机械系统具有通用性;实现了ECU通信程序的复用以及对程序空间的合理分配。设计的天然气发动机控制器在天然气发动机台架上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ECU驱动软件稳定可靠,可以实现稳定的控制功能,发动机在中高速大负荷工况经济性好,适合重型车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D6114柴油/CNG双燃料发动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D6114柴油/CNG双燃料增压中冷发动机当以双燃料方式工作时,发动机起动和怠速只燃用柴油;当转速超过某设定值,电控系统发出指令限制柴油的喷油量,天然气经混合器进入气缸参与燃烧,此时少量柴油供给主要起引燃作用,发动机负荷变化则通过改变天然气供给量的大小来实现。分析了进气温度、替代率、供油提前角对性能和排放的影响,指出按NMHC排放衡量,该双燃料发动机完全可以达到ECER49欧I标准。  相似文献   

13.
天然气汽车是低污染燃料汽车,改装工艺相对简单。文章主要介绍了一种用PIC18F2420单片机实现对双燃料发动机燃气状态下喷气调节的方法,将喷气模块与原车ECU和氧传感器一起构成闭环控制系统,实现对燃气的精确调节,试验结果表明,将该系统装在CNG/汽车双燃料汽车上,通过利用原车ECU的控制策略。通过了国Ⅲ排放。  相似文献   

14.
为了降低重型增压燃气发动机燃料消耗和热负荷,并使之运行在稀薄燃烧区,设计了一种宽域氧(UEGO)传感器控制器和基于此控制器快速实现稀薄燃烧控制的方法。该控制器通过采集UEGO、发动机转速和进气压力等信号,精确计算得到当前工况下的空燃比值,并与可标定的目标空燃比值进行比较,判断当前混合气的浓稀状态,向基于理论空燃比控制的燃气发动机ECU实时输出模拟的开关型氧传感器信号。试验表明:控制器结合基于理论空燃比控制的ECU能实现燃气发动机理论空燃比燃烧和稀薄燃烧组合模式的闭环控制。  相似文献   

15.
天然气发动机电控单元原型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将NQ120柴油机改装成天然气单燃料发动机,对其喷射及点火系统进行深入研究。设计了具有点火及喷射功能的电控系统原型,包括系统硬件和软件;基于Labview的串行通信模块开发了一款在线标定监控软件。台架试验结果显示,该电控系统原型可精确控制点火时刻和燃料喷射量,完善后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甘海云  J.W.Post  李静波  敬世海 《汽车工程》2007,29(12):1028-1031,1069
介绍了斯太尔重型CNG发动机电控单元的硬件设计、控制策略以及软件开发。给出该电控单元在发动机上的标定结果和发动机性能参数。试验结果表明,该电控单元可以实现发动机顺序点火、单点连续喷射燃料供给等控制功能,达到了开发目标。  相似文献   

17.
张幽彤  刘兴华  杨青  李建纯  李铁拴 《汽车工程》2000,22(3):150-153,213
本文介绍针对国产X6130柴油机进行的电控多点射天然气-柴油双燃料系统的开发研究。系统采用了电控高速电磁阀实现天然气的多点喷射控制,设计基于单片机的电控单元实现信号采集和电磁阀驱动控制,进行了系统控制软件的匹配开发,开发的综合系统通过台架匹配试验证明了系统的性能,并通过1000km试车验证了系统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降低柴油/LPG双燃料发动机碳烟排放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城市公交柴油客车一直难以解决的碳烟排放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开发出一种柴油/LPG 双燃料发动机用的燃料供给和控制系统。经柴油机改装和装备该系统的柴油/LPG双燃料发动机在运行过程中能 够在柴油运行模式和柴油/LPG双燃料运行模式之间平稳切换,在双燃料运行模式下能够保证发动机的动力性和 经济性,碳烟排放大幅度降低,最大可降低至柴油工况的80%。  相似文献   

19.
本文依靠软件算法实现了电控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的柴油量和天然气量的协调控制,并通过调整燃气供给系统参数及优化控制策略,消除了燃料切换过程中出现的较大幅度的转速波动,最终实现了转速基本无波动的油气切换过程。  相似文献   

20.
以东风EQD210N—20天然气发动机为原型机,在燃用体积掺氢比为20%的HCNG燃料的条件下,根据某公司电控系统的相关资料,分析了电控系统内部的控制策略,结合HCNG燃料自身的特点,对HCNG发动机进行稳态工况标定。外特性和其他工况采用不同的空燃比控制策略以使标定后的电控系统可以同样适用于HC-NG发动机,并且标定后的HCNG发动机满足国Ⅲ排放标准,其动力性和经济性与原型机水平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