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邓珣 《隧道建设》2013,33(2):151-155
以哈尔滨地铁博物馆车站穿越既有地下商场及人防隧道结构为例,通过在施工过程中采用配截齿合金钻头的旋挖钻机穿越既有结构,同时对既有结构之间的空洞段采用钢护筒护壁的方法及钢筋混凝土密封措施,有效解决了穿越既有结构围护桩无法成桩的难题,达到了穿越既有结构围护桩快速简便成桩施工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发展,城市地下通道与轨道交通发展迅速,两者相互影响在所难免。本文以南京南站北广场绕城公路地下通道与规划轨道交通三号线共建的实际案例,对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共建设计理念及方法、施工步序进行详细介绍。轨道交通斜穿地下通道的暗埋、敞开段,采用短而密的桩基控制差异沉降,减小桩基支承点处的应力集中。轨道交通深坑的围护桩锚入结构底板,依据底板的连接控制水平约束;反之,围护桩可发挥桩基锚固作用控制沉降。实践证明,本实际方案安全可靠、简单合理、便于施工,可作将来类似问题参考。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轨道交通以运量大、便利、快捷等优点成为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必由之路。地铁车站作为和市民息息相关的公共设施,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显得尤其重要。以上海市轨道交通9号线碧云路站地下连续墙围护为例,介绍地下连续墙围护施工过程中的"插钢板"施工的应用,达到地下连续墙无"鼓包",加快基坑施工的速度,控制好维护结构质量的管理。  相似文献   

4.
乔磊  蒋忠全 《隧道建设》2005,25(6):25-28
结合上海轨道交通6号线15A标龙阳路站地下连续墙围护工程的施工实际,介绍了吊装法施工地下连续墙的施工工艺、施工技术和主要施工设备选型。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长沙轨道交通1号线铁道学院站至涂家冲站区间左线盾构机成功穿越京广铁路大动脉,这是继今年3月19日右线盾构成功穿越后的又一成功举措。至此,轨道交通1号线两条隧道已经全部完成穿  相似文献   

6.
韩磊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6):190-195,10
该文结合上海世博园区某隧道工程,介绍了盾构在穿越轨道交通4号线地下区间施工时所采取的施工技术和措施。在充分了解了周边环境、相邻构筑物、管线、盾构机、特定的水文地质条件以后,把盾构穿越分为3个阶段,在试推进阶段收集盾构推进参数,在穿越阶段控制盾构施工参数,在穿越后阶段根据沉降监测情况进行后期补压浆。同时考虑好穿越轨道交通运营线时在不良地层中推进的技术措施,以及做好隧道轴线、地面沉降变形和临近构筑物管线的监测工作,做好信息化施工管理,做到数据及时采集、及时分析、及时指导施工。并做好应急预案。其成果可供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7.
郭毅霖 《公路交通科技》2013,(4):145-147,152
随着城市地下轨道交通的迅猛发展,相当数量的城市桥梁面临着地铁穿越的影响,很多桥梁在地铁施工穿越过程中出现了相当程度的沉降、变形、裂缝甚至局部塌陷,严重的影响了桥梁的使用功能。笔者以北京十号线二期地铁穿越新兴桥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在役桥梁受地铁施工穿越的监测指标体系、对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处理,对地铁穿越施工对在役桥梁影响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8.
大口径长距离顶管在穿越重要地下管线时的关键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夏天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9):147-151,326
随着顶管技术在上海城市建设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顶管施工会经常遇到顶管需穿越重要地下管线的情况。该文以西干线改造工程W T1.2标工程为例,对大口径长距离顶管在穿越老西干线和天然气总管时所采取的一些关键技术措施进行了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9.
为减小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对地下温泉资源的影响,以市郊铁路重庆中心城区至南川线工程对重庆市东温泉地热资源的影响为研究背景,结合温泉热储构造对线路避让东温泉地热资源的线、站位方案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线路采用路基和高架敷设不影响东温泉地热水资源的补给、径流与排泄;线路采用隧道敷设时不得穿越热储层,可穿越热储盖层,但须完全位于热储盖层范围内,才不会引起东温泉地热水的衰减和流失。研究结果为今后轨道交通穿越温泉地热资源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盾构法隧道穿越机场跑道沉降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针对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盾构施工穿越虹桥机场跑道工程,采用数值方法对上海软土地层盾构穿越机场跑道施工控制技术进行模拟,并和现场实测数据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提出进一步减小地层扰动影响措施,成功地应用于盾构穿越机场跑道施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徐家汇是上海市最早启动建设、发展最快的城市副中心,是重要的市级商业中心和交通枢纽,轨道交通徐家汇枢纽是上海市轨道交通网络中唯一的一个三条市域线交汇的大型换乘枢纽。文章介绍了徐家汇轨道交通换乘枢纽实施方案:9号线利用既有地下室改造成车站,11号线车站设于拟建改造地块中,两条新建轨道交通线车站都避开了主要交通道路,很好地解决了车站实施对地区交通、商业和环境的影响,是轨道交通理念和实施技术的突破。文章还结合轨道交通换乘枢纽,提出了地下空间一体化概念和地下道路方案。  相似文献   

12.
该文针对苏州河沿岸复杂的周边环境,在防汛墙建设中,对沿岸和过河管线、轨道交通、泵站排放口、跨河桥梁和周边邻近建筑物等多类建(构)筑物的特性和防汛墙的相对关系进行分析,分别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通过实践证明,这些措施对周边环境起到了有效的保护作用,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苏州河防汛墙建设中对环境保护的经验也为今后同类工程提供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从站场设施布局角度,对设施的空间布局模式和平面功能布置进行分析,给出中小城市的常用模式;从站场设施设计角度,分别对枢纽的站房和衔接换乘设施进行探究,给出中小城市的常用设计形式;最后通过分析中小城市高铁案例,总结中小城市交通功能布局模式与交通组织方式优缺点,提出高铁站点交通衔接策略,为中小城市高铁站点交通布局提供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为应对干线交通流的时变性和空间分布差异性给干线协调控制带来的影响,本文提出了基于交通流时空特征的干线协调控制子区划分方法。首先利用交通流时间相关系数和空间相关系数分析交通流的时空特征,根据交通流的时间特征改进时段划分方法;引入相邻交叉口关联系数和不停车通过路口车辆数作为子区划分指标,在时段划分的结果上进行子区划分,以交通流的空间特征改进合并指数法,实现子区划分方案的更新。最后,以玉林市民主路为例验证该方法,结果显示,干线系统的总延误、车均停车延误时间、车均停车次数分别降低了19.5%、23.4%、16.7%,该方法比传统交通控制时段划分方法更能适应交通流的时空变化趋势,显著提高干线交通流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5.
城市轨道交通土建工程建设工期长,风险大,工程造价高,有效控制轨道交通土建工程造价是轨道交通建设投资控制中的关键环节之一。该文阐述了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土建工程监理投资管理形式,从四个方面介绍了其投资控制工作重点,并就其投资控制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化、机动化进程的加快,各国城市通过建立轨道交通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问题,而如何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换乘效率及换乘服务范围又成为后轨道交通时期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以西安市轨道交通发展规划为背景,针对西安市后轨道交通时代的自行车换乘进行研究,并对西安市的自行车与轨道交通换乘站点进行了初步规划。着力实现西安市轨道交通与自行车交通的无缝衔接,以提高城市居民轨道交通出行的方便性和城市轨道交通的换乘效率。  相似文献   

17.
上海长江大桥公轨合建桥梁设计标准与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长江大桥是我国最大的公路与轨道交通合建的跨江桥梁。由于设计中尚无专门规范遵循,为了确保行车的安全性与舒适性,设计中吸取了国内外轨道交通与铁路建设的经验,积极开展预留轨道交通空间相关技术研究。该文着重介绍上海长江大桥公轨合建桥梁设计标准与相关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交通网络的发展是一个复杂和动态的过程,轨道交通网络亦是如此。近年来,有关复杂网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根据网络的拓扑结构特征来划分网络类型,如随机网络、无标度网络和小世界网络。然而,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交通网络,特别是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方面的研究较少。由于交通网络空间结构的特殊性,加入交通网络的需求和运行状况的考虑会更加符合实际。以上海轨道交通网络为对象,研究其从1993年第一条线路通车至2008年的网络发展变化。从拓扑、需求(各站点客流)和运行(各站点间运行时间)三方面分别选取指标描述轨道交通网络特征:用节点度、回路程度(circuitness)和树状程度(treeness)来表征网络拓扑结构性质;用邻近性(closeness)表征网络需求和运营性质,并分析这些指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陈云  郭旷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1):1-4,11,M0004
以杭州市为例,分析目前轨道站点与人行过街设施、地面换乘交通设施、地下(上)空间衔接及城市交通标志等市政交通设施的结合现状.剖析其问题症结,探讨轨道站点与市政设施结合建设的必要性,并从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多维度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对城市轨道交通优先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上海市轨道交通六号线赵家沟大桥主桥为城市轨道交通与道路交通合建的铁路公路两用桥,桥梁型式为下承式钢筋混凝土双提篮系杆拱桥。通过对该桥进行静、动载试验,结合理论计算分析,从桥梁结构静动载作用下的结构变位、应力、冲击系数以及振动特性等诸方面分析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实际工作状态,确定结构的承载能力,并对设计理论的准确性和施工质量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