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军 《中国铁路》2014,(1):49-53
结合近年接触网鸟害数据及防治措施,从鸟害区域分布、搭建时间、搭建位置方面分析了鸟巢搭建规律,并对接触网不同位置鸟害提出了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围绕接触网的弹性和弹性均匀度,通过对不同形式架空接触网分析得出弹性吊索的使用可大大改善整个接触网的弹性分布这一结论。文章还对弹性吊索采用不同长度和张力时接触网整体弹性的变化进行比较,结合合宁客运专线,介绍了适合于高速铁路运行的吊索长度及张力有关数据。  相似文献   

3.
铁路运营管理单位采取精细化维修措施以提升接触网运营效率,但也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为了控制运营维护成本并改善运营维护状况,研究接触网动态性能的变化规律。选取6条开通时间久且在运行速度和接触网结构上具有代表性的线路,以高速综合检测列车的接触网检测数据为基础,采用统计分析、聚类分析、关联分析等大数据分析方法,对所选线路近10年的接触网动态性能评价指标(CDI)和维修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结构接触网的动态性能之间存在显著的优劣性差异,且各年间接触网动态性能上存在的微小差异主要与部分接触网维修有关。  相似文献   

4.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管理和状态修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接触网管理和状态修系统的各个模块及功能。以Delphi7.0和SQLServer2000作为开发平台,采用C/S模式,建立接触网线路层次模型。对于接触网检测产生的大量结果数据,通过限值管理,采用缺陷判定专家子系统,进行缺陷判断,为接触网维修提供专家意见并产生各类不同报表,以供接触网维修部门使用。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200km/h山区客货共线电气化铁道的运行可靠性,接触网零件应采用高强度和韧性好的材料,从结构上应具有质量轻、耐振动的特点.遂渝铁路设计中接触网采用了中国、德国、日本不同的悬挂方式.通过接触网零部件的研究并根据试验数据,对试验情况进行了分析,说明了新型零件能满足接触网弓网受流质量和运行安全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在研究影响接触网质量的动态检测参数以及分类基础上,提出不同参数如接触力、硬点、燃弧、燃弧率、高差的合理评价和扣分方法,形成接触网动态检测综合评价指标并通过高铁线路检测数据验证。该评价指标能够反映接触网整体质量水平,可以作为评定接触网线路质量的标准。  相似文献   

7.
对某350 km/h速度等级高速铁路接触网几何参数动态性能、运营动车组受电弓静态压力和弓网燃弧性能进行长期跟踪测试,对比不同运营速度下弓网燃弧次数、弓网动态接触力,接触网动态抬升量、接触网零部件承受的载荷和滑板磨耗变化规律,对接触线磨耗进行分析,预测了接触线寿命,最后对接触网零部件进行试验台试验,检验了零部件使用寿命。通过以上试验和研究,比较充分地掌握了动车组350 km/h运营速度下接触网设备服役性能,为接触网设备养护维修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8.
针对接触网拉出值、导高、中锚、锚段关节等功能特点,比较了刚性接触网与柔性接触网的不同,分析了刚性接触网自身特点,确定了与柔性接触网不同的技术要求与标准。  相似文献   

9.
接触网CAD系统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岚  于万聚 《铁道学报》1995,17(A01):80-84
本文以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分析了接触网设计的整体设计过程及数据组成,确定了接触网CAD系统结构,功能组成,讨论了数据管理方法,并探讨了各功能模块在不同环境不同需求下的组织及接口方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速铁路的大规模建设,接触网整体吊弦的施工计算精度将直接影响接触网施工的效率与材料成本。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有限元理论的接触网铜棒式整体吊弦计算方法,通过该方法计算接触网整体吊弦的长度参数,并给出各种不同类型线路的吊弦长度修正公式。基于该算法开发了高速铁路接触网支柱装配及吊弦计算软件系统,并应用于兰新二线客运专线项目中,经实测数据验证,计算结果准确,提高了接触网铜棒式整体吊弦的施工效率,节约了人工成本和材料成本。  相似文献   

11.
针对高速铁路动车组,开发了基于激光扫描雷达的接触网动态几何参数监测系统。运用最小二乘数据拟合方法提高检测结果精度。针对接触网的薄弱环节,如线岔、锚段关节、分相等部位,采用基于Kalman滤波跟踪方法,实现不同接触线的识别。该监测系统能够准确检测接触网动态几何参数,有效保证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单线区段与复线区段雷击次数与雷暴日的关系,给出了雷击接触网不同位置的过电压类型及不同类型雷击产生的过电压幅值计算式,分析了接地电阻、避雷线和避雷器对接触网耐雷水平的影响,分析了不同雷击类型下接触网现有的耐雷水平及接触网耐雷水平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提高接触网耐雷水平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3.
将车体振动姿态检测数据引入到接触网检测系统,以消除由车体振动造成的接触网几何参数检测误差。采用接触网检测系统,通过对锚段、支柱、吊弦等关键零部件的识别,实现检测数据定位;,将定位数据与数据库中公里标称信息相关联,可消除轮径定位造成的累计误差,提高轨道检测数据定位精度。基于传统接触网和轨道检测技术,构建同步检测系统,实现接触网和轨道检测数据的共享,对于指导现场维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接触网设计平台及基础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铁路勘察设计电气化接触网专业在设计过程中,涉及专业、人员、数据量众多。为提高不同专业间协同设计及具体区间辅助设计效率,确保项目流程的可追溯性,实现多专业数据共享,特开发了接触网设计平台及基础数据库系统。通过对电气化接触网专业业务流程的分析,设计项目管理流程,结合短信提醒与中心数据库管理技术,实现了项目流程的管理、监控与数据共享。从接触网辅助设计的数据获取,中期数据处理、工程设计约束及工程数量统计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和简化,采用参数化的设计方法,建立了对应辅助设计子系统的数学模型,并采用"用户-角色-权限"模式的访问控制机制保证了应用过程中数据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检测精调在高速铁路接触网施工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文在分析高速接触网精调组织及人员配置基础上,阐述了高速接触网精调流程,通过几种接触网施工缺陷的检测数据,分析缺陷及检测数据异常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精调方法,为高速铁路接触网施工质量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6.
为满足铁路接触网设计BIM建模要求,解决当前接触网三维建模速度慢、软件参数化程度低等正向设计过程实施困难的问题,根据接触网专业的建模流程和设计人员的工作内容,提出以数据为依托的参数化建模解决方案。采用Openrail Designer软件进行接触网三维数字化设计软件开发,实现了协同设计平台路桥隧等专业接口资料获取,接触网构件参数化设计管理,支柱布置,腕臂、悬挂自动装配,二三维图纸同步和工程数量清单输出等功能,详细介绍了接触网支柱、腕臂、补偿装置等构件参数化建模的关键技术,专业间数据协同、接触网三维模型的自动创建以及二三维模型绑定等方法,促进了专业间数据的协同交互,提高了BIM模型的创建效率,为接触网BIM正向设计提供有效工具支撑。  相似文献   

17.
德国接触网动态检测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朱德胜 《电气化铁道》2004,(3):13-14,17
介绍了德国接触网动态检测技术、动态检测车的技术原理及特点,接触网主要参数的测量以及检测数据的分析评估。  相似文献   

18.
高速铁路接触网设计分为站场和区间设计,而站场设计时线路错综复杂,比起区间设计更加困难.针对站场设计规则和接触网设计数据驱动约束,研究站场接触网数据驱动技术、线路识别关键技术,在.NET平台上用ObjectARX开发包进行二次开发,辅助设计人员进行接触网设计,解决线路识别、支柱布置、支柱对称、数据存储等关键问题.设计人员只需要简单的操作就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以往耗费大量时间的工作,设计结果满足实际需求,提高了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19.
高速铁路接触网零部件的重要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牵引供电接触网通常所采用的可靠性指标可用概率、频率、持续时间的分布等概率性指标来表示.为了更好地描述接触网各零部件对接触网整体失效的影响程度,本文结合近期开通的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工程,阐述了接触网零部件的概率重要度的分析方法,并给出了与实际运营经验相符的概率重要度排序研究数据,对探索新建高速铁路接触网系统的可靠性规律和...  相似文献   

20.
动车组具有优异的惰行性能,给接触网故障临时抢通设置无电区、降弓区创造了条件。通过组织动车组惰行试验和对试验数据统计分析,初步掌握了不同速度、不同坡度条件下动车组惰行规律。结合高铁线路实际,制定每个供电单元(供电臂)惰行方案,对高速铁路利用动车组惰行实施接触网故障快速抢通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与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