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高校不同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评估及心理危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西安某高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新型冠状病毒认知及《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估不同专业学生对疫情的认知及心理状况。结果收回456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430份。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总体焦虑评分(38.37±7.46)分,抑郁评分(42.51±10.65)分,焦虑抑郁水平高于中国成人常模。临床专业学生对于疫情的关注度及应激较其他专业高。在焦虑评分中,临床专业、临床相关专业、非医学专业得分为(36.28±7.25)、(39.75±7.00)、(39.35±7.89)分,方差分析显示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1);不同专业进行组间LSD检验,临床专业与临床相关专业(P<0.001)、临床专业与非医学专业有统计学差异(P=0.001)。在抑郁评分中,临床专业、临床相关专业、非医学专业得分为(40.31±10.40)、(44.08±10.41)、(43.33±10.90)分,方差分析显示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4);不同专业进行组间LSD检验,临床专业与临床相关专业(P=0.001)、临床专业与非医学专业有统计学差异(P=0.027)。结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高校大学生焦虑抑郁水平高于中国成人常模。较临床相关专业、非医学专业,临床专业大学生对疫情信息关注度及应激反应较强,焦虑抑郁情绪较轻。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新冠肺炎疫情居家隔离期间大学生负性情绪与防疫认知情况,为开展心理疏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线上问卷调查方式,收集405名大学生(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抑郁-焦虑-压力自评量表(DASS-21)评分与疫情防控知识的调查问卷作答情况,分析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负性情绪及影响因素.结果 纳入的405名研究对象中有178人...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志愿者不同组织氛围在志愿服务动机与工作投入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对来自陕西省、湖北省、河南省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志愿者进行调查,运用志愿服务动机量表、组织氛围量表、工作投入量表对相关内容进行调查。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了解志愿服务动机、组织氛围、工作投入间的相关性,Bootstrap法探讨组织氛围在志愿服务动机和工作投入间的中介作用。结果 834名志愿者服务动机、组织氛围、工作投入得分分别为72.45±13.66、24.03±4.65、51.59±10.04;志愿服务动机与工作投入呈正相关(r=0.556,P<0.001),与组织氛围呈正相关(r=0.604,P<0.001),组织氛围与工作投入呈正相关(r=0.632,P<0.001);组织氛围在志愿服务动机与工作投入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效应值=0.278,占总效应的47.0%)。结论 志愿服务动机通过组织氛围间接影响志愿者工作投入,提示志愿者团队管理者可通过改善组织氛围,提高其工作投入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腹膜透析患者社会支持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探讨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社会支持的方法。方法应用肖水源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调查488例腹膜透析患者的社会支持现状,同时应用汉密尔顿抑郁评分及汉密尔顿焦虑评分评定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状况。结果有配偶者主观社会支持较无配偶者高(P<0.05),年龄与主观社会支持呈负相关(r=-0.334,P<0.01)。经济状况与客观社会支持(r=0.352,P<0.01)及主观社会支持(r=0.296,P<0.05)呈正相关。自费者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分、主观支持分均明显低于医保及合疗者(P<0.05),而合疗者的社会支持与医保者无统计学差异。抑郁程度与社会支持利用度呈负相关(r=-0.255,P<0.01)。焦虑程度与客观支持分呈负相关(r=-0.295,P<0.01)。结论无配偶、老年、女性、合并症多、自费的腹膜透析患者社会支持评分较低,抑郁及焦虑发生率也较高;焦虑越严重的患者客观社会支持越低,而抑郁越严重的患者社会支持利用度越低,应针对不同患者给予个体化干预。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校内出行行为的影响因素,从而更好地满足大学生的校内出行需求,对大学生的感知建成环境、态度、出行行为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受到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进行研究.针对大连理工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个人基本属性、感知建成环境、态度、工作日和休息日的出行次数等相关数据,建立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以探究各变量间的作用路径,并应用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对各影响因素对于出行行为的重要性进行排序.结果显示:①感知建成环境,尤其是便利性,对休息日出行行为(路径系数为0.241,P<0.05)和工作日出行行为(路径系数为0.193,P<0.05)均有显著正向影响;②态度对休息日出行行为(路径系数为0.200,P<0.05)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工作日出行行为无显著影响;③态度对感知建成环境的影响和感知建成环境对态度的影响均显著,但前者相对更强;④新冠肺炎疫情对感知建成环境和态度有显著负向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建议各高校通过完善校园基础设施、优化布局,以改善大学生对校园建成环境的感知,培养积极的出行态度,从而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新冠肺炎疫情对交通运输产生巨大影响,但现有成果主要研究疫情爆发期疫情对交通运输的影响,较少有分析后疫情阶段的出行行为.本文利用验证性因素分析模型及Logit 模型,研究后疫情阶段新冠病毒,老年人个人统计学特征,老年人对新冠肺炎疫情严重程度的感知等心理因素对老年人出行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短距离出行中,新冠疫情和对新冠肺炎疫情严重程度的感知对出行方式选择没有显著影响;新冠疫情和对新冠肺炎疫情严重程度的感知对老年人使用公交意愿具有显著影响;此外,这两个因素也影响老年人外出概率和使用公交的概率.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旅客安全感知对乘机出行意愿的影响机理,考虑旅客个人安全意识和新冠肺炎疫情认知的前因影响及航班营服水平的调节作用,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对255个有效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人们的安全意识越高越倾向于主动了解更多有关疫情的知识;对疫情认知越充分,人们感受到的安全性就越高;感知到的安全性越高,人们乘机出行的意愿就越强.(2)疫情状态下,个人安全意识对安全感知不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但可以通过新冠肺炎疫情认知这一中介变量间接作用于安全感知;个人安全意识和新冠肺炎疫情认知不能直接对乘机出行意愿产生影响,但可以通过安全感知这一中介变量间接影响乘机出行意愿.(3)提高旅客安全感知及航班营服水平客观上都可以促进旅客乘机出行意愿,但在新冠肺炎疫情状态下,旅客乘机出行意愿更大程度受到安全感知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青少年离家出走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家庭弹性的关系,为家庭、学校和社会综合预防青少年离家出走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配额抽样的方法,于2021年7月―9月从全国120个城市选取12~18岁青少年通过“问卷星”平台发布问卷,并由调查员协助进行电子问卷调查,共计回收有效问卷1 065份。调查内容包括青少年的人口学资料、家庭信息、心理状态、家庭弹性、社会支持情况及过去30 d内离家出走行为等。使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探索青少年离家出走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家庭弹性的相关性。结果 共调查1 065名青少年,其中独生子女334名(占比31.36%),男生442名(占比41.50%)。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7.6%的青少年在过去30 d内发生过离家出走行为,家庭收入低(P<0.001)、少数民族(P=0.031)、中专和大专的青少年(P=0.029)容易发生离家出走。自我效能低(P=0.005)、抑郁(P<0.001)、焦虑(P<0.001)的青少年离家出走发生率较高;而家庭弹性(P<0.001)和社会支持较高(P<0.001)的青少年较少发生离家出走行为。多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心理资本和应对效能在心理委员组织支持与胜任力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组织支持感问卷、心理委员胜任力问卷、心理资本问卷和应对效能问卷对来自江西省4所高校的366名大学生心理委员进行施测。结果 (1)组织支持感与心理委员胜任力(r=0.61,P<0.01)、心理资本(r=0.59,P<0.01)和应对效能(r=0.57,P<0.01)之间呈正相关;心理委员胜任力与心理资本(r=0.61,P<0.01)和应对效能(r=0.63,P<0.01)之间呈正相关;心理资本和应对效能(r=0.72,P<0.01)间呈正相关。(2)心理资本、应对效能在组织支持感和心理委员胜任力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总间接效应比例为43.76%。结论 组织支持感可以直接预测心理委员胜任力,也可以通过心理资本和应对效能的链式中介预测心理委员胜任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和终末期肾病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残余胆固醇与亚临床肾损伤(SRD)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 基于既往建立的“汉中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研究队列”2017年的随访数据,根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将2 342名受试者分为SRD组和非SRD组。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残余胆固醇与eGFR、uACR及SRD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 残余胆固醇与uACR呈正相关(r=0.081,P<0.001),而与eGFR呈负相关(r=-0.091,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性别、年龄、吸烟、饮酒、运动、体质指数、高血压、糖尿病、血尿酸等混杂因素后,残余胆固醇是uACR(β=0.075,P<0.001)和eGFR(β=-0.027,P<0.001)的影响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多种混杂因素后,残余胆固醇与SRD发生风险存在相关性[OR(95%CI)=1.387(1.113~1.728),P<0.001]。进一步亚组分析显示残余胆固醇与女性发生SRD风险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血清胱抑素C(Cys-C)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180例脑梗死患者与112例对照组患者的血清Cys-C水平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①脑梗死组患者血清Cys-C水平(0.95±0.23 mg/L)较对照组(0.76±0.14 mg/L)明显增高(P<0.01);②血清Cys-C水平与患者性别有关,且与年龄(r=0.180,P=0.016)、同型半胱氨酸(r=0.257,P=0.001)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r=-0.219,P=0.003)呈负相关;③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63,P<0.001)、吸烟(OR=8.178,P<0.001)、高血压(OR=7.649,P<0.001)、糖尿病(OR=4.798,P=0.011)及血清Cys-C(OR=1.675,P=0.007)均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经控制其他危险因素后,血清Cys-C仍与脑梗死密切相关(r=0.215,P<0.01)。结论血清Cys-C水平的升高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戒烟对康复期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62例男性精神分裂症吸烟患者根据自愿分为戒烟组21例和对照组(不参与戒烟者)23例,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结果:6个月时戒烟组S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时戒烟组焦虑、抑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能够戒烟,长期戒烟可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3.
揭示散手训练项目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可以为武术散手项目的训练与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文章采用SCL-90心理健康量表,随机选取兰州市某高校选修武术散手项目的男性大学生230人,按年级进行分班进行团体试测。研究结果发现:(1)参加散手训练项目的大一新生在强迫因子(t=-2.107,P0.05)和抑郁因子(t=-5.219,P0.001)都显著小于全国常模水平;在敌意因子(t=4.960,P0.001)和恐怖因子上(t=2.220,P0.05)大一新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在其他因子得分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参加散手训练项目的大二学生在躯体化因子(t=-4.917,P0.001)、强迫因子(t=-4.255,P0.001)、人际关系敏感因子(t=-4.737,P0.001)、抑郁倾向因子(t=-10.379,P0.001)、恐怖因子(t=-4.488,P0.001)、偏执因子(t=-4.152,P0.001)和焦虑水平(t=-2.447,P0.05)的得分都显著的小于全国常模水平;(3)参加散手项目训练的大一新生在精神病因子上的得分与大二学生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t=1.605,P0.05),在其余各因子的得分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这些结果表明,散手训练项目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一定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作者观察41例小儿肺炎病程中LPO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急性期LPO显著高于恢复期(P<0.001);重症急性期LPO明显高于轻症急性期(P<0.005);性期LPO与病程呈正相关(Υ=0.769)。说明自由基、LPO参与了肺炎的发病机制,且与肺炎病情和病程有关,本研究为应用抗氧化剂治疗肺炎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了解高职学生个性特征与焦虑、抑郁状况的关系,以便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卫生工作提供依据。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某高职学生639名,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的测评。高职生的焦虑、抑郁状况与人格特征之间显著相关。塑造健康的个性是降低焦虑、抑郁,减少心理障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基于一项大型社区研究,探究中国中老年人群抑郁症状预期冠心病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共纳入无抑郁组2 532例,有抑郁组2 758例。比较两组一般人口学、冠心病风险相关资料、躯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差异,并通过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与冠心病风险有关的因素。结果 (1)人口学资料:与无抑郁组相比,有抑郁组的平均年龄更高、女性占比更多、婚姻状况不佳者更多、合并的慢性病数量更多(P均<0.05);(2)与冠心病有关的风险指标:与无抑郁组相比,有抑郁组的糖尿病患者更多、收缩压显著升高(P<0.05)。两组的吸烟者比例、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有抑郁组的冠心病风险显著高于无抑郁组(P<0.05);(3)躯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有抑郁组的躯体功能评分、躯体自理能力评分、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均显著高于无抑郁组(P均<0.001);(4)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除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合并糖尿病、吸烟、收缩压和舒张压、HDL-C和LDL-C等与冠心病风险有关的因素外(P<0.05),流调用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封闭管理期间养老机构老年人慢性病共病与家属身心健康的关系,并分析压力知觉和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在其中的中介效应。方法 选取陕西省9个养老机构568名老年人家属,采用简版压力知觉量表、无法忍受不确定性量表和世界卫生组织五项身心健康量表进行调查,采用Stata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及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1)老年人慢性病共病分别与家属的压力知觉(r=0.16,P<0.001)、家属的无法忍受不确定性(r=0.11,P=0.006)呈正相关,与家属的身心健康呈负相关(r=-0.13,P=0.002);(2)压力知觉在老年人慢性病共病和家属身心健康之间的中介效应为-0.023,占总效应的18.8%;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在老年人慢性病共病和家属身心健康之间的中介效应为-0.041,占总效应的33.5%。结论 养老机构封闭管理期间,与非慢性病共病家属相比,慢性病共病老年人家属身心健康状态较差,并且可以通过增加压力知觉或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导致家属身心健康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18.
为剖析突发公共事件持续期风险感知属性对居民中长距离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影响,基于非集计理论,构建风险感知差异的居民出行方式选择多元Logit模型.在2020年3月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期,通过网络采集1 643份有效调查问卷,运用SPSS软件标定模型参数,获取突发公共事件持续期,影响居民出行选择的主要风险感知因素,并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防控措施和防控措施了解程度对居民出行方式选择有显著影响;以航空运输为参考,途径站点暴露率增加对铁路运输方式的选择概率有负向影响,对公路运输方式的选择概率有正向影响;保持疫情持续期航空的低票价,以及加大航空运输防控措施的宣传可提高居民选择航空出行的概率.  相似文献   

19.
在重大应急突发事件下,当物资配送效率发生变化时,容易引起公众对物资缺乏的恐慌心理,在此背景下从用户感知出发,研究我国应急突发事件下的物流效率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全国消费者在新冠肺炎疫情高发期间进行问卷调查获得用户感知真实数据,采用多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方法探究用户感知情况下影响物流效率的主要因素,并基于回归分析的结果分析各个因素对用户评价的影响程度,从而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最后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疫情期间的物流效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用户对于新冠疫情期间的物流效率评价持负面态度,这是由消费者在疫情期间的购物方式单一无法满足用户需求,购物种类供给不足以及物流的延迟发货等导致的,因此应加强应急事件下的物流处理能力和相关物流体系建设,重点解决导致负面评价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例,将国内疫情及其防控分为疫情突发时期,遏制疫情流行时期,防疫精准化、动态化、常态化时期三个阶段,并通过回顾性研究方法评述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下城市地面公共交通的信息化防控策略,分析公交防疫措施在智慧感知层、交换共享层、应用服务层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基于多元融合感知技术、加速自动驾驶场景应用、创新数据共享融通机制,持续深入推广大数据示范应用以及优化定制公交线路,丰富突发公共事件下交通行业应急策略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