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行股骨颈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1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29例术后股骨头坏死的患者资料与同期其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方式、骨折类型(Garden分型)、复位质量、伤后手术时间、术前牵引、负重时间、内固定是否取出等因素,分析可能导致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折类型(Garden分型)、复位质量、术前牵引与术后股骨头坏死有显著相关性(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折类型(Garden分型)、复位质量、术前牵引显著相关(P<0.05)。结论骨折类型(Garden分型)、复位质量、术前牵引是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危险因素,而年龄、性别、手术方式、伤后手术时间和内固定是否取出等与术后股骨头坏死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血管病变(DPVD)及未发生周围血管病变(非DPVD)病例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明确2型糖尿患者伴发DPVD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其早期诊治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57例40~70岁临床已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依据周围血管病的诊断标准将其分为DPVD组和非DPVD组;以生化分析仪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与未发生周围血管病变病例相比,DPVD组患者病程较长,且高血压、周围神经病变及糖尿病眼病的并发率较高,生化分析显示DPVD组患者血清中hsCRP、TC/HDL-C水平升高,而HDL-C降低;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病程、hsCRP、HDL-C、TC/HDL-C为DPV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病程、血压增高、周围神经病、眼病、HDL-C减低及hsCRP增高与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周围血管病变相关,并且病程、HDL-C、hsCRP、TC/HDL-C是周围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非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收集产妇的一般情况、既往生育史、孕期异常状况及患病等资料,使用单因素χ2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χ2显示,文化程度高是不良妊娠结局可能的保护因素,高龄产妇、工作体力强度大、怀孕次数多、有自然流产史、早孕反应程度重、孕期有疾病史、孕前有疾病史为不良妊娠结局可能的危险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文化程度高(OR=0.63,95%CI:0.50~0.80)是不良妊娠结局的保护因素,早孕反应程度重(OR=2.13,95%CI:1.63~2.79)、孕前有疾病史(OR=2.25,95%CI:1.06~4.77)是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结论提高孕产妇文化水平,重视严重早孕反应的宣教预防和全面彻底治疗,鼓励新婚夫妇进行婚前和孕前体检,有针对性地对不同身体状况的产妇进行孕期保健指导,将有效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稳定性冠心病(SCAD)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阿司匹林抵抗(AR)之间的关系。方法316例SCAD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测IMT,以IMT作为颈动脉硬化的指标,根据IMT分为正常组(n=80)、硬化组(n=102)、斑块组(n=134),血栓弹力图仪(TEG)检测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AG),根据ADP诱导的PAG(ADP-PAG)水平判定AR。分析ADP-PAG水平与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SCAD患者发生AR的危险因素。结果斑块组的ADP-PAG水平高于硬化组和正常组[(59.12±11.44)%vs.(53.34±10.78)%vs.(49.58±11.62)%,P<0.01],其AR发生率和阿司匹林半抵抗(ASR)发生率均较正常组要高。在校正年龄等因素后,对可能导致SACD患者发生AR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4.08)、女性(OR=5.06)、颈动脉硬化(OR=3.57)及颈动脉斑块(OR=6.35)是预测SCAD患者发生A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当IMT的最佳临界值(cut-off值)为1.95mm时,预测SCAD患者发生AR的敏感度为86.3%,特异度为62.9%,曲线下面积为0.762(95%CI:0.670~0.853,P<0.01)。结论 SCAD患者颈动脉硬化程度与AR的发生有密切关系,颈动脉硬化是发生AR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收集西安市若干医院内分泌门诊和病房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oninsulindependentdiabetesmellitus,NIDDM)患者100例作为病例组,以同院、同时就诊的非糖尿病的外科患者100例作为对照,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IDDM患者的家族遗传史、肥胖及脂肪主要蓄积在上半身(腰臀比值较大)、重大精神刺激、喜食甜食和富脂类食物等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喜食水果、中及重型体力劳动强度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将为今后进行NID-DM社区干预及该病的预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行PCI术后发生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减少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连续入组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行PCI的老年患者1 188例,平均随访24.8个月,得到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 MACCE)的发生情况,依据是否发生MACCE将患者分为MACCE组和非MACCE组,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筛选自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对1 188例行PCI术的老年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到随访期间共有341例(28.7%)发生MACCE。和非MACCE组相比,MACCE组患者年龄更大,合并症更多,冠脉病变更复杂。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合并糖尿病病史和尿酸升高是发生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合并糖尿病及尿酸升高是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这一类患者的监护及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围孕期妇女服用叶酸与产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关系,为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陕西省30个区县。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1月间曾经怀孕、符合纳入标准、已知生育结局并知情同意的育龄妇女及其生育子女进行入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控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妇女叶酸服用与产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的风险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8 354名育龄妇女,其活产儿先天性心脏病患病率为7.3‰,育龄妇女围孕期叶酸服用率为64.4%,但其中按照规范服用叶酸的妇女仅占17.2%。围孕期妇女规范服用叶酸可能是产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保护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OR为0.502(95%CI:0.279~0.902);在控制了家庭背景因素,母亲因素以及孕期接触危险因素后多因素分析发现,叶酸规范服用仍然是先天性心脏病的保护性因素(调整OR=0.512,P=0.046)。然而,尚未发现不规范服用叶酸对产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的保护作用。结论按照规范时间和剂量服用叶酸(孕前3个月至孕早期3个月,每天服用0.4mg,且累计服用时间超过90d),可能预防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水平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对冠心病危险性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住院并行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96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38例,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30例;选取同期冠脉造影正常的非冠心病患者(NC)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血浆sCD40L和Lp-PLA2水平,比较不同组间水平的差异;用冠脉Gensini积分评价NSTE-ACS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分析sCD40L、Lp-PLA2水平与冠脉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同时对NSTE-ACS患者入院时行GRACE危险评分,分析sCD40L、Lp-PLA2水平与GRACE危险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1NSTEMI、UAP组sCD40L水平高于SAP和NC组(P<0.05),NSTEMI和UAP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和NC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STEMI组Lp-PLA2水平高于UAP、SAP和NC组(P<0.05),UAP组Lp-PLA2水平高于SAP和NC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冠心病患者血浆sCD40L水平与Lp-PLA2水平明显相关(r=0.284,P<0.01),sCD40L水平和Gensini积分、GRACE危险评分明显相关(r=0.213,P<0.05;r=0.224,P<0.05);Lp-PLA2水平与冠脉Gensini积分、GRACE危险评分明显相关(r=0.270,P<0.05;r=0.323,P<0.01)。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Lp-PLA2水平是NSTE-ACS独立相关因素(P<0.05)。结论 NSTE-ACS患者血浆sCD40L和Lp-PLA2水平明显增高,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并提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可作为冠心病患者危险评估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出生缺陷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陕西省出生缺陷发生的影响因素,为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陕西省9市12个区县共124个乡镇。对终止妊娠日期发生在2007年10月至2009年7月间且孕满28周的13 273名妇女进行入户调查。要求妇女均为调查点的常住人口。收集完成围孕期状况调查的完整问卷有7 531份。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有调查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按其贡献大小,危险因素由高到低依次为:父系家族出生缺陷史(OR=14.283)、孕期精神状态差(OR=10.835)、有不良孕产史(OR=8.264)、母亲居住农村(OR=5.067)、母亲孕期饮酒史(OR=4.598)、母亲年龄>35岁(OR=3.696)、母亲孕期农药接触史(OR=3.507)、母亲孕期饮浓茶(OR=1.993)。孕期服用叶酸(OR=0.549)和家庭人均收入高(OR=0.422)为出生缺陷的保护因素。结论加强优生宣教,提高育龄妇女自我保健意识,改善居住环境,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对于降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TyG指数与残余胆固醇间的关联。方法 选取2021年4月—2022年5月在我科住院的268例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以TyG指数中位数值为界限将研究对象分为低TyG指数组和高TyG指数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与代谢危险因素指标间的差异,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明确代谢相关危险因素与TyG指数的相关性,并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残余胆固醇水平对TyG指数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男性占比、吸烟史、饮酒史、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指数(BMI)、高血压病病史、2型糖尿病病史、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残余胆固醇、血尿酸、TyG指数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BMI、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LDL-C、残余胆固醇、血尿酸水平与TyG指数呈正相关(P均<0.05);HDL-C水平与TyG指数呈负相关(P=0.016)。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疆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与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large-conductance Ca2+-activated potassium channel,BKCa)KCNMB1基因多态性位点rs11739136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提取原发性高血压组(essential hypertension group,EH,n=277)和正常组(normotensive group,NT,n=247)血液中的基因组DNA,运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技术检测KCNMB1-rs11739136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新疆哈萨克族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结果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KCNMB1-rs11739136位点基因型、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和总胆固醇等与高血压无关联;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甘油三酯是影响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新疆哈萨克族人群中普遍存在KCNMB1-rs11739136位点的基因多态性(P>0.05)。在EH组该位点CC、CT、TT基因型频率及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4.00%、23.83%、2.17%、85.92%、14.08%,与NT组相比较,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KCNMB1基因rs11739136多态性位点可能与新疆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无关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影响结、直肠癌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05年12月至2006年12月间我院254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分析生活方式、术前及术中因素等对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肥胖、根治度、麻醉方式和术前吸烟、饮酒史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而术前合并症(P=0.001)、肿瘤分期(P=0.021)和手术时间(P=0.025)影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合并症是术后产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01,OR=5.871,(95% CI 2.958~11.651)].结论高龄并非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术前合并症、手术时间和肿瘤分期影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而术前合并症是术后并发症产生的危险因素.因此,治疗术前合并症、缩短手术时间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西安市单胎活产新生儿早产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为早产儿的预防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调查方法,于2013年7月至12月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西安市2010—2013年间怀孕且结局明确的育龄妇女及其生育子女的相关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早产儿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次调查中,西安市末次妊娠单胎活产新生儿早产的发生率为2.81%,2010—2013年各年早产儿的发生率分别为3.51%、3.13%、3.18%、2.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8);被调查的西安市5个区早产儿的发生率分别是,灞桥区3.10%,碑林区2.41%,莲湖区2.14%,新城区3.70%,雁塔区2.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9);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早产儿的发生率分别为2.96%和2.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妇女职业为工人[OR=4.06,95%CI(1.69,9.75)]、既往不良孕产史[OR=10.68,95%CI(6.92,16.48)]、围孕期饮酒[OR=6.31,95%CI(1.21,32.99)]、放射性检查[OR=6.13,95%CI(1.64,22.85)]、职业危险因素暴露[OR=1.96,95%CI(1.08,3.57)]、妊高症[OR=4.80,95%CI(2.17,10.61)]、患病[OR=0.64,95%CI(0.43,0.95)]是早产儿发生率的影响因素。结论 2010—2013年西安市单胎活产新生儿早产发生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妇女职业为工人、既往不良孕产史、围孕期饮酒、放射性检查、职业危险因素暴露、患妊高症可增加新生儿早产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老年危重症住院患者心衰构成比及临床特点,并探讨老年危重症患者发生心衰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式,连续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笔者单位ICU收治的2 871例老年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计算心衰构成比,分析患者心衰特点,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老年危重症患者发生心衰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 871例老年危重症患者中,689例患者合并有心衰,心衰构成比为24.0%。心衰患者的平均年龄高于无心衰患者[(77.2±10.6)岁vs.(72.9±15.6)岁,t=6.759,P<0.001];而心衰患者与无心衰患者的性别构成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21,P=0.312)。有126例(22.7%)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40%;低LVEF的老年危重症患者相较于左室收缩功能正常的心衰患者的年龄明显偏小[(73.5±12.6)岁vs.(77.4±9.7)岁,t=-7.456,P<0.001],而男性所占比例更多(68.1%vs.53.1%;χ~2=47.977,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OR=8.907)、瓣膜性心脏病(OR=7.152)、糖尿病(OR=2.213)、肾功能不全(OR=2.905)、急诊手术(OR=3.374)是老年危重症患者心衰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危重症患者的心衰发病受到基础病因等多因素影响,针对老年危重症患者维持肾脏功能、减少急诊手术等可以有效降低心衰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横断面研究探讨重庆地区居民体力活动、静坐时间和睡眠时间对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多级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分别从重庆市抽取4个农村和4个城市地区15岁及以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采用卡方检验、二分类Logistic回归等统计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15 280人,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标准,总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20.7%。二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代谢当量(MET)≤2.29 h/d、静坐时间≥6.1 h/d、睡眠时间≤6 h/d或≥9 h/d是重庆地区居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静坐时间位于4.1~6.0 h/d区间段是高血压的保护因素。处于MET、静坐时间及睡眠时间危险区间(MET≤2.29 h/d、静坐时间≥6.1 h/d、睡眠时间≤6 h/d或≥9 h/d)的农村居民的高血压比例高于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处于保护区间(静坐时间:4.1~6.0 h/d)的高血压比例显著低于城市居民。结论总体而言,重庆地区高血压的患病率比较高;运动量缺乏、静坐时间过长和睡眠不足或睡眠过多可能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农村地区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城市地区可能与居民的运动量不足、静坐时间相对较长和睡眠时间不充分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本研究通过列线图构建普通人群罹患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SA)风险的预测模型,探究重度OSA的独立危险因素,指导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纳入1 656名患者,并按7∶3将其随机分为训练集与验证集。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30次/h将患者分为重度OSA与非重度OSA组。用最小绝对收缩、选择算子(the 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 Lasso)和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 LR)对所有备选预测因子进行进一步筛选,基于LR建立重度OSA患者的预测模型,在验证集中对列线图模型进行验证,使用C指数、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 DCA)评价列线图的区分能力、校准性和临床有效性。此外,我们将该模型与临床上广泛使用的问卷,包括STOP-Bang、柏林问卷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进行了比较。结果 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Lasso Logistic回归确定吸烟、憋气病史、BMI、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向整流钾离子通道蛋白J亚单位11号成员(KCNJ11)基因多态性与新疆哈萨克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KCNJ11基因多态性位点rs2285676的基因型,其中新疆哈萨克族高血压组(EH组)126例,正常对照组(NT组)126例。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新疆哈萨克族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KCNJ11-rs2285676位点基因型、性别、体质量、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与高血压无相关性;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体质量指数(BMI)是影响高血压的保护因素,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是影响高血压的危险因素。KCNJ11多态性位点rs2285676在高血压组中基因型TT、CT、CC及等位基因T、C频率分别为50.00%、48.41%、1.59%、74.21%和25.79%。高血压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CNJ11基因rs2285676多态性可能与新疆哈萨克族高血压无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血清胱抑素C(cystatin-C,Cys-C)和肌酐(creatinine,Cr)对评估老年慢性心脏功能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心内科及老年科2010-2012年住院确诊为CHF的75岁以上老年患者183例。抽取静脉血,检测所有患者血清中Cys-C和Cr的表达情况。随访3年,记录患者3年内生存情况。Logistic回归分析Cys-C和Cr以及其他危险因素与老年CHF患者3年死亡率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比较Cys-C和Cr在老年CHF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最后进一步用统计学方法分析Cys-C和Cr二者联合检测对老年CHF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结果随访3年后,74名患者死亡,占整体人数的40.44%;相比于生存组,死亡组患者血清中Cys-C和Cr升高(P<0.05);多因素回归结果显示,年龄(OR=1.11,95%CI=1.04~1.19)、收缩压值(OR=1.11,95%CI=1.04~1.19)、BNP(OR=1.11,95%CI=1.04~1.19)、LVEF(OR=1.11,95%CI=1.04~1.19)、Cr(OR=1.11,95%CI=1.04~1.19)、Cys-C(OR=1.11,95%CI=1.04~1.19)都是老年CHF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ys-C和Cr的AUC值分别为0.71(95%CI,0.64~0.78)、0.65(95%CI,0.58~0.72),Cys-C优于Cr(P<0.001);Cys-C&Cr联合检测时,AUC值为0.73(95%CI,0.66~0.79)。结论 Cys-C在评估老年CHF患者预后中优于Cr,两者联合检测可以进一步提升对老年CHF患者预后评估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过敏性紫瘢(HSP)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识别出易复发患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5年间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住院417例HSP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将其分为复发组及非复发组,采用Cox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出HSP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研究共纳入417例HSP初发患儿,随访时间为14~60个月,最终有78例患儿出现复发,复发率为18.7%,其中94.9%的患儿在1年内出现复发;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时年龄>7岁、有感染史、剧烈运动史、皮疹持续时间超过4周、高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高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水平均为HSP复发的危险因素,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则为HSP复发的保护因素(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发病时年龄>7岁、有感染史、剧烈运动史、初次发病时皮疹持续时间超过4周、高PLR水平均为HSP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HSP的复发率为18.7%且94.9%的患儿在发病1年内出现HSP复发。因此,HSP患儿应至少随访1年,...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家族史和腰围之间的交互作用对高血压发病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陕西省汉中市3 030名农村居民进行高血压有关的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家族史、腰围对高血压的影响,采用相加模型、相乘模型分析交互作用。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年龄、性别、食盐摄入量、吸烟、饮酒变量后,家族史(OR=2.225,95%CI:1.843~2.687)和中心性肥胖(OR=1.976,95%CI:1.649~2.368)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危险因素的交互作用分析显示,家族史与腰围之间不存在相乘交互作用,但具有相加交互作用[交互作用评价指标:相对超危险度比(RERI)、归因比(AP)、交互作用指数(S)分别为1.848(95%CI:0.693~3.002)、0.404(95%CI:0.227~0.582)、2.073(95%CI:1.340~3.206)]。结论家族史、腰围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家族史阳性的个体且患有中心性肥胖者其患高血压的风险明显高于家族史、中心性肥胖两者单独作用之和;对于高血压家族史阳性的个体,更应该控制体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