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利用GPS载波相位RTK技术研制成功了汽车运动性能试验RTK第五轮仪。RTK五轮仪特别具有汽车曲线运动参数,如轨迹、速度等测量功能。应用该五轮仪进行了汽车的直线和曲线运动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可以更精确测取汽车运动性能参数,实现基于动态轨迹测量的汽车运动性能试验评价。RTK第五轮仪的研制为车辆运动性能试验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基于奇异谱分析的动态称重系统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潘若禹  李磊 《公路交通科技》2010,27(12):128-133
针对目前动态称重系统称重误差较大的现状,设计了基于奇异谱分析的动态称重系统。在汽车综合试验场,根据设计的动态称重系统及所选用的压电石英称重传感器的特点,采用两轴车辆及多轴车辆在S形通过、高速行驶刹车通过、不同车速通过的三种情况下采集称重数据。利用车辆的轴重与采集的信号所包围的面积关系计算得到车重,并将奇异谱分析(SSA)算法应用于动态称重系统的数据处理中。试验结果表明:SSA算法与传统的小波分析算法相比能够明显降低称重误差,可广泛推广应用于动态称重系统中。  相似文献   

3.
孙超  寇越  田林 《交通科技》2020,(2):106-109
为探究城市道路行车轨迹与路侧之间的横向距离对车辆运行的影响,提高驾驶员行车安全,在某市滨海路进行汽车运行轨迹样本采集试验,使用AxleLight RLU11系列路侧交通数据采集系统分车道采集试验路段汽车运行轨迹样本,利用SPSS Statistics对试验路段不同车道车辆运行轨迹样本进行数据处理,绘制不同行车道运行车辆横向距离的累积频率曲线,计算得到汽车运行轨迹与路侧的横向距离D85,通过绘制行驶车辆距路侧的横向距离直方图,得到不同车道的车辆分布规律。结果显示,驾驶员大多数偏向选择在内侧车道运行。根据试验路段内外2条车道车辆横向距离和运行轨迹特性,可为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提供理论依据,以期提高城市道路交通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4.
针对汽车转向盘角脉冲试验3种后处理方法的基本原理、算法特点和误差来源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与应用连续傅里叶变换数值解法和离散傅里叶变换法的计算结果相比,应用系统辨识方法获得的车辆系统频率特性更能逼真地反映车辆系统自身的频率特性,即系统辨识方法不仅能提升角脉冲试验的数据处理精度,同时也为今后以角阶跃试验替代角脉冲试验辨识获取车辆系统的频率特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引起汽车异常振动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将引起汽车振动的原因归为与转速或与车速相关两类,总结出汽车异常振动测试与分析流程。以某型汽车行驶时产生的异常振动问题为例开展道路试验,结合模态试验和车轮偏频试验,确定试验车辆的异常振动是由于车轮的转动频率与车轮总成偏频同频导致,同时车架进一步放大了振动。针对引起该车辆异常振动的原因提出改进意见,减弱了车辆的异常振动。  相似文献   

6.
为弥补现有汽车自动换道时未考虑周围车辆运动状态变化以及舒适性差和通行效率低等方面的不足,同时提出了在车联网条件下的汽车自动换道方法,主要包括动态轨迹的规划、前馈与反馈相结合的PQ跟踪控制策略两部分,开展Carsim和simulink联合仿真以及实车验证结果表明,与传统非动态自动换道方法相比,该方法能有效解决在换道过程中周围车辆车速变化及车辆突然闯入等情况的难题,明显提高了换道过程中的安全性,由数据分析可知在保证车辆舒适性、稳定性的同时,换道时间缩短了20%,有效提高了车辆换道效率。  相似文献   

7.
新车型在开发过程中需要通过车辆测试试验,以评价制动系统匹配是否达到最佳状态。文中阐述了汽车车轮扭矩试验,进行制动系统校验和优化,重点分析前、后轴附着系数利用率及应用方法。车辆从初始设计状态到最佳设计状态,需要进行车轮扭矩试验并校验分析,通过分析测试数据进行系统优化,使系统匹配更加合理,用户获得更好的驾车体验。  相似文献   

8.
kinovea作为一款专业的运动分析软件,现已广泛的运用于体育领域。本文中创新的将该运动分析软件引入到了汽车运动分析领域,应用于监控视频图像车速计算,使用其标记、轨迹跟踪与跟踪轨迹坐标数据提取功能对汽车运动轨迹进行跟踪,设定坐标系后,取出跟踪坐标点数据,实现汽车运动轨迹的数字化,根据目标车辆在视频图像内的运动轨迹计算车速。本文以实例阐述Kinovea软件的在视频图像车速计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针对汽车驾驶机器人采用常规PID控制时车速波动大、调节器参数调整困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自适应PID的汽车驾驶机器人车速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了汽车驾驶机器人多机械手协调控制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驾驶机器人模糊自适应PID车速控制器,实现了驾驶机器人对给定循环行驶工况的车速跟踪.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PID控制方法相比,采用所提出的方法车速跟踪精度明显改善,车速跟踪误差在±2km/h范围内,满足国家汽车试验标准的要求,保证汽车试验数据准确有效.  相似文献   

10.
为更好地实现对无人驾驶汽车行驶路径的跟踪修正,基于模型预测算法控制车辆的车速和横摆角。通过建立车辆运动学模型、制定目标函数、确定约束条件,设计出了轨迹跟踪控制器。并通过Matlab/Simulink、CarSim软件搭建模型预测控制算法。结果显示,在预定工况下,车辆参考路径和实际行驶误差较小,并有较好的横向稳定性。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在一定程度能保证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性,为智能车辆控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汽车空调设备在我国已十分盛行,一般进口汽车都附有这种装置。本文试就其中的车速控制器的原理和作用加以阐明。一、车速控制器的控制特点汽车的冷气系统与一般室内所用的冷气设备大致相同,其主要组件同样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所不同者只是汽车冷气系统的动力能源、控制方法及组件的设计。压缩机的动力主要来自发动机曲轴,通过一些传送装置以保持正常运转。非独立式车辆冷气系统一般采用双重温度控制系统,即电磁离合器和冷冻剂的流量控制。此外,还应有车速控制器。车速控制器是与压缩机的电磁离合器联合起作用而使冷气系统开启和停止的装置,以保护汽车发动机和冷气系统的安全。其控制方法是当汽车在起动、爬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穿村镇公路横向干扰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借助无人机拍摄技术,记录车辆在公路上行驶的横向位置,利用Si Mi Motion软件提取车辆轨迹坐标,通过轨迹分析不同类型的横向干扰对交通安全的影响.选取典型双车道公路为试验段,根据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以下主要研究结论:车辆轨迹的横向位置与横向干扰有直接关系,动态干扰对行车轨迹影响较大;不同干扰情况下车速有较大区别,动态干扰下车速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3.
基于视觉边缘理论,从驾驶员角度出发,采用在曲线段及曲线前直线段铺设干预标线的方法,对驾驶员进行视觉干预,以期改变车辆运行速度和行驶轨迹,进而起到预防交通事故发生,提高行车安全性的作用。分析了边缘率对车速、行驶轨迹的干预机理,选择特殊形式道路标线作为视觉干预的载体,对不同参数标线进行了驾驶模拟试验,分析得到最佳标线形式及参数。在此基础上,论文以温州某山区公路为背景,选取驾驶员注视点、心率、车速、行驶轨迹、横摆角速度等指标,进行视觉干预行车试验,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视觉干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干预前后驾驶员注视点及心率变化;干预前后车辆入弯前减速起始位置变化;干预前后车速变化;干预前后车辆行驶轨迹变化。  相似文献   

14.
吴俊陈刚 《汽车工程》2018,(10):1215-1222
为实现不同驾驶工况下精确的车速与轨迹跟踪,提出了一种驾驶机器人车辆多模式切换控制方法。通过分析驾驶机器人操纵自动挡车辆踏板与转向盘的运动,建立了驾驶机器人加速与制动机械腿和转向机械手的运动学模型和车辆纵横向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加速/制动机械腿切换控制器、模糊PID/模糊PID+Bang-Bang车速切换控制器和模糊PID/模糊PID+Bang-Bang转向切换控制器。加速/制动机械腿切换控制器以目标车辆加速度为切换规则,协调控制加速和制动机械腿,车速切换控制器以车速误差作为Bang-Bang控制器的模式决策准则和模糊PID控制器的输入,转向切换控制器以轨迹跟踪侧向误差作为Bang-Bang控制器的模式决策输入,并以当前与下一个控制时刻横摆角速度之差作为模糊PID控制器的输入。仿真和试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货运是国民经济的动脉系统,它联结社会生产各个部分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在长途运输过程中,载货汽车平顺性对驾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有直接影响。文章结合GB/T 4970-2009和ISO 2631-1997对车辆平顺性的试验和评价方法,通过载货汽车随机输入行驶试验,分析了载荷状态和车速对车辆平顺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车辆满载状态较空载状态行驶平顺性好,车速较低时车辆行驶平顺性变化不大,车速较高时平顺性大幅降低。此外,文章提出去除容易受坐姿影响的座椅靠背振动参数,在GB/T 4970的基础上,参照ISO 2631对坐垫处水平方向轴加权系数进行修正,对载货汽车平顺性试验和评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不同驾驶工况下精确的车速与轨迹跟踪,提出了一种驾驶机器人车辆多模式切换控制方法。通过分析驾驶机器人操纵自动挡车辆踏板与转向盘的运动,建立了驾驶机器人加速与制动机械腿和转向机械手的运动学模型和车辆纵横向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加速/制动机械腿切换控制器、模糊PID/模糊PID+Bang-Bang车速切换控制器和模糊PID/模糊PID+Bang-Bang转向切换控制器。加速/制动机械腿切换控制器以目标车辆加速度为切换规则,协调控制加速和制动机械腿,车速切换控制器以车速误差作为Bang-Bang控制器的模式决策准则和模糊PID控制器的输入,转向切换控制器以轨迹跟踪侧向误差作为Bang-Bang控制器的模式决策输入,并以当前与下一个控制时刻横摆角速度之差作为模糊PID控制器的输入。仿真和试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OKTAL 8自由度驾驶模拟仿真平台研究双车道公路长直线接小半径圆曲线路段的限速标准。采集了10名驾驶员在驾驶模拟仿真平台上搭建的5种小半径曲线场景中的车速和方向盘转角等车辆动态响应数据,分析了曲线路段的车速、方向盘转角变化规律,得到了曲线路段最低车速对数回归模型。结果表明,驾驶员在进入曲线路段后会主动降低车速,以适应车辆轨迹与曲线轨迹一致的要求;曲线路段的最低车速反映了驾驶员对车速的需求;最低车速的均值可以同时满足轨迹保持、舒适性、不侧滑、不倾覆的条件,因此以曲线路段最低车速的均值作为限速标准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制动系统相关故障和行车间距不足是导致载货汽车追尾和侧翻事故的主要原因,通过制动危险状态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搭建车辆在途状态检测装置,获取载货汽车载荷、车速、制动系统状态数据;基于传感器数据进行了制动蹄片磨损程度异常、制动蹄片温度异常状态和制动灯故障等单参数制动危险状态辨识;通过对制动过程中车辆进行动力学分析,建立了多参数制动距离计算模型,为标定模型参数,设计并完成了车辆滑行试验;通过仿真及实车试验,对载货汽车制动距离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基于多参数制动距离模型,提出了一种检测载货汽车制动过程中的危险状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减少雾天公路上由于有人驾驶汽车车速过高引发的交通事故,为无人驾驶汽车编队设计了一种主动拯救系统。当系统检测到编队附近有人驾驶汽车车速过高且前方有障碍物时,它能控制编队通过变道和队形变换形成编队屏障,迫使有人驾驶汽车在碰撞前降低车速而避免碰撞事故。为验证所提出的主动拯救系统的有效性,设计了两组仿真进行了对比。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系统能有效降低有人驾驶车辆在雾天的碰撞事故。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国内在汽车儿童安全座椅试验研究和法规方面的空白,对汽车儿童安全座椅的碰撞安全性动态试验方法进行研究。根据国内外关于儿童约束系统的标准和法规,结合汽车碰撞试验室现有的试验条件,设计制作了汽车儿童安全座椅动态试验中使用的试验座椅总成及其相关附件,在完成试验的同时研究了试验方法与流程。通过具体的动态试验实际检验了试验设备和试验方法的可靠性。本文的研究为今后在国内开展此类试验积累了经验,为今后国内相关法规的颁布与实施提供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