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差速器的行星齿轮与半轴齿轮的啮合间隙符合要求后。即可进行组装。组装时,首先将两轴承内座圈在机油加热至75~80℃后,装入差速器左、右半壳的轴颈上。单级减速式的主减速器还要将从动锥齿轮装于差速器的半壳上.并以规定的力矩拧紧固定螺栓。  相似文献   

2.
变速器异响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变速器异响比较复杂,故障不同,发出的响声也不尽相同,一般可分为齿轮响和轴承响。齿轮响是由于齿轮啮合间隙过大或过小引起的响声。啮合间隙过大,主动齿轮转动时会撞击从动齿轮发出撞击声,且变速器温度越高越严重;啮合间隙过小发出的声音是连续不断的声音,有的较均匀,有的不均匀,而且车速越快越严  相似文献   

3.
对于自动变速器油泵,可通过失速试验和时间滞后试验来检查油泵的性能和判断油泵有无故障。经分析认为,主动齿轮、齿环与泵壳凸台配合间隙超限,主动齿轮、齿环与泵壳接触面磨损量超限,以及O形圈老化或断裂是造成油泵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汽车知识》2010,(7):80-81
<正>换挡过程:当离合器接合时,不管是在空挡或任何挡位上,变速器中每个挡位的主动齿轮(红色齿轮),以及每个挡位的从动齿轮(蓝色部分),它们始终啮合在一起并按照各自的转速不停地旋转。但在空挡时,各个挡位的所有从动齿轮并没有和输出轴连接,此时输出轴是静止不转的。当你挂上一挡或其他前进挡位时,实际上是将一挡或其他挡位的从动齿轮通过同步器(或称犬牙啮合套)和输出轴接合起来共同旋转。当变换挡位时,则是换成新挡位的从动齿轮和输出轴接合并共同旋转。倒挡的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之间又"夹"了一个中间轮,这样就可使输出轴的旋转方向与其他挡位相反。  相似文献   

5.
离合器异响原因从动盘异响其主要原因为:减震器弹簧折断、摩擦片不平破裂、盘毂歪斜、铆钉外漏松动、从动盘键槽磨损、缸片翘曲变形等。分离轴承异响其主要原因为:轴承损坏缺油、轴承转动不灵活烧毁、分离轴承与套筒松旷、回位弹簧过软折断、分离套筒与第一轴配合松旷、踏板回位弹簧折断等。离合器壳固定螺栓碰刮飞轮壳异响其主要原因为:曲轴轴向间隙过大、离合器盖过薄、固定螺栓垫片过薄、飞轮与飞轮壳之间距离太近、固定螺栓过长等。  相似文献   

6.
通过设计1种试验方法,对变速器差速器分总成的螺栓拧紧工艺进行了相关试验。研究主减速从动齿轮与差速器壳体的配合制和螺栓拧紧顺序对齿轮精度的影响,从而选择最优的拧紧工艺。结果表明,差速器分总成最优的配合方式是过渡配合,最大配合间隙≤0.011 mm,最大过盈量≤0.033 mm;最好的拧紧方式是同时拧紧,其次是对角拧紧,再次是间隔拧紧,顺序拧紧的齿轮精度最差。  相似文献   

7.
齿轮式机油泵的磨损大多发生在机油泵主动轴与衬套,被动齿轮中心孔与销配合表面;泵壳内腔与齿轮;齿轮端面与泵盖等处。如果磨损后主要技术指标已经达不到要求,就应将油泵拆卸分解,检查磨损程度和各配合处的破坏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 主动轴与衬套的修复 机油泵主动轴与衬套磨损后,配合间隙将增大,影响泵油量,可采用修轴颈或修衬套的方法来恢复其配合间隙。在轴颈轻微磨损的情况下,只需压出旧衬  相似文献   

8.
汽车零件的拆卸是汽车维修人员的基本功,有人说:拆卸修理工,技术就在拆卸中。机件拆卸的顺利与否,直接关系到汽车维修的速度和质量,技术过硬的维修人员十分讲究拆卸技巧。做好记号汽车各配合件经过长期的磨合后,形成了相互适应的配合环境,在拆卸时应认真判别并做好记号,使原有的配合间隙不受破坏,保证装配后的总成质量。如发动机曲轴轴承盖、驱动桥减速器从动圆锥齿轮、差速器壳等零件的拆卸,不但要做好记号,还要注意以下2点:④应在零件的各固定螺钉拆下之前做好牢固记号,  相似文献   

9.
为确定某轻型变速器从动齿轮早期疲劳开裂的原因,对开裂齿轮进行了断口宏观分析、焊缝熔深的测量、金相组织和硬度检验。在理化试验的基础上,结合微观断口形貌和断裂机制对从动齿轮疲劳开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疲劳开裂起源于电子束焊接焊缝的边缘,为多源性扭转正应力疲劳开裂,后续转化成为齿轮轮毂的疲劳开裂;导致疲劳开裂的原因是焊缝的熔深不足,而焊缝熔深不足则与电子束倾斜偏离接合缝有关。  相似文献   

10.
龙飞  万腊华 《汽车运用》2012,(11):41-41
所谓啮合印痕法,即根据锥齿轮副在啮合转动过程中两齿轮轮齿齿面相互接触出现的印痕情况来调整齿面接触区的方法。用这一方法调整齿面接触区时,先将锥齿轮副安装好,并按规定调好轴承紧度和轮齿啮合间隙,再在主动锥齿轮每隔3~4个轮齿的凹面上涂以红印油,然后在对从动锥齿轮略施压力的情况下,按前进方向转动主动锥齿轮,待从动锥齿轮的凸面印上印痕后,查看该印痕是否符合要求。如不符合要求,可根据印痕情况通过将主动或从动锥齿轮向里或向外移动来调整。调整方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接触非线性有限元技术,通过建立桥壳、主减速器壳、螺栓组有限元模型,在螺栓预紧力与结合面之间的相互关系影响下,分析在三种载荷工况下,桥壳与主减速器壳结合面之间的接触压力分布情况,并能得到应变最大的区域,找出易漏油区,对产品设计及以后的改善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驱动桥壳与从动桥壳共同支承车架及其上的各种重量,并承受由车轮传来的路面反作用力和力矩,是汽车的重要承载件和传力件,故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可靠性。对某客车驱动桥壳进行有限元强度和模态分析,得到该桥壳某工况下的应力、变形图及前12阶固有频率和振型,为驱动桥壳的改进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同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该结构的振动机理及振动抑制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利用Pro/E软件构建了PY160平地机后桥齿轮的精确模型,并进行装配.将简化后的装配模型导入ANSYS软件中,建立起非线性接触分析的有限元模型.通过有限元分析,得出后桥输出齿轮齿根最大弯曲应力、轮齿最大接触应力和轮齿在多个啮合位置的应力分布云图,在此基础上对齿轮失效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可为齿轮的寿命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驱动桥壳有限元分析模型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常用的驱动桥壳有限元分析模型中由于边界条件定义造成结果不准确的问题,在分析模型中引入了板簧的弹性特征,并按不同的边界条件对桥壳应力分布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按照传统约束方式计算,板簧座外侧桥壳应力高,板簧座内侧桥壳应力位于低;按新建立的边界条件计算,则高应力区将向板簧座内侧的桥壳扩展。测得弯曲及扭转工况下桥壳的应力结果表明,采用常用边界条件所得位于板簧座内侧的桥壳应力计算结果与实际相差接近50%;引入板簧元件后桥壳应力的计算结果则与试验结果相近。  相似文献   

15.
轻型汽车钢管扩张桥壳的设计与制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轻型汽车桥壳采用了钢管扩张工艺。以某1t轻型车为例,介绍了钢管扩张桥壳的外形设计、满载轴荷的确定、强度计算及钢度计算的方法。探讨了桥壳本体扩张、焊接和机加工艺。这种钢管扩张制造桥壳的工艺,具有加工效率和材料利用率高、成本低、成品性能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基于参数化的车辆驱动桥壳动态优化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羊玢  孙庆鸿  王睿  郑燕萍 《汽车技术》2005,(5):23-25,34
介绍了利用UG/NX软件对汽车驱动桥壳进行参数化设计的方法.并针对某轻型载货汽车驱功桥壳建立了动力学模型对影响驱动桥壳强度和刚度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产品结卡勾优化设计,优化后的桥壳本体厚度由8mm降至7mm,质量减轻了4.2kg。与传统的设计方法相比.这种方法提高了设计精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17.
为有效预测汽车后桥齿轮的残余寿命,针对后桥的非线性特性,提出了一种递归预处理与RBF网络相结合的齿轮残余寿命预测方法,并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利用该方法进行了汽车后桥齿轮残余寿命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对齿轮残余寿命的预测结果与齿轮疲劳试验结果吻合,预测精度高.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驱动桥壳的轻量化水平和道路行驶疲劳可靠性,对驱动桥壳进行6-Sigma稳健性多目标轻量化设计。首先,建立驱动桥壳的虚拟台架仿真模型,并进行垂直弯曲刚性和垂直弯曲静强度的仿真分析,将仿真得到的桥壳本体各测点变形量和关键受力点应力值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以验证桥壳虚拟台架仿真模型的可信性。其次,建立驱动桥壳的最大垂向力仿真模型,结合耐久性强化路面下驱动桥壳板簧座处的垂向载荷谱,基于名义应力法,对驱动桥壳进行了道路行驶工况下的疲劳寿命分析。然后,选取驱动桥壳本体各截面壁厚为设计变量,基于熵权法和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ing Preferences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方法研究各壁厚变量对桥壳综合性能的影响。结合RBF(Radial Basis Function,RBF)近似模型和NSGA-Ⅱ算法(Elitist 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NSGA-Ⅱ)对驱动桥壳进行基于疲劳寿命的多目标确定性轻量化设计,获取Pareto最优解集,选取桥壳的优化方案。最后,基于蒙特卡罗模拟抽样方法和微存档遗传算法(AMGA)对驱动桥壳进行了多目标6-Sigma稳健性轻量化设计,得到桥壳稳健性优化方案。研究结果表明:稳健性优化后,驱动桥壳本体的疲劳寿命降低了12.3%,但和初始结构的疲劳寿命相比,仍提升了117%;桥壳本体疲劳寿命正态分布的标准方差下降了72.1%,说明桥壳本体的疲劳可靠性得到了大幅提升;桥壳本体的质量升高了1.8%,但和优化前的桥壳原结构相比,仍实现减重5.9%。  相似文献   

19.
以某型汽车后桥为例,应用三维建模软件及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驱动桥桥壳进行有限元分析,为驱动桥桥壳的设计提供理论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20.
矿用自卸车驱动桥壳结构分析与改进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SGA3550型矿用汽车驱动桥壳及A形架的有限元模型,选择极限工况对其进行了结构强度和刚度分析.结果表明,驱动桥壳空心梁和半轴套管部分的应力远小于材料的许用应力,而悬架支座与桥壳连接处出现了局部应力过大的情况.对该桥壳的相应结构提出了改进方案,改进后的桥壳质量更小,最大应力也得到了大幅减小,且应力分布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