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作为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四纵四横”客运专线之一的郑州至西安铁路客运专线,东起郑州站,向西经过河南省郑州、洛阳、三门峡市和陕西省渭南、西安、咸阳市,在咸阳西站与陇海铁路接轨。至西安枢纽西安北站(新建),正线长456.639km,另由西安北站向西延伸至陇海线咸阳西站,线路长27.879km。郑西客运专线由郑州枢纽配套工程、郑州至西安(新临潼)段以及西安枢纽配套工程3部分组成,桥梁和隧道长度占全长的59.75%。按双线客运专线设计,采用当今世界最先进的铁路轨道运输技术。这条客运专线建成后,列车采用电力牵引,列车运行让联通豫陕的高速列车“耳聪目明”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新建西安至成都客运专线翻越秦岭地段自然条件、工程条件、设备条件、设施条件等项目特点的分析,借鉴国内外不同铁路在长隧道地段的坡度设计经验,细致研究不同坡度下的运输安全、质量以及工程、投资情况,结合项目功能定位,提出合理的越岭地段最大坡度为25‰。  相似文献   

3.
大断面深浅埋黄土隧道围岩压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目的:针对郑州至西安客运专线黄土隧道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大断面黄土隧道深浅埋分界、深浅埋围岩压力计算研究,提出大断面黄土隧道深浅埋分界高度;确定深浅埋黄土隧道围岩压力计算方法;明确深浅埋黄土隧道二次衬砌厚度的设计原则,指导郑州至西安客运专线黄土隧道的设计与施工,并为类似大断面黄土隧道工程的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研究结论:通过对大断面深浅埋黄土隧道围岩压力的试验研究,提出了郑州至西安客运专线大断面黄土隧道深浅埋分界高度、围岩压力计算方法和二次衬砌厚度的设计原则.郑州至西安客运专线黄土隧道深浅埋分界高度应为40~60 m;浅埋黄土隧道荷载按谢家烋公式计算,深埋黄土隧道荷载按太沙基理论计算;不同埋深黄土隧道二次衬砌宜采用相同厚度.  相似文献   

4.
近日,郑西客运专线公司与中铁建郑西客专四电集成联合体签订了“郑州至西安客运专线通信、信号及牵引供电子系统集成工程总承包合同”。这标志着郑西客运专线通信系统建设即将全面开工。  相似文献   

5.
1项目概况 郑州-西安客运专线东起郑州枢纽,西止西安枢纽,全长484.52km,基本与陇海铁路郑州-西安段平行,是规划的徐州-兰州客运专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2005年9月25日,郑西客运专线动工兴建。这条客运专线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四纵四横”通道徐州至兰州客运专线的重要组成部分。郑西客运专线建设对缓解陇海铁路郑州至西安段能力紧张和促进中部经济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有重要意义。工程概况郑西铁路客运专线从京广铁路郑州客站起,经洛阳、三门峡进入陕西省渭南、西安、咸阳,在西安枢纽内与陇海铁路接轨,全长484.5公里。其中河南省境内318.7公里,陕西省境内165.8公里。这条铁路东与既有京广、京沪铁路和规划的京广、京沪客运专线联接,西接西康、西合、宝成、宝中等铁路,是中原地区平行于陇…  相似文献   

7.
GSM-R系统是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的综合无线通信平台,是铁路运输和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结合郑州至西安客运专线"四电"系统集成,介绍了郑州至西安客运专线GSM-R网络调试的主要工作内容、工器具的配备以及人员组织。重点研究了核心网互联、无线网络优化、配合C3系统的联合调试等内容,对主要的工器具和操作流程也进行了阐述。该技术经实施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供其他客运专线、高速铁路GSM-R工程建设参考。  相似文献   

8.
2月24日,郑州-西安铁路客运专线重点控制性工程——张茅隧道顺利贯通。这是目前世界上首座在湿陷性黄土上建设的、最大开挖面积达164m^2的超大断面特长铁路隧道,它标志着中国高速铁路客运专线隧道施工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9.
客运专线最大坡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满足我国客运专线建设需要,结合我国客运专线路网规划及在建项目研究,主要从工程技术经济及电动车组性能与坡度适应关系两方面,分析研究高速客运专线最大坡度标准的选用原则,提出适合我国国情并与国际高速铁路标准相适应的最大坡度标准。根据电动车组在不同坡度的坡段长度上模拟运行末速度分析提出最大坡度与坡段长度的匹配原则。  相似文献   

10.
《铁道通信信号》2009,(7):64-65
铁道部于2009年4月27日至30日在北京对西安至成都客运专线西安至江油段工程可行性研究进行了评审。本线为客运专线,全长约510km,沿途设11个车站,设计年度近期2020年,远期2030年,全线采用无砟轨道,桥梁比例约79%,最大坡度20‰,动车组运行时速200km以上,股道有效长650m,全线设置调度集中系统(CTC)、计算机联锁设备,采用CTCS-3级列控系统,各站设置有线通信网及GSM—R无线通信系统,总工期4年。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确定客运专线最大坡度必须要考虑的电动车组的牵引性能、最大坡度方案的工程投资以及列车运营费用等重要因素的分析与研讨,对郑西客运专线最大坡度进行了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大同至西安客运专线最大坡度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大同至西安客运专线所经霍州至洪洞段地形陡峭,须翻越霍山山脉。为有效减少24.7 km的不良地质隧道对铁路建设、运营安全的影响,对大西客专所采用的最大坡度值进行了研究。研究结论:针对霍山越岭地段20‰、25‰、30‰三个最大坡度方案进行论述和技术经济比选,以及对国内250~300 km/h动车组在长大坡段上的加速、制动性能进行模拟。在保证运营安全的前提下,采用30‰的最大坡度可取消霍山越岭长大隧道,并有效地节省工程投资。合理提出30‰为大西客专局部困难地段的最大坡度。  相似文献   

13.
在黄土地区修建客运专线是国际上尚无先例的世界性难题 近日,随着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结合郑西客运专线确立的一系列 专题科研项目的展开,解决这一难题已进入关键的攻坚阶段,并将 为我国铁路的跨越式发展尤其是西部铁路的建设奠定基础。 郑州至西安客运专线全长458.8k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综合分析研究西安至成都客运专线在秦岭山区方案研究范围内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特征及不良地质等地质条件,确定地质条件较好的线路位置.研究结论:铁路客运专线在秦岭山区的地质选线,应查明方案研究范围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特征及不良地质等地质条件,分析各方案的在平面和坡度方面对地质条件的适应性.对西成客运专线在秦岭山区不同方案的对比分析表明,CK方案地质条件较好,且方案在平面位置和坡度方面能很好地适应该区的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15.
2009年3月5日上午,随着中铁二十五局集团的建设者将一段500m长的铁轨稳稳地铺设在郑西客运专线洛阳南段的道床上,宣告世界上首条建设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高速铁路正式进入铺轨阶段。郑西客运专线设计时速350km,是我国“四纵四横”客运专线规划中徐(州)兰(州)铁路的中段,东起郑州,西至西安,延长至宝鸡,全长484.5km,其中河南境内318km。  相似文献   

16.
随着客运专线建设的逐步展开,从沿海至内地,从山区到平原,修建了大量的客专梁场,在梁场各种地基处理方法中,CFG桩的用途越来越广。结合郑州至西安客运专线梁场地基处理的经验,针对客专梁场地基土土质复杂、所受荷载大和控制变形标准要求高的特点,对客专梁场采用CFG桩进行地基处理设计方案的优化与施工进行了综合论述。  相似文献   

17.
郑西客运专线陕西境内桥梁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郑州至西安客运专线陕西境内全长165.826 km,其中桥梁长度近80 km,且80%以上位于湿陷性黄土地区,结合客运专线高速行车的特点,简要介绍桥涵工程概况、桥梁类型的选用原则、黄土的湿陷性对桥梁设计的影响及耐久性设计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8.
铁道部于2010年8月3日—7日在北京对新建铁路宝鸡至兰州客运专线初步设计进行了审查。本线为客运专线,全长约401km,沿途设7个车站,设计年度近期2020年,远期2030年,最大坡度25‰,动车组运行时速250km,股道有效长650m,桥隧比例93%。  相似文献   

19.
艰险山区客运专线最大坡度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旭 《中国铁路》2012,(3):36-40
结合西安—成都客运专线特殊的地形条件和我国现有CRH系列动车组的基本特性,从适应地形、工程设置、技术经济、施工安全、运输安全、运输能力等方面系统研究论述最大坡度技术方案,使艰险山区客运专线最大坡度选择更具合理性、可靠性和安全性.通过对客运专线最大坡度方案比选和综合分析,提出西安—成都客运专线推荐采用25‰坡度越岭,在线路走向、线路标准、越岭隧道、桥隧总长、高桥大跨等方面技术合理、经济可行,秦岭长大下坡地段限速运行,最高运行速度300 km/h,并进一步补充完善客运专线技术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20.
哈尔滨至大连铁路客运专线最大坡度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电动车组对不同坡度的适应性分析和与相邻线标准匹配以及地形条件分析,通过工程费、运营费综合比较,确定哈大客运专线的最大坡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