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意点到路中线最短距离的计算及其在公路测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章介绍了公路测设中任意点到线路的最短距离计算方法,并通过列举实例,说明该方法在公路测设中的应用,该方法能在公路测设中起到减轻劳动强度,提高测设精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公路测设中任意点到线路的最短距离计算方法,并通过列举实例,说明该方法在公路测设中的应用.该方法能在公路测设中起到减轻劳动强度,提高测设精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沪嘉高速公路工程概况沪嘉高速公路自1984年底开工以来,已整整三个年头了。由于得到了交通部的重视支持,上海市政工程局和嘉定县人民政府领导,各有关方面和承建单位的通力合作,已通车在望。沪嘉公路是专供汽车分道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口的高速公路,南起上海祁连山路,北迄嘉定南门嘉战路口,全长20.5公里,其中高速路段为15.9公里。全线设互通式立交2座,大小桥梁19座,大口径涵洞14道,  相似文献   

4.
针对公路涵洞设计出图速度慢的问题,提出了在Auto CAD平台上采用Visual C++技术进行二次开发形成公路涵洞CAD系统得思路,介绍关键程序设技术。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中美规范中公路涵洞水力计算的差异,以巴基斯坦某公路工程项目为实例,采用了中美规范的涵洞水力设计方法,对比分析了公路涵洞的布置参数,并主要分析计算了涵洞水力性能,确定了关键性的设计因素,最后推荐了公路涵洞水力设计方法。结果表明,中美方法的涵洞材料与形状不完全相同,在涵洞结构选取时,美国方法比中国方法多考虑了全寿命周期成本、原始河道及水中生物等因素;中美方法的水力状态存在对应关系,美国的水力计算方程是半经验半理论的,而中国的无压力式涵洞设计是以临界流理论为基础,半压力式和压力式涵洞则是以能量方程为基础;中国方法的水流状态具有较明确界限,美国方法则认为水流状态之间具有过渡阶段;中美方法计算结果差异原因主要包括设计流量、标准孔径大小及单位换算,排除上述影响因素,中美设计结果基本相同;中美规范中,进水口构造、水力粗糙度及设计流量均对水力性能有显著影响,美国方法比中国方法多考虑了进水口边缘类型对涵洞水力性能的影响,中美涵洞材料水力粗糙度对水力性能的影响趋势一致,中美方法中设计流量与涵前水深均呈正相关关系。最后推荐公路涵洞水力设计以中国方法为主,并建议结合美国规范中的全寿命成本分析、进水口类型水力计算等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6.
树久 《公路》1959,(13)
我们测设一条公路,有时不可能马上施工,所以在测量时订立的木桩,经过春耕、秋收,以及其他因素很容易失去。即使有详细的测设资料,但由于人力及仪器的缺乏因此对已经测设很久的公路进行施工测量是有困难的。我县孙村~放城,以及放城支线全长29.4公里,是由省第四测量队测设的。由于时间相隔过久,大部份木桩都没有了,连 I.P.交角桩保护桩也没了,光用几根花杆进行施工测量是一件头痛的事,现将这次施工测量的点滴经验介绍如下:(一)补交角桩 IP_2,只找到一个 IP_1桩,由测设资  相似文献   

7.
卢林 《公路》1988,(11)
在马达加斯加35~#公路施工测设过程中,有幸接触到国外公路设计及测量方法,与我国公路测设法相比,各有千秋,各有其适用的地点和条件,如能根据具体条件,加以选择性应用或综合应用,将会使测设工作既准确,又快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坐标法”的选线和定线是以电算技术为基础,以具有一定精度的大比例地形图为依据,以纸上定线为主,以现场踏勘补充修改为辅,它避免了大量的人工计算,并将大量外业工作变为内业进行,减轻了测设人员  相似文献   

8.
《公路》1965,(4)
我处第一工程队,担任某项公路工程修建任务,从测量、设计到施工,均由工程队自行承担。经过两年来的实践,对公路工程的自测设自施工,初步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自测设自施工的优点。 1.自测设自施工使设计与施工互相印证,是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方法,它能迅速提高公路建设队伍的实际工作能力。一队技术干部有些是刚离开学校的青年,有些来自其他部门,他们大都缺乏系统的公路测设和施工的实际经验,就是少数从事公路工作较久的同志,对测设也有生疏之感,经过两年来自测设自施工锻炼的技术干部,都感到等于上了几年公路专  相似文献   

9.
<正>日前,青海省交通运输行业第一个PPP项目——213国道策克至磨憨公路乐都至化隆段项目投资协议正式签约。该项目是青海东部城市群"五纵六横"对外综合运输通道中"纵三"线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乐都区南部人文生态旅游片区的主要干道之一,位于六盘山区海东市乐都区、化隆县境内,线路全长53 km,项目设特大桥6座,大、中桥梁25座,涵洞184道,隧道3座,设计行车时速80 km/h,概算投资68.57亿元。  相似文献   

10.
《公路》1960,(1)
我区在1958年计划修建公路原定1574公里,在炼铁战役中又增加矿区路线二百多公、里,在技术人员少,测设路线多,需要急的情况下,要完成这一任务,是有不少困难的。去年八月间,我局召开了一次技术人员会议,把当前繁重而紧迫的测设工作,作了专题研究。在解放思想、破除迷信的思想指导下,定出了一个既快又省的简化测设办法,实行以来,各县测设队的内外业进度,每天平均都能达2.5~3公里,比过去提高了工效三倍,从而按期完成了1700公里的测设任务,满足了全面施工的要求。茲将简化测设办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公路》2021,(5)
山区公路涵洞排水能力不足,会造成路基水毁或水损;过于保守的排水设计,则会导致建设资金的浪费,其中"降雨-下垫面"相互作用下的过涵设计流量精确计算尤为重要。提出了基于GIS的山区公路涵洞设计流量仿真计算方法:以芝加哥雨型法分析设计重现期的当地降雨时程变化,采用SCS水文模型综合考虑下垫面因素,基于GIS水文仿真平台模拟山区涵洞控制流域内的"设计降雨-地表径流"过程,应用于太行山区高速公路实际工程,实现山区公路涵洞设计流量的精准计算。与现行规范的推荐公式进行比较,该计算方法能细化降雨时程,并考虑了多维下垫面因素的综合影响,兼顾涵洞设计的安全经济、理论性与自动化要求。  相似文献   

12.
应瑞典王国公路总局和法国对外技术合作组织的邀请,由交通部公路总局和国家计委等单位组成的高速公路考察团,于1984年8~9月赴两国考察。我们将两国公路建设的一些情况概略介绍于后,以供各地参考。一、两国公路概况瑞典国土面积45万平方公里,全国共有各种道路40万公里。其中有国道9.7万公里,高速公路711公里,不设中央分隔带的两车道高速公路340公里,城市道路3.1万公里。在所有道路中有27.5万公里为私人投资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fx-4500p计算器在公路曲线测设计算时设计公式的装入和调用方法。  相似文献   

14.
赵永平  陈万春 《东北公路》2003,26(3):116-117
介绍一种测边交会的计算方法,将其应用于公路测设中,可以有效地提高测设质量和加快测设进度。  相似文献   

15.
一、改进回头弯道测设方法在困难山区设置的重要性烟灯垭是兴山县至巴东县公路测量路线的最高点,拔海高为1,340米,向西北下至兴山县的整个地形地物都是崎岖复杂的,由于条件限制,选定的路线,必须通过两个垭口,及长6公里海拔170米的陡峻沿溪线。自山顶至沿溪线的人行道距离为11公里左右,高差为1,170米;同时在该段路线中更有高达30~40米左右的干深沟6道所限。因此不得不以43道回头弯道来展线,较人行道展长了15.4公里(自山顶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以来,公路建设得到了很大发展。目前全国公路通车里程已达到91.5万公里,修建了桥梁13万余座,测设施工的技术水平,亦不断地进步和发展。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都有了自己的公路测设和施工队伍,测量方法已由常规的方法开始逐渐向航测过渡,装备了一些比较先进的测量仪器,如:红外线光电测距仪、精密立体座标量测仪、精密立体测图仪、地面摄影经纬仪、直角座标展点仪等等,并逐步推广电算技术于设计工作中。  相似文献   

17.
公路的测设、施工和养护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目的都是为运输生产服务。但为了工作上的需要,这三个阶段的工作往往是由三个不同的部门分别进行的。可是,由于有了分工却产生了很多问题。以下试就养路工作中的体会,对测设和施工部门提出几点意见。 (1)行车密度:一条公路的兴建,往往要集中大批人力、物力,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完成。施工的好坏对于养护和运输有直接影响,因此,在测设时需要考虑到施工和养护的双重关系。又因为修筑一条公路,在使用上发生长远的效果,所以测设时应根据日后行车密度来选用等级。“公路工程设计准则”(以下简称准则)中规定选择公路等级要考虑十年以后交通量的发展。但是,实践证明,十年以后行车密度的远景规划往往与实际数字有很大的出入;就是三、四年内行车密度陡增几十倍的,也屡见不鲜。因此,在设计文件中,应多考虑可能遇到的变化因素,除一般的行车密度远景规划外,还需要有超过指标的一套后备计划。这样,在逐步提高路等(或需改建)时,可以减少测设工作。如某  相似文献   

18.
《公路》1988,(10)
吉安至遂川段公路,系105国道在江西省境内的一段,全长102.35公里,此次改建设计比老路缩短3.43公里,实际建成长度为98.92公里。一、工程与测设概况1.老路情况该段老路,平面弯曲,弯道半径小于25米有18处,纵面起伏大,纵坡达10%有4处,有些路段急弯陡坡连在一起,坡段短、  相似文献   

19.
阳德胜  邱赞富 《公路工程》2015,(2):215-220,248
利用公路路线精细数字地面模型获取公路中桩数据和横断面数据进行公路施工图设计是一种公路测设新技术,通过近10 a的研究和应用这一新技术,结合现行公路勘测规范和基于精细数字地面模型的公路测设方法,根据公路中桩数据和横断面数据在设计中所发挥的作用研究了公路中桩数据和横断面数据的适用精度。  相似文献   

20.
对公路测设中距离存在的系统误差进行分析,提出了公路测设中顾及系统误差影响的导线平差方法,解决了平差计算精度不足的问题,满足了公路工程的测设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