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     
《摩托车》2012,(13):14-19
MAPS禁限摩图隆鑫和川崎签订摩托车合作协议据川崎重工官网报道,6月1日,川崎重工和中国隆鑫通用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基本协议书,计划在制造和销售摩托车方面开展业务合作。根据协议内容,川崎重工和隆鑫将通过共同出资成立的制造合资公司及销售合资公司,向中国市场提供川崎重工开发的川崎品牌摩托车。川崎  相似文献   

2.
本刊编辑部 《摩托车》2013,(11):130-131
2013年8月24日,这是川崎摩托车正式进入中国的重要日子。日本川崎重工旗下川崎重工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将正式开始在中国开展川崎摩托车的进口和销售活动。川崎先期将在中国市场先后引进并销售包括“Ninja ZX-14R”,“Ninja 650”及“ER-6N”,以及“Ninja 250”和“Z250”在内的多款川崎重工旗舰产品。10月6日,川精摩托车在中国的首家合作伙伴——上海东州摩托车川崎旗舰店正式开始营业……  相似文献   

3.
8月8日,日本川崎重工业公司宣布将从18日起在中国发售摩托车,将"Ninja ZX-14R"及"Z250"等大中型休闲摩托车投放中国市场,这标志着继铃木以及雅马哈之后,川崎重工成为第3个在中国销售大中型摩托车的日本企业。公司将在上海及北京等大城市设专卖店,力争5年内实现年销售5 000辆的目标。据该公司介绍,2012年中国市场摩托车整体销量  相似文献   

4.
《摩托车技术》2006,(6):52-55
KAWASAKI篇日本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在历经上世纪多次令人惊叹的技术革新后,已成长为极富生命力的技术型企业。摩托车、私人用水上摩托车、ATV(全地形车)、通用汽油发动机等是在川崎重工的产品领域中罕见的大众产品。日本国内自不必说,彪悍、迅猛的川崎摩托车在世界各地获得广泛的好评,现将 2006款川崎摩托车主要车型简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KAWASAK篇 日本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在历经上世纪多次令人惊叹的技术革新后,已成长为极富生命力的技术型企业.摩托车、私人用水上摩托车、ATV(全地形车)、通用汽油发动机等是在川崎重工的产品领域中罕见的大众产品.日本国内自不必说,彪悍、迅猛的川崎摩托车在世界各地获得广泛的好评,现将2006款川崎摩托车主要车型简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超影 XDZ175型摩托车是由海南新大洲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和日本川崎重工联合研制生产新近推出的产品,由日本川崎重工设计,中日双方合资生产。该产品一面市,便获得不少行家和消费者好评。一、超影 XDZ175型摩托车具有以下特点:1.美观大方的汽油箱和流线型车身设计,一改传统的太子风格。一流的喷  相似文献   

7.
信息快递     
《摩托车技术》2012,(2):22-25
本田今年将在印尼发布7款电喷摩托车据本田透露,今年本田将在印度尼西亚发布7款摩托车,此前本田已在该市场上推出了CBR250R和CBR150R。据悉,本田新车将采用电喷系统,以适应印度尼西亚市场的消费需求。伴随着新车发布,本田还将在印度尼西亚注资1040亿印度卢比用于增加工厂产能,计划今年3月份,本田在印度尼西亚的月产量可增至20万辆摩托车,2012年,其在印度尼西亚摩托车市场上的份额可增至52%。  相似文献   

8.
川宣 《摩托车信息》2012,(10):112-112
日前,隆鑫通用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鑫通用)与日本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以下简称川崎重工)在渝签署双方合作基本协议书。双方针对中国运动休闲型摩托车市场展开战略合作,共同制造、销售高品质、高性能的两轮摩托车。  相似文献   

9.
厂商动态     
《摩托车》2013,(3X):6-6
<正>川崎与隆鑫提前结束摩托车事业合作2013年1月18日,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官网讯,川崎决定提前结束与隆鑫关于在中国的摩托车事业合作,原文如下。"川崎重工2012年6月1日与隆鑫通用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合作意向书,关于具体的合作条件,我们一直诚实真诚地推进,但是双方并没有达成一致,因此圆满解除合作。"据了解,去年双方在重庆签订合作基本协议书  相似文献   

10.
厂商动态     
《摩托车》2013,(6):6
川崎与隆鑫提前结束摩托车事业合作2013年1月18日,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官网讯,川崎决定提前结束与隆鑫关于在中国的摩托车事业合作,原文如下。"川崎重工2012年6月1日与隆鑫通用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合作意向书,关于具体的合作条件,我们一直诚实真诚地推进,但是双方并没有达成一致,因此圆满解除合作。"据了解,去年双方在重庆签订合作基本协议书  相似文献   

11.
《摩托车》2013,(21):43
2013年8月,日本四大摩托车厂家之一的Kawasaki正式进军中国市场,按计划,川崎重工将依次在上海、北京和成都开设中大型运动型摩托车销售点。2013年10月6日,Kawasaki的中国旗舰店在上海开业,作为最后涉足中国的日本摩托车巨头,Kawasaki并不是不重视中国市场,而是一直在寻找适合自己的定位和运营模式。据悉,川崎重工将销售目标定为在五年内实现5000辆。与之前外界猜测的不同,Kawasaki进入中国并没有与国内车企建立联盟,而是唱起了"独角戏",全系整车进口,并在旗舰产品上最大程度地保留了Kawasaki的原汁原味。销售伊始,Kawasaki就受到了国内车迷的热烈追捧,订单  相似文献   

12.
《摩托车技术》2012,(7):21-21
6月1日,中国隆鑫通用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和日本川崎重工签订了合作基本协议书,计划在制造和销售摩托车方面开展业务合作。  相似文献   

13.
今年的东京摩托车展(Tokyo Motor Show)吸引了来白世界各地的摩托车爱好者和制造公司,而其中一辆由日本川崎重工展出的代号“J”的新款三轮摩托成为了本届展会的焦点之一。  相似文献   

14.
第十三届中国国际摩托车博览会上,海内外知名摩托车品牌云集,为车迷朋友们奉上了一道饕餮盛宴。日本知名摩托品牌川崎重工此次携多款新品亮相展会,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展台被观众围得水泄不通。11月14日上午10点整,随着两名漂亮车模的登台,正式拉开了川崎重工新车发布的序幕。本届摩博会上,川崎共发布了250mL、650mL以及1000mL3个排量的车型、动感时尚、做工精致的大排量新品引来一阵惊叹,现场相机的"咔嚓声"、观众的惊呼声不断。250mL新车Z250SL与Z250ABS均搭载四冲程单缸水冷发动机,最大功率为20kW,强劲动力绝非同排量一般车型可比。  相似文献   

15.
日本本田公司2004年全球摩托车销量约为1 070万辆,2005年计划将达1 250万辆。 本田公司在印度的生产规模达310万辆,在印度尼西亚建成第三工厂,达到了300万辆的生产规模。 在中国,新大洲本田天津工厂和广州的五羊本田将分别移往新址,新工厂分别计划于2005年初和  相似文献   

16.
1878年,在日本东京筑地诞生了一家川崎筑地造船所,创始人川崎正藏先生,这便是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的前身。川崎正藏以日语姓氏外来语“KAWASAKI”设计成公司产品的注册商标。 1886年川崎筑地造船所租用神户东川崎町的官营兵库造船所后,改为川崎造船所,为日本海军生产铁甲兵舰。1935年,川崎公司开始生产飞机,成为与三菱、中岛两大公司齐名的飞机制造厂。1937年,为扩大生产,便将飞机生产从川崎造船所分离出来成立川崎飞机公司。1940年,新建了现在川崎重工总部所在地的明石工厂,开始了大规模的飞机生产以供应日本军国主义扩张之需。川崎公司在二战高潮时期共有员  相似文献   

17.
在许多中国车迷的印象里,川崎是一家不温不火的企业,远不及日本其他3家大车厂“惹眼”。还有人认为,川崎重工擅长生产大排量摩托车,小排量车做得不如其他厂家。事实并非如此,低调的川崎也有极富个性的小车,而且这部分小排量车型在性能和造型上并不比其他厂家差,甚至还要优于对手。本期试车,主角就是川崎一款很有特色的小车——Elimimator250,在国内,此车还有个外号叫“德国兵”,多数车迷则称它为LX250.  相似文献   

18.
《摩托车》2021,(10)
正当年川崎推出Ninja H2系列的时候,震惊了整个摩界,大家对于摩托车上的机械增压充满了好奇,这款跨时代的产品也让大家再一次认识了川崎重工的强大制造能力。不过Ninja H2系列的三款车都主打运动,给人的感觉更多是让动力更迅猛,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殊不知,机械增压同样可以让日常驾驶更加从容,正如这款Z H2一样。  相似文献   

19.
2011年12月16日,铃木宣布将在印度尼西亚发售低油耗的新款小型摩托车“Nex”,并将其定位为在印度尼西亚市场的战略型摩托车,年销售目标预定为20万辆。“Nex”搭载排量112mL的单缸风冷发动机,相比同类型产品油耗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0.
洛阳人杰地灵,不仅生长牡丹,而且还生产黄川(豪客)。这黄川就是黄河-川崎摩托车,现在叫豪客。豪客(黄河-川崎)HK250系列车作为国内较早的中等排量车,给摩友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HK250系列车是河南柴油机集团于1985年从日本川崎重工株式会社引进的。其骠悍奔放的造型,澎湃强劲的动力,精湛的制造技术吸引了无数热血男儿,它重心低,乘骑舒适性极佳;车速高,加速性能灵活;动力强劲,爬坡能力可达20°。这些特点使HK250系列成为城市居民的优良代步工具,同时也受到公安、稽私部门的青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