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宏观视野探讨公路隧道节能减排相关问题,提出公路隧道节能减排的基本概念,从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平衡、节能技术产品推广应用、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投入等6方面分析了当前我国公路隧道节能减排存在的突出问题。总结影响公路隧道节能减排的主要因素,包括土建结构、机电设施、交通特点等,在此基础上从系统工程角度提出公路隧道节能减排措施与技术,包括结构节能、技术节能和管理节能。对我国公路隧道节能减排技术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交通运输部制定的《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下称《规划》),提出了明确的"十二五"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总体目标。为实现"十二五"水运节能减排总体目标,交通运输部水运局组织科研、设计单位的专家,沿着完善政策法规、制定标准规范、实施准入控制、应用先进技术、推动技术创先、加强监督管理、建立长效机制的整体思路,设计具体项目落  相似文献   

3.
为有效引导和促进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中央财政从一般预算资金(含车辆购置税交通专项资金)中安排了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下文简称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项目实施。2008年9月,交通运输部发布的《公路水路交通节能中长期规划纲要》(交规划发[2008]331号)提出了港口节能减排目标:2015年与2005年相比,港口生产单位吞吐量综合能耗下降8%。  相似文献   

4.
目前,交通运输能耗约占全国总能耗的8%左右,2009年我国仪源于石油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18.9%. 记者从6月24日交通运输部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交通运输面临的四大突出问题是:能耗刚性需求增长快;能源利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基础工作还比较薄弱;节能减排科技成果转化率还较低. 交通运输部一直以来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注重促进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相关的政策法规的制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08年,交通运输部制订了<公路、水路交通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公路水路交通节能中长期规划纲要>、<关于交通运输行业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意见>.2009年,印发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公路水路交通发展政策>、<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检测和监督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5.
<正>大连港集团申报的《大连港绿色循环低碳港口主题性项目实施方案》顺利通过了交通运输部组织的竞争性评审和第三方机构审核等程序,获得了2014年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补贴1103万元,与广州港、福州港、日照港一同被确定为全国节能减排主题性试点港口,同时率先成为辽宁省低碳示范港。多年来,大连港为加快绿色生态港口建设,提出了先进的绿色生态发展理念,通过完善的节能减排管理体系,广泛采用了绿色节能技术应用,使大连港提前超额完成了《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中制定的"2015年港口生产单位吞吐量综合  相似文献   

6.
高嵩  骆义  王利朋 《中国水运》2014,(10):138-139
交通运输部2011年颁发了《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明确了针对“车、船、路、港”的CO2排放强度指标。国务院办公厅2013年颁发了《加强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意见》,明确了船用及车用柴油的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和任务。鉴于出台的政策法规已对排放指标、技术重点、保障措施等予以说明,但不同货运方式的差别对环境的影响,尚无比对。因此,文中基于现行车船节能减排标准,虚拟货运条件,分析水路及公路运输优劣性,说明水路运输节能减排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六合西部干线公路改建项目中原有道路线形坡陡弯多、路况差及交通量增长快等因素造成能源消耗过高的现状,提出了在公路建设和公路营运期间节能减排的一些有效措施和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提出集装箱集疏运体系结构不合理、公路比例偏高成为制约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认为无论是从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的客观要求出发,还是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可持续发展的主观能动性出发,都要求集疏运体系由公路向水路与铁路转移,优化集疏运体系结构,实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靠泊船舶使用岸电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存在投资收益失衡、大气污染管理缺陷、节能减排政策的限制、用电增容审批难及使用岸电的收费方式和标准不明确等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解决电力增容问题;明确使用岸电的付费方式和标准;完善大气污染物管理制度;完善节能减排考核制度;明确节能减排效果归属;有序推广船舶使用岸电技术。  相似文献   

10.
<正>大连港集团申报的《大连港绿色循环低碳港口主题性项目实施方案》顺利通过了交通运输部组织的竞争性评审和第三方机构审核等程序,获得了2014年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补贴1103万元,与广州港、福州港、日照港一同被确定为全国节能减排主题性试点港口,同时率先成为辽宁省低碳示范港。多年来,大连港为加快绿色生态港口建设,提出了先进的绿色生态发展理念,通过完善的节能减排管理体系,广泛采用了绿色节能技术应用,使大连港提前超额完成了《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中制定的"2015年港口生产单位吞吐量综合能耗比2005年下降8%和2015年港口生产单位吞吐量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10%"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从节能、绿色环保的理念出发,以30万t级VLCC为对象,综合比较LNG燃料供气系统、弗莱特纳旋转风筒节能装置,以及空气润滑系统等船舶动力装置节能减排技术,分析对比表明,在VLCC上综合应用这3种节能减排技术,可直接满足EEDI第三阶段排放要求,经不同的航行路线测算,该型VLCC年度综合节省油耗可达8%~12%,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在公路隧道施工中复杂地质条件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工期延长或者施工成本增加等。因此需采取相关措施解决复杂地质下公路隧道施工问题。本文首先分析复杂地质下公路隧道施工问题,而后提出相应对策,以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张向辉 《中国船检》2014,(11):17-20
CCS早在2008年就提出了“绿色船舶计划”,以国际国内节能、环保。减排等政策研究为基础,针对我国绿色技术薄弱的现状.组织力量攻坚.为航运业节能减排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徐建豪  龚安祥 《世界海运》2011,34(11):42-44
针对国际社会日益重视的航运业节能减排问题,介绍国外航运业节能减排的进展情况,然后分析中国航运业节能减排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强化海运业的能源节约和产业结构优化,加快船舶节能方面行政法规的制定及修订工作,要加快船舶更新步伐,加强船员教育培训的力度等相应对策和建议,加快中国航运企业的节能减排进程。  相似文献   

15.
大力推进科技节能减排是港口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阐述港口节能减排的重要性,介绍港口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现状,并提出推进港口节能减排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珠江水运》2008,(9):66-66
最近,江苏交通“十一五”节能减排发展目标已确定:到“十一五”末期,在交通行业初步建直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节能管理长效机制,形成管理顺畅、机制严密、考核到位的交通节能减排工作新局面,努力实现交通运输部提出的公路单位运输周转量用地面积下降10%、营运货车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下降5%、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下降10%、营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污染物排放量下降30%的节能减排总目标.  相似文献   

17.
港口燃油动力设备节能减排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集装箱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港口起重运输设备的技术进步,每年会有更多的起重运输设备投入到港口使用,也会有一大批高耗能高排放的老旧设备面临淘汰,有关港口高耗能高排放燃油动力设备的节能减排问题会日益凸显。本文分析了国内外港口燃油动力设备的能耗和排放现状,以及相关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和研究情况,对使用生物柴油、油改气、混合动力改造、开发节能环保型新产品等节能减排技术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为港口燃油动力流动机械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的完成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要求,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能耗数据统计方法体系。通过从国家层面和行业层面总结和梳理现有的能耗统计工作情况,分析现有工作的适应性,提出了针对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建立能耗统计核算思路的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王晶 《集装箱化》2014,25(6):6-9
随着我国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货运量迅猛增加,公路运输网络的压力不断增大,道路拥堵、交通事故、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在《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中,交通运输部明确指出:“加快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把节能减排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实现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的显著提升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由此可见,建立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已经成为促进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20.
耙吸挖泥船是高能耗的施工船舶,研究和应用节能减排技术降低能耗,不仅可以为疏浚企业节省燃油费用,还可以减少船舶造成的环境污染,获得经济和环保双重效益。介绍挖泥船节能减排的含义和评价指标,从船型设计、推进动力系统优化、疏浚机械和集成监控系统开发及设计建造单耙挖泥船等方面讨论耙吸挖泥船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