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海上执法机构是海洋执法和管理的核心力量,目前我国海上执法机构正处于体制建设的初期阶段,逐步由分散型海洋管理模式向综合型模式转变。为促进我国海上执法机构的体制完善,提升我国海上执法效能,本文整理和对比分析了中国、美国及日本海上执法机构的组织结构。同时,结合美日海洋执法机构相对成熟组织架构,从执法依据及教育培养两方面,提出了我国海上执法机构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海上执法机构是海洋执法和管理的核心力量,目前我国海上执法机构正处于体制建设的初期阶段,逐步由分散型海洋管理模式向综合型模式转变.为促进我国海上执法机构的体制完善,提升我国海上执法效能,本文整理和对比分析了中国、美国及日本海上执法机构的组织结构.同时,结合美日海洋执法机构相对成熟组织架构,从执法依据及教育培养两方面,提出了我国海上执法机构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
海洋大国海上执法机构体制的基本规律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根据对韩国、俄罗斯、加拿大等国海洋管理和海上执法机构的考察研究,揭示了海洋大国海洋管理与海上执法机构体制的基本特点和一般规律,阐述了我国加强海洋管理和海上执法、建立高层涉海协调机制和整合海上执法资源的重要性,也探讨了海上执法机构体制改革可能的走向。  相似文献   

4.
张守月  张哲 《世界海运》2010,33(11):64-67
对加拿大海洋管理和海上执法模式进行简要阐述,重点介绍其涉海管理部门和海上执法机构,分析其海洋管理的主要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中国可以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2013年国务院大部制改革调整了我国主要的涉海管理部门,海上执法局面由之前的"五龙治海"转变成"双龙治海"。分析我国当前海上执法模式的定位,论证我国海上执法模式是由改革之前的分散制转变为半集中型模式。此外,以日韩两国的海洋管理为基点对此种模式进行评析,认为我国由海事和海警并行执法的模式是符合我国需要的,并且从日本和韩国的海洋管理体制中得出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海洋执法船主尺度之间的变化规律,对海洋执法船的发展趋势进行了介绍,并对其相关船型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采用多元回归的数学方法,建立了基于多变量的海洋执法船主尺度数学模型,有利于对海洋执法船主尺度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与掌握,为海洋执法船的报价设计与初步设计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海洋经济的发展同海洋行政管理与执法具有密切的联系,海洋行政管理与执法体制是否高效与完善决定了海洋经济发展能否得以有序开展和顺利进行.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努力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决定》(下称《决定》)强调要创新体制机制,建立适应海洋经济发展要求的综合管理体制机制.本文通过研究广东省海洋行政管理与执法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8.
杨昆鹏  魏伟 《中国海事》2013,(7):F0003-F0003
6月25日,由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统一组织,环渤海的山东、河北、天津、辽宁海事力量全面参与的联合巡航执法行动在山东海域开展。4艘海事执法船和交通运输部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1架直升机参与巡航。据悉,此次在渤海海域开展的联合执法行动为期4天,旨在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砂石运输,强化涉水工程建设安全,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促进渤海水域安全形势持  相似文献   

9.
随着亚太海洋安全局势的日趋复杂,德国发动机品牌MTU推出适用中国执法船舶的发动机,以其优良的品质保障中国海洋安全。  相似文献   

10.
在国内海事执法中,现有海事执法装备受海上环境的制约,在执法取证工作中存在短板。通过对固定翼无人机、无人直升机、多旋翼无人机和垂直起降无人机的结构、续航、船载起降条件等特点分析,阐述其可在海事执法中得到的应用。同时结合执法船艇和有人直升机的特点,分析无人机系统在海事执法应用中的优势,采用执法船艇搭载无人机和岸基部署无人机的形式,让海洋执法更加智能化、高效化,也能更好地打造立体的空海监视系统。  相似文献   

11.
正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和能源,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强国梦想。海上交通是海洋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员是海上交通的践行者,是水路交通运输安全的重要保障。广东海洋大学作为广东省较早开办航海类本科教育的高校,始终秉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为我国航海事业培养了一代又一代高素质航运人才。  相似文献   

12.
《航海科技动态》2010,(3):42-42
4月23日,2010年全国海事系统通航安全管理工作会议在浙江杭州召开。会议提出,今明两年通航管理工作以提高通航保障能力为主线,以规范通航执法为重点,以加强通航管理队伍建设为根本,坚持科学管理、创新管理,不断提高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能力,为国民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水上交通环境。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常务副局长陈爱平指出,今明两年通航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以规范通航执法行为作为主要目的,加快通航立法进程:以风险防范为主要内容.维护水上交通安全形势稳定;  相似文献   

13.
刘媛  李孔光 《广东造船》2012,(1):42-45,51
海洋权益斗争日趋激烈,大量海洋维权巡航执法公务船需要设计、建造,本文就海监执法船的设计特点、主要技术指标的选择、总体、轮机设计要点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同类船舶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极地具有气候环境极端恶劣、海气交换强烈、湿度很大等特点,在此航行(或冰区航行)的船舶和海洋平台结构表面极易形成覆冰,它不仅影响设备操作,更直接威胁到船舶和海洋平台的安全。对国内外极地航行船舶及海洋平台防冰和除冰技术的现状进行综述。首先,介绍覆冰对极地航行船舶及海洋平台不同部位的影响和危害程度。然后,归纳和分析国内外现有防冰和除冰方法与技术,包括电加热、红外线、超声导波等主动除冰方法,以及超疏水涂层、牺牲性涂层、水润滑涂层以及低交联度界面滑移涂层等被动除冰方法。最后,总结现有防冰和除冰技术在极地航行船舶及海洋平台上的适用性及优缺点,为极地航行船舶及海洋平台的防除冰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一个国家的繁荣进步,离不开法治的支撑。一个社会的和谐稳定,离不开法治的保障。水监体制改革20年来,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坚持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保证程序公正、加强程序制度建设,避免执法的随意性、建立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规范取证活动、健全行政执法调查规则,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严格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通过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不断规范执法行为。  相似文献   

16.
孙海万 《珠江水运》2023,(18):77-79
为合理运用海事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完善国家发展海洋经济进程中的重要环节,海域复杂的动态变化会给执法人员留一定自由处理空间,作为执法重要环节,对裁量权行使的研究存在着重要的突破方向。首先通过对行政执法中裁量权背景和概念的研究来引出在实践过程的具体适用和所遵循的原则,之后引出执法期间关于裁量权的不当行使常会出现过宽执法、过重执法、徇私徇情执法等危害找到是由于法律适用不一致、行政处理程序不健全和监管制度不完善的问题所在,建议从不断规制立法层面、完善程序制度、健全监管体制等方面来合力规范行政裁量权在海事执法工作的行使,使行使海事执法自由裁量权时稳定并且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17.
<正>"人类因海洋而诞生,海洋因人类而生辉。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未来的希望,航海是开发利用海洋、促进全球发展的重要纽带……"7月11日,以"感知郑和,拥抱海洋"为主题的2012中国航海日大会在江苏南京奥林匹克中心体育馆隆重举行。航海日活动组委会主任、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在致辞中指出,我国是世界航海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具有悠久而璀璨的航海历史和文化。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航运大国、海洋大国。但要实现由大变强,还需要我们在加强硬实力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软实力的提升。实践证明,深入持久开展航海日活动,是提升软实力的重要载体,对增强全民的海洋意识、航  相似文献   

18.
孙飞 《中国水运》2007,7(8):252-253
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本文重点分析我国目前环境执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查找环境执法不力的根源,为改善我国环境行政执法确定依据,指明方向,为完善我国环保立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海洋执法力量分散是阻碍我国发展海洋事业、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因素。新成立的中国海警局作为统一的海洋综合执法队伍,顺应了建设海洋强国,改革海洋管理制度的战略需要。作为新设机构,海警局将来正式履职必然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必要结合我国海洋行政执法的体制背景,分析典型海洋大国建设海洋综合执法队伍的实践经验,从而对海警局未来开展海洋维权执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国家的海洋利益,是国家民族根本利益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包括海洋政治利益、海洋军事利益和海洋经济利益等。特别是现代世界已进入“海洋时代”,海洋国家的海洋利益,就显得更为突出和迫切,海洋利益的战略地位将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适应时代的客观要求而明显提高。由于海洋与大陆不同,其地理、水文、气象和国界限制等环境与条件特殊,因此,国家要获得合法的海洋战略利益,就必须面向海洋,相应发展国家的海洋力量,特别是发展具有远海作战能力的海军实力,在国家海洋战略的统一指导下,取得在海洋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有效地控制与国家根本利益直接相关的海洋区域,使国家能够安全、有效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为此,本文想从宏观上谈谈我国海洋事业与海军的关系。我认为这是研究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特别是研究海洋开发利用战略不可缺少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