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高填方、高挖方路基施工,提供了一种相对简便的全站仪断面测量方法。本方法可以准确、快速测量路基横断面,省时、省力,减少劳动力投入,并能控制每个测点偏离横断面方向线的距离,比较准确测定各中桩垂直于中线方向的地面起伏情况,使之达到要求的精度,并保证断面各点的距离和高程满足《公路勘察规范》(JTG C10-2007)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在地势平坦、距离不长的道路上,可以使用花杆、皮尺、手水平或箱尺测量横断面;但在山岭地区,横坡较大,如用上述工具测量横断面,则进度很慢。这里介绍一种测量横断面的新工具——扇形断面仪。使用这种工具测量横断面,不但进度快,而且制造简单,操作方便,最宜于测量横坡较大的横断面和路基收方之用。山西、青海等省已有采用这种工具的,效果很好。一、扇形仪的用途扇形仪(如图1)有两种用途:1)测出地面任意两点AB之间的斜距L、平距H和高差V;2)测出地面任意两点AB的斜度,可用倾角α、百分率%和比例1:M等表示之。  相似文献   

3.
以连霍高速(G30)新疆境内小草湖至乌鲁木齐段改扩建工程为例,从规范运用、运营安全、借鉴类似项目及工程规模等方面,对多车道高速公路断面各组成部分的宽度进行了分析与论证。具体项目横断面形式选择为:八车道及以上高速公路整体式路基可不设置左侧硬路肩;八车道及以上高速公路分离式路基,结合地形及救援条件,可论证选择左侧硬路肩宽度。经论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改扩建项目路基断面中各组成部分宽度可采用规范的最小值。  相似文献   

4.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简介(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路基标准横断面图“规范”中的路基标准横断面图是在原《公路工程设计准则》(修订草案)、《公路路基施工暂行技术规范》(草案)及《公路路线标准图》(第一册)中路基标准横断面图的基础上编成的。在编制过程中,根据我国丰富的山区筑路经验,增加了在山区路基设计中经常采用的几个断面,如砌石路基、护肩路基及矮墙路基等,还有一些图式的合并与改动,请  相似文献   

5.
为了验证抛碎石护坡保护退化性多年冻土区公路下多年冻土效果,2003年在214国道建立了抛碎石护坡试验路,并建立了系统的地温监测断面.监测结果表明,抛碎石护坡可以在夏季对路基土体起到保温作用,在冬季可以降低路基土体温度;采用抛碎石护坡措施断面各孔位多年冻土地温保持稳定,多年冻土人为上限也比较稳定;采取抛碎石护坡措施以后,可以降低路基周边温度,增强路基的热稳定性,有利于保护或延缓多年冻土退化,减轻公路路基病害程度.  相似文献   

6.
山区高速公路中分离式路基的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结合沪蓉西高速公路的勘察设计,对分离式路基设置的原因和其平、纵、横断面设计以及设计注意事项等方面,尤其是对整体式路基和分离式路基相连处的断面尺寸和设计作了详细的介绍,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7.
公路横断面设计常常被人们看作是最简单的,可是利用计算机来设计横断面,却是平、纵、横设计中最困难,也是编制程序中最关键的部分。首先,如同平时的横断面戴帽那样,在不同的桩号上,可能遇到挖方断面,填方断面,半填半挖断面;在不同地质条件下,填挖边坡将有变化;有时需要设置路肩挡墙,有时可以只设坡脚挡墙,挡墙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当设计较小半径的弯道时,还要考虑设置超高和加宽等等。这样,在编制程序时,就要仔细进行判别,以确定合理的断面形式。  相似文献   

8.
以张桑高速公路3个典型路基断面实测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灰色GM(1,1)、Verhulst和非等时距UGM(1,1)三种模型对各断面的沉降数据进行了拟合及预测,根据计算结果确定了各阶段最适宜的预测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各断面的工后沉降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Verhulst灰色模型模拟和预测精度更高,适用于路基断面的中长期沉降预测,预测结果可为路基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路基工程中,横断面的精确度,直接影响土石方数量。测量横断面,一般用十字架、手水准、花杆和皮尺或用十字架和花杆的两种方法进行。但这两种方法测量的精确度不高,为了适应野外工作人圆的方便和保证精确度,可采用横断水平尺测量横断面。现在介绍如下: 一、构造水平尺用断面为长方形的木条或圆形木棍做成,长3-4米,每隔20厘米或10厘米用红白漆相间涂成花杆式样,为了延长使用寿命,两端可做金属包头,中央和离两端40厘米处各装水泡一个如图1。  相似文献   

10.
唐述泽 《公路》1993,(2):11-15
以横断面测设的地面线资料、路基宽度、填挖高度、超高、加宽、边坡率等数据为参数,导出公路横断面设计的数学模型。并据此编制了通用程序,在PC-1500机上实现,运算速度快而准确。  相似文献   

11.
基于远程采集系统的季冻区路基温度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季冻区已建路基温度场的分布特点和变化规律,选取哈尔滨市周边地区3个典型断面,利用自主开发的路基温度远程采集系统建立温度场。并对采集系统发回的一个冻融循环周期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随着路基纵深的增加,温度梯度绝对值随之减小,温度波动幅度也越来越小且越来越平缓;各时期路基温度场以道路中线为中心,两侧基本呈对称状态。中央分隔带处冻结程度比两侧路肩处明显,路基冻结比天然地面快,但融化比天然地面慢,融化期阳面要早于阴面;路基填高为2.5m的断面冻结程度大于路基填高为1.5m的断面,融化过程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2.
在公路路基横断面设计(俗称戴帽子)完成后,即要确定出路基横断面填挖面积,以便计算路基土石方填挖体积。确定路基横断面填挖面积的方法有多种,例如,求积仪法,积距法,几何图形法,座标法等,这里介绍另一个方法。路基横断面填挖面积计算公式及其图表设图1为填方路基横断面的左侧部分。ME 为路  相似文献   

13.
路基长期路用性能的监测对于保障高速公路通行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于特殊填料修筑而成的路基。本文依托江西安远至定南高速公路工程,于沿线选取3个路基监测断面,布设了一套路基长期路用性能智能监测系统。路基监测系统的布设重点考虑了路基横断面形式、填料特性、地质地形条件、气候环境等因素,在明确监测系统的目的、内容及相应技术要求的基础上,合理选取监测设备,确定了监测断面的位置及监测设备的具体布设。通过对运营期一段时间内的监测数据分析,布设的花岗岩残积土路基性能监测系统运行正常,获得的监测数据真实可靠,能够为路基的沉降变形和边坡水平位移状态评价提供支撑。该系统的建立为路基长期性能的实时监测和预警提供了科学依据,对其他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湖北省宜昌市某一级公路设计过程中分离式路基设置的原因及其平面、纵断面和横断面设计等方面的设计方法和过程,介绍了整体式路基和分离式路基过渡路段平面、纵断面和横断面尺寸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在公路测设工作中,由于路基横断面的数量多,因此画横断面带帽子的工作量就很大,目前一般是用透明模片(如图一)来进行这项工作的。这种模片的路基面和边沟部分是雕空的(参看图一),画断面时,可按模片用铅笔直接画出路基面线和边沟线。画边坡线时,则须先沿模片边缘,点出所要采用的坡比(像用量角器画角度一样),再用三角板或模片的直边连接,画出边坡线。下面介绍一种在这种模片的基础上改进了的模片:  相似文献   

16.
目前山区公路深沟地形沿河线路基横断面中,最常见的为半填半挖高挡墙横断面形式,它常导致工程投资、施工难度增大,甚至留下工程质量隐患。本文提出的移墙改沟、纵向涵洞路基横断面方案,在某些情况下,技术方案合理,经济节约,是山区公路深沟地形沿河线理想的道路横断面形式。在设计中,根据实际情况选用这种特殊的路基横断面形式,不仅能减少建设投资,而且有利于工程施工,保证工程进度、质量和安全。  相似文献   

17.
异型断面路基的差异变形会对上承路面结构产生附加不利力学响应。通过国内外大量文献的调研,指出异型断面路基的定义和共性,分析异型断面路基路面病害的类型及成因,系统回顾、评述异型断面路基路面综合设计理论的研究进展,并指出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采用路侧激光交通调查设备对城市道路信号交叉口下游12个断面的车速进行调查,得到5个车道12个断面的车速值。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利用11种回归曲线对各车道车速与距离的关系进行分析,建立了各车道高峰和平峰时段的车速回归方程。对高峰和平峰时段各车道同一断面车速平均值与距离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到了相应的回归关系模型。回归分析表明:除了第1车道外,各车道车速与距离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各车道同一断面车速平均值与距离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高峰和平峰时段车速在距上游交叉口700 m左右趋于离散;平峰时段车速略高于高峰时段,700 m之后高峰和平峰时段的车速基本相等。  相似文献   

19.
拓宽路基的工后不均匀沉降是导致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相关病害的主要原因之一,选择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案可以有效的减小拓宽路基工后差异沉降的产生。以广三高速公路拓宽工程为例,选取3组软土埋深不同的典型断面,采用有限元法对不同的软基处理方式进行了分析,并对各典型断面的软基处理方案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反映不同地...  相似文献   

20.
平原微丘区高速公路主线、取土坑占用耕地数量较大,为了节约资源,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分析路基断面各组成部分宽度的相关要求,提出平原区高速公路路基宽度取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