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结合沥青路面修补二次病害调查及分析,通过对圆形开槽的力学分析,新旧结合粘结效果的分析,经济性分析以及施工工艺分析,进一步对圆形开槽修补坑槽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2.
0引言坑槽是沥青路面最常见的一种局部破损病害,它不仅会严重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和行车的舒适性,还会大大削弱坑槽周围路面结构的强度,引起渗水。如不及时修补坑槽,在交通载荷和雨水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局部破损会很快扩大,降低路面使用性能,严重危及驾驶人员的安全,并造成养护费用的增加。因此,路面坑槽修补是最常见、最基础的养护作业。长期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于方形坑槽,在《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中,也提出了"圆坑方补"的要求。然而,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践证明,坑槽形状对修补质量和使用寿命有着重要影响,为此针对不同坑槽形状进行以下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3.
从实际工程更换的腐蚀斜拉索中获取腐蚀钢丝试样,并利用室内加速腐蚀试验制备了腐蚀钢丝对比试样,针对各腐蚀分级的钢丝试样观测并记录了钢丝表面蚀坑的几何形态、数量和分布情况;利用统计分析研究了实际工程和腐蚀试验制备的钢丝试样的蚀坑形态参数的概率分布模型。结果表明:腐蚀钢丝的蚀坑几何形状可抽象为浅球形、深椭球形、浅椭球形、长槽形4种,不同腐蚀等级钢丝中4种蚀坑形状的出现数量有较大差异;蚀坑长度、宽度以及深宽比符合对数正态分布;考虑张拉应力的局部加速腐蚀钢丝试样的统计规律与实际工程腐蚀钢丝试样的统计规律具有良好的拟合度。  相似文献   

4.
沥青路面裂缝和坑槽破损形式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针对沥青路面最常出现的裂缝和坑槽这两类破损形式 ,按其破损几何形状、产生原因及破损严重程度进行了较全面地分析总结 ,有助于在养护维修时对不同形式的裂缝和坑槽进行正确识别和分类  相似文献   

5.
针对沥青道面坑槽修补后耐久性差及界面、角隅处很快出现二次破坏等问题,借助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沥青道面坑槽修补三维有限元模型确定最不利荷位;然后从修补深度、水平荷载系数及轴载等角度对修补后的沥青道面坑槽界面处的正应力及剪应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坑槽角隅处为最不利荷位;修补深度越小,坑槽板块越容易发生挤压破坏;随着水平载荷的增加,界面处合成剪应力急剧增加,尤其是在紧急制动时,其合成剪应力将增加1.2倍以上;轴载大小与界面应力呈线性相关,轮压每增加0.1MPa,界面压应力增大14.3%,合成剪应力增大20.2%。  相似文献   

6.
李友林 《公路》1989,(6):45-45
在路面养护工程中,修补后的坑槽再次破坏形成新坑槽的现象比较普遍,坑槽修补后再次形成坑槽的特点为:①多数始于边角,四角占的比例较大;②原坑槽处的油面较低,雨天积水;③多数是灰土先于油面破坏。坑槽修补后多呈矩形,这种形状虽然挖补时操作简便,但效果欠佳。因为修补坑槽夯实灰土基层时,矩形四角不易夯实,压实度不足,致使强度不匀。这是坑槽修补后再次破坏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沥青路面坑槽修补界面的黏结性能,本文采用热料冷补法和微波就地加热修补法两种方法,对沥青混合料坑槽修补界面进行了拉拔试验和剪切试验研究,并将坑槽修补界面间的应力作为评价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微波就地加热修补法的坑槽接缝处黏结力比热料冷补法提高50%左右。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升沥青路面坑槽修补质量,针对坑槽病害形成的原因,对比常规坑槽修补工艺的优势,以最常用的冷切热补施工工艺为研究对象,从施工人员、养护机械、养护材料、施工工法、作业环境等方面分析影响坑槽修补质量的因素,总结出控制并提高坑槽修补质量的方法,并推荐适用的养护施工关键机械,指出未来公路养护施工机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沥青路面坑槽破坏形式及成因分析,将坑槽分成三种表现形式即表面层产生坑槽、表面层和中面层同时产生坑槽、底面层和基层间产生坑槽。根据沥青路面坑槽破坏成因、修补的最终目的和效果以及坑槽修补材料的受力状况,对坑槽修补机理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获得理想维修效果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0.
该文通过对沥青路面坑槽破损形式及成因的研究,将坑槽分成表面层产生坑槽、表面层和中面层同时产生坑槽、底面层和基层间产生坑槽以及刚性组合式路面上产生坑槽四种,并对目前的坑槽修补技术进行了全面介绍和分析,包括挖补法、填料法、喷补法、热再生法四种修补技术。最后对坑槽修补时的步骤及工艺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1.
成槽是地下连续墙施工的关键工序,深入岩地质条件下的成槽施工是当前的难点问题之一。结合入岩成槽的工程实践,系统地总结了超深入岩的几种成槽施工工艺,包括冲击锤成槽、铣槽机成槽、“两孔一铣(抓)”或者“一孔一抓(铣)”、钻爆铣槽等工艺。针对成槽施工的主要施工设备和辅助施工设备进行了介绍,详细论述了几种组合成槽工艺的关键技术及其适用范围。并基于松坪站项目,介绍了两孔一铣工艺与一孔一铣的实际应用,比较分析这两种工艺。结果表明,一孔一铣工艺施工效率高出41%。对于深入岩条件下地下连续墙的成槽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沥青路面填封裂缝和修补坑槽再破损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了检验沥青路面裂缝填封和坑槽修补的效果,对填封裂缝和修补坑槽较常出现的再破损形式进行了归纳,并深入地分析了已填封裂缝和已修补坑槽再次出现破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为了设计直线齿形孔插齿刀,根据共轭齿形原理,运用齿廓法线法建立工件齿形和刀具齿形的关系式,依据工件和刀具接触条件,由已知工件齿形坐标求出刀具齿形坐标,设计出了刀具齿形。用最小二乘法求出了刀具拟合直线,并对拟合直线进行了修正,保证了修正后的创成表面与原拟合直线创成表面相吻合。通过实践证明,利用设计的插齿刀在插齿机上加工直线齿形孔,不但效率高,而且被加工零件的齿形精度达到了图纸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以一块10 m长的简支预应力空心板桥为例,通过有限元计算和分析,研究钢筋应力释放法中混凝土开槽的长度、宽度和深度等参数对普通钢筋应力的影响,以便更为精准地研究钢筋应力释放法的测试精度。  相似文献   

15.
沥青混凝土路面坑槽修补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茅荃 《公路》2004,(10):158-163
针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的坑槽病害,研究了各类维修工艺和关键控制技术,并结合各种气候及施工条件分析了适宜的坑槽修补技术。  相似文献   

16.
LB冷拌冷铺沥青及其路面修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延西利  金晓晴  李金永 《公路》2005,(8):147-151
介绍了一种可以常年进行冷拌冷铺作业的路面修补材料——LB沥青材料。针对公路路面经常出现的溃烂和坑槽等病害。通过大量的室内与现场试验研究。分析了LB系列沥青及其混合料的路用修补性能,提出了简易可行的旋工工艺。实际修补应用表明。LB沥青在路面修补中能够实现冷拌冷铺,使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对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弧形切口进行疲劳修复时,切割孔形的优劣决定了疲劳修复效果。以检查到较多弧形切口疲劳病害的钢桥面板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和结构力流法分析了弧形切口处应力集中的原因。结合4种修复方案对切割孔形的圆弧半径、直线长度和倾角进行参数优化,得到了切割孔形对峰值应力的影响规律。依托钢桥面板弧形切口疲劳裂纹切割、修复工程,选择切割前、后的弧形切口开展试验研究。采用试验车进行纵向和横向移动加载,测试了2片横隔板弧形切口断面和侧面的应力分布规律和轮载位置-应力变化关系,并采用修正名义应力法近似评估其疲劳寿命。研究结果表明:轮载产生的力流通过U肋以剪应力的形式传递给横隔板,力流扩散中遇到弧形切口的阻碍,导致切口处力流高度密集;弧形切口开孔尺寸宜小,开孔半径宜大,避免阻碍力流传递路径;弧形切口优化后,其峰值应力降低58.4%,考虑横向概率分布的等效应力降低55.2%;因增大弧形切口的开孔而削弱截面面积,导致横隔板的平均压应力稍有增大;基于有限元计算和试验测试的峰值应力进行疲劳寿命预测,修复前的疲劳寿命分别为3.8年和7.2年,修复后的寿命分别为58.5年和184.4年,说明此切割修复方法具有良好的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地下连续墙成槽过程为从地面开始的连续下切动态过程,施工过程中使用成槽设备进行成槽施工。针对低净空环境下施工净空限制,选择合适的施工工艺是低净空条件下地下连续墙成槽施工的关键环节。根据不同低净空成槽施工项目,总结四种低净空成槽施工工艺,并结合汪家墩站项目勘察报告,给出了针对该项目合适的施工工艺选择,对工程实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