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城市地铁网络化运营,火灾的防范和应急处置已经成为安全运营的重要环节,本文对地铁FAS系统功能进行了介绍,并简单介绍了FAS系统在地铁灾害情况下的联动关系以及FAS系统在地铁灾害情况下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从区间隧道火灾的特殊性出发,分析面向地铁综合监控的区间隧道光纤感温探测系统设置必要性和重要性,对其在地铁内的设置方案、与综合监控的接口及其系统功能进行研究与设计,最后,给出不同温度下,系统联动区间隧道通风模式的具体实现流程。  相似文献   

3.
随着地铁系统的迅速发展及其在轨道交通运输系统中重要性的不断提高,现有的地铁监控系统已不能满足对整个地铁系统进行全面监控的要求,一种新型的综合监控系统——池铁主控系统应运而生.本文在介绍地铁主控系统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地铁主控仿真培训系统实现方案,重点介绍系统的体系结构、硬件/软件设计思路、数据库设计及软件模块功能。  相似文献   

4.
《轨道交通》2009,(2):19-19
2月5日,通用电气旗下GE公司运输系统集团正式与杭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合同,GE公司运输系统集团将为杭州新建地铁1号线提供综合监控系统。杭州地铁1号线将采用GE运输系统的RailEdge综合监控应用技术,这也是近年来蓬勃发展的中国地铁轻轨市场首次采用GE先进的基于Windows平台的运营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5.
为了对地铁综合监控系统进行可靠性分析及数据管理,为地铁安全可靠运行提供保障,作者开发了一个地铁综合监控系统可靠性分析与数据管理软件.该软件可以实现系统的计算机辅助可靠性建模,对已有模型的自动定性定量分析,对系统设备\子系统可靠性数据的管理统计等功能.同时,该软件中提出并初步构建了地铁综合监控系统故障树模型图库,能够为地铁系统的故障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轨道交通》2014,(4):46-47
活动概况主题:地铁综合监控系统深度集成、互联,实现高效运营管理时间:2014.3.21,14:00-17:00地点:北京希尔顿逸林酒店主办单位:CRTSCHINA国际轨道交通展,RT《轨道交通》杂志参与人数:42人 2014年3月21日下午,主题为地铁综合监控系统深度集成、互联,实现高效运营管理的「CRTSCHINA」轨道交通精英沙龙活动车站电源专场在北京成功举办,北京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第四项目中心副总工程师孙静、北京地铁国家标准编制组宋杰组长、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工程经理张森岩、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秦小光、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机电所总工程师张鹏雄、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工程师张艳伟、铁科院(北京)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工程师郝明雷等嘉宾参与了本次活动,并与企业代表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相似文献   

7.
以某省为例,利用GIS技术设计与开发了基础空间要素数据库联动更新系统,阐述了系统的总体设计及系统所实现的功能。系统的建立实现多比例尺间各个要素更新的联动,保证了数据库中地理对象的完整性和数据的一致性,从而为数据库的检索、查询以及分析应用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深入与推进,多系统、多专业间的联动将是未来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方向。综合监控系统作为城市轨道交通重要的安全保障系统,其通过集成、互联多个专业系统,实现各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管控功能。本文介绍了互操作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应用需求及基础,并结合综合监控系统现状,构建了基于互操作性的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测试与评估方法,为互操作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从地铁综合监控系统集成的概念出发,论述了综合监控系统集成理论体系框架、综合监控系统集成框架、综合监控系统的构成,为城轨交通综合监控系统集成的选择和决策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石黄高速全程监控系统的系统需求,并根据石黄高速全程监控实际应用,介绍了高速公路全程监控应用软件的组成和具体功能。系统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开发,引入了事件联动处理机制,较好的实现了路段监控需求,针对系统功能需求提出了基于面向服务架构(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SOA)的多层、分布式软件架构设计,确保了系统的运行以及系统的可靠性,开放性和可扩展性。高速公路全程监控系统的运用PDF  相似文献   

11.
随着地铁网络的持续扩大,对地铁突发事件应急体系的脆弱性防范也相应提高,完善地铁突发事件应急体系能够有效提高地铁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针对地铁突发事件应急体系的脆弱性进行研究,构建应急体系脆弱性评估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运用模糊数学的相关理论,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地铁突发事件应急体系脆弱性进行评价,最后通过实例分析,验证该方法在评价地铁突发事件应急体系脆弱性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地铁电视监视系统是保证行车组织、运输安全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行车指挥透明度的辅助通信工具。本文主要介绍沈阳地铁一号线电视监视系统的构成及功能,其构成主要就控制中心各调度员监视、车站站长及值班员监视、列车司机监视及图像录制等需求进行设计,便于沈阳地铁一号线用户操作与维护。控制中心和车站利用该系统监视列车运行、客流情况、变电所设备运行情况,提高行车指挥效率。地铁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客流量极大,安全措施必须得到保证,因此,本系统作为安全防范的辅助工具,有效地提高了地铁运营效率。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目前跨江大桥车载危化品事故应急管理体系,提出建立区域协作的联动机制的必要性.基于区域协作的联动机制,提出以监测预警、资源储备、协同救援、评估恢复4个方面构建区域协作的应急管理机制.同时,以泰州大桥为例,提出基于区域协作救援机制的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包括应急组织、应急流程以及处置措施等内容.  相似文献   

14.
钟自明 《轨道交通》2008,(12):62-63
列车晚点降低了乘客在途时间的可靠性,这是造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和服务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通过分析列车晚点的产生机理和时空特征,可以制定有效的调整和控制措施,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乘客服务水平。本文着重分析了地铁列车晚点的产生原因和时空分布特征,为减少列车初始延误发生、控制连带延误影响的防范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开关磁阻电机(SRM)的双凸板结构导致其运行时磁链具有非线性特点,因而精确建立电机的数学模型比较困难.在分析开关磁阻电机的非线性特性和磁链曲线后,提出了利用一种指数函数来构建磁链曲线的新型数学模型.结合Ansoft软件的电磁分析功能,利用Matlab软件搭建一台3 kW、12/8极SRM的控制仿真模型,在角度位置控制(APC)模式下进行了仿真分析,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了该磁链非线性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对地铁车站火灾风险评价的量化分析可以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提供安全保障,文章对地铁火灾报警系统、水消防系统、气体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通风空调设备及应急疏散设备进行风险评价,提出基于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SOM)的地铁车站火灾风险评价模型,根据评价结果,得出地铁车站火灾风险等级。  相似文献   

17.
针对西安地铁5号线近距离下穿地铁2号线的工程实际情况, 分析了既有地铁线路的安全判断准则、正常使用要求和服役状态, 选取弯矩、曲率半径、容许应力、容许切应变与轨道变形作为新建地铁隧道下穿时既有地铁线路沉降标准的控制因素, 构建了既有地铁线路的力学模型, 推导了既有地铁线路允许沉降计算公式, 确定了黄土地区新建地铁隧道下穿时既有地铁线路的沉降控制标准。分析结果表明: 以既有地铁线路的弯矩、曲率半径、容许应力、轨道变形与容许切应变依次作为控制因素时既有地铁线路允许沉降分别为22.40、20.85、48.14、20.23、21.06mm, 其他地区下穿工程经验允许沉降与国内相关规范允许沉降为20mm, 因此, 最不利控制因素即轨道变形的允许沉降接近既有相关允许沉降, 建议黄土地区新建地铁隧道下穿时既有地铁线路沉降控制基准为20mm; 对既有地铁线路沉降控制标准进行了分级管理, 选取沉降控制基准的100%、80%和60%分别作为既有地铁线路的控制值(20mm)、报警值(16mm) 与预警值(12mm), 提出了下穿时既有地铁线路的预警体系; 评价了新建地铁隧道下穿时既有地铁线路沉降的安全级别, 并给出了相应的处置措施, 安全级别为Ⅰ级, 即沉降不大于12mm时, 新建隧道正常施工并做好监测, 安全级别为Ⅱ级, 即沉降为(12, 16]mm时, 加强监测并实时反馈, 安全级别为Ⅲ级, 即沉降为(16, 20]mm时, 停止施工, 并启动应急预案, 安全级别为Ⅳ级, 即沉降大于20mm时, 达到破坏级别, 不允许施工。   相似文献   

18.
������վ�ڳ˿���ɢʱ����㷽���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分析实测数据的基础上,针对地铁车站内乘客疏散时间计算问题建立了考虑人群密度、空间环境变化的数学模型。文中分别对乘客下车过程、站台、通道和楼梯的行走过程、使用自动扶梯过程以及通过出口过程进行分析研究,以乘客疏散过程为依据建立基于统计学与排队理论的综合计算模型,给出了适合计算地铁车站内容乘客出站所需疏散时间的方法。本文以西直门地铁站乘客疏散为案例验证了所建立计算模型的有效性及实用性,模型计算结果与观测数据的总体误差约为2.25%,其中仅楼梯阶段与出口的通行时间计算误差超过10%。案例研究结果还表明地铁车站疏散能力存在上限,在进行地铁车站设计与列车运行计划制定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这一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19.
在地铁车站设计中,客流是众多车站部位规模和能力核算的重要参数。本文从地铁运营管理和功能疏散的角度,深化研究,提出超高峰客流量、最高聚集人数、紧急疏散人数三个参数指标.为地铁车站设计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