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4 毫秒
1.
针对回龙湾铁路隧道近距离下穿在建公路隧道施工控制难题,在对两座隧道工程条件特别是空间展布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穿越施工的总体方案与风险控制原则,进而提出了大管棚和T76S自进式管棚超前支护参数、开挖方法与步序、初期支护方法等。现场监测结果表明,选定的下穿隧道施工方案不仅能够较好地控制围岩变形,而且可以保证铁路隧道施工安全,同时也能够保证近距离的上方公路隧道围岩稳定和结构安全。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当前隧道安全风险管理存在的施工方案不合理、施工管理不到位、风险监测手段不科学、风险识别方法不落实等问题,从隧道施工方案编制、现场施工管理、安全风险评估、围岩监控量测、超前地质预报、外部环境监控等方面,阐述了加强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一些做法,以加强隧道施工风险管理,保证隧道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3.
结合青岛某酒店基坑开挖过程对既有地铁隧道的施工保护进行研究,探讨地铁隧道临近基坑的施工控制关键因素,提出地铁隧道自动化监测的控制要点,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控制性爆破施工、针对性支护体系和地铁隧道结构变形的连续观测,确保爆破震动速率符合安全要求,支护体系与地铁结构符合安全距离,结构变形处于安全状态,进而保证地铁运营的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朱勇 《铁道建筑技术》2013,(12):57-60,122
结合湘桂铁路莲藕塘隧道施工,以安全风险控制为出发点,对塌方、有害气体、突水突泥、边坡失稳等典型风险进行相应评估,得出隧道的边坡失稳和塌方属于高度安全风险因素,突水突泥和有害气体属于中度的安全风险因素.通过对安全风险源的监测,提出了修改完善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建议,使湘桂铁路莲藕塘隧道施工安全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观音堂隧道下穿连霍高速公路施工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音堂隧道下穿东西交通大动脉——连霍高速公路,设计为单洞双线浅埋暗挖隧道,隧道下穿段最小埋深11 m,最大埋深18 m。如何控制路面绝对沉降,确保施工期间高速路通行安全并且安全、顺利、高质量的贯通隧道,是本工程控制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对工程重点和难点的分析,总结在复杂地质条件下下穿高速公路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齐岳山隧道是宜万铁路八座高风险隧道之一,地质条件复杂,不安全因素多,施工风险大。文章结合齐岳山隧道长大坡度斜井运输、瓦斯突出、突泥涌水和坍塌掉顶防范措施情况,简要介绍了应对此类风险的工程技术措施和安全防护设施,以及隧道施工应注意的其它安全事项。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以石太铁路客运专线李虎坪隧道为例,研究客运专线双线大断面黄土隧道控制测量、开挖支护、监控量测、二次衬砌等施工技术和施工特点。研究结果:研究表明,CRD施工方法适用于Ⅴ级黄土双线大断面隧道施工,施工进度快,控制地层变形好,施工安全度高。  相似文献   

8.
铁路建设施工中,隧道施工的安全质量控制已作为重中之重,而浅埋隧道施工存在更多的安全风险。渝万铁路客运专线长寿至梁平段大部分隧道为浅埋隧道,如按常规隧道开挖方法,则存在很大安全隐患。通过超前地质预报、初支加强、监控量测、仰拱及二衬及时跟进等施工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可供类似隧道施工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广西境内铁路隧道施工地质条件复杂,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开挖断面超欠挖、支护质量差、监控量测不正常、防排水设施不完善、衬砌质量有缺陷等问题。通过采取完善爆破技术、加强监控量测、强化工艺过程控制、做好工序间衔接、严控原材料质量等措施,节约了施工成本,加快了施工进度,确保了隧道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为后期的运营安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新建隧道与既有隧道小间距平行、交叉时,必须考虑新建隧道对既有隧道的影响,监控量测和信息化施工是保证既有隧道结构安全的重要方法,结合南山下隧洞下穿温福客运专线钱仓山隧道工程,论述了采用爆破震动监测,指导南山下隧洞施工组织设计,控制其对钱仓山隧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控制盾构隧道施工对周边桥梁的扰动程度,确保盾构隧道施工沿线既有桥梁处于良好的状态,建立了盾构隧道穿越既有桥梁精细化施工控制体系。该体系主要由施工前的参数确定、施工中的反馈控制和施工后的长期监测3部分组成。并将该技术应用于北京市南水北调东干渠盾构隧道穿越既有北苑桥主桥工程中,确保了既有桥梁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铁路隧道在施工中遇到的软质板岩,由于其具有极强的流变特性,常出现较大施工问题及突发危险,需要控制各台阶长度,以保障隧道施工安全。以拉林铁路杰德秀1#隧道为例,采用改进的Burgers流变模型,分析单线隧道采用台阶法施工时,上台阶安全长度、上台阶与下台阶掌子面合理距离,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上台阶开挖控制在14 m内时,能够保障初期支护结构安全;在考虑减小施工干扰的情况下,上台阶与下台阶掌子面的距离控制在10 m左右较合理。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在艰险困难山区,受铁路车站设置和联络线出岔影响,会出现多线车站隧道和变断面隧道,甚至形成超大断面隧道。当隧道位于软弱浅埋富水地层时,隧道建设存在以下安全风险:地形地质条件差,地下水发育,易坍塌破坏;初期支护受力大,变形控制难度大,存在变形侵限、失稳及塌方风险;隧道需采取多次开挖支护,受力转换困难,支撑拆换安全风险大。鉴于国内外软弱富水地层超大断面隧道实例不多、研究较少,本文结合实际工程,对此问题进行研究。研究结论:论文总结了国内外超大断面隧道修建技术现状,对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力学行为进行了分析,制定了隧道的超前支护措施、衬砌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软弱富水地层超大断面隧道修建难度大,安全风险高,造价高,需结合隧道工程的具体条件制定切实可行的支护措施和施工方法;(2)为控制软弱富水地层超大断面隧道初期支护变形和初期支护措施转换,采用大墙脚基础和多重支护措施是必要的;(3)为控制软弱富水地层变形,超大断面隧道变形及坍塌,应采取强有力的超前加固及掌子面加固措施;(4)该研究成果可为软弱地层超大断面隧道设计、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隧道GNSS施工控制网复测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隧道GNSS施工控制网是保证隧道准确贯通的基础,施工过程中要对其进行周期性复测,确保其成果的稳定性,但目前没有一套合适的复测成果可靠性评价指标可供参考。利用多个已建成和在建隧道施工控制网测量实践数据,对隧道施工控制网的复测方法、复测精度、控制点稳定性评价指标等问题进行分类统计比较和分析探讨,提出采用绝对位置法与相对关系法相结合的综合判断法甄别不稳定控制点,并给出控制网复测精度及控制点稳定性判别指标,为隧道GNSS施工控制网复测标准修订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复杂条件下暗挖隧道成本测算不准确及控制困难等问题,结合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项目莞惠具体工程,运用统计分析以及现场验证等方法,分析了工程环境条件、施工难度、安全质量标准提高以及材料价格上涨影响施工成本的主要因素,确定了复杂条件下的暗挖隧道工程进度指标,统计测算了施工过程的人工、材料和机械等成本,进而提出了工程成本控制措施。实践表明,按本文提出的成本测算及控制方法可较准确地测算出复杂条件下暗挖隧道的施工成本,并可较好地控制工程成本风险。  相似文献   

16.
如今特长隧道越来越多,文章从四个主要方面分析特长隧道的安全问题;施工条件,自然条件,交通车辆,人为因素,结论是:影响特长隧道安全环境的因素很多,这些因素都可采用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在长隧道设计和施工中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铁路隧道病害已然成为威胁我国铁路安全运营的重大问题。本文从设计、施工、维护等方面系统地对铁路隧道耐久性的失效问题和提高措施进行分析思考,探索隧道耐久性的设计要点,提出了隧道施工的控制要领,用以延长隧道构造寿命,希望对隧道的施工设计以及维护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盾构出洞及始发的安全风险控制是盾构法隧道施工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结合武汉轨道交通2号线地铁越江隧道泥水盾构工程实际,提出盾构出洞及始发施工的安全风险控制体系,并分析安全风险控制的工程效果,为类似工程提供有益参考.研究结论:(1)快速、有效、可靠地建立工程环境性状与盾构施工参数的平衡状态必须通过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等完整的施工过程安全风险控制体系来实现;(2)始发过程中应按照有关规范沿隧道纵向轴线位置布设工程监测点,在盾构推进过程中进行跟踪监测,并利用地铁工程安全预警系统进行监测数据的动态分析、预警和反馈,为调整始发掘进段的施工参数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石太铁路客运专线李虎坪隧道CRD法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石太铁路客运专线李虎坪隧道为例,介绍客运专线双线大断面黄土隧道控制测量、开挖支护、监控量测、二次衬砌等施工技术。工程实践表明,CRD法适用于V级黄土双线大断面隧道施工,施工进度快,控制地层变形好,施工安全度高。  相似文献   

20.
隧道施工管理目的在于安全施工,这不仅关系施工人员与设备的安全,更重要的是工程质量的安全。随着我国铁路建设新时期的到来,隧道长度与日俱增,但因挖空作业,不确定性因素很难把握,稍有疏忽可能引起安全事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影响正常工期。所以,做好铁路隧道施工的安全管理与控制是杜绝安全隐患发生的前提,需引起各方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