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一、楔子 著名的游记<摩洛哥大旅游家伊本·白图泰游记>又叫<旅途各国奇风异俗珍闻记>或简化为<异境奇观>,在阿拉伯旅游文学宝库中是一部闪烁光辉的作品,在世界文学之林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且是中世纪地理学及历史、民族、宗教、民俗方面一部价值极高的名著.伊本·白图泰所描述的中国的情况令人拍案叫绝.简直是一部千古绝唱.  相似文献   

2.
教育思潮与社会思潮具有紧密的联系,并一直处于演进的过程之中.自19世纪以来,现代性使得教育思潮的演进经历了传统、现代与后现代三个过程,这三个过程在实际发展中并不是截然分立的.透过现代性视角,通过对传统教育观、现代教育观和后现代教育观三种教育思潮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教育思潮的演进过程,并理解在这一过程中遭遇的困境.现代性是教育思潮演进的主要影响因素,现代性使得教育思潮的演进呈现开放、相对、多元的特点,同时由于教育思潮的现代性摄入,使得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内容和方法等出现反现代性,这使得教育思潮在演进过程中遭遇现代性自反性的困境.  相似文献   

3.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完整的历史著作.随着西汉<左传>注释工作的深入,对该书语言艺术--修辞的评论散见于文学、史学、训诂学、文章学等各类著作.本文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围绕其成果特点分为西汉至唐宋代至清以及二十世纪以来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在勒菲弗尔看来,翻译是一个重要的改写和决策过程,受到包括意识形态和诗学等因素在内的诸多因素的影响.笔者对林纾翻译的<黑奴吁天录>进行了分析.笔者认为,不同的社会具有不同的意识形态,译者同时具有自身的意识形态,它们会影响译者对原作的选择.并且,意识形态也会影响译者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5.
洋务派的经世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洋务运动的兴起以国际环境的巨变与民族危机的压迫为直接驱动力,其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础是中国传统的经世之学。深受经世实学传统的启迪是洋务派思想的共同特点,同时,洋务派表现出凡相一致的务实风格和变通的思想取向。洋务派承传中国古代实学传统,特别是道成时期经世致用思潮.并将传统经世致用之学发展改造成为接纳西学、富国强兵的有力思想武器,其意义是积极的。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潜伏着实学思潮与反实学思潮的冲突。  相似文献   

6.
李成桂所建立的朝鲜王朝(1392-1910年),又称李朝,是朝鲜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朝鲜王朝建立后,她与中国的明朝以及清朝曾保持着频繁的使节往来.由于朝鲜王朝所派遣的来华使节,回国后往往要由国王召见,汇报有关中国的情况,尤其是书状官,必须将途中以及中国的见闻记录禀报国王,从而留下了大量有关中国的记闻.一般来说,朝鲜使节访问明朝的记闻多被称为<朝天录>,而访问清朝的记闻多被称为<燕行录>.通过<朝天录>和<燕行录>,我们可以获悉很多明朝人和清朝人未曾注意或记录的情况.所以,<朝天录>和<燕行录>无论对于我们研究中朝关系史还是研究明清史,都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  相似文献   

7.
一、我对<光明之城>的初步观感 <光明之城>尚未译出全部汉文,但此前新闻媒体已广为传播.<泉州晚报·海外版>最早于1997年年底报道,后来除<参考消息>略有简介外,天津<今晚报>1998年1月6、7、8三日秋凌先生以<他比马可·波罗早到中国?>为题介绍此书.<中华读书报>7月8日李学勤先生以<介绍〈光明之城〉--传为南宋末意商雅各所作的中国游记>再较详对此书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高速公路在中国内地的出现和发展仅仅走过了17年的历程,在今天,3万4千多公里的高速公路正在为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着便捷的、高效率的运输服务.2004年12月17日,<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已经国务院审议通过,规划的出台将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公众的生活方式和质量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必将成为中国高速公路长远发展和交通运输现代化的战略蓝图,标志着中国高速公路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9.
於梨华的<梦回青河>被称为"民国时代的<红楼梦>",该作对<红楼梦>思想精神有着明显的继承,但更多的是变异了的彰显人性悲剧的现代版的<红楼梦>,并且又是受20世纪40年代存在主义文学思潮影响下的创作.  相似文献   

10.
中国<保险法>和<海商法>对代位求偿权的行使条件作了规定.<海商法>第252条第1款规定:保险标的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是由第三人造成的,被保险人向第三人要求赔偿的权利,自保险人支付赔偿之日起,相应转移给保险人.<保险法>第44条第1款规定:因第三者对保险标的的损害而造成保险事故的,保险人自向被保险人赔偿保险金之日起,在赔偿金额范围内代位行使被保险人对第三人请求赔偿的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