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以微磁学理论为基础采用三维动力学模型研究了交换耦合硬/软磁双层膜体系的旋转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体系的磁结构表现出了非常丰富的形式,不同的反转机制相应于不同的磁结构。且硬磁层的不可逆反转场较之硬磁层单独存在时要小的多。  相似文献   

2.
以微磁学理论为基础,采用三维动力学模型研究了Ni纳米铁磁圆环的微磁结构与体系结构参数的关系,以预测纳米铁磁圆环体系的磁特性。结果表明:在内外半径比一定的条件下,外半径较小时,体系的磁结构只是单一的“一致”态;外半径较大时,磁结构不仅有“蜗旋”态和“洋葱”态,而且出现马蹄”态以及特殊“洋葱”态。并对各种磁结构的反转形式以及反转速度进行了研究;在反磁化过程中,对于“一致”态、“蜗旋”态以及特殊“洋葱”态磁结构,体系磁矩基本是沿厚度方向变化;而“洋葱”态磁结构,则沿三维空间变化(但始终保持磁矩在膜面内的分量基本不变)。另外,随外半径增大,“蜗旋”态磁结构的反转时间变化微弱;“洋葱”态的反转时间迅速缩短;“马蹄”态随外半径增大,开关时间明显缩短。并对结果进行了定性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高速切削淬硬钢已加工表面存在白层,对工件使用性能具有很大的影响,研究已加工表面白层对改善工件表面质量和切削加工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使用PCBN刀具高速干硬切削GCr15钢和40CrNiMoA钢实验,分析了高速干硬切削表面产生白层的机制,研究了切削速度、后刀面磨损量等切削参数以及材料含碳量对白层厚度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白层形成过程中,已加工表面材料发生相变,白层厚度随切削速度提高呈现先增加后减小趋势,随刀具磨损量增加而增大;随着工件材料含碳量增加,白层厚度增大.  相似文献   

4.
高速切削淬硬钢已加工表面存在白层,对工件使用性能具有很大的影响,研究已加工表面白层对改善工件表面质量和切削加工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使用PCBN刀具高速干硬切削GCr15钢和40Cr Ni Mo A钢实验,分析了高速干硬切削表面产生白层的机制,研究了切削速度、后刀面磨损量等切削参数以及材料含碳量对白层厚度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白层形成过程中,已加工表面材料发生相变,白层厚度随切削速度提高呈现先增加后减小趋势,随刀具磨损量增加而增大;随着工件材料含碳量增加,白层厚度增大.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盾构斜井管片衬砌与可压缩层联合支护体系中可压缩层参数对管片衬砌力学性能的影响,以神华新街台格庙矿区主斜井工程为依托,建立考虑管片衬砌与可压缩层之间接触效应和管片整环刚度折减效应的数值计算模型,分析有无可压缩层、不同可压缩层刚度及厚度等因素下管片衬砌内力和变形的分布规律和变化情况;采用相似模型试验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并对有无可压缩层时管片的极限承载力和破坏形式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可压缩层刚度越大,管片所受围岩压力越大且分布越不均匀,同时使得管片弯矩减小,轴力增大,当可压缩层模量与围岩模量之比在0.1~0.5之间变化时更为明显;随着可压缩层厚度的增大,管片所受围岩压力依次按不均匀、均匀、不均匀的趋势变化,当可压缩层厚度与管片厚度之比为1.7时围岩压力最小,管片轴力则随可压缩层厚度的增大而减小;可压缩层存在与否对管片变形影响甚微,通过自身的挤密吸收围岩压力且促使应力重分布,从而减小并均匀化传递至管片上的荷载,使得管片内力随外荷载的增长更平缓,量值更小且分布更均匀,并使管片的极限承载力提高了40%;有无可压缩层时管片破坏均经历椭变、椭变加剧、裂缝出现和扩展、失稳破坏的过程,且有可压缩层时管片的破坏更严重.   相似文献   

6.
利用矩阵传递法推算了FWD动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层状弹性体系单层模量的反算公式,并编制了计算程序来反算单层的模量,可用于分析和评估路面单层的承载能力.利用计算程序,对某工程项目的基层测得的FWD弯沉数据进行了反算,与材料的室内试验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反算数据与试验数据基本吻合,验证了反算模型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大跨径水泥混凝土桥梁铺装层的力学响应特点,建立水泥混凝土箱梁桥、工字梁桥以及三跨连续梁桥模型,在此基础上对铺装层在桥梁整体结构中所产生的应力应变响应进行分析.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桥梁三维有限元整体模型,分别研究了不同厚度铺装层在各种跨径条件下,在车辆荷载和温度荷载作用下的力学响应.研究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8.
钢桥桥面铺装层间剪应力影响因素及简化计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了减小钢桥桥面铺装层间剪应力,建立桥面系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分析了不同荷位、钢板厚度、U肋开口宽度、铺装厚度、铺装模量、层间接触条件以及轴载大小对铺装层间纵横向剪应力的影响,推导了实用的应力简化计算公式。研究发现桥面板不均匀变形使得铺装层间剪应力远大于同条件下的路面结构;影响显著的因素依次为轴载大小、钢板厚度、U肋开口宽度以及铺装参数;层间完全光滑有利于抗剪,但降低了桥面系整体刚度;控制重载,加强桥面系刚度与选择柔性层间粘结材料是减小层间剪应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旧沥青路面对超薄水泥混凝土路面荷载应力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定量分析旧沥青路面对UTW路面使用性能的影响程度,将UTW路面板视作面层,沥青层视为基层,旧沥青路面基层以下部分视为综合地基,利用弹性三层体系模型,应用三维等参无法,计算分析了旧沥青路面铣刨后剩余厚度、弹性模量与路面板厚度、地基综合模量对超薄水泥混凝土路面荷载应力的影响。研究表明,板底弯拉应力随沥青层厚度至线性变化,且斜率与Es有关;路面板较薄时,控制沥青层厚度大子6cm,有利于UTW路面的使用;对于一定的路面板厚度,当沥青层弹性模量大于某一值后,对路面板底弯拉应力影响很小,可以此值来评价旧沥青层品质;随着Ea的减小,沥青层厚度对板底弯拉应力产生负效应。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路面模量反算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根据三层 BP神经网络模型和弹性层状体系理论 ,结合 JILS FWD研究了层状体系路面的模量反算。通过理论和实测弯沉盆的反算 ,比较了精确网络与噪音网络的反算能力 ,从而提出了人工神经网络实现模量反算的关键技术。噪音网络与国内外常用反算程序的比较结果表明 ,神经网络法的反算结果具有良好的精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高速公路软土地基硬壳层作用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双层软土地基上的硬壳层具有应力扩散、反压护道、沉降滞后和封闭作用等特征。对于在硬壳层软土地基上修建的路堤,经硬壳层应力扩散后,施加到软土层顶面的附加应力可望小于软土的强度,从而可直接在硬壳层上修建路堤,而不必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基于有限元数值分析,研究了硬壳层刚度、路堤高度以及软基厚度对硬壳层软土地基变形特征和硬壳层应力扩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硬壳层的应力扩散性能随路基荷载的增加而减小,随其下软土地基厚度的增加而提高,并且硬壳层的刚度越大,其应力扩散性能越明显。基于考虑硬壳层的应力扩散、反压护道等作用,在不破坏硬壳层基础上,当路基高度与硬壳层的比值不大于1.5时,可不作处理或采用冲击压实、砂垫层+土工格栅等浅层处理措施。结合工程实际,验证了该结论的有效性,为类似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地震波作用下水平成层场地的动力响应特征,设计并开展了水平成层场地的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并基于希尔伯特-黄变换对水平成层场地在时域和频域的响应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地震波在水平成层场地内自下而上传播过程中被放大,场地表层碎石土层对地震波的放大效应强于下覆软岩层和硬岩层,碎石土层加速度放大系数达到5.94;地震波从硬岩层传入软岩层时,高频成分(27~40 Hz)被吸收,低频成分(0~22 Hz)被放大,地震波从软岩层传入碎石土层时,7~27 Hz频段进一步被放大,同时,碎石土层内的地震波表现出双卓越周期特性;反应谱峰值随着输入地震波幅值的增大而增大;软岩地层在反应谱周期T0.3 s部分表现出衰减效应,在周期T0.3 s 部分,自下而上3个地层的反应谱表现出放大效应;碎石土层/软岩层分界面对地震波能量具有一定的聚集和放大作用;软岩层/硬岩层分界面对地震波的能量仅仅表现为聚集作用;在碎石土层内,地震波的能量被放大,Hilbert能量谱由单峰发展为三峰,峰值在时间轴上向坐标轴正方向发散,在频率轴上由低频向高频移动.   相似文献   

13.
软土地基上硬壳层的存在,改变了软土地基的受力特征。现在的工程中一般采用软土地基的处理办法.人为地破坏了硬壳层,没有充分利用这层有利的硬壳层资源,使工程耗资巨大。通过分析硬壳层的成因、厚度等,总结出硬壳层的工程应用特点,对指导工程实际具有重要的理论、实践和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4.
哈达铺隧道下穿铁匠沟浅埋段软塑淤泥质黏土为Ⅵ级围岩,承载力低,在施工扰动后很难形成稳定受力圈,施工难度大。地表做排水沟对地表水引流,防止渗入隧道内。采用地表注浆加固隧道范围内围岩,增强其自稳能力,高压喷射注浆将浆液注入松软的岩土,胶结后形成一个强度较高的新岩土体,隔离了淤泥物,提高了隧道基底承载力,使原来软弱层得到良好的加固,有效控制了隧道变形及地表沉降,满足了施工需要。  相似文献   

15.
运用弹塑性有限元法,分析各影响因素与路基沉降的相关关系,计算各因素的敏感度,找出影响路基沉降的主要因素.由计算和分析可知,在影响路基沉降的诸因素中,管桩长度的敏感度最大,软土层厚度次之,软土的内摩擦角敏感度最小.在软土各岩土体参数中,弹性模量和粘聚力对路基沉降的影响也比较大.在软土层比较厚、弹性模量和粘聚力均比较小时,路基的沉降比较大.在软土路基的加固措施中,增大管桩长度,对控制路基沉降的效果比较好;而增大筏板厚度,对控制路基沉降的效果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行车荷载作用下路面结构动位移响应规律,基于弹性层状体系理论建立路面结构有限元模型,将车辆随机动荷载作用在有限元模型上,通过改变路面结构层厚度与模量,研究了路面结构测试区竖向动位移变化规律,建立了测试区动位移峰值与路面结构层参数的数学模型,进一步揭示了路面结构动态响应问题. 计算结果表明:路面结构测试区动位移峰值随土基模量的增大而减少;土基模量对测试区动位移峰值影响最为敏感,两者的数学模型近似呈对数关系,测试区动位移峰与面层厚度和基层厚度近似呈线性关系,与底基层厚度近似呈对数关系;不同的面层模量、基层模量和底基层模量对应的测试区动位移曲线几乎重合,因此不是影响测试区动位移的主要影响因素. 研究结果为路面承载力检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文章就软土地基条件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探讨了一般路段和临河路段两种工况下的路基边坡稳定性,分析了影响路基边坡稳定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地表硬壳层厚度、软土厚度、路基填土高度和路基离河塘段距离,研究了路基稳定性与这些因素之间的变化规律,以期为道路工程设计中提高路基稳定性和安全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考虑在水泥路面上增设几种不同厚度的乳化沥青上封层,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计算分析沥青上封层对受动荷载作用的水泥路面振动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水泥路面上加铺薄层沥青上封层可以有效降低车辆行驶对水泥路面的感应刚度,从而对抑制振动冲击荷载作用效应在路表的扩散有明显效果;总体上看,薄层沥青上封层对改善水泥路面在振动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及受力有一定作用,但不明显;随着封层厚度的增加,面层底部正应力和剪应力值都有所降低,厚度变化初期降幅小,后期降幅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