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夹坑隧道浅埋偏压段隧道洞口施工为例,依据隧道地质条件,综合利用砂浆锚杆加小导管注浆加固边仰坡、反压护道处治偏压技术、地表注浆、大管棚超前预加固围岩、预留核心土多台阶开挖技术、隧道拱部加固采用超前小导管注浆、径向小导管注浆及临时施做仰拱支护等综合治理加固和超前支护技术措施,并且通过施工监控围岩和地表变形数据,动态反馈施工加固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结合郝家里隧道浅埋偏压进洞施工经验,总结了特殊地形条件下浅埋偏压隧道进洞施工方法,采用洞顶地表注浆加固及沟壁围岩导管注浆加固、局部施作反压墙、减小进洞施工断面、优化爆破设计的综合方案,施工效果良好,可给予类似工程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3.
破碎松散的软弱围岩地段,地表沉降及水平收敛值难以控制,台阶开挖难度大、是施工作业的难点.兰渝铁路哈达铺隧道出口端穿越铁匠沟底浅埋段,地质条件复杂.通过对施工过程中逐段揭示的地层地质研究,对比分析了洞内水平旋喷桩、超前管棚+帷幕注浆、地表旋喷桩等施工工艺的实际效果及适用性,最终选择地表竖直旋喷桩方案并伴以掌子面超前加固及封闭,实现了对软塑淤泥质Ⅵ级围岩浅埋隧道的初期支护变形及地表沉降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4.
孟令东 《北方交通》2010,(5):137-139
针对庙岭隧道洞口段覆盖层较薄、围岩风化严重且破碎、以及隧道开挖断面大等特点,我单位在施工中对隧道洞顶采用地表注浆预加固,在暗挖洞口采用超前管棚注浆支护,很好地解决了隧道安全进洞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尹正风 《北方交通》2008,(2):141-143
结合铁岭(毛家店)至朝阳(三十家子)高速公路大窑沟一号隧道的设计施工,介绍了浅埋偏压软弱围岩段隧道修筑技术,详细阐述了地表注浆加固技术.  相似文献   

6.
浅埋隧道穿越断裂破碎带及岩溶等不良地质时,采用竖向地表注浆封堵和管棚注浆加固处治方案,结合超前导管预注浆等综合治理方案,封堵地表水体、岩溶通道及断裂带,增强了围岩自承能力,保证了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7.
针对云台山隧道浅埋段围岩软弱松散、埋深浅等特点,提出采用地表深孔预注浆加固,同时配合超前地质预报、隧道超前支护以及初期强支护,加之后期监控测量的综合控制体系。现场实践证明,该控制体系有效控制了隧道围岩收敛,在安全施工的前提下保证了施工工期。  相似文献   

8.
结合合福高铁某段隧道隧底虚碴、厚度不足两种仰拱缺陷整治,介绍隧底虚碴注浆技术及锚杆加固技术。隧底虚碴段通过注水泥浆,可将虚碴固结,使混凝土与基岩间密实,形成整体。仰拱厚度不足30cm以内且基底围岩整体性较好地段,通过中空注浆锚杆加固后,能增强地层承载力。利用此两种技术对高铁隧道仰拱施工质量缺陷进行整治后,达到了预期效果,能保证隧道质量及运营安全,对类似工程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大断面软弱围岩隧道自稳性差,岩体破碎,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拱顶崩塌,掌子面失稳等问题。为保证大断面软弱围岩隧道前期施工和后期运营安全,对软弱围岩进行注浆预加固具有重要意义。应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大断面软弱围岩隧道拱部注浆、全环注浆及不注浆3种方案进行数值分析,研究不同注浆方式对围岩的加固效果和围岩应力分布规律以及围岩稳定性,为大断面软弱围岩隧道的施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隧道地表深孔注浆加固围岩堵水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山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埋深88m,地下水发育.由于突发大面积涌水,造成地表塌陷.介绍了采用地表深孔注浆固结止水方法加固围岩,既可保证施工安全,又能保护水资源.  相似文献   

11.
隧道穿越稳定性较差且构造节理发育的粉质黏土的施工过程中支护体系力学特性较为复杂,通过开展杨家岭1#隧道粉质黏土段支护体系现场试验,研究粉质黏土段隧道初期支护中的围岩压力、钢架应力、喷混凝土应力及支护变形规律。结果表明:由于隧道左右两侧地质条件的不同(即粉质黏土的不均匀性),初支上的围岩压力存在一定偏压情况,且围岩压力较大;喷混凝土应力及钢架应力值均较大,说明该段粉质黏土隧道围岩的稳定性较差,若初支仅考虑对围岩的封闭作用采用较小的喷混凝土厚度且不施作钢架,隧道的施工和结构安全存在较大风险;对于本工程,虽然偏压会对衬砌受力形成一定的不利因素,但是变更后的初期支护能够保证施工期间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杨河隧道地质构造复杂,洞身出现长段落炭质片岩,岩体自身强度弱、稳定性差,遇水化泥,极易坍塌。隧道掘进后,围岩变形严重,导致初期支护钢拱架扭曲、坍塌,安全控制及施工难度大。根据实测变形时态曲线和围岩压力时态曲线,应用蠕变模型反演了岩石流变参数,分析了隧道炭质片岩地段施工大变形的机理和特征;提出了炭质片岩分级标准对应的防治措施。研究取得了复杂炭质片岩条件下软弱围岩大变形控制技术突破,形成了复杂炭质片岩条件下控制隧道大变形的快速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3.
随着隧道施工中软弱围岩所占的比例逐步提高,软弱围岩施工所面临的沉降、收敛等变形问题越来越常见。因此对软弱围岩隧道采取正确的施工方法是隧道施工的重点环节。以马垭口隧道工程实例为背景,对软弱围岩隧道病害特点及施工方法进行探讨。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前后的监测数据对比,验证了治理措施的有效性,可为今后隧道的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鹰窝山隧道浅埋段下穿以运煤车辆为主的锦赤公路。车辆超载现象严重,隧道围岩为全风化花岗岩,围岩稳定性极差。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公路正常运营,施工难度大。基于现场试验获得了围岩物理力学参数,采用数值方法对施工方案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和隧道变形结果均表明,所采用下穿公路的隧道施工方案是合理的,保证了隧道施工安全和下穿公路的安全。  相似文献   

15.
隧道在开挖过程中,经常会经过水平层状围岩,这将给隧道施工带来很大的困难,造成安全事故.通过对水平层状围岩隧道顶板变形特征及机理分析得出:水平层状围岩在隧道顶板层面薄弱带附近由于不同步弯曲沉降产生分离,形成离层;水平岩层软硬相间,层间黏结力较差,隧道开挖后拱顶围岩稳定性较差,拱顶失稳几率较大;对于水平层状围岩地区要做好塌...  相似文献   

16.
刘建 《交通标准化》2008,(6):116-118
采用高压预注浆,可以改变破碎岩体的力学特性,提高隧道围岩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通过介绍严寒区实施注浆预应力加固技术各种参数的选定和计算方法,可弥补现有施工规范的不足。作为预应力锚固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不仅对隧道的施工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对其他同类工程亦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浅埋偏压、软弱围岩双线隧道大变形施工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高枧槽隧道实体工程,介绍了开挖断面大、岩溶发育、地质复杂的隧道产生大变形的情况及分析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地表打入钢管桩预加固提高承载力、中台阶钢架间增设纵向托梁与地表钢管桩焊接提高整体受力、设置临时仰拱或横撑、双层拱架支护等措施。通过及时分析围岩和支护变形情况,最终洞内初期支护变形、拱顶下沉、地表开裂等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8.
以往的隧道光爆施工大多数被运用在围岩条件较好的Ⅱ、Ⅲ级围岩地段,对软弱Ⅳ、Ⅴ级围岩段考虑的反而较少。文章探讨了铁路双线隧道软弱围岩段的光爆技术,通过它的运用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了Ⅳ、Ⅴ级围岩开挖对其轮廓面围岩的扰动,很好地控制了软弱围岩的超欠挖,进而提高了隧道施工安全、工程质量及经济效益水平。  相似文献   

19.
大跨隧道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力学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某城市道路,对大跨隧道双侧壁导坑法施工进行了弹塑性数值模拟,探明了施工过程中国岩深部位移、围岩稳定性,以及衬砌结构的受力特性.研究表明,围岩等级较高,围岩条件差的情况下,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并且能够很好的控制施工过程中围岩的稳定.  相似文献   

20.
将锚杆作用力视为体力作用于围岩内, 将初期支护与锚杆锚固范围内的围岩视为围岩加固体, 建立了围岩力学模型, 基于统一强度理论分析了隧道蠕变条件下的围岩应力与变形规律, 推导了复合衬砌应力与变形表达式, 分析了隧道围岩蠕变过程中支护结构受力特点及不同初期支护强度下二次衬砌受力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 当初期支护按照“初期支护应与围岩共同受力且能保证施工阶段安全”的原则进行设计时, 在围岩蠕变作用下, 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最大受力分别为48、286kPa, 与开挖阶段相比分别增大了57.5%、13.7%, 且超过支护结构最大承载力, 说明在进行初期支护设计时, 仅满足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稳定而不考虑蠕变产生的附加应力影响, 可能造成隧道运营过程中初期支护结构破坏, 不利于隧道稳定; 当二次衬砌厚度由300mm增大至500mm时, 二次衬砌最大受力增大了40.5%, 荷载分担比由25.2%增大至36.2%, 而增大初期支护强度后, 二次衬砌受力减小了14.5%, 荷载分担比由25.2%减小至22.3%, 说明二次衬砌荷载随初期支护强度增大而减小, 而随自身强度增大而增大, 应重视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支护强度的协调配置, 实现围岩压力的合理分配; 在软岩地质条件下, 应保证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稳定并避免围岩蠕变过程中发生结构破坏, 以实现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共同承担蠕变引起的附加应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