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铁路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铁路建设项目受地质灾害影响很大,在项目建设前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就显得非常重要.在评估过程中,只有对灾害类型、规模、影响范围、稳定性、危险性和危害程度作出准确的评估,其结论才能成为以后拟建项目后续工作的科学依据.文章以一改建铁路项目为例,探讨了突发性地质灾害和缓变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定性、半定量评价方法,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某公路改建工程为例,探讨了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方法。在综合评估中,以公路沿线地质灾害灾种数、灾害点平均密度、灾害分布长度比例3个指标作为定量评价的量化指标,结合现状评估与预测评估的结果对公路沿线进行危险性等级分区。与传统定性分析分区相比,采用量化指标结合定性分析进行分区,结果不仅合理、切合实际,还体现了“区内相似、区际相异”的评估原则,在类似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中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罗家寨气田内部集输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项目属于-级评估项目,在该项目中运用了GPS、遥感数字化正射影像地图等新技术、新方法,同时采用了灾损率(Zs)法、风险区划法半定量的综合评估方法,通过系统地整理第一手资料和综合分析,对本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评价工程建设用地适宜性,并提出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4.
针对区域大范围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难以开展的实际问题,提出一种基于0.5 m高分辨率WorldView卫星立体图像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在地质灾害因子的自动提取与遥感量化统计分析基础上,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构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模型,将研究区划分为稳定区、较稳定区、危险区与高危险区4个等级。四川省道S302线改建工程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全面、准确地分析了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与危害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为公路交通建设的地质选线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GZ40公路安康至紫阳段为例,在收集野外资料,详细分析研究区环境地质背景及地质灾害类型及成灾特点的基础上,合理选取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建立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评价因子相对权重,建立模糊关系矩阵,采用三级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出评价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评估结果,研究路段地质灾害危险性程度不等,主要以危险性轻度为主。危险性中等级及高危险等级区段主要分布在滑坡、崩塌、泥石流、危险性斜坡等灾害分布密集带和沟谷地带。  相似文献   

6.
简述高速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的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亓晓贵  王爱涛 《公路》2000,(9):61-63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对高速公路建设情况及害害程序评估的进一步完善。以莱新高速公路的地灾害危险性评估为例,介绍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目的、依据、范围及防治措施,对今后高速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现有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文中分析滑坡形成条件等因素,建立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和熵权模糊评价计算指标权重,通过综合权重和评价矩阵计算评估集隶属度,获取最终评估值,划分危险性等级.经计算,设计方法评估指标的平均关联系数为1.697,评估值的平均相对标准误差为2.374%...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分析研究区段现场调查资料和相关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影响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相关因素,建立了国道G323贺州段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该指标体系中各个因素的权重值,为沿线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山区公路地质灾害频发,阻碍经济建设,威胁人民生命健康。文章在研究我国南方某山区公路地质灾害发生机理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引入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评价因素集,利用AHP法确定评价因素权重,文章通过文献法及专家法制定评价因素分级标准,选取合适的隶属度函数,对该公路进行了综合评价。可以为大规模开展山区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蒋军军 《隧道建设》2010,(Z1):232-236
根据有关政府文件,简要介绍对广州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地质灾害评估报告的执行方法、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及综合评估成果,提出具体的灾害防治措施,得出明确的评估结论,并提出工程措施的有关建议,对广州市轨道交通三号线的设计、施工有指导意义,对今后类似地质灾害的评估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对公路路基威胁最大的滑坡灾害为研究对象,从自然因素和公路建设的人为活动两方面入手,研究了灾害产生的原因和机理;选择滑坡发育阶段、滑坡规模、降雨、河流冲刷、地下水等自然因子和人类活动作为滑坡危险性的主要评价因子,提出了评价因子影响程度分级标准;以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标法为主要研究手段,建立了滑坡危险性评价模型,并以G316线陕西安康段三处公路滑坡为依托工程,对评价模型进行了验证,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  相似文献   

12.
基于模糊评价方法的隧道岩溶突水地质灾害综合预警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隧道岩溶突水地质灾害预警方法,首先建立了岩溶区隧道施工期岩溶突水地质灾害系统,该系统分为预测、预报和预警3个部分,给出了系统各级指标,并选取典型指标建立评价体系。然后针对宜万铁路典型的风险隧道的岩溶突水地质灾害情况,采用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尝试建立一种隧道岩溶突水地质灾害的综合评估方法。最后结合宜万铁路齐岳山隧道施工实例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施工揭示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和实际工程揭示情况一致,结果表明该研究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3.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为公路路线方案选择提供依据,是保证公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利用ArcEngine开发组件,针对公路实际,引入GIS的有关理论、方法和技术分析手段,采用模糊综合评判分析评价模型,得到公路沿线区域地质危险性评价专题图.同时,综合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栅格数据,利用栅格空间分析算法,采用Visual Basi...  相似文献   

14.
对地震滑坡区域危险性进行评判时,因其影响因子较多,具有模糊性,目前还没有建立统一的评判方法。利用模糊综合判别法对滑坡区域危险度进行评判,能够充分地考虑各种影响因子的作用,相对于其它评判方法更具有优势。以苏宝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选取影响地震滑坡发育的本底因子,建立了该区域地震滑坡潜在危险性评判模型,对该区域地震滑坡潜在危险性进行评判,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由于影响泥石流的危险性的因素很多,且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很难精准地对泥石流的危险性进行描述和定量分析。以安县枇杷沟为例,采用基于粗糙集-改进层次分析法综合定权和模糊数学理论,对泥石流的危险性进行了定性、定量评价。选取泥石流一次最大冲出量、流域面积、主沟长度、沟道两侧坡度、弯曲系数、流域相对高差、最大日降雨量、植被覆盖率、人口密度、松散固体物质储量共10项指标作为评价因子。评价结果表明,枇杷沟泥石流为轻度危险。该方法对泥石流的监测、防治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拟建安康至平利高速公路工程沿线调查区内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分布、活动现状、危害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调查统计并结合项目类型、规模,对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综合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表明:场地基本适宜拟建高速公路工程建设。根据调查区内不同的地质灾害类型和危险等级,提出了采用挡土墙、抗滑桩、锚杆等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在对江油市地质灾害点详细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实际地质环境条件,采用综合评判法对其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进行了评价分区.根据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选取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大气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5个方面共12个指标作为评价因子,对其地质灾害进行易发性评价分区.根据评价结果,将江油市地质灾害易发性划分为4个等级;高易发区占全区面积的37.10 %,中易发区占全区面积的32.87 %,低易发区和不易发区占全区总面积的30.03 %.评价结果可为江油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提供依据,同时也为西南山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以北京市密云区地质灾害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成果,选取高程、坡度等7个评价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信息量法开展研究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质灾害易发于高程100~500 m、坡度25°以上、山区迎风坡(<90°)、距离断裂构造近的区域,岩层软硬相间、降雨量大、NDVI为0.1~0.3的区域发生地质灾害可能性大;高、中易发区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4.91%,包含区内96.41%的地质灾害数量,与实际调查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9.
邓宏科  郑光  邓韧 《路基工程》2021,(6):194-198
分析研究大瑞铁路高黎贡山越岭段地形、地质构造、岩性岩组、坡体结构等地质变量指标,并结合工程类型分析高黎贡山区域地质环境现状;为了对线路方案进行分区预测评价,首先根据影响地震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选取了评价指标,继而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ArcGIS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划分出地震地质灾害极高危险、高危险、中等危险和低危险区,为高黎贡山越岭段选线及地质灾害预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北京市房山区杏园村南部发育的泥石流为例,根据其独特的地质环境,从泥石流的致灾历史与规模、地形地貌条件、地质条件、诱发因素四个方面着手,选取泥石流发生频率、一次最大冲出量等11个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指标,并建立分级标准将泥石流危险性分为6个等级。将突变理论用于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综合考虑了各评价指标间的相关性,真实地描绘了泥石流系统的内在机制,得出杏园村泥石流危险性等级为低度偏中度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