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以宁波地铁某车站出入口大断面矩形顶管工程为依托,对顶管推进过程中切口前方地面所产生的较大隆起进行研究。通过结合现场顶进的施工情况,对顶管整个顶进过程地表变形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采用PLAXIS有限元软件模拟不同顶推力和无土体加固情况下的顶管推进施工,与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地表产生较大隆起是因为顶推力过大,当顶推力大时地表主要发生隆起,反之,地表主要发生沉降;在紧邻结构的顶管出入口处使用旋喷桩加固,效果并不理想,并造成了刚开始顶进地表即隆起的现象。在软土地层中顶管顶进挤压时地表隆起迅速,而顶推面过后的地表沉降缓慢,施工中要格外注意。  相似文献   

2.
给排水管道穿越线路的顶管施工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工程实例,叙述了给排水管道穿越铁路线路的顶管施工技术。着重叙述了顶管施工方法的选择、线路的加固、工作坑的施工以及管道的顶进。  相似文献   

3.
刘禹 《山东交通科技》2012,(2):50-51,53
根据泥水平衡法顶管在公路工程中的实际应用,从工程顶进程序、控制测量、纠偏控制等方面,简述水泥平衡法的施工要点,保证顶管及公路工程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百色市新兴路DN2600暗涵项管施工为例,介绍了泥水平衡式顶管施工方案与顶进施工工艺,指出该施工方法安全、稳定、可靠,可在涵道顶进线路控制工程中取得良好的施工效果。  相似文献   

5.
杨甲锋 《人民交通》2021,(19):60-61
本文对某顶管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得到顶管施工中各阶段过程对表层土体及上方道路的扰动影响.结果表明:在纵向上,随着顶管顶进距离增加,顶管正上方土体的变形量增加,同时在顶管机机头处呈现先隆起后沉降的变形趋势;在横向上,顶管施工存在一定的横向扰动范围,随着顶进距离的增加,顶进面前方隆起范围增加而顶面后方沉降范围减小.  相似文献   

6.
大断面矩形顶管隧道施工在城市地下空间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其衬砌结构病害日益突出。为了防治大断面矩形顶管隧道衬砌结构病害,分析隧道大断面矩形顶管施工风险,探讨大断面矩形隧道沉降、姿态控制重难点,阐述隧道衬砌混凝土施工常见病害的分类及成因,提出隧道衬砌混凝土施工病害的防治措施,讨论大断面矩形隧道顶管顶进施工技术发展趋势,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7.
大口径长距离顶管工程注浆碱摩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口径长距离顶管施工顶进推力过大量困扰顶管施工多年的技术难题,靠提高顶管管材的抗压强度,加固顶管工作坑及后背等方法不仅不经济,还受到技术方面因素的制约,注浆减摩作为一门新技术,在顶管工程中应用越来越普及,本文对注浆减磨原理,注浆材料的性质及注浆工艺进行了较大为系统的阐述,对于顶管工程的施工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针对软弱围岩三线大跨地铁隧道斜井进正洞施工变形不易控制的难题,文章以深圳轨道交通工程新莲区间隧道斜井进正洞段挑顶施工为例,提出了适用于城市地铁隧道工程垂直挑顶进洞的施工方法,阐述了垂直挑顶进洞施工方案、施工流程和施工要点。文章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所提出工法的合理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交叉口处加强支护,采用小导洞爬坡挑顶进正洞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2)在斜井与正洞交叉口处设置加强支护可解决因斜井及正洞断面尺寸差距大造成的施工难题;(3)小导洞爬坡挑顶施工为正洞拱架初期支护安装提供了条件,有利于正洞施工快速转换为双侧壁施工工艺;(4)交叉段拱顶围岩存在应力松弛区,通过采取加强支护等措施,该工法对围岩位移控制较优。  相似文献   

9.
顶力是顶管工程施工的重要参数,顶力的合理控制不仅能充分保障开挖面稳定,而且还能够合理优化工作井和中继间布置等。文章通过对沈阳城区含翼缘钢顶管和钢筋混凝土顶管的顶力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了不同顶管结构形式、不同管材、不同管径和不同顶管开挖方法的顶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钢顶管、手凿式混凝土顶管、土压平衡混凝土顶管、泥水平衡混凝土顶管在顶进过程中的顶力变化各异,单位面积摩阻力-顶距曲线震荡不同。  相似文献   

10.
<正>9月5日,在改革开放最前沿、毗邻澳门的国内第一大陆路口岸——珠海拱北口岸下,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拱北隧道暗挖段,中国铁建十八局集团应用国际领先、国内首创的大直径、长距离"曲线管幕+冻结法"施工技术,两台顶管机并驾齐驱顶进,精度偏差仅5毫米,标志着该技术又取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深圳市污水排海华侨城段截污管φ2 200顶管工程施工实践为依据,总结了攻克超长距离顶进中一系列技术难题的经验,为钢筋混凝土顶管施工提供了许多可借鉴之处,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指导施工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了国内首条集复合地层、大落差纵向曲线、大坡度、高水压等特点于一体的富春江顶管工程注浆减阻系统的工艺措施、设备选择、浆液性能要求、注浆基站布置等相关技术。该技术的实施,有效降低了顶管施工中的摩阻系数,减少了中继间的使用数量和频次,提高了顶管施工效率;在保证终端注浆压力的同时,减少了浆液沿地层裂隙的流失量,有利于在地层裂隙和管节之间形成稳定的膨润土浆液环状填充。  相似文献   

13.
文章针对砂砾地层电力顶管施工引起的地面变形开展研究。首先,基于现有散粒土的沉降理论计算公式,进行某砂砾地层电力隧道顶管施工引起地面变形的理论计算和分析;其次,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得到砂砾地层顶管施工引起的地面变形规律;最后,在现有理论计算公式和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利用规划求解,提出适用于砂砾地层顶管施工引起地面变形的沉降槽宽度系数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土体损失是引起地面沉降的主要影响因素,沉降计算时必须考虑土体损失在顶进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修正沉降槽宽度系数计算公式能够较好地适用于砂砾地层中顶管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计算。  相似文献   

14.
管幕顶管施工将对地层产生扰动,引起地层变形和地表沉降。目前常通过单管沉降叠加的方式进行群管施工地表沉降计算,未考虑管幕群管间相互作用。文章结合文林山隧道出口段采用螺旋出土套管顶进工艺进行管幕施工实例,基于随机介质理论和Mindlin解建立考虑地层损失和施工应力的单管顶进施工地表沉降计算方法,并引入群管施工地表沉降修正函数建立管幕群管施工地表沉降计算方法;采用提出的计算方法分析单管顶进施工和群管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变化及分布规律,并通过FLAC3D数值模拟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管幕钢管顶进过程中地表先隆起后沉降,前方地表发生隆起,后方地表发生沉降;(2)管幕钢管顶进引起的地表变形由隧道中线向两侧逐渐衰减,影响基本在左右两侧12 m范围内;(3)后续顶进钢管引起的地表隆起小于第1根钢管,地表沉降大于第1根钢管。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长输油气管道行业的高速发展,新建油气管道与既有公路交叉问题日益凸显。文章以大理到临沧段某天然气管道建设项目穿越干线公路的工程实例为研究背景,采用数值模拟的手段,建立顶管穿越既有公路的工作井和接收井基坑开挖、套管顶进与出土、基坑回填施工全过程的三维数值模型,分析了新建天然气管道顶管施工对所穿越既有公路的影响,结论与现场情况基本吻合,可为类似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顶管法是采用液压千斤顶等设备,将预制管节按设计方案顶入土层中的一种采用非开挖技术修建隧道的施工方法。将大断面矩形顶管设计应用于城市过街通道工程中,可显著减小工程施工对道路交通、管线迁改等的影响。文章通过对采用大断面矩形顶管方案的某地铁过街通道工程的设计方案实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断面矩形顶管方案是解决城市重要道路下地下通道的先进施工方法,不仅施工速度快、工程施工安全可靠,还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进洞技术在盾构隧道施工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如何防止在进洞施工时出现坍塌、涌水等事故是施工的重点.文章以广州地铁二号线越秀公园站~三元里站区间隧道广州火车站站的进洞施工为例,论述了进洞施工的具体措施和方案.  相似文献   

18.
新建管道在穿越公路,特别是在穿越高速公路时,顶管掘进方式较诸传统方法具有不破坏现有公路,大幅度减少对环境及交通影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其主要施工工艺是将顶管设备安装就位,吊装砼管,利用液压千斤顶顶推砼管,每顶进一定行程,操作人员进入砼管内挖土外运,然后加入顶铁或砼管继续顶进,循环作业,直至砼管顶至对面接收坑.  相似文献   

19.
武汉轨道交通4号线二期第三标段拦江路站—钟家村站区间隧道与轨道交通6号线区间隧道钟家村站南端头井2处叠交进洞。详细介绍了隧道叠交进洞的施工技术,采取对重叠段土体注浆加固、同步注浆加固、隧道内设支撑加强等措施,保证了上下盾构顺利进洞。其做法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松河隧道出口洞口施工过程进行总结,分析了偏压进洞的施工程序和技术措施,对特殊问题的处理措施进行了阐述,提出了以破碎玄武岩地质为特例的偏压高陡地形进洞时设计和施工方面的技术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